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郭敏

作品数:32 被引量:178H指数:7
供职机构: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辽宁省教育厅基金资助项目辽宁省教育厅基金“九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9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31篇医药卫生
  • 4篇生物学

主题

  • 9篇灌注
  • 8篇成像
  • 7篇护理
  • 7篇胶质
  • 7篇胶质瘤
  • 7篇灌注成像
  • 7篇X线
  • 6篇动脉
  • 6篇X线计算
  • 6篇X线计算机
  • 5篇血管
  • 5篇肿瘤
  • 5篇脑胶质瘤
  • 5篇CT灌注
  • 5篇大鼠C6
  • 4篇造影
  • 4篇CT灌注成像
  • 3篇主动脉
  • 3篇主动脉夹层
  • 3篇介入

机构

  • 32篇中国医科大学...
  • 2篇中国医科大学...
  • 1篇哈尔滨医科大...
  • 1篇锦州医学院
  • 1篇沈阳军区总医...
  • 1篇中国医科大学
  • 1篇锦州医学院附...
  • 1篇哈尔滨医科大...
  • 1篇秦皇岛市第一...
  • 1篇哈尔滨医科大...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沈阳市第四人...
  • 1篇沈阳维康医院

作者

  • 32篇郭敏
  • 22篇徐克
  • 6篇王强
  • 6篇刘小倩
  • 5篇戴旭
  • 5篇关丽明
  • 4篇冯博
  • 4篇刘静红
  • 4篇邵海波
  • 4篇戚喜勋
  • 4篇李佩玲
  • 4篇高思佳
  • 4篇具海月
  • 4篇谢秀丽
  • 3篇刘树立
  • 3篇姜慧杰
  • 3篇方长兴
  • 3篇李红
  • 3篇佟志勇
  • 3篇王少雷

传媒

  • 10篇中国医学影像...
  • 5篇中国医科大学...
  • 1篇中国医学影像...
  • 1篇现代康复
  • 1篇中国实验诊断...
  • 1篇中华放射医学...
  • 1篇中华护理杂志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中华放射学杂...
  • 1篇中华血液学杂...
  • 1篇中国临床医学...
  • 1篇解放军护理杂...
  • 1篇黑龙江护理杂...
  • 1篇中国比较医学...
  • 1篇护理研究(中...
  • 1篇中华实用诊断...
  • 1篇第六届全国管...

年份

  • 2篇2010
  • 2篇2009
  • 1篇2008
  • 5篇2007
  • 9篇2006
  • 7篇2005
  • 1篇2004
  • 1篇2002
  • 2篇2000
  • 1篇1999
  • 1篇1998
3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16层螺旋CT对冠状动脉病变的诊断价值被引量:7
2006年
目的评价16层螺旋CT(MSCTCA)对冠状动脉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临床初诊疑为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并行冠状动脉MSCTCA检查者23例,23例于CT检查前后行动脉造影(SCA)检查。以SCA结果为标准,对比分析MSCTCA诊断冠状动脉显著性狭窄的准确性。结果92.7%的冠状动脉节段可用于影像学评价。与SCA相比较,MSCTCA诊断冠状动脉中度或中度以上狭窄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0.5%、96.5%,、90.5%和96.5%,诊断冠状动脉重度以上狭窄或闭塞的敏感、特异、阳性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5.7%、97.2%、75.0%和98.6%。结论16层MSCTCA可以评价冠状动脉病变。
李佩玲徐克郭敏谢秀丽黎庶王雅丽
关键词: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术冠状动脉
血管内支架移植物置入治疗主动脉夹层的护理被引量:8
2007年
探讨介入方法治疗主动脉夹层护理配合的重要性。
郭敏徐阳张强
关键词: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护理
经皮经腔内膜剥脱法主动脉夹层模型的制备及影像学评价被引量:4
2006年
目的探索经皮经腔内膜剥脱法制备主动脉夹层动物模型的可行性及主动脉造影、CT影像的评价。方法15条健康杂种犬,分别采用自制金属倒钩或带针尖导管等器械行经皮经主动脉腔内膜损伤、剥脱法制备主动脉夹层模型,随后进行主动脉造影及CT增强扫描,观察动物模型制备的成功率、预后,获取标本,分析图像。结果15条犬中,形成主动脉夹层模型4例,技术成功率26.7%(4/15),其余11条犬均发生主动脉破裂、穿孔、死亡。主动脉造影发现2例主动脉夹层,CT扫描发现3例主动脉夹层。结论经皮经腔内膜剥脱法制备主动脉夹层的难度大,成功率偏低,需进一步积累经验。
肖亮徐克于世平王少雷邵海波卢涛王强郭敏
关键词:主动脉夹层腔内操作主动脉造影X线计算机
16层CT冠状动脉成像的护理配合与体会被引量:19
2007年
采用16层螺旋CT对69例疑诊冠心病患者进行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检查,回顾分析心率变化与检查成功率的关系,探讨冠状动脉多层螺旋CT检查中护理配合的方法及其对检查成功率的影响。
郭敏李佩玲谢秀丽黎庶赵红
关键词:护理CT冠状动脉成像
女性盆腔炎性包块的CT表现被引量:7
2004年
回顾分析经手术、后穹窿穿刺和临床治疗诊断明确的 2 2例盆腔炎的CT表现 ,结果显示女性盆腔炎性包块的CT表现有一定特征 ,CT在盆腔炎的定位、定量和定性诊断上能发挥重要作用。
李雪丹孙应实谭芳郭敏
关键词:盆腔X线计算机断层扫描
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在胶质瘤术后随访中的应用价值初探被引量:14
2006年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在胶质瘤术后随访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3例胶质瘤术后患者进行CT灌注成像,测量术后复发残余病灶、术后未复发病变区、残腔病灶及脑组织正常区域的CT灌注参数值[包括脑血流量(CBF)、脑血容量(CBV)、脑血管表面通透性(PS),以及其各相对参数值(rCBF、rCBV、rPS)],应用SPSS11.0统计软件包,独立样本t检验进行显著性分析。结果复发残余组10例,CBF值、CBV值及PS值均升高,rCBF值为1.99±0.72,rCBV值为2.57±0.79,rPS值为10.79±5.85。未复发组11例,CBF值及CBV值均降低,rCBF为0.36±0.99,rCBV为0.76±0.41。8例PS值接近正常值,3例术后早期CT灌注检查PS值较明显升高,8~10个月再次复查PS值接近正常。术后残腔2例,CBF值略降低,CBV值略升高,PS值较明显升高。胶质瘤术后复发残余组与术后未复发组比较,二者的CT灌注参数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正常脑组织区域比较,二者的CT灌注参数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术后残腔组比较,CBF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BV值及PS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未复发组与脑组织正常区域比较,CBF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CBV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S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未复发病例组与术后残腔组比较,CBF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BV值及PS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CT灌注成像能准确地反映脑肿瘤术后的血流动力学改变,在确定肿瘤术后是复发残余还是未复发上有重要价值;PS值大小能较准确反映血脑屏障的破坏程度,但在鉴别肿瘤术后为复发残余还是残腔上无特异性。
高思佳具海月徐克刘静红郭敏戴旭李光佟志勇
关键词:神经胶质瘤灌注X线计算机随访研究
正常兔脑血流动力学的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被引量:4
2005年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在正常兔脑血流动力学测量中的应用。方法 健康新西兰种大白兔15 只,行CT平扫后,选择基底节层面及相邻层面,分别经耳缘静脉与股静脉途径以1 ml/s,0.5 ml/s,0.3 ml/s速率注入造影剂,同时开始连续50 s多层动态扫描,经后处理获得灌注图像。对感兴趣区测量血流量。血容量及平均通过时间等血流动力学参数并进行分析。结果 应用股静脉团注对比剂途径可以获得较好图像质量,多层螺旋CT灌注扫描可反映出大部分兔脑组织的血流动力学状态,不同团注对比剂速率获得的血流动力学参数值之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为兔脑血流动力学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无创性手段。
张慧博徐克姜慧杰白荣杰郭敏王强
关键词:血流动力学端脑
有关大肠癌CT扫描的前处置问题被引量:3
2002年
通过分析影响大肠CT检查的各项前处置因素 ,认为大肠癌CT扫描前的肠道清洁以口服蕃泻叶法较其它方法优越 ;扫描前 5~ 7min肌肉注射低张药可获得更佳的检查效果。利用空气灌肠能较好地显示病灶的形态特征 ;加强与医生技师的相互配合 ,有利于获得更为满意的检查结果。
田莉汪红郭敏刘小倩
关键词:大肠癌CT扫描
Budd-Chiari综合征——两个家系调查被引量:6
2000年
目的 探讨A、B两个家系家族性Budd Chiari综合征 (BCS)相关病因。方法 对 4例BCS先证者及其家系成员进行血管造影、超声波检查、病因调查及因子ⅤLeiden(FⅤ∶Q50 6)突变分析。结果  4例BCS先证者的诊断经血管造影证实。超声波检查AⅢ11,16诊断为BCS。A家系 10名成员有下肢静脉曲张。 6例BCS中 ,4例 (AⅢ7,11,15,BⅡ10 )FⅤLeiden突变阳性。两家系成员中 ,AⅡ2 、BⅢ5突变阳性 ,但未患BCS。系谱分析两家系FⅤLeiden突变符合孟德尔遗传规律 ,与BCS具有较高的吻合度。结论 FⅤLeiden突变是家族性BCS发病的危险因素之一。
冯博徐克姜宏付伟能李红郭敏刘小倩王志明
关键词:BUDD-CHIARI综合征聚合酶链反应
大鼠C6脑胶质瘤的CT灌注成像研究被引量:4
2007年
目的:运用CT灌注成像评价大鼠C6脑胶质瘤的生长及其血管生成。方法:采用立体定向方法在30只雌性Wistar大鼠右侧尾状核接种C6细胞,于接种后1w、2w、3w分别进行CT灌注成像,每次检查结束后留取鼠脑标本作病理学检查。结果:荷瘤1w组肿瘤区各灌注参数值均比对侧正常脑组织增大(P<0.05),但没有明显新生肿瘤血管;荷瘤2w及3w组肿瘤区CBF,BV,PS值和瘤脑交界处PS值均比对侧正常脑组织明显增大,肿瘤中心、肿瘤周边和瘤脑交界处之间仅PS值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肿瘤区微血管密度(MVD)值明显增大,以肿瘤周边更为明显,其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整个观察期内肿瘤中心和周边区域CBV值及肿瘤中心PS值与相应的MVD值呈等级正相关,rs分别为0.576、0.482和0.646(P<0.05)。结论:CT灌注成像可以反映大鼠C6脑胶质瘤生长过程中肿瘤区域不同部位微循环的动态变化,其中肿瘤周边区域CBV和PS值变化明显,反映了血管生成。
关丽明徐克郭敏戚喜勋方长兴刘树立
关键词:神经胶质瘤X线计算机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