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赵玉果

作品数:41 被引量:260H指数:8
供职机构:南阳市中心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吴阶平医学基金河南省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33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4篇医药卫生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11篇骨折
  • 6篇腰椎
  • 6篇脊柱
  • 6篇关节
  • 5篇手术
  • 5篇术后
  • 4篇内固定
  • 4篇颈椎
  • 4篇骨头
  • 3篇融合术
  • 3篇疏松性
  • 3篇头坏死
  • 3篇椎弓
  • 3篇椎弓根
  • 3篇椎间盘
  • 3篇椎体
  • 3篇椎体压缩
  • 3篇细胞
  • 3篇疗效
  • 3篇后路

机构

  • 31篇南阳市中心医...
  • 5篇郑州大学第一...
  • 4篇兰州军区兰州...
  • 1篇郑州大学

作者

  • 35篇赵玉果
  • 19篇程省
  • 19篇叶向阳
  • 18篇汤立新
  • 12篇王华磊
  • 8篇马远
  • 4篇郭雄飞
  • 4篇张春霖
  • 4篇甄平
  • 4篇王挺
  • 3篇王铮
  • 2篇崔峰
  • 2篇张昌盛
  • 1篇张长城
  • 1篇姚杰
  • 1篇姜文涛
  • 1篇李世清
  • 1篇李刚
  • 1篇王峰
  • 1篇贾会文

传媒

  • 6篇颈腰痛杂志
  • 3篇中医正骨
  • 2篇中国骨质疏松...
  • 2篇中国矫形外科...
  • 2篇新中医
  • 2篇华南国防医学...
  • 2篇中国组织工程...
  • 2篇中国组织工程...
  • 1篇中国实验诊断...
  • 1篇临床骨科杂志
  • 1篇中国脊柱脊髓...
  • 1篇现代肿瘤医学
  • 1篇郑州大学学报...
  • 1篇中华创伤骨科...
  • 1篇临床心身疾病...
  • 1篇中国实用神经...
  • 1篇中国实用医刊
  • 1篇中华实用诊断...
  • 1篇现代药物与临...
  • 1篇军事医学

年份

  • 1篇2025
  • 4篇2024
  • 1篇2022
  • 6篇2021
  • 4篇2020
  • 4篇2019
  • 3篇2018
  • 2篇2017
  • 3篇2016
  • 1篇2013
  • 1篇2011
  • 1篇2010
  • 3篇2009
  • 1篇2008
4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骨密度对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PKP术后骨折再发风险的评估价值被引量:55
2017年
目的探讨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患者椎体后凸成形术(PKP)后发生再骨折的影响因素,分析骨密度(BMD)对预测骨折再发的临床价值。方法前瞻性的队列研究纳入我院208例确诊的OVCF并行PKP手术的患者,初次骨折时检测患者骨密度值(BMD)并记录相关临床资料,术后随访2年以上,以患者骨折再发为随访终点事件。采用KaplanMeier分析及多元Cox回归模型进行骨折再发的危险因素分析,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用于评估BMD对骨折再发的预测价值。结果 208例OVCF患者PKP术后2年内出现骨折再发共37例(17.8%)。Cox回归分析显示性别、BMD值以及初次双节段骨折是患者骨折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以BMD为预测标准,ROC曲线下面积为0.787,诊断临界点为-3.0SD,灵敏度及特异度分别为83.2%和66.8%。Kaplan-Meier分析结果示BMD-T值<-3.0 SD的OVCF患者PKP术后骨折再发率较BMD-T值>-3.0 SD更高(P=0.024)。结论骨密度对OVCF患者PKP术后骨折再发的风险具有重要评估价值,尤其对于BMD-T值≤-3.0SD者,在行PKP术时应充分考虑到其术后骨折再发的高风险性。
叶向阳汤立新程省赵玉果甄平
关键词: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骨密度椎体后凸成形术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后路融合术后尿潴留的影响因素
2022年
目的 探讨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dolescent Idiopathic Scoliosis, AIS)患者行后路融合术后发生尿潴留(postoperative urinary retention, POUR)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择2015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我院接受后路融合术的137例AIS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记录患者性别、年龄、主弯Cobb角、融合节段数、手术时间、估算失血量(estimated blood loss, EBL)、标准化失血量(normalized blood loss, NBL)、拔导尿管日吗啡等效阿片剂量(简称“吗啡当量剂量”)、累积吗啡当量剂量等资料,观察术后POUR发生率及影响POUR的风险因素。结果 137例患者中,33例发生POUR,POUR发生率为24.09%。单因素分析显示,POUR和非POUR组患者的年龄、术中输液量、EBL、NBL、手术时间、活动状态、步行距离、拔导尿管日吗啡当量剂量、累积吗啡当量剂量、术后拔导尿管时间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拔导尿管日吗啡当量剂量和术后拔导尿管时间是POUR的风险因素(P<0.05),累积吗啡当量剂量和行动距离是POUR的保护性因素(P<0.05)。结论 AIS患者后路融合术后的POUR发生率较高,等待拔除导尿管直至患者合理恢复活动,给予合理麻醉用量,可能是减少POUR的有效策略。
宋博王海羽李国闯王挺马远赵玉果
关键词: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影响因素
利福平/聚乳酸-聚羟基乙酸缓释微球的制备及特性被引量:19
2011年
背景:虽然国内外有很多制备利福平/聚乳酸-聚羟基乙酸共聚物(poly lactic acid-glycolic acid copolymer,PLGA)微球的报道,但这些微球粒径多在10μm左右,不适合与磷酸钙骨水泥复合制备成具有良好降解性的抗结核修复材料。目的:制备大粒径利福平/PLGA缓释微球,观察其理化特性和体外缓释特性。方法:以PLGA为载体,将利福平分散于PLGA的有机溶剂中,采用复乳溶剂挥发法制备利福平/PLGA缓释微球。光镜和扫描电镜下观察微球的形态特征,测定微球平均直径和跨距,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载药量和包封率,以溶出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观察其体外释药特性,并拟合药物体外释放曲线建立曲线方程。结果与结论:利福平/PLGA微球电镜观察呈圆球形,分散性好,粘连少,粒径分布集中,平均粒径(80.0±9.4)μm。载药量、包封率分别为(33.18±1.36)%,(54.79±1.13)%。体外缓释试验显示突释期内微球释放度为(14.66±0.18)%,前3d累计释放度(18.09±0.45)%,到42d体外累积释放度达到(92.17±1.23)%。提示利福平/PLGA微球具有良好的缓释效果,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抗结核药物的载体材料和释放系统;PLGA是良好的药物缓释载体,可以用来制备载药缓释微球。
叶向阳孙湘贾会文汤立新赵玉果甄平
关键词:聚乳酸-聚羟基乙酸利福平药物载体微球缓释骨缺损
骨松宝颗粒联合唑来膦酸治疗早中期股骨头坏死的临床研究被引量:4
2021年
目的探讨骨松宝颗粒联合注射用唑来膦酸治疗早中期股骨头坏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4月—2020年1月在南阳市中心医院接受诊疗的108例股骨头坏死患者,采用双色球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54例。对照组患者静脉滴注注射用唑来膦酸,4 mg加入0.9%氯化钠溶液100 mL中,于30 min内完成滴注,治疗1次。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口服骨松宝颗粒,1袋/次,3次/d,以30 d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12个月。观察两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视觉疼痛模拟评分(VAS)、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骨代谢指标、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治疗后,治疗组的优良率(72.22%)明显高于对照组(51.85%)(P<0.05)。与治疗前相比,两组VAS评分下降,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升高(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相比,治疗组VAS评分更低,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更高(P<0.05)。与治疗前相比,两组全血黏度、红细胞压积、纤维蛋白原均下降(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相比,治疗组全血黏度、红细胞压积、纤维蛋白原更低(P<0.05)。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治疗后骨钙素(OC)下降,25-羟基维生素D3[25(OH)D3]升高(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相比,治疗组OC更低,25(OH)D3更高(P<0.05)。结论骨松宝颗粒联合注射用唑来膦酸治疗早中期股骨头坏死患者可促进症状改善,调节血液流变学指标和骨代谢,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程省赵玉果汤立新王华磊叶向阳王海羽李显博马远郭雄飞
关键词:骨松宝颗粒注射用唑来膦酸骨代谢指标血液流变学指标
脊柱转移瘤手术患者生存期及其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2
2019年
目的探讨影响脊柱转移瘤患者术后生存期的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10-01-2016-01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脊柱转移瘤患者127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Kaplan-Meier曲线计算患者生存期,不同因素中位生存期比较采用Log-Rank分析,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 127例患者术后中位生存期为9.5个月,95%CI:4.8~16.3个月。单因素分析显示:性别、原发肿瘤类型、放疗、Tomita评分、术前运动功能、术后运动功能、原发肿瘤确诊至脊柱转移时间、术后并发症和原发肿瘤分化程度与脊柱转移瘤患者术后生存期显著相关(P<0.05),年龄、受累椎体位置、手术类型、受累椎体数量与脊柱转移瘤患者术后生存期无相关性(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术前Tomita评分和术后运动功能为影响脊柱转移瘤患者术后生存期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术前Tomita评分和术后运动状态是脊柱转移瘤患者术后生存期的独立影响因素。
赵玉果汤立新
关键词:脊柱转移瘤中位生存期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
锁定加压钢板结合Herbert螺钉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合并同侧舟骨骨折被引量:4
2020年
目的:探讨锁定加压钢板结合Herbert螺钉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合并同侧舟骨骨折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2010年1月至2018年12月,采用锁定加压钢板结合Herbert螺钉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合并同侧舟骨骨折患者18例,男14例、女4例;年龄28~52岁,中位数35岁;均为闭合性骨折。骨折AO分型,A3型桡骨远端骨折合并B1型舟骨骨折4例,B2型桡骨远端骨折合并B1型舟骨骨折3例,B2型桡骨远端骨折合并B2型舟骨骨折1例,C2型桡骨远端骨折合并B1型舟骨骨折4例,C3型桡骨远端骨折合并B1型舟骨骨折5例,C3型桡骨远端骨折合并B2型舟骨骨折1例。受伤至手术时间3~10 d,中位数5 d。术中先采用切开复位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桡骨远端骨折,再根据舟骨骨折情况,采用闭合复位或切开复位Herbert螺钉内固定舟骨骨折。随访观察骨折愈合、腕关节功能恢复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18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1~24个月,中位数16个月;切口均甲级愈合;骨折均愈合,桡骨远端骨折愈合时间8~16周(中位数11周),舟骨骨折愈合时间3~8个月(中位数4个月)。末次随访时,腕关节主动屈伸活动范围为120°~180°,中位数138°;Mayo腕关节评分(88.44±7.98)分,优10例、良6例、可2例。均无桡神经浅支、头静脉损伤及骨折延迟愈合、不愈合和舟骨坏死等并发症发生。结论:锁定加压钢板结合Herbert螺钉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合并同侧舟骨骨折,骨折愈合好,有利于腕关节功能恢复,并发症少。
赵玉果程省汤立新叶向阳
关键词:骨折舟骨腕损伤
无框架脊柱导航手术机器人腰椎弓根标准轴位引导置针被引量:19
2010年
背景:腰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具有很好的生物力学效果,是目前脊柱外科常用的技术。各种各样的经椎弓根引导置入方法,包括计算机辅助导航等,均存在一定的失误率,误置会导致严重后果。目的:采用自主研发的无框架脊柱导航手术机器人,在椎弓根标准轴位透视引导下置入导针,以期为临床探索一种精准度更高、操作更为简便的经椎弓根穿刺或置入方法。方法:取6具干燥腰椎体标本(L1~L5),置针前用CT扫描并三维重建后,测量椎弓根中心轴线与椎体自身矢状面的夹角α,以及它与椎体上终板前后缘连线所在平面的夹角β。术中C臂机透视确定腰椎骨标准正位像后,依据α与β角度将其向目标侧椎弓根旋转,进行椎弓根标准轴位投照,遥操作机器人,令导针沿椎弓根近圆环状投影的中心置入。置针后摄椎体侧位像、轴位像观察导针的位置,并行CT扫描测量针道α及β角。结果与结论:60个椎弓根均成功置入导针,置针后椎体X射线侧位像、轴位像及CT扫描横断面图像显示导针位于椎弓根中心,均未见导针接触或穿破椎弓根骨皮质。提示椎弓根标准轴位投照引导下无框架脊柱导航手术机器人置针,是一种精准度高、可靠安全的新方法,操作简便,并能减少或避免射线暴露。
张春霖赵玉果张昌盛王铮崔峰
关键词:导航脊柱机器人腰椎椎弓根
PTED术治疗脱垂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分析被引量:3
2020年
目的探讨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percutaneous transforaminal endoscopic discectomy,PTED)治疗脱垂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2017年1月-2018年5月于本院行PTED手术治疗的65例脱垂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重度脱垂30例,轻度35例,随访2年以上。对患者术后随访期间的临床疗效进行评价。结果所有患者均完成手术,手术时间(82.33±13.21)min、住院时间(5.05±1.25)d,透视次数(26.22±±6.35)次;术后7 d、3个月、1年的ODI指数、腰部VAS、下肢VAS评分均显著降低,JOA评分均显著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按改良Macnab标准评价综合疗效:优32例,良28例,可4例,差1例,优良率92.31%;术后1例髓核残留,1例复发,无继发神经损伤、深部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结论PTED术治疗脱垂型腰椎间盘突出症可获得优良的近远期疗效,需注意术前仔细的影像学评估进行个性化手术设计,术中良好的椎间孔成形以及止血等步骤。
王海羽汤立新赵玉果马远王挺宋博
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症
经皮椎体成形器治疗椎体转移瘤和椎体压缩性骨折的体会
2008年
目的探讨Sky及Confidence椎体成形器治疗椎体转移瘤的初步疗效。方法应用以色列Disc-O-Tech公司生产的新型Sky及Confidence椎体成形器经皮单侧椎弓根进入椎体穿刺治疗椎体转移瘤17例共26个椎体,其中胸椎9例(16个椎体),腰椎8例(10个椎体)。结果所有病人疼痛均缓解,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术前(9.3±1.5),术后第1d(3.5±2.0)。6例行Sky扩张者椎体高度均有不同程度的恢复,平均3.1mm。椎体注入骨水泥量为3~6ml,骨水泥分布良好。2例发生轻微骨水泥渗漏(1例到椎间隙,1例到椎体前方)。本组无1例出现其他并发症或死亡。结论应用Sky及Confidence椎体器械采用的骨水泥具有黏度高,低温、显影清晰,工作时间长等优点。Sky撑开器可控性强,适用于椎体压缩较重但上下终板完好者。Confidence椎体器械适用于各种椎体肿瘤,尤其适用于椎体前壁有破坏者。二者均能有效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从而提高疗效,止疼效果确切,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姚杰张春霖赵玉果姜文涛李世清王铮
关键词:椎体转移瘤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
腰椎管狭窄症患者减压融合术后腰痛Nomogram预测模型的构建
2024年
目的探究腰椎管狭窄症患者减压融合术后腰痛发生的影响因素并构建Nomogram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5月至2022年3月河南省南阳市中心医院骨科接受治疗的132例腰椎管狭窄症患者资料, 根据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分为腰痛未发组(≤2分, 104例)和腰痛组(>2, 28例)。采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腰痛发生的影响因素并构建腰椎管狭窄症患者减压融合术后腰痛发生风险的Nomogram预测模型, 模型准确度以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判断。另取2022年5月至2023年3月符合纳入标准的66例腰椎管狭窄症患者资料作为外部验证模型进行模型准确率预测, 并通过Hosmer-Lemeshow检验评价该模型的拟合度。结果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 白细胞介素(IL-1β)、术后椎管内无菌性炎症及术中出血量为腰痛是否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在此基础上建立风险预测模型, 其ROC曲线结果显示曲线下面积为0.975, 敏感度为92.90%, 特异度为91.30%, Youden指数为0.842。外部验证模型预测总准确率为99.80%, 模型拟合度良好(χ^(2)=3.512, P=0.898)。结论 IL-1β、术后椎管内无菌性炎症及术中出血量是腰椎管狭窄症患者减压融合术后腰痛发生的主要影响因素。据此构建的Nomogram预测模型具有极好的预测效能。
赵玉果叶向阳程省
关键词:椎管狭窄脊柱融合术腰痛列线图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