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丹

作品数:56 被引量:202H指数:9
供职机构: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国家粮食丰产科技工程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化学工程生物学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37篇期刊文章
  • 14篇专利
  • 3篇会议论文
  • 2篇科技成果

领域

  • 45篇农业科学
  • 1篇生物学
  • 1篇化学工程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主题

  • 15篇玉米
  • 8篇山药
  • 8篇病害
  • 6篇芦笋
  • 6篇金龟
  • 6篇病原
  • 5篇菌株
  • 5篇病原菌
  • 4篇引诱
  • 4篇引诱剂
  • 4篇主要病害
  • 4篇微生物
  • 4篇抗性
  • 4篇白僵菌
  • 4篇白星
  • 4篇白星花金龟
  • 4篇病菌
  • 3篇夜蛾
  • 3篇幼苗
  • 3篇杀菌剂

机构

  • 56篇河北省农林科...
  • 5篇河北农业大学
  • 3篇保定市水利局
  • 1篇南开大学
  • 1篇河北大学
  • 1篇青岛农业大学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北农(海利)...
  • 1篇唐县农业局

作者

  • 56篇陈丹
  • 20篇贾海民
  • 17篇赵聚莹
  • 12篇李术臣
  • 11篇郭宁
  • 10篇张海剑
  • 10篇石洁
  • 9篇宋健
  • 8篇曹伟平
  • 5篇鹿秀云
  • 5篇杨硕
  • 5篇张晓芳
  • 5篇孙华
  • 5篇马红霞
  • 4篇苗洪芹
  • 4篇韩秀英
  • 4篇张涛
  • 3篇路银贵
  • 3篇刘廷辉
  • 3篇王文桥

传媒

  • 9篇河北农业科学
  • 4篇华北农学报
  • 3篇植物病理学报
  • 3篇中国生物防治...
  • 2篇现代化农业
  • 2篇河北农业大学...
  • 2篇植物保护
  • 2篇农药
  • 1篇植物保护学报
  • 1篇玉米科学
  • 1篇北方园艺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昆虫学报
  • 1篇西北农林科技...
  • 1篇中国蔬菜
  • 1篇植物检疫
  • 1篇现代农业科技
  • 1篇现代农村科技
  • 1篇中国植物病理...
  • 1篇中国植物病理...

年份

  • 5篇2024
  • 2篇2023
  • 1篇2022
  • 4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9
  • 3篇2018
  • 7篇2017
  • 2篇2016
  • 2篇2015
  • 2篇2014
  • 2篇2013
  • 2篇2012
  • 3篇2011
  • 8篇2010
  • 3篇2009
  • 2篇2008
  • 3篇2007
  • 3篇2005
5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含吡唑醚菌酯成分种子处理悬浮剂的研制及对玉米茎腐病的防效评价被引量:3
2024年
[目的]明确8.5%吡唑醚菌酯·咯菌腈·精甲霜灵种子处理悬浮剂和12%吡唑醚菌酯·精甲霜灵种子处理悬浮剂最佳配方,研制防治玉米茎腐病的高效、低毒种衣剂。[方法]采用湿式超微粉碎法制备了6个8.5%吡唑醚菌酯·咯菌腈·精甲霜灵种子处理悬浮剂样品和6个12%吡唑醚菌酯·精甲霜灵种子处理悬浮剂样品,通过种衣剂性能和质量检测确定最佳配方,并对最佳配方种衣剂进行室内安全性检测和田间茎腐病防效验证。[结果]8.5%吡唑醚菌酯·咯菌腈·精甲霜灵种子处理悬浮剂最优配方:吡唑醚菌酯5%,精甲霜灵1%,咯菌腈2.5%,YUS-FS30005%,YUS-DF1011.5%,BX 0.5%,稳定剂4%,黄原胶0.4%,消泡剂0.1%,8%PVA17885%,警戒色1%,水补足。12%吡唑醚菌酯·精甲霜灵种子处理悬浮剂最佳配方:吡唑醚菌酯10%,精甲霜灵2%,YUS-FS30005%,YUS-DF1012%,稳定剂4%,黄原胶0.3%,硅酸镁铝1%,消泡剂0.1%,8%PVA17885%,警戒色1%,水补足。这2个配方对玉米生长安全,同时对玉米茎腐病的田间防效均达到80%以上。[结论]开发的8.5%吡唑醚菌酯·咯菌腈·精甲霜灵种子处理悬浮剂和12%吡唑醚菌酯·精甲霜灵种子处理悬浮剂对玉米茎腐病防效显著,为进一步开展玉米茎腐病的田间防治奠定了基础。
郭宁王彦军陈丹董跃广边强于淑晶
关键词:吡唑醚菌酯茎腐病玉米
三唑酮诱导对烟草几种防御酶活性的影响被引量:5
2008年
不同浓度杀菌剂三唑酮处理烟草后,烟草植株叶片中过氧化物酶(POD)、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苯丙氨酸解氨酶(PAL)等防御酶活性有所提高,其过氧化物酶同工酶也比对照活性增强。因此认为,三唑酮可以诱导烟草对TMV的系统获得性抗性(SAR),提高烟草的免疫能力。
武彦霞李红霞张小风王文桥韩秀英陈丹马志强
关键词:三唑酮烟草防御酶
水稻黑条矮缩病毒在不同抗性玉米自交系叶片内的积累研究被引量:2
2007年
应用玉米粗缩病病情严重度分级标准,对已知抗性水平的抗病、中抗和感病自交系材料逐株进行病情严重度分级调查。采集不同级别病株的玉米新叶,用间接酶联免疫吸附法(Indirect 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assay,ID-ELISA)检测病株叶片中水稻黑条矮缩病毒(Rice black-streaked dwarf fijivirus,RBSDV)。采用SPSS软件对O.D405光密度值进行差异显著性分析。结果显示:同一抗性水平、不同级别的玉米自交系病株叶片内的RBSDV浓度差异显著(F=237.499,P<0.01),且随病株病级加大,病毒浓度升高;而相同病级的抗病、感病和中抗玉米自交系叶片内的RBSDV浓度无显著差异(F=0.775,P=0.598);抗病自交系病株叶片中的病毒总浓度显著低于感病自交系材料。试验结果表明:玉米粗缩病病株叶片内的病毒浓度与生物学症状呈正相关,病情越重,病毒浓度越高。RBSDV一旦侵入寄主,在抗病、感病和中抗的自交系植株体内均可增殖,并运转到新生叶片。此结论为从分子水平上进一步揭示玉米抗粗缩病的机理奠定了基础。
张爱红苗洪芹朱宝成路银贵陈丹邸垫平
关键词:玉米粗缩病水稻黑条矮缩病毒
一种检测玉米叶片中百草枯和敌草快的方法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检测玉米叶片中百草枯和敌草快的方法,属于农药残留分析检测技术领域。本发明采用包括甲醇、乙腈、乙醇和甲酸在内的组合溶剂对玉米叶片样品中的百草枯和敌草快进行提取,并选择乙二胺‑N‑丙基硅烷、石墨化碳黑、十八烷...
郑晓娟石洁陈秀叶陈丹张海剑刘树森郭宁马红霞孙华
玉米弯孢病病原菌ISSR-PCR反应体系的建立及优化
2017年
为了对玉米弯孢病菌的鉴定、区域发生关系以及遗传多样性等进行研究,采用单因素试验优化玉米弯孢叶斑病菌ISSR-PCR反应体系中模板DNA、引物、dNTPs、Taq酶、Mg^(2+)的用量,并确定每条引物的最佳退火温度。结果表明,最佳反应体系为:模板DNA 1.6μL(25 ng/μL)、引物1.4μL(5μmol/L)、dNTPs 0.25μL(2.5 mmol/L)、Taq酶0.4μL(2.5 U/μL)、Mg^(2+)0.8μL(25 mmol/L)、10×Taq Buffer 2μL、dd H2O 13.55μL。在该体系下选用3个玉米弯孢病菌的全基因组DNA,分别对52条ISSR引物进行筛选,筛选出16条多态性高、扩增稳定的ISSR引物。玉米弯孢病菌ISSR-PCR反应体系的建立为利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对该病原菌进行遗传分析奠定了基础。
陈丹张晓芳
关键词:ISSR-PCR
日晒高温覆膜对韭菜生长及根际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被引量:5
2018年
为明确日晒高温覆膜对韭菜生长及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影响,本研究在河北省韭菜主产区基于日晒高温覆膜措施对韭菜迟眼蕈蚊进行田间防治试验,就覆膜前后土壤的理化性质进行了比较,并采用Biolog-ECO技术分析了覆膜对土壤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日晒高温覆膜技术对韭蛆各龄期幼虫的防治效果达到100%,覆膜12 d后韭菜株高、茎粗、叶宽、色泽、百株鲜重及根长等生长发育指标与未覆膜的对照相比均无显著影响;覆膜后土壤中全磷量显著增加;根据Biolog-ECO培养第144 h的AWCD值计算土壤微生物群落的Shannon-Wiener指数、Simpson指数、Mc Intosh指数和丰富度指数均无显著变化。可见日晒高温覆膜对韭菜迟眼蕈蚊具有明显的防治效果,对韭菜生长及韭菜根际土壤微生物多样性无显著影响。
宋健曹伟平陈丹张晓杜立新
关键词:韭菜韭菜迟眼蕈蚊土壤微生物多样性
RNA-seq分析葡萄霜霉菌对枯草芽胞杆菌HMB-20428与嘧菌酯协同反应的影响
2021年
为明确葡萄霜霉菌对枯草芽胞杆菌与嘧菌酯协同的反应,采用显微表型观察明确枯草芽胞杆菌与嘧菌酯协同对葡萄霜霉菌的抑制作用,RNA-seq分析葡萄霜霉菌基因对枯草芽胞杆菌与嘧菌酯的协同表达,并通过qRT-PCR验证显著差异表达基因,通过荧光强度和高效液相色谱测定对重要代谢成分活性氧和ATP酶的影响。结果显示,枯草芽胞杆菌与嘧菌酯协同对葡萄霜霉菌的抑制作用为98.87%,孢子囊明显干瘪,内含物大量释放,与细胞壁明显分离,明显优于单独处理;葡萄霜霉菌对枯草芽胞杆菌与嘧菌酯协同反应共有1116个(上调305个,下调811个)基因发生差异表达,明显高于单独处理;通过GO、KEGG功能注释和功能富集分析,显著差异变化基因有140个;显著差异变化基因对枯草芽胞杆菌与嘧菌酯协同反应主要导致活性氧含量增加,ATP下调,同时阻碍ABC的转运,从而影响RNA的转录水平,破坏蛋白质、氨基酸等的代谢;qRT-PCR验证与RNA-seq数据具有很好的相关性;葡萄霜霉菌协同反应后活性氧含量增加以及胞内ATP含量大大降低,显著抑制能量的合成。
毕秋艳赵建江陈丹吴杰路粉王文桥韩秀英
关键词:RNA-SEQ枯草芽胞杆菌嘧菌酯
四株白僵菌的分类鉴定及生物学特征初步研究被引量:2
2012年
以在不同寄主中分离纯化得到的白僵菌菌株HFW-05、TE-07、Lu-08、Dj-04为供试菌株,通过对4株球孢白僵菌ITS区序列和酯酶同工酶图谱分析,明确了4株供试菌株的种间分类和酯酶型、生物学特征。结果表明4株白僵菌为球孢白僵菌种下的不同酯酶型。
宋健曹伟平甄伟陈丹杜立新
关键词:球孢白僵菌生物学特性
15%麦极WP对日本看麦娘等麦田恶性禾本科杂草的防治效果被引量:11
2007年
采用盆栽方法,研究了15%麦极WP对日本看麦娘、野燕麦、雀麦和节节麦4种麦田恶性禾本科杂草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麦极300~450 g/hm^2处理能有效控制2~6叶期的日本看麦娘和野燕麦,但对节节麦和雀麦防效不大。经济用量为300 g/hm^2,对野燕麦和日本看麦娘的防治效果可分别达到100%和93.2%以上。
浑之英柴同海陈丹
关键词:日本看麦娘野燕麦禾本科杂草小麦
感染水稻黑条矮缩病毒的玉米组织细胞的变化被引量:1
2009年
在防虫网室内,人工接种水稻黑条矮缩病毒(Rice black-streaked dwarffijivirus,RBSDV)于3叶1心期至5叶1心郑单958玉米苗上。接种10 d后,每天调查症状,抽雄期测量植株上部幼嫩茎节长度;对接种病株和未接种健株的叶片进行横切;对茎节组织进行横切和纵切,荧光染色后,显微镜下观察横切片的细胞数量、形态变化,测量茎节纵切片的细胞长度。结果显示:与未接种的健康对照相比,受侵染的玉米叶片和茎节组织的韧皮部细胞畸形、数量剧增,且排列紊乱。感病植株的节间长度缩短,细胞伸长受阻。本研究通过组织细胞形态观察,明确了RBSDV侵染玉米后,所致内部组织细胞形态的变化和外部植株矮化、叶背蜡泪状突起等典型症状的相关性。
任萍陈丹曹克强路银贵苗洪芹
关键词:玉米粗缩病水稻黑条矮缩病毒细胞形态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