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郭善禹

作品数:72 被引量:300H指数:9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卫生部科技专项基金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64篇期刊文章
  • 4篇专利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6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3篇乳腺
  • 22篇细胞
  • 20篇乳腺癌
  • 20篇腺癌
  • 14篇肿瘤
  • 12篇基因
  • 9篇蛋白
  • 8篇乳房
  • 7篇胆肠
  • 7篇胆肠吻合
  • 7篇胃癌
  • 7篇吻合口
  • 7篇合口
  • 7篇肠吻合
  • 6篇凋亡
  • 6篇治疗胃癌
  • 5篇胆肠吻合口
  • 5篇愈合
  • 5篇手术
  • 5篇术后

机构

  • 39篇上海交通大学...
  • 25篇上海第二医科...
  • 8篇上海交通大学...
  • 3篇上海市组织工...
  • 2篇复旦大学
  • 2篇上海交通大学
  • 2篇蚌埠医学院第...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上海第二医科...
  • 1篇上海市第一人...
  • 1篇上海第二医科...
  • 1篇中山大学孙逸...
  • 1篇上海市浦东新...
  • 1篇上海市黄浦区...
  • 1篇上海市第二医...
  • 1篇上海市浦东新...

作者

  • 69篇郭善禹
  • 14篇顾岩
  • 9篇姚德成
  • 8篇周林斌
  • 7篇孙建民
  • 7篇张伟
  • 7篇张伟
  • 6篇顾琴龙
  • 6篇杜宽航
  • 6篇龚鼎铨
  • 6篇刘磊
  • 6篇尹浩然
  • 6篇朱正纲
  • 6篇刘辉辉
  • 6篇林言箴
  • 6篇戴谦诚
  • 6篇张莉
  • 5篇郑晓
  • 5篇赵峰
  • 5篇朱晨芳

传媒

  • 16篇外科理论与实...
  • 7篇组织工程与重...
  • 4篇世界华人消化...
  • 4篇中国肿瘤生物...
  • 3篇中华肝胆外科...
  • 3篇上海第二医科...
  • 3篇诊断学理论与...
  • 2篇中华外科杂志
  • 2篇中国实用外科...
  • 1篇医用生物力学
  • 1篇中国临床医学
  • 1篇华夏医学
  • 1篇国外医学(肿...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临床外科杂志
  • 1篇中华实验外科...
  • 1篇中国普通外科...
  • 1篇肿瘤
  • 1篇中华消化杂志
  • 1篇实用癌症杂志

年份

  • 1篇2025
  • 4篇2023
  • 1篇2021
  • 4篇2020
  • 4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5
  • 2篇2014
  • 4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1
  • 3篇2010
  • 2篇2009
  • 3篇2008
  • 4篇2007
  • 1篇2006
  • 3篇2004
  • 5篇2003
7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术中B超定位下经乳晕边缘小切口切除乳腺多发微小腺瘤的临床研究被引量:4
2010年
目的:探讨术中B超定位下经乳晕边缘小切口切除乳腺多发微小腺瘤手术的可行性。方法:术中在B超定位下于乳晕边缘做一弧形小切口,锐性分离形成皮下隧道,在B超导引下将血管钳沿此皮下隧道至B超定位下的低回声处,钳夹病变周围腺体组织牵拉至切口旁,牵引直视下切开部分腺体完整切除微小腺瘤。结果:应用此方法可一次切除多个乳房微小腺瘤,术后伤口隐蔽,乳房形态与外观正常,乳晕旁瘢痕线不明显。结论:术中B超定位下经乳晕边缘小切口行乳腺多发微小腺瘤切除是一种新的技术手段,弥补了传统手术缺点,安全可行,既达到了治疗目的,又符合美学要求。
朱晨芳郭善禹顾岩
关键词:乳晕切口B超
血友病患者的肝癌切除治疗
2002年
目的:探讨对血友病患者行肝脏切除术治疗原发性肝癌的可行性。方法:患者,男,49岁,患原发性肝癌伴重症血友病A。检测凝血因子VIII促凝活性(VIII:C)仅为1.0%,抗因子VIII抗体也呈阳性,为4Bu/ml。在术前、术中、术后补充及监测因子VIII的情况下行肝右叶部分切除术。结果:手术经过顺利,术中出血800ml。术后恢复顺利,无出血、胆漏、膈下积液等并发症。切口愈合好。术后1个月内AFP下降至正常。结论:血友病不是常见外科手术的绝对禁忌证,也不是肝癌切除手术的绝对禁忌证。
马曾辰方涛林孙惠川钦伦秀郭善禹王鲁徐建民王志梅林芷英夏景林方浩汤钊猷王学锋
关键词:肝细胞癌血友病肝切除术肝肿瘤
乳腺癌转移病人血清外泌体蛋白质分析
2019年
目的:研究乳腺癌转移与未转移病人血清外泌体内差异蛋白表达情况。方法 :收集乳腺癌淋巴结转移或远处转移(metastatsis,M+)病人血清25例,乳腺癌淋巴结未转移且未远处转移M-病人血清25例。应用EIQ3试剂盒分离血清外泌体。挑选4例M+及4例M-病人血清,通过NTA粒径分析、CD9和CD63表面标志物鉴定外泌体。通过蛋白质质谱分析及生物信息学分析,筛选乳腺癌病人血清外泌体差异表达的蛋白质,并进行蛋白质印迹验证。结果:血清提取物粒径在20~200 nm,CD9和CD63表达均呈阳性,符合外泌体特征。两组外泌体经质谱共鉴定出301种蛋白质,筛选出16种差异蛋白,其中的玻连蛋白(vitronectin, VN)及人组织激肽释放酶结合蛋白(kallistatin,KAL)在M+组表达上调,遮蔽蛋白(obscurin, OBSCN)则在M-组下调。通过蛋白质印迹验证,3种差异蛋白质结果与质谱结果一致。结论:乳腺癌病人血清中存在外泌体,其中外泌体来源蛋白VN、KAL及OBSCN有望作为预测乳腺癌转移的生物标志物。
曹丽辰田宝星瞿飞麟张庆华郭善禹
关键词:乳腺癌外泌体质谱生物标志物
合成粘合剂在胆道损伤修复重建术中预防吻合口狭窄的研究被引量:4
2001年
目的克服在胆道损伤修复重建术中丝线缝合加重瘢痕形成并使吻合口狭窄之不足。方法用合成粘合剂(OB 胶)替代缝线,结合内支撑导管建立了各种胆肠吻合口瘢痕动物实验模型,并定期对吻合口瘢痕组织进行病理形态学观察和计算机图像处理(ECVD),从瘢痕形成的角度观察胆肠吻合口愈合过程。结果 OB 胶可促进吻合口愈合,减少瘢痕形成,加速瘢痕成熟软化;内支撑保留6个月瘢痕成熟。结论 OB 胶粘合是预防胆道损伤修复重建术后吻合口狭窄的一种有效措施。
周林斌郭善禹张莉姚德成孙建民
关键词:胆肠吻合瘢痕性狭窄动物模型
乳腺癌肿瘤高甲基化基因1蛋白和透明质酸介导的细胞游走受体表达分析研究被引量:1
2017年
目的 :探讨抑癌基因肿瘤高甲基化基因1(hypermethylated in cancer 1,HIC-1)和致癌基因透明质酸介导的细胞游走受体(hyaluronan-mediated motility receptor,HMMR)在乳腺小叶增生、乳腺纤维腺瘤和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与乳腺癌临床病理参数间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57例患者的乳腺手术切除标本(其中乳腺小叶增生17例,乳腺纤维腺瘤及乳腺癌各20例)中HIC-1与HMMR蛋白的表达情况,观察其染色结果以半定量分析,并结合临床病理学指标进行相关分析。结果:(1)乳腺小叶增生和乳腺纤维腺瘤组织中HIC-1蛋白表达呈中度阳性(平均计分均为5.65分);而乳腺癌组织中HIC-1表达减弱,呈弱阳性(平均计分为2.15分),二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2)乳腺小叶增生和纤维腺瘤组织中的HMMR均呈低表达(其中纤维腺瘤平均计分为0.3分,小叶增生平均积分为0),而乳腺癌组织中HMMR表达呈弱阳性(平均计分为2.3分),二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3)HIC-1及HMMR蛋白的表达与乳腺癌相关临床病理特征之间未见明显关联。结论:抑癌基因HIC-1蛋白在乳腺癌组织中呈明显低表达,而致癌基因HMMR在乳腺癌组织中呈较高表达,HIC-1及受HIC-1调控的下游基因HMMR可能与乳腺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有关。
吴衍丁佩芬顾岩郭善禹戴谦诚张伟
关键词:乳腺癌免疫组织化学临床病理学
保乳手术同期行乳房修复术的临床效果研究被引量:1
2020年
目的比较保乳手术和保乳手术联合一期乳房成形术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收集上海五家医院自2015年8月至2019年9月共212例患者,其中保乳手术166例(保乳组)、保乳联合一期乳房成形手术46例(联合组)。以双向队列研究的试验方法,对患者的乳房外形对称性、生活质量满意度和躯体健康等进行随访,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联合组患者对术后1个月、4个月、7个月、1年的乳房外形对称性评价和生活质量满意度评分均高于保乳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o术后1个月保乳组患者躯体健康评价优于联合组患者(P<0.05),术后4个月和术后7个月联合组患者和保乳组患者躯体健康评价相似(P>0.05),术后1年联合组患者躯体健康评价优于保乳组患者(P<0.05)。结论对比保乳手术,保乳手术联合乳房一期成形手术可以在保障肿瘤安全性的前提下,获得更好的乳房外形,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满意度,值得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魏昊鲍婉婷田宝星陆劲松刘婷韩宝三潘赟昊汪成林晓燕郭善禹
关键词:乳腺癌保乳治疗一期乳房重建生活质量多中心
RNA干扰CXCR4表达抑制乳腺癌MDA-MB-231细胞的增殖、黏附和迁移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构建CXC趋化因子受体4(CXC chemokine receptor4,CXCR4)RNA干扰真核表达载体,研究其对人乳腺癌细胞MDA-MB-231增殖、黏附及迁移能力的抑制作用。方法:构建针对CXCR4的带发夹结构的小RNA干扰序列,并连接到pGCsi-U6-Neo-GFP载体中,转染293T细胞,筛选出干扰效率最高的表达载体。脂质体法转染MDA-MB-231细胞。利用CCK8法、细胞-基质黏附实验和划痕修复实验检测shRNA干扰CXCR4表达对MDA-MB-231细胞增殖、黏附和迁移能力的影响。结果:成功构建CXCR4-shRNA重组质粒,并转染293T细胞,利用RT-PCR及Western blotting检测发现CXCR4沉默效率最高可达81.3%。CXCR4-shRNA转染能显著抑制MDA-MB-231细胞的增殖(P<0.05)以及细胞与细胞外基质的黏附(P<0.05)。CXCR4-shRNA转染组MDA-MB-231细胞的迁移距离明显低于对照质粒组和空白对照组(P<0.01)。结论:CXCR4-shRNA干扰载体能特异性抑制CXCR4的表达,从而抑制乳腺癌MDA-MB-231细胞的增殖、黏附及迁移。
刘磊郭善禹顾岩钟强
关键词:CXC趋化因子受体4RNA干扰乳腺癌
大肠癌中细胞外基质金属蛋白酶诱导因子印迹试验检测及意义
2003年
[目的 ] 应用Westernblot方法检测大肠癌组织中细胞外基质金属蛋白酶诱导因子 (extracellularmatrixmet alloproteinaseinducer ,EMMPRIN)的表达 ,分析其与肿瘤的病理类型和转移方式之间的关系。[方法 ] 应用Westernblot方法检测 40例大肠癌组织、40例大肠腺瘤和 40例正常组织中EMMPRIN的表达 ,并分析大肠癌组织中EMMPRIN的表达与病理类型和转移方式之间的关系。[结果 ]  40例大肠癌标本中有 3 2例阳性表达 ,阳性率为 80 % ;而 40例大肠腺瘤中只有 4例阳性低表达 ,阳性率为 10 % ;40例正常黏膜中只有 2例呈阳性表达 ,阳性率为 5 %。[结论 ] EMMPRIN在大肠癌中呈高表达 ,而且与病理类型、血行转移和淋巴转移有关系。在分化程度中 ,未分化癌有显著高表达 (P <0 .0 1) ,由淋巴转移者高表达 (P <0 .0 5 )。
杜宽航郭善禹卜文
关键词:大肠癌细胞外基质金属蛋白酶诱导因子蛋白印迹试验肿瘤转移
Genistein抑制肝细胞肝癌侵袭性生长的体外研究被引量:1
2004年
目的 研究genistein对肝癌细胞侵袭性生长的抑制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以体外培养的Bel 7402肝癌细胞株为研究对象,分别给予5μg/mL和10μg/mL genistein干预,绘制细胞生长曲线,测定细胞活力和不同时间点细胞体外黏附能力变化,以Transwell小室测定细胞的体外侵袭能力,同时行局部黏着斑激酶(FAK)表达、细胞DNA含量的双参数流式细胞仪检测和细胞凋亡的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genistein显著抑制Bel 7402肝癌细胞株的生长,其细胞活力显著下降,肿瘤细胞抑制率在G5组平均为26.71%,在G10组平均为42.64%;细胞体外黏附能力受到显著抑制,在genistein作用的前40 min内最为明显,40 min时的黏附抑制率在G5组为43.52%,G10组为84.18%;细胞体外侵袭能力显著下降,G10组的侵袭抑制率可达28%;细胞凋亡显著增加;细胞周期分析显示S期细胞比率显著降低,细胞生长主要阻滞在G2/M期;信号转导分子FAK表达在G10组(12.89±0.36)%显著低于对照组(19.75±1.12)%(P<0.05)。结论 genistein可以显著抑制Bel 7402肝癌细胞株的体外侵袭性生长,FAK表达改变与genistein抑制作用的发挥相关。
顾岩朱晨芳张伟郭善禹王捷陈积圣
关键词:BEL7402肝癌细胞株体外侵袭信号转导分子
去甲硫氨酸环境对结直肠癌化疗疗效的影响
2004年
目的探索去甲硫氨酸环境是否提高化疗药物对结直肠癌细胞的杀伤作用。方法将30例新鲜人结直肠癌组织制成单细胞悬液,分别培养于Met-Hcy+和Met+Hcy-并加入5鄄FU、DDP化疗药物的培养液中,用MTT比色法检测各组细胞的抑制程度。结果Met-Hcy+培养液与5鄄FU、DDP联合时,可显著提高化疗药物对结直肠癌细胞的杀伤作用。结论Met-Hcy+培养液化气联合5鄄FU、DDP,可提高化疗药物对结直肠癌细胞的杀伤作用。
周林斌徐宁李允武郭善禹陈晓文张伟龚鼎铨孙达华
关键词:结直肠癌化疗疗效观察
共7页<1234567>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