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郑煜

作品数:31 被引量:30H指数:4
供职机构:华西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7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5篇医药卫生
  • 3篇生物学

主题

  • 15篇神经元
  • 8篇呼吸神经元
  • 7篇细胞
  • 6篇自发放电
  • 6篇节律
  • 6篇呼吸节律
  • 6篇氨酸
  • 5篇神经元自发放...
  • 5篇通气
  • 5篇旁巨细胞外侧...
  • 5篇人工通气
  • 5篇外侧核
  • 4篇细胞内记录
  • 4篇大鼠延髓
  • 3篇外侧区
  • 3篇腹外侧
  • 3篇腹外侧区
  • 2篇动脉
  • 2篇延髓
  • 2篇神经放电

机构

  • 26篇华西医科大学
  • 1篇河北师范大学
  • 1篇长治医学院
  • 1篇泸州医学院
  • 1篇四川大学
  • 1篇香港大学

作者

  • 28篇郑煜
  • 6篇徐美丽
  • 3篇余微
  • 3篇陈宗伟
  • 2篇李红宇
  • 2篇何亚平
  • 2篇余微
  • 2篇卿德华
  • 2篇周祖玉
  • 2篇张翠英
  • 2篇李莉华
  • 2篇谢斌
  • 2篇岳利民
  • 2篇吕广能
  • 1篇李秀钧
  • 1篇余微
  • 1篇张秀辉
  • 1篇张翠英
  • 1篇张翠英
  • 1篇邓尚平

传媒

  • 16篇四川生理科学...
  • 2篇中国神经科学...
  • 2篇华西医科大学...
  • 1篇生物学通报
  • 1篇生理科学进展
  • 1篇解剖学杂志
  • 1篇神经解剖学杂...
  • 1篇中国应用生理...
  • 1篇神经科学
  • 1篇山西医科大学...
  • 1篇中华医学会第...

年份

  • 1篇2001
  • 3篇2000
  • 2篇1999
  • 1篇1998
  • 1篇1997
  • 2篇1996
  • 3篇1995
  • 1篇1993
  • 3篇1992
  • 8篇1991
  • 3篇1989
3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谷氨酸、γ-氨基丁酸对大鼠前包氏复合体神经元自发放电的影响被引量:5
1998年
用多管微电极技术,在麻醉、自主呼吸的成年大鼠观察了微电泳谷氨酸(L-GLu)、γ-氨基丁酸(GABA)及其拮抗剂DL-2-氨基-5-磷酸戊酸(AP-5)、荷包牡丹碱(BIC)对前包氏复合体(pre-Botzingercomplex,preBotc)区神经元自发放电的影响,并测试了AP-5、BIC分别对L-Glu、GABA效应的阻断作用。结果显示,大多数被测试神经元(37/41个)被L-Glu兴奋,少数(4/41个)无反应:GABA使大多数被测试神经元(34/40个)抑制,对少数神经元(6/40个)无影响。AP-5对神经元放电无影响(19/34个)或产生抑制作用(15/34个)。BIC使神经元兴奋(10/30个)或无反应(20/30个)。L-Glu的兴奋作用和GABA的抑制作用呈量效依赖关系。9/21个受试神经元对L-Glu的兴奋反应被AP-5部分或完全阻断,大多数受试神经元(20/25个)对GABA的抑制反应被BIC部分或完全阻断。上述结果提示,成年大鼠pre-Botc区可能存在着内源性的Glu和GABA,它们分别通过NMDA受体和GABAA受体参与该区的神经信息传递过程。
张翠英余微郑煜
关键词:L-谷氨酸Γ-氨基丁酸呼吸节律
面神经核与呼吸调控初步探讨被引量:3
2000年
传统观点认为,面神经核属于躯体运动神经核,其功能是控制面部表情肌的活动。然而,我们曾偶然观察到,大鼠面神经核内有的神经元投射到双侧延髓头端腹侧呼吸组(DZheng et al.,Brain Research 782:113-125,1998),提示面神经核可能还参与呼吸活动的调控。我们对此进行了初步探讨,主要实验和结果如下:
李川张承武管振龙陈应诚郑煜
关键词:面神经核躯体运动延髓
国际脑研究组织第三届国际神经科学大会情况简介
1992年
国际脑研究组织(IBRO)成立于1961年,我国著名神经生理学家张香桐教授是该组织的发起人之一。成立后不久,IBRO便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卫生组织、世界神经学联合会和国际科学联合会建立了密切联系。
郑煜
关键词:神经科学团体会员NEUROSCIENCE
大鼠旁巨细胞外侧核呼吸神经元自发放电的类型被引量:1
1995年
在32只麻醉、自主呼吸的SD大鼠,用细胞外记录方法,在旁巨细胞外侧核尾侧半(cPGCL)记录到181个自发单位放电。结果发现cPGCL区存在着非呼吸相关神经元(NRRNs,134/181个,占被测试神经元的74%)和呼吸相关神经元(RRNs,47/181个,占26%)。RRNs可分为递增型吸气神经元(I—Aug,35/47个,占74.7%)、递减型吸气神经元(I—Dec,2/47个,4.2%)、稳定型或钟型吸气神经元(I—Con or I—bell,2/47个,4.2%)、递减型呼气神经元(E—Dee,4/47个,8.5%)、稳定型或钟型呼气神经元(E—Con or E—bell,2/47个,4.2%)、稳定型呼—吸跨时相神经元(EINs,2/47个,4.2%)六种亚型。RRNs以递增型吸气神经元为主,主要分布在cPGCL背外侧。(PGCL区RRNs在存在提示该区参与呼吸的调控。)
余微郑煜徐美丽
关键词:旁巨细胞外侧核
大鼠旁巨细胞外侧核呼吸神经元的类型及其对某些递质类药物的反应被引量:4
2001年
目的和方法 :用细胞外记录法和多管微电极微电泳法在 36只麻醉自主呼吸的SD大鼠 ,系统探查旁巨细胞外侧核尾半侧 (cPGCL)呼吸神经元 (RNs)的类型及该区的递质受体情况。结果 :在 14只大鼠系统探查 ,记录到 39个RNs ,包括吸气神经元 2 4个、呼气神经元 12个和跨时相神经元 3个。在另 2 2只大鼠 ,观察到微电泳谷氨酸钠 (L Glu)使 12 / 14个RNs兴奋 ,γ 氨基丁酸 (GABA)使全部受试RNs抑制 (n =2 2 ) ;对NMDA受体拮抗剂DL 2 氨基 5 磷酸戊酸 (AP5)、GABAA 受体拮抗剂荷包牡丹碱 (BIC)有兴奋、抑制和无作用三类效应 ;AP5部分阻断大部分受试神经元 (6 / 9个 )对L Glu的兴奋反应 ,BIC部分或完全阻断大部分受试神经元 (9/ 11个 )对GABA的抑制反应。结论 :PGCL是呼吸调控的重要中枢部位之一 ,该区可能存在起神经递质作用的内源性L Glu和GABA及兴奋性氨基酸 (包括NMDA和非NMDA)受体和GABAA 受体 。
李莉华郑煜徐美丽
关键词:旁巨细胞外侧核呼吸神经元谷氨酸Γ-氨基丁酸
一种简化的去大鼠大脑方法被引量:1
1993年
本文介绍一种简化的行之有效的去大鼠大脑方法。与传统方法相比,本法不需结扎颈总动脉或其分支,可简化手术程序,缩短手术时间,避免因手术操作对颈动脉窦区参与呼吸循环功能反射性调节的重要感受器及其传入神经的可能损伤。用此法去大脑后,动物的呼吸频率、心率、动脉血压等可稳定10小时以上,并能成功地进行延髓细胞内记录和标记。本法可用于研究脑干调控功能的急性动物实验。
郑煜Barillot JCKessler JPBianchi AL
关键词:脑干
医学本科生理学教学模式的改革被引量:1
2000年
传统的生理学教学模式以教师讲授为主,与中学教学模式并无本质的差别。多年来,我们在生理学教学中虽然先后尝试过一些新的教学方式,如“学导式”、“启发式”、“自学讨论式”等,但大多局限于生理学教学的分部内容,难以对旧的教学模式起到根本的变革作用。
岳利民周祖玉李红宇吕广能何亚平郑煜
关键词:中学教学讲授讨论式生理学教学医学本科生
大鼠前包氏复合体区神经元的免疫细胞化学特性
1999年
用免疫细胞化学ABC法研究了成年大鼠前包氏复合体(preBotzingercom plex)区LENK、NPY、SP和5HT 等免疫阳性神经元的分布及其形态学特征。结果表明,四种免疫阳性神经元在前包氏复合体区均有分布,其中LENK 样免疫反应阳性细胞呈梭形、三角或多角形,胞体直径为20~45 μm ; NPY 阳性细胞多呈梭形,直径为15~42 μm ; SP 阳性细胞多呈梭形或三角形,胞体直径为12~25 μm ,以上三种免疫阳性细胞数量多,呈密集分布。5HT 阳性细胞呈三角形或梭形,胞体直径为15~38μm ,数量少,呈散在分布。
张翠英余微郑煜
关键词:亮氨酸脑啡肽P物质
家兔“人中”穴区传入神经的中枢投射——CB-HRP跨神经节追踪法研究被引量:3
1989年
实验选用成年家兔9只,将2%CB-HRP5微升注入“人中”穴区,其中4只事先切断一侧眶下神经。未切断神经者,双侧半月神经节有标记神经元,双侧三叉神经脊束核、三叉神经感觉主核和延髓网状结构有标记终支;切断一侧眶下神经者,只对侧有标记;无论切断眶下神经与否,双侧面神经核均有标记细胞。对其投射的功能意义也作了讨论。
郑煜陈宗伟
关键词:人中过氧化物酶
家兔臂旁内测核和延髓吻端腹外侧区在“人中”穴加压效应中的作用研究
1992年
电解和化学毁损臂旁内侧核(NPBM)前,分别及同时电刺激“人中”穴和NPBM可引起加压效应。同时刺激时,加压效应加强,主要表现为NPBM的加压效应。毁损NPBM刺激点后,再刺激毁损点,NPBM的加压效应消失,而“人中”的加压效应明显降低。化学毁损延髓吻端腹外侧区(Rostral Ventrolaterl medulla,RVL)前,电刺激“人中”穴可引起加压效应,化学毁损一侧或双侧RVL后,再电刺激“人中”穴时,加压效应基本消失。结果表明NPBM在整体情况下,可能参与“人中”穴的加压效应,RVL在“人中”穴加压效应中起关键性作用。
陈宗伟卿德华郑煜谢斌刘勇
关键词:腹外侧区微量注射调节血压红藻氨酸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