邬志薇
- 作品数:33 被引量:188H指数:8
- 供职机构:云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云南省应用基础研究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轻工技术与工程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 HPLC法分析乳清蛋白对糖尿病模型小鼠血浆氨基酸组分的影响被引量:1
- 2013年
- 为寻求有效的氨基酸分离方法并探讨乳清蛋白对2型糖尿病防治的作用机制,采用HPLC法分析乳清蛋白中氨基酸组分及含量;分别以0%、10%、20%和40%的乳清蛋白(WP)灌胃1型、2型糖尿病模型组、正常组小鼠,4周后观察各组血浆氨基酸的变化。乳清蛋白中亮氨酸、异亮氨酸、缬氨酸分别占氨基酸总量的14.40%、5.93%和5.32%,即支链氨基酸(BCAA)的含量为25.65%。无论是正常小鼠还是造模小鼠,乳清蛋白灌胃后血浆中支链氨基酸含量上升,并且灌胃浓度越高,BCAA含量越高。另外,造模小鼠血液中BCAA含量高于正常小鼠。乳清蛋白富含的BCAA灌胃后增加了模型小鼠血浆氨基酸水平。摄取乳清蛋白可增加小鼠血浆中氨基酸水平尤其是BCAA水平。
- 李伟童星邬志薇董佳毅徐加英秦立强
- 关键词:HPLC糖尿病氨基酸乳清蛋白
- 2012—2022年云南省边境地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流行特征分析被引量:1
- 2024年
- 目的分析云南省边境地区近年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流行特征,为进一步有效开展防控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系统”收集云南省25个边境县(市)2012—2022年报告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资料,运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其流行特征。结果2012—2022年云南省边境地区共报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452起,累积报告病例31020例、死亡110例,总体罹患率0.94%,总体病死率0.35%。事件类型以传染病暴发和食物中毒为主,分别占75.2%和22.1%。传染病暴发高发期为6月、11月,食物中毒高发期为5—7月。引发事件的原因主要为水痘、新冠病毒感染和野生菌中毒,分别占21.0%、17.7%、9.5%;引起死亡最多的为野生菌中毒,53例,占48.2%。学校(47.7%)和社区/村(27.7%)是传染病暴发的主要场所。德宏州报告的事件数为192起,占总事件数的42.7%,报告的病例数为13644例,占总病例数的44.0%。12个(48.0%)边境县(市)报告境外输入传染病导致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共16起,输入来源为缅甸和老挝,分别占93.7%和6.3%;输入病种主要为登革热、新冠病毒感染和基孔肯雅热,分别占31.3%、31.3%、18.8%,境外输入传染病相关事件高发期为7—9月。结论云南省边境地区报告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以传染病暴发和食物中毒为主,夏、冬季为高发季节,主要病因为水痘、新冠病毒感染、登革热,主要死因为野生菌中毒。学校和社区是传染病暴发防控的重点场所。建议边境地区加强重点疾病及传播媒介的监测预警和风险评估,重点关注与缅甸接壤地区传染病跨境输入防控。
- 邬志薇林燕郑尔达何继波常利涛
- 关键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传染病边境地区
- 云南省2010-2017年淋病时空聚集性分析被引量:6
- 2019年
- 目的分析云南省2010-2017年淋病发病的时空聚集情况,为云南省开展淋病防控工作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使用SaTScan^(TM)9. 6软件的Possion模型进行时空扫描,并通过地理信息软件Mapinfo^(TM)15. 0对时空聚集区进行可视化表达。结果时空扫描显示,云南省淋病发病存在明显的时空聚集性。2010-2017年的时空扫描发现1个一类集聚区,2个二类集聚区。逐年扫描发现8个一类集聚区,主要位于云南边境,其中2010-2014年一类集聚区分布无明显变化规律,2015-2016年一类聚集区均位于云南西南边境的瑞丽市、陇川县、盈江县和芒市,2017年一类聚集区在2015-2016年的基础上向相邻的梁河县扩大。44个二类聚集区,分布无明显规律。聚集时间主要集中在每年的4~12月。结论时空扫描探测出了过去几年云南省淋病发病的时空聚集性及变化规律,为云南省开展淋病的防控工作提供了理论依据。
- 杨静邬志薇彭霞郭卉郑尔达段晓雨
- 关键词:淋病
- 云南省2004—2019年食物中毒事件流行特征分析被引量:8
- 2022年
- 目的了解云南省食物中毒事件的流行特征,为制定相应的防控措施和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中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信息系统2004年1月1日—2019年12月31日云南省报告的食物中毒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对云南省2004—2019年食物中毒事件的流行特征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云南省2004—2019年共报告食物中毒事件1014起,中毒27965例,死亡864例,病死率为3.09%。发生食物中毒事件的高峰时段为6—8月,共发生458起,占食物中毒事件总数的45.17%;该时段也是野生毒蕈中毒的高发期,野生毒蕈中毒是造成食物中毒死亡的主要原因,其死亡数为488例,占食物中毒死亡总数的56.48%。中毒事件报告起数居于前5位的地区中,文山州、红河州和楚雄州为少数民族自治州,报告起数分别为143、100和97起。农村家庭和学校是食物中毒的高发场所,分别为520起(51.28%)和181起(17.85%);农村聚餐的中毒人数最多,为11168例(39.94%);农村家庭的死亡数最多,为733例(85.42%)。结论云南省2004—2019年食物中毒事件在少数民族聚居或杂居的州(市)发生率较高,发病高峰为6—8月,中毒死亡数最多的为野生毒蕈中毒,农村家庭和学校是食物中毒的高发场所,在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家庭和学校加强精准化的健康卫生饮食宣教并积极预防野生毒蕈中毒是云南省需长期坚持防控的工作重点。
- 沈秀莲杨善华彭霞邬志薇黄甜贾豫晨王俊瑛
- 关键词:食物中毒事件
- 2008-2017年云南省边境地区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流行病学特征分析被引量:13
- 2019年
- 目的分析近年来云南省边境地区传染病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流行特征,以指导边境地区传染病防控工作。方法对2008-2017年云南省边境地区传染病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资料描述分析,数据来源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结果云南省25个边境县(市)共报告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224起,占全省暴发疫情的18.90%。主要为一般事件(Ⅳ级),占82.59%;发病17 033例,死亡27例;疫情波及1 886 372例,罹患率为0.9%。甲类传染病事件6起,占2.68%;乙类67起,占29.91%;丙类92起,占41.07%;其他59起,占26.34%。事件主要发生于每年3-6月和10-12月份,以水痘等呼吸道传染病为主,主要发生在学校。境外输入传染病事件19起,15起为缅甸输入。结论云南省边境地区传染病防控形势严峻,传染病突发事件以呼吸道传染病为主,同时加强学校卫生管理是有效控制疫情发生的主要措施。
- 贾豫晨黄甜郑尔达邬志薇彭霞何继波
- 关键词:边境地区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 2008-2013年云南省手足口病暴发疫情流行病学特征分析被引量:12
- 2014年
- 目的分析云南省手足口病暴发疫情的流行病学特征,为其手足口病疫情防控策略和措施的制定提供参考。方法通过收集2008-2013年云南省手足口病暴发疫情的相关信息,采用描述性统计方法分析。结果云南省2008-2013年共报告手足口病暴发疫情72起,发病1513例,总罹患率为4.51%,死亡1例;暴发高峰在每年的4-7月和11-12月;3岁组幼托儿童为高发人群,且男童发病多于女童。结论 3岁左右的幼托儿童是防控的重点人群,重点时期为春夏季和秋冬交替时节;处置疫情时应考虑多部位联合采样提高病毒检出率;早期发现并规范处置疫情是控制疫情的重要手段。
- 林燕王荣华戚艳波邬志薇何继波郝林会李琼芬
- 关键词:手足口病暴发疫情流行病学特征
- 国内外卫生应急队伍建设特点及启示被引量:6
- 2023年
- 目的 总结国内外卫生应急队伍建设的做法和经验,为今后我国卫生应急队伍的建设和管理提供参考。方法通过文献分析,梳理世界卫生组织和美国、日本、加拿大主要卫生应急队伍的建设特点,对照我国卫生应急队伍建设发展和实践,提出建议。结果 从完善卫生应急法律保障机制、加强建设标准研究、着力均衡布局、加快卫生应急作业平台信息化、深化开展培训和演练、确保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对我国卫生应急队伍建设提出建议。结论借鉴国外卫生应急队伍建设管理方面的做法和经验,对提高我国整体卫生应急能力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 邬志薇贾豫晨李宁郑尔达彭霞何继波
- 关键词:卫生应急应急队伍应急医学
- 芝麻酚对人正常皮肤成纤维细胞的细胞毒性
- 2012年
- 芝麻是一种古老的油料作物。传统中医认为芝麻具有补气、抗衰老等功效,古代养生学家陶弘景对它的评价是"八谷之中,唯此为良"。芝麻油是人们日常重要的膳食用油,芝麻油在烘焙炼制的过程中产生芝麻酚(3,4-亚甲二氧基苯酚,sesamol,
- 邬志薇徐加英焦旸樊赛军秦立强
- 关键词:芝麻酚正常皮肤成纤维细胞克隆形成细胞周期
- 2010—2022年云南省猩红热流行病学特征分析被引量:1
- 2024年
- 目的分析2010—2022年云南省猩红热监测数据,以初步掌握其发病水平和流行病学特征,为进一步做好防控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10—2022年云南省猩红热数据来源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描述三间分布,用季节指数分析季节趋势;随机抽取省内22家医疗机构报告的92例猩红热病例,核查其诊断准确性。结果2010—2022年,云南省报告猩红热21081例,其中确诊病例仅占5.25%;年均发病率3.44/10万,无死亡;每年有春夏季、冬季两个流行高峰,分别占全年发病数的49.78%和17.43%。10岁以下儿童高发,发病率为23.75/10万,男童发病高于女童;年均发病率居前列的州市为丽江市、玉溪市、大理州、普洱市,分别为10.49/10万、7.67/10万、5.54/10万、5.21/10万,2020年前后发病率上升幅度较大的州市为迪庆州、怒江州、曲靖市、文山州,上升幅度较大的县区为文山州丘北县、迪庆州维西县、曲靖市罗平县、怒江州兰坪县;抽查22家医疗机构2021—2022年报告的92例猩红热病例,诊断准确率为56.52%。结论2010—2022年,云南省猩红热发病总体呈上升趋势,建议在丽江、玉溪、大理等重点流行区开展以健康教育为主的综合预防措施,并开展病原学哨点监测;建议在近两年发病上升幅度较大的文山州丘北县、迪庆州维西县、怒江州兰坪县等地开展病例诊断质量核查,掌握猩红热发病的真实情况。
- 林燕马会来卢冉何继波邬志薇
- 关键词:猩红热
- 亮氨酸对正常大鼠糖耐量的影响
- 目的探讨亮氨酸对对正常大鼠糖耐量和胰岛素水平的影响。方法将Wistar大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6只),即对照组(C)、2g/kg葡萄糖组(G)、1.35g/kg亮氨酸组(L)和葡萄糖+亮氨酸组(G+L),禁食过夜后一次性灌...
- 童星董加毅邬志薇徐加英秦立强
- 关键词:正常大鼠胰岛素水平亮氨酸糖耐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