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阎萍

作品数:8 被引量:25H指数:3
供职机构:第三军医大学新桥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8篇卵巢
  • 8篇卵巢癌
  • 7篇血管
  • 5篇血管内皮
  • 5篇微血管
  • 5篇微血管内皮
  • 5篇内皮
  • 4篇乙酰肝素酶
  • 4篇细胞
  • 4篇肝素酶
  • 3篇血管内皮细胞
  • 3篇人卵巢
  • 3篇人卵巢癌
  • 3篇微血管内皮细...
  • 3篇内皮细胞
  • 2篇血管生成
  • 2篇血小板
  • 2篇血小板源
  • 2篇血小板源性
  • 2篇血小板源性生...

机构

  • 8篇第三军医大学...
  • 2篇绵阳市人民医...

作者

  • 8篇杨鹰
  • 8篇阎萍
  • 7篇韩静
  • 4篇连艳
  • 2篇谢荣凯
  • 2篇黄健

传媒

  • 4篇重庆医学
  • 3篇第三军医大学...
  • 1篇重庆医科大学...

年份

  • 2篇2009
  • 1篇2007
  • 5篇2006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人卵巢癌微血管内皮细胞对PDGF-BB刺激的反应被引量:1
2007年
目的:探讨人卵巢癌微血管内皮细胞与HUVEC在生物学特性及对血管生成因子刺激反应的差异。方法:分离纯化人卵巢癌微血管内皮细胞,以HUVEC为对照,用PDGF-BB刺激两种内皮细胞,利用免疫细胞化学和RT-PCR技术观察刺激后两种内皮细胞增殖、PCNA及VEGF表达的变化。结果:PDGF-BB(20ng/ml)能促进两种内皮细胞的增殖、PCNA和VEGF的表达,人卵巢癌微血管内皮细胞增殖和PCNA表达增强的幅度弱于HUVEC;而VEGF蛋白及mRNA表达增强的幅度高于HUVEC(P<0.05)。结论:人卵巢癌微血管内皮细胞与HUVEC对PDGF-BB刺激的反应有显著差异,为深入研究卵巢癌血管生成机制和抗血管生成治疗提供了实验模型。
杨鹰阎萍韩静连艳
关键词:卵巢癌血管内皮细胞细胞培养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
RNA干扰沉默乙酰肝素酶基因对卵巢癌微血管内皮细胞的影响被引量:2
2009年
目的探讨RNA干扰沉默乙酰肝素酶基因对卵巢癌微血管内皮细胞的影响。方法实验组为乙酰肝素酶siRNA转染组(转染组),实验对照为正常组和siRNA空白转染对照组(空白转染组),观察时间为转染后2、4、6、8d。观察血管内皮细胞乙酰肝素酶siRNA转染效率,用MTT法检测细胞活力,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变化,免疫荧光、RT-PCR法及WB法检测内皮细胞乙酰肝素酶表达。结果转染组细胞生长受抑制,增殖指数显著下降,乙酰肝素酶mRNA水平和蛋白水平显著下降,细胞凋亡率显著增加。结论RNAi可有效沉默卵巢癌微血管内皮细胞乙酰肝素酶表达,提示RNAi可为卵巢癌治疗提供新的途径。
杨鹰阎萍韩静谢荣凯
关键词:RNA干扰卵巢癌血管内皮细胞乙酰肝素酶
姜黄素对卵巢癌微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及乙酰肝素酶表达的影响被引量:6
2009年
目的探讨姜黄素对卵巢癌微血管内皮细胞体外生长及乙酰肝素酶表达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卵巢癌微血管内皮细胞,分为正常对照组和姜黄素组(浓度分别为2、10、50、250μg/ml),观察时间为加入姜黄素共孵育后24、48、72h。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抑制率,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变化,免疫荧光法和RT-PCR法检测内皮细胞乙酰肝素酶表达,生化法检测细胞上清液丙二醛(MDA)含量及乳酸脱氢酶(LDH)活力。结果姜黄素组细胞生长抑制率增加,有显著的剂量依赖效应(P<0.01)。姜黄素组增殖指数显著下降(P<0.01),乙酰肝素酶mRNA水平和蛋白水平显著下降(P<0.01),细胞培养上清液MDA水平及LDH活力显著升高(P<0.01)。结论姜黄素(2~250μg/ml)能显著抑制人卵巢癌微血管内皮细胞增殖活性,降低乙酰肝素酶mRNA转录和蛋白表达。
杨鹰谢荣凯阎萍韩静
关键词:姜黄素卵巢癌乙酰肝素酶
卵巢癌血管生成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06年
阎萍杨鹰
关键词:卵巢癌血管生成
PDGF-BB促进人卵巢癌微血管内皮细胞增殖及PCNA、VEGF表达的实验研究被引量:2
2006年
目的研究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BB(PDGF-BB)对人卵巢癌微血管内皮细胞(OdMEC)增殖、增殖细胞核抗原(PC- NA)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影响。方法体外分离培养OdMEC,施加不同浓度的PDGF-BB(0.5.10.20.50ng/ml),采用四甲基偶氮唑(MTT)法测定细胞生长曲线;免疫细胞化学及RT-PCR方法检测PCNA和VEGF表达的变化。结果PDGF-BB能促进OdMEC的增殖,呈剂量依赖性,以20ng/ml最为明显(P<0.05)。在20ng/mI PDGF-BB刺激下,PCNA和VEGF的表达均高于时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DGF-BB促进OdMEC的增殖、PCNA和VEGF的表达。
阎萍杨鹰黄健韩静连艳
关键词:卵巢癌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
乙酰肝素酶在卵巢癌中的表达及其与肿瘤血管生成的关系被引量:3
2006年
目的探讨乙酰肝素酶mRNA及蛋白在卵巢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肿瘤血管形成的关系。方法采用原位杂交及免疫组化S-P法检测41例卵巢癌组织中乙酰肝素酶mRNA及蛋白的表达,并用免疫组化法对全部标本用CD34抗体进行肿瘤血管内皮染色,计数肿瘤微血管密度(MVD),结合卵巢癌组织分化程度、组织学类型、临床分期及年龄,探讨乙酰肝素酶与肿瘤血管形成的关系。结果(1)乙酰肝素酶在卵巢癌组织中表达增高,且其mRNA及蛋白的表达具有一致性。(2)临床晚期标本(Ⅲ~Ⅳ期)中的乙酰肝素酶蛋白表达及MVD值高于临床早期(Ⅰ~Ⅱ期)(P<0.05);(3)高-中分化癌组与低分化癌组相比较,乙酰肝素酶蛋白表达及MVD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而组织学类型、年龄对乙酰肝素酶蛋白表达及MVD值无影响(P>0.05)。(5)临床晚期(Ⅲ~Ⅳ期)组中乙酰肝素酶蛋白的表达与MVD值成正相关(r=0.356.P<0.05)。结论乙酰肝素酶在卵巢癌中表达增高,且与临床病理分期密切相关,乙酰肝素酶具有促进卵巢癌血管生成的作用。
杨鹰韩静阎萍连艳
关键词:卵巢癌血管生成乙酰肝素酶原位杂交免疫组化
人卵巢癌微血管内皮细胞的分离培养与鉴定
2006年
目的建立稳定可靠的卵巢癌微血管内皮细胞分离培养方法。方法取上皮性卵巢癌组织,酶消化,经Per coll分离介质梯度离心得到单个核细胞进行培养,Ⅷ因子相关抗原免疫组化和透射电镜观察鉴定。结果接种后24h,细胞开始贴壁,呈多边形或短梭形,8~10d细胞融合成单层片状,呈现出“铺路石样”外观。Ⅷ因子相关抗原免疫组化染色阳性,透射电镜下可见W P小体。结论本研究方法能够获取体外培养的卵巢癌源性微血管内皮细胞。
阎萍杨鹰韩静黄健
关键词:内皮细胞细胞培养毛细血管卵巢癌
乙酰肝素酶在卵巢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12
2006年
目的 探讨乙酰肝素酶在卵巢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患者年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41例卵巢癌组织及10例正常卵巢组织中乙酰肝素酶蛋白的表达,并结合卵巢癌的组织类型、分化程度、临床分期及预后进行分析。结果①乙酰肝素酶蛋白在卵巢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80.48%,在正常卵巢组织中为10.00%(P<0.05)。②临床Ⅲ~Ⅳ期卵巢癌中乙酰肝素酶蛋白的表达高于Ⅰ~Ⅱ期(P<0.01);低分化程度的卵巢癌中乙酰肝素酶蛋白的表达高于高-中分化者(P<0.05)。③各组织类型卵巢癌中乙酰肝素酶蛋白的表达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乙酰肝素酶在卵巢癌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检测乙酰肝素酶蛋白的表达有望成为判断卵巢癌预后的标志。
韩静杨鹰阎萍连艳
关键词:卵巢癌免疫组化乙酰肝素酶预后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