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阮甦

作品数:26 被引量:134H指数:7
供职机构:福建中医药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福建省教育厅资助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5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7篇脑梗
  • 7篇脑梗死
  • 7篇梗死
  • 5篇通络
  • 5篇通络汤
  • 5篇卒中
  • 5篇急性
  • 5篇急性脑梗死
  • 4篇电针
  • 4篇血清
  • 4篇抑郁
  • 4篇缺血
  • 4篇卒中后
  • 4篇细胞
  • 4篇脑缺血
  • 4篇化痰
  • 4篇化痰通络
  • 4篇化痰通络汤
  • 3篇源性
  • 3篇再灌注

机构

  • 22篇福建中医药大...
  • 4篇福建省人民医...
  • 2篇福建师范大学
  • 1篇湖南中医药大...
  • 1篇达州市中西医...

作者

  • 26篇阮甦
  • 14篇梁晖
  • 9篇严年文
  • 6篇王艳旭
  • 6篇杨洋
  • 5篇陈甦
  • 4篇王芳
  • 4篇张益伟
  • 4篇钟晓勇
  • 4篇陈斌
  • 4篇林昱
  • 3篇罗京
  • 2篇李成
  • 2篇郑超群
  • 2篇戚婉
  • 2篇李世举
  • 2篇倪财锋
  • 1篇叶成斌
  • 1篇许亚晔
  • 1篇张洪生

传媒

  • 6篇福建中医药
  • 3篇针刺研究
  • 2篇中国CT和M...
  • 1篇福建中医学院...
  • 1篇新中医
  • 1篇广东医学
  • 1篇光明中医
  • 1篇中国中医急症
  • 1篇南京中医药大...
  • 1篇山东中医药大...
  • 1篇中外医疗
  • 1篇临床合理用药
  • 1篇中国临床新医...
  • 1篇中外医学研究
  • 1篇中国医药科学
  • 1篇福建中医药大...
  • 1篇康复学报

年份

  • 1篇2024
  • 5篇2023
  • 3篇2022
  • 2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7
  • 3篇2016
  • 1篇2014
  • 1篇2013
  • 2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08
  • 1篇2005
  • 1篇2004
  • 1篇2002
2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化痰通络汤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SOD及MDA水平的影响被引量:2
2020年
目的观察化痰通络汤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丙二醛(MDA)的影响。方法选取风痰阻络型急性脑梗死患者60例,随机分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化痰通络汤治疗,均连续治疗14 d。观察2组治疗前后血清SOD活性及MDA含量。结果与治疗前比较,2组血清SOD活性和MDA含量均明显改善(P<0.05),以观察组改善程度最为明显(P<0.05)。结论化痰通络汤可通过增加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SOD活性及降低MDA水平,清除自由基,抗氧化反应达到改善临床症状的作用。
杨洋梁晖陈甦阮甦严年文张益伟
关键词:急性脑梗死化痰通络汤SODMDA
化痰通络汤治疗痰瘀阻络型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的临床效果被引量:3
2023年
目的:探讨化痰通络汤治疗痰瘀阻络型卒中后认知障碍(post-stroke cognitive impairment,PSCI)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4月—2023年3月就诊于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人民医院的60例痰瘀阻络型PSCI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简单随机分组将患者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0例。两组均给予基础治疗,治疗组给予化痰通络汤联合尼莫地平治疗,对照组给予尼莫地平治疗,两组均持续治疗28 d。比较两组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ntreal cognitive assessment,MoCA)评分,中医症候积分,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各向异性分数(fractional anisotropy,FA)、轴向扩散系数(axial diffusivity,AD)、径向扩散系数(radial diffusivity,RD)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前,两组MoCA总分、视空间执行能力、注意力、延迟回忆、命名、定向评分、中医症候积分、FA、DR和A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MoCA总分、视空间执行能力、注意力、延迟回忆、命名、定向评分及FA较治疗前升高,中医症候积分、DR和AD较治疗前下降,且治疗组改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化痰通络汤能促进痰瘀阻络型PSCI患者白质纤维修复,增强视空间执行能力、注意力、延迟回忆、命名及定向力,改善认知功能障碍,提高总体认知功能水平。
杨洋陈甦许成梁晖阮甦严年文陈巧兰
关键词:化痰通络汤痰瘀阻络型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
基于BDNF通路探讨化痰通络汤治疗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的研究
2024年
目的 观察化痰通络汤治疗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PSCI)痰瘀阻络证的临床疗效及其对患者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通路相关因子的影响。方法 收集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0例。对照组予基础治疗和尼莫地平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服化痰通络汤,2组疗程均为4周。治疗前后比较2组简易精神状态评价量表(MMSE)、中医证候积分及血清BDNF、核转录因子κB(NF-κB)、B淋巴细胞瘤-2(Bcl-2)、Bcl-2相关X蛋白(Bax)水平变化,治疗后评估2组患者中医临床疗效,治疗期间观察2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后,2组患者MMSE评分显著增加,中医证候积分总积分明显降低(P<0.01),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1);2组患者血清BDNF、NF-κB、Bcl-2水平明显升高(P<0.05,P<0.01),Bax水平明显下降(P<0.01),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 化痰通络汤能够改善痰瘀阻络型PSCI患者临床症状,安全有效,其疗效机制可能与调控BDNF通路,抑制神经细胞凋亡有关。
杨洋阮甦梁晖陈巧兰严年文黄燕苹
关键词:认知功能障碍痰瘀阻络证化痰通络汤核转录因子ΚB
电针调控褪黑素-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蛋白3炎性小体抑制细胞焦亡减轻脑缺血大鼠脑缺血损伤被引量:12
2023年
目的:探讨电针通过调节褪黑素-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蛋白3炎性小体(NLRP3)轴介导的细胞焦亡减轻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脑缺血损伤的机制。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12只及手术组36只,手术组大鼠采用大脑中动脉栓塞法制备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大鼠造模成功后进一步分为模型组、电针组和电针+Luz组,每组12只。电针组和电针+Luz组电针“百会”“神庭”,每次20 min,电针+Luz组腹腔注射褪黑素受体拮抗剂luzindole(30 mg/kg),以上干预均1次/d,干预7 d。采用Zea Longa法评估各组大鼠神经功能缺损情况,ELISA法检测各组大鼠12:00及24:00血清褪黑素含量,小动物MRI评估各组大鼠脑梗死体积百分比,TUNEL法检测各组大鼠梗死侧大脑皮质区神经细胞凋亡水平,免疫荧光技术检测各组大鼠大脑皮质小胶质细胞活化情况,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大鼠大脑皮质细胞焦亡相关蛋白NLRP3、半胱氨酸天冬氨酸酶(Caspase)-1、白细胞介素(IL)-1β表达水平。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神经功能评分显著升高(P<0.01),24:00褪黑素含量显著降低(P<0.01),脑梗死体积百分比、神经细胞凋亡率显著升高(P<0.01),小胶质细胞明显活化,细胞焦亡相关蛋白NLRP3、Caspase-1、IL-1β表达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和电针+Luz组比较,电针组神经功能评分显著降低(P<0.05),24:00褪黑素含量显著升高(P<0.01,P<0.05),脑梗死体积百分比、神经细胞凋亡率显著降低(P<0.01,P<0.05),小胶质细胞活化水平降低,细胞焦亡相关蛋白NLRP3、Caspase-1、IL-1β表达显著降低(P<0.01)。结论:电针“百会”“神庭”可减轻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大鼠神经功能损伤,其机制可能与调控内源性褪黑素表达、抑制细胞焦亡减轻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脑缺血损伤有关。
严年文阮甦王芳王艳旭陈斌罗京刘佳静梁晖钟晓勇
关键词:脑缺血电针褪黑素
针刺治疗卒中后抑郁及其与细胞因子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7
2016年
目的通过观察治疗前后血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的变化,了解针刺治疗卒中后抑郁的临床疗效,探讨针刺治疗卒中后抑郁的可能机制。方法将60例符合课题入组标准的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和盐酸氟西汀分散片干预治疗,试验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针刺干预治疗,疗程均为28天;于治疗前及治疗后28天分别评估NIHSS、HAMD表,并检测治疗前后血IL-6、TNF-α含量。结果两组治疗后HAMD、NIHSS评分均下降,患者抑郁情绪均有改善,神经功能好转,血清IL-6、TNF-α浓度均下降。对照组临床有效率为76.67%,试验组有效率86.67%。结论针刺在临床治疗卒中后抑郁方面疗效优于单纯的氟西汀治疗,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抑郁患者血IL-6、TNF-a的含量升高,和PSD严重程度存在正相关,推测针刺可能通过降低血清IL-6、TNF-α浓度,减轻炎症反应的方式达到治疗卒中后抑郁的目的。
阮甦刘建忠黄倩如张益伟
基于模糊径向基神经网络的失眠古文献症药研究被引量:1
2017年
目的运用模糊径向基神经网络对失眠"症状"与"方药"之间的关系进行建模,实现对中医医案中失眠诊治经验知识的挖掘与固化。方法参照国家标准《中医证候诊疗术语证候部分》对《中华医典》中379条包含失眠症状和方药的条文进行规范化整理;选取其中320条作为训练样本,采用径向基神经网络进行失眠症药模型的构建,利用模糊减法聚类和模糊C均值聚类分析确定隐含层个数与聚类中心,运用最小二乘法训练网络连接权值。结果利用另外59条条文作为检验样本进行模型的验证,模型预测正确50条,正确率84.7%。模型预测正确率较高,能较好的建立症状与方药之间的内在关系。结论利用模糊径向基神经网络能实现失眠中医"症状"与"方药"之间的智能化映射,可为失眠中医诊治知识的研究提供服务。
林佳梁晖阮甦
关键词:神经网络失眠古文献
狼疮性肾病中Fas、Bcl-2表达与中医阴阳辨证的关系
2002年
张洪生郑京洪江淮滕云阮甦王智
关键词:狼疮性肾病FAS基因BCL-2基因阴阳辨证LN
针刺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IL-10、IL-6水平的影响被引量:8
2012年
目的:观察针刺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IL)-10、IL-6水平的影响,探讨其促进患者脑缺血损伤后神经功能缺损恢复的机理。方法:选门诊健康体检者30例做为正常对照组;将4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A组(针刺加药物治疗)20例,治疗B组(单纯药物治疗)20例,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法)测定血清IL-10、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清IL-6第1天、第3天、第7天及第14天的浓度,观察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的变化。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IL-10含量呈动态变化,发病后24h内无明显变化,第3天时开始升高,第7天达到高峰,第14天后逐渐下降。其中治疗A组血清IL-10含量于第3天开始升高,第7天达高峰,与治疗B组同期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IL-6含量亦呈动态变化,发病后24h内升高,随着脑梗死患者病情的稳定后逐渐降低,治疗A组降低程度高于治疗B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A组神经功能缺损疗效总有效率达100%,高于治疗B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针刺治疗可促进急性脑梗死患者IL-10的表达,降低IL-6的表达,发挥其生物活性,促进受损神经细胞功能恢复,这可能是其促进神经功能缺损恢复的机理之一。
阮甦张益伟
关键词:针刺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化痰通络汤治疗风痰阻络型急性脑梗死临床观察被引量:5
2021年
目的观察化痰通络汤治疗风痰阻络型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血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符合中西医诊断标准急性脑梗死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化痰通络汤治疗,连续治疗14 d。于治疗前后进行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定量表(Barthel指数)评分及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结果观察组治疗后NIHSS评分、Barthel指数和血HCY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且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化痰通络汤可改善风痰阻络型急性脑梗死神经功能,降低患者致残率,改善其生活质量。
杨洋梁晖陈甦严年文阮甦张益伟
关键词:急性脑梗死风痰阻络化痰通络汤NIHSSBARTHEL指数
电针通过Yes相关蛋白-视神经萎缩蛋白1信号轴激活线粒体融合功能减轻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机制研究
2023年
目的:探讨电针通过Yes相关蛋白(Yap)-视神经萎缩蛋白1(OPA1)信号轴激活线粒体融合功能减轻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CIRI)的机制。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电针组和电针+Ver组,每组12只。采用大脑中动脉闭塞法制备局灶性CIRI模型。电针组和电针+Ver组电针“百会”“神庭”,每次20 min,1次/d,干预7 d;电针+Ver组造模成功后1 h腹腔注射1次Verteporfin (10 mg/kg)。采用Zea Longa法评估神经功能缺损情况,TTC染色法评估各组大鼠脑梗死体积百分比;Western blot法及荧光定量PCR法检测梗死侧大脑皮层Yap、OPA1、线粒体融合素(Mfn)1、Mfn2蛋白和mRNA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梗死侧大脑皮层凋亡蛋白(Bax)、B淋巴细胞瘤-2(Bcl-2)蛋白表达水平;免疫荧光染色检测梗死侧大脑皮层Yap、OPA1蛋白荧光表达水平。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脑梗死体积百分比及神经功能评分升高(P<0.01),梗死侧大脑皮层Yap、OPA1、Mfn2、Mfn1 mRNA及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1,P<0.05);Bax蛋白表达升高(P<0.01),Bcl-2蛋白表达降低(P<0.01),Yap、OPA1荧光表达水平下调(P<0.05)。与模型组和电针+Ver组比较,电针组脑梗死体积百分比及神经功能评分降低(P<0.01,P<0.05),梗死侧大脑皮层Yap、OPA1、Mfn2、Mfn1 mRNA及蛋白表达升高(P<0.01,P<0.05),Bax表达降低(P<0.01),Bcl-2蛋白表达升高(P<0.01),Yap及OPA1荧光表达水平上调(P<0.05)。结论:电针“百会”“神庭”可能通过Yap-OPA1信号轴激活线粒体融合功能并减轻CIRI大鼠神经功能损伤。
梁晖阮甦王芳严年文王艳旭陈斌罗京刘佳静钟晓勇
关键词: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电针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