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赵志强

作品数:15 被引量:65H指数:4
供职机构: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射频
  • 5篇射频消融
  • 5篇消融
  • 4篇三维标测
  • 4篇疗效
  • 4篇标测
  • 3篇心动过速
  • 3篇射频消融治疗
  • 3篇消融治疗
  • 3篇疗效观察
  • 2篇心脏
  • 2篇折返
  • 2篇折返性
  • 2篇折返性心动过...
  • 2篇射频消融术
  • 2篇消融术
  • 2篇房室
  • 2篇房室结
  • 2篇房室结折返
  • 2篇房室结折返性

机构

  • 10篇山西医科大学...
  • 2篇山西医科大学
  • 1篇山西大医院

作者

  • 12篇赵志强
  • 6篇王睿
  • 5篇王瑞华
  • 5篇张楠
  • 3篇贾永平
  • 3篇孙萌
  • 3篇高佳
  • 2篇刘强
  • 1篇吕吉元
  • 1篇李钢
  • 1篇韩树峰
  • 1篇葛晓静

传媒

  • 5篇中西医结合心...
  • 1篇中国介入心脏...
  • 1篇中华骨科杂志
  • 1篇中华劳动卫生...
  • 1篇山西医科大学...
  • 1篇山西职工医学...
  • 1篇中华心脏与心...
  • 1篇中文科技期刊...

年份

  • 1篇2020
  • 1篇2019
  • 2篇2018
  • 3篇2017
  • 1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06
  • 1篇2004
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三维标测下射频消融治疗妊娠28周伴房性心动过速1例
2019年
1临床资料患者女,32岁,孕28周。2017年12月9日因“心悸、气急”于当地医院行心电图示:室上性心动过速,心率220次/分;先后给予迷走神经刺激及维拉帕米注射液静脉推注,症状持续不缓解,遂转入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治疗。查体:血压114/90 mmHg(1 mmHg=0.133 kPa),心率206次/分,给予普罗帕酮注射液静脉推注以及食管调搏,均未能转复。心电图示:窄QRS波型心动过速,心率194次/分(图1)。12导体表心电图示:可见P波,且RP>PR,考虑为房性心动过速(房速)。
范晓玲张楠赵志强王瑞华王睿
关键词:射频消融术妊娠房性心动过速
骨骼肌卫星细胞移植对延缓失神经肌肉萎缩的作用被引量:21
2006年
目的探讨骨骼肌卫星细胞移植对延缓失神经骨骼肌萎缩的作用,为提高治疗失神经骨骼肌萎缩的疗效提供依据。方法取成年SD大鼠32只,雌雄不限。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与实验组各16只。两组均切断大鼠右后肢坐骨神经,并造成1cm神经缺损,形成失神经支配腓肠肌动物模型。无菌条件下切取SD大鼠双后肢及背部的肌肉,采用两步酶消化法分离肌卫星细胞,不连续密度梯度离心法纯化后体外培养,传代培养14~20d,细胞扩增至1×107/ml以上后准备移植。移植前1d以质量分数为0.02%的DAPI(4′-6-二脒基-2-苯吲哚)荧光标记肌卫星细胞过夜,实验组与对照组分别取肌卫星细胞悬液和生理盐水各0.2ml,注入腓肠肌内。术后第2、8周时取双侧腓肠肌测定肌湿重,然后行肌动蛋白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及HE染色,并作图像分析,测定肌纤维横截面积及肌动蛋白的含量,数据经SPSS10.0软件处理,行两组样本均数t检验。结果肌卫星细胞移植处可观察到带荧光的细胞核及肌纤维。实验组第2、8周时,失神经支配腓肠肌湿重残存率、腓肠肌纤维横截面积残存率、腓肠肌肌动蛋白含量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肌卫星细胞移植到失神经骨骼肌内可明显延缓骨骼肌的萎缩。
赵志强刘强李钢
关键词:肌萎缩
胺碘酮结合美托洛尔静脉注射治疗快速心律失常的临床效果观察
2018年
观察胺碘酮结合美托洛尔静脉注射治疗快速心律失常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在我院2017年2月至2018年3月间收治的快速心律失常患者中选取92例患者进行研究,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参照组,各46例。参照组采取胺碘酮静脉注射治疗,研究组采取胺碘酮结合美洛托尔静脉注射治疗。对比两组起效时间及心律转复时间。结果:研究组的起效时间、心律转复时间均短于参照组(P<0.05)。结论:对快速心律失常患者采取胺碘酮结合美托洛尔静脉注射治疗,其疗效确切,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应用。
赵志强
关键词:快速心律失常胺碘酮美托洛尔临床疗效
三维标测减少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射频消融术射线曝光时间研究被引量:1
2017年
目的比较三维与二维标测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射频消融射线照射时间的差异。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4月于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行射频消融术的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65例,按照射频消融术中标测方法分为二维组(32例)与三维组(33例)。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X线透视时间、即刻消融成功率、复发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三维组与二维组在手术时间、手术成功率及并发症方面无显著差异(P>0.05);与二维组比较,三维组X线透视时间明显减少,主要减少了消融导管透视时间(P<0.05)。结论三维标测可明显减少AVNRT患者射频消融时X线照射时间,减少患者及医护人员所受电离辐射。
王睿张楠王瑞华高佳赵志强贾永平孙萌
关键词: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射频消融射线
射频消融治疗心中静脉旁路1例被引量:1
2018年
射频消融术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包括房室结双径路和房室旁路,常规经心内膜标测并消融成为根治这类疾病安全有效的方法.有极少数病人旁路在心外膜下距心内膜较远,经传统心内膜进行标测和消融难以成功,心外膜下房室沟内走行着冠状静脉,所以对于这类房室旁路经冠状窦标测和消融增加了成功率.本研究报道1例心中静脉起源的旁路消融成功的病人.
赵志强王睿张楠王晓静
关键词:射频消融心中静脉心电图心脏彩超
三维标测减少AVNRT射频消融术中术者X线受照剂量的研究被引量:2
2017年
目的探究三维标测下射频消融治疗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在减少术者X线受照剂量上的优势。方法于2015年1月至2016年6月,选取79例拟行射频消融治疗的AVNRT患者,按随机数字法分入二维标测组(39例)与三维标测组(40例)。二维标测组在x线透视下标测消融靶点,三维标测组利用CARTO3系统标测消融靶点。比较术中X线透视时间、手术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术者X线受照剂量。结果与二维标测组相比,三维标测组患者即刻消融成功率及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二维标测组相比,三维标测组消融过程X线透视时间及术者X线受照剂量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维标测下射频消融治疗AVNRT能减少患者及医务人员X线照射时间以及术者x线受照剂量,降低电离辐射对人体的潜在危害。
王睿张楠王瑞华高佳赵志强贾永平孙萌
关键词:三维标测射频消融
简化三维标测射频消融治疗老年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研究
2017年
目的探讨简化三维在射频消融治疗老年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时的作用。方法选取57例老年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病人,随机分入二维组与三维组,比较两组手术总时间、消融放电时间、X线曝光时间、成功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三维组与二维组手术成功率均为100%、无术后并发症发生,两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维组的手术总时间、消融放电时间及X线曝光时间分别为(59.31±14.39)min、(1.94±0.56)min、(2.92±1.74)min,较二维组的(69.18±17.16)min、(2.89±0.69)min、(4.20±2.10)min明显缩短(P<0.05);术中发生的一过性房室传导阻滞三维组较二维组少(2vs 11,P<0.05)。结论三维标测在射频消融治疗老年AVNRT时具有一定优势。
王睿张楠王瑞华赵志强李艳茹焦丽琴孙萌
关键词: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三维标测射频消融老年
阿替普酶50mg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观察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观察阿替普酶50 mg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效果。方法:15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80例和对照组70例,治疗组给予阿替普酶50 mg、对照组给予尿激酶150万U,静脉溶栓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冠状动脉溶通率,治疗组88.8%,对照组6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效果明显,溶通率高,是临床上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有效药物。
赵志强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阿替普酶溶栓治疗
心宝丸联合参松养心胶囊治疗窦性心动过缓伴室性期前收缩的疗效观察被引量:10
2020年
目的观察心宝丸联合参松养心胶囊治疗窦性心动过缓伴室性期前收缩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11月于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进行诊疗的窦性心动过缓伴室性期前收缩病人86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行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心宝丸联合参松养心胶囊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室性期前收缩次数与心率变化。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67%(42/43),高于对照组的81.40%(35/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6325,P<0.05);观察组治疗后心率高于对照组,室性期前收缩次数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窦性心动过缓伴室性期前收缩采用心宝丸联合参松养心胶囊治疗,能有效减少前收缩次数,改善心率,提高临床疗效。
赵志强
关键词:室性期前收缩窦性心动过缓心宝丸参松养心胶囊心率
高龄患者心房主动螺旋电极长期安全性及可行性研究被引量:4
2015年
目的探索主动电极在高龄患者心房起搏应用中的长期安全性与可行性。方法选取山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07年—2010年间双腔起搏器植入患者138例,均为右心房主动电极植入,年龄76岁~90岁,记录患者术后7 d、1月、3月、1年、2年、3年、4年、5年起搏器参数(包括阈值、感知、阻抗),观察各参数术后不同时期变化,描绘各参数变化曲线。结果高龄患者术后1月时阈值由术后7 d时(0.766 7±0.424 1)v减低到(0.671 1±0.207 8)v,后起搏阈值逐渐稳定下降,运用统计学比较术后不同时期阈值未见明显差异性。术后不同时期感知、阻抗也未见明显差异,研究过程可见电极微脱位1例,完全脱位1例,未发现心肌穿孔和心包积液。结论高龄患者植入心房主动电极术后不同时期阈值、感知、阻抗统计学分析未见明显差异,对于高龄患者心房主动脉螺旋电极植入是安全可行动,且对于部分患者存在一定优势。
高佳王睿吕吉元贾永平赵志强王瑞华
关键词:心脏起搏高龄可行性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