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克勇
- 作品数:40 被引量:157H指数:11
- 供职机构: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军队“十一五”科技攻关课题高等学校骨干教师资助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理学一般工业技术生物学更多>>
- 8Hz和16Hz次声对大鼠肺组织及肺氧合功能的影响被引量:15
- 2001年
- 目的 观察次声对肺的损伤作用及对动脉血氧分压(Pa O2 )和动脉血氧饱和度 (Sa O2 % )的影响 .方法 SD大鼠30 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和次声作用 1次 ,3次 ,7次 ,14次 ,2 1次 6组 ,置本校研制的次声压力仓内致伤 .次声作用组以 8Hz和 16Hz次声 ,声压分别为 90 ,10 0 ,110 ,12 0 ,130 d B的强度 ,每次作用 2 h.透射电镜下观察肺超微结构的改变 ,同时观察 Pa O2 和 Sa O2 %的改变 .结果 8Hz,90~ 110 d B单次作用对肺部的超微结构基本无影响 ,8Hz,12 0~ 130 d B作用后则肺组织形态学发生改变 ,而 Pa O2 和 Sa O2 %无明显变化 . 16Hz,90 d B的次声单次作用 ,即可引起肺组织的损伤 ,随着声压级的增大 ,肺组织的影响程度更为明显 ;8Hz,12 0 d B,130 d B和 16Hz,90 d B,130 d B的次声多次作用后 ,Pa O2 和 Sa O2 %明显下降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差异 (P<0 .0 1) ,3次、7次组的形态学变化最为明显 ,随着作用次数的增加 ,其损伤并无继续加重 ,表现出适应性反应 .结论 1肺损伤的最小阈值 8Hz为 12 0 d B和 16Hz为 90 d B.即在一定作用强度范围内 ,可较明显的反应其频率作用的特性 . 2次声损伤阈值的累积作用证明了细胞发生的变化性质和程度主要与次声作用的声压强度和时间 (作用次数 )
- 李唯贾克勇李焕章倪殿涛陈景藻戴艳丽
- 关键词:声刺激肺疾病肺氧合血气分析
- 次声作用后脑皮层组织热休克蛋白70的表达及其意义被引量:5
- 2000年
- 费舟章翔卢佩林刘先珍陈景藻贾克勇
- 关键词:热休克蛋白70
- 次声作用后鼠脑CA_1区mGluR1α表达改变及其拮抗剂MCPG的作用研究被引量:8
- 2001年
- 为探讨次声作用后鼠脑CA1区mGluR1α表达改变规律 ,并观察mGluR1α拮抗剂MCPG的作用。将 12 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次声作用组及MCPG治疗组 ,两组再分为对照组及次声作用 1、7、14次组 ,每组 15只。用 8Hz 130dB的次声按规定次数 ,每次作用 2h。免疫细胞化学染色 ,光镜、透射电镜观察形态改变。结果显示 :次声作用 1次组mGluR1α阳性细胞数即出现变化 (P <0 0 5 ) ;7次组表达最为显著 (P <0 0 1) ;14次组减少至正常水平。MCPG治疗组mGluR1α阳性值与等数次声组之间无差异 (P >0 0 5 )。形态学研究证实 ,MCPG对神经元有明显保护作用。提示次声作用可通过mGluR1α介导兴奋性神经毒作用 ,mGluR1α活性改变是导致次声性脑损害的因素之一。
- 李志刚费舟章翔贾克勇陈景藻贺晓生刘先珍
- 关键词:次声颅脑损伤拮抗剂
- 次声对大鼠肺组织损伤及肺氧合功能的影响被引量:7
- 2001年
- 目的 观察次声对肺的损伤作用及对动脉血氧分压 (PaO2 )和动脉血氧饱和度 (SaO2 )的影响。方法 将 30 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和次声作用 1次、3次、7次、14次、2 1次共 6组 ,次声作用组置本校研制的次声压力舱内致伤 ,以 8Hz和 16Hz次声 ,声压级分别为 90、10 0、110、12 0、130dB ,每次作用 2h。透射电镜下观察肺超微结构的改变 ,同时观察PaO2 和SaO2 的改变。结果 8Hz、90~ 110dB单次作用对肺部的超微结构基本无影响 ;8Hz、12 0~ 130dB作用后 ,肺组织形态学发生改变 ,而PaO2 和SaO2 无明显变化。 16Hz、90dB的次声单次作用 ,即可引起肺组织的损伤 ,随着声压级的增大 ,肺组织的影响程度更为明显 ;8Hz,12 0、130dB和 16Hz ,90、130dB的次声多次作用后 ,PaO2 和SaO2 明显下降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在 3次、7次组其形态学的变化表现最为明显 ,随着作用次数的增加 ,其损伤并未继续加重 ,表现出适应性反应。结论 肺损伤的最小阈值 8Hz为 12 0dB ,16Hz为 90dB。即在一定作用强度范围内 ,可较明显地反映其频率作用的特性。次声损伤阈值的累积作用证明细胞发生变化的性质和程度主要与次声作用的声压强度和时间 (作用次数 )有关。
- 李唯贾克勇李焕章倪殿涛陈景藻
- 关键词:次声肺氧合PAO2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
- 次声作用对小鼠海马胶质纤维酸性蛋白阳性胶质细胞表达的影响被引量:4
- 2001年
- 目的 观察次声作用后小鼠海马内胶质纤维酸性蛋白 (GFAP)阳性胶质细胞表达的变化。方法 将BALB/C小鼠暴露于 16Hz、声压 130dB和 90dB次声 ,2h/次·d-1,分别作用 1、7、14、2 1和 2 8d后 ,采用免疫组化方法观察小鼠海马内GFAP阳性胶质细胞表达的变化。结果 次声作用一定时间后小鼠海马内GFAP阳性胶质细胞增多 ,14d呈高峰 ,130dB组与 90dB组相比差异显著 (P <0 .0 1) ,90dB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 (P <0 .0 1)。结论 在一定强度的次声作用下 ,GFAP阳性胶质细胞表达在小鼠海马内的变化呈一定的规律性 ;GFAP参与了次声对脑损害的修复过程。
- 牟翔陈景藻李玲李薇易南贾克勇刘静
- 关键词:次声神经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海马
- 次声导致小鼠脑损伤的生化指标研究被引量:9
- 2001年
- 目的 研究次声影响小鼠脑组织的生化指标。方法 BALB/C小鼠暴露于 16Hz、声压 90dB次声, 2h/d,分别作用 1、 7、 14、 21和 28d后,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小鼠脑中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 (GFAP)的表达。结果 次声作用一定时间后, GFAP阳性星形细胞主要分布在海马、皮质、下丘脑等脑区,且随次声作用天数增加, GFAP阳性星形细胞数目增多。结论 GFAF阳性细胞的增加可以证实次声对以上这些脑区有不同程度的损伤。
- 牟翔陈景藻李玲邱建勇贾克勇
- 关键词:次声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颅脑损伤小鼠
- 130dB次声对大鼠纹状体NOS阳性神经元及ChAT免疫阳性神经元表达的影响被引量:12
- 2003年
- 目的 :探讨 130dB次声作用对大鼠纹状体一氧化氮合酶 (NOS)阳性神经元及乙酰胆碱转移酶 (ChAT)免疫阳性神经元表达的影响 .方法 :SD大鼠接受频率为 16Hz和 8Hz,130dB次声 ,2h·d-1,分别作用 7,14及 2 1d后 ,采用神经化学解剖学方法观察纹状体NOS阳性神经元和ChAT免疫阳性神经元表达的影响 .结果 :次声作用后 ,大鼠NOS阳性神经元数目表现为先升高后降低 ,而ChAT免疫阳性神经元随时间增加数目减少 .16Hz组ChAT免疫阳性神经元计数较 8Hz组数目显著减少 (P <0 0 1) .结论 :次声作用后 。
- 魏智钧李玲陈景藻王斌饶志仁刘静李薇贾克勇邱建勇刘慧玲
- 关键词:阳性神经元CHAT免疫阳性神经元
- 大鼠次声刺激后脑组织谷氨酸的变化被引量:24
- 1999年
- 目的:观察大鼠暴露于次声环境后脑组织中谷氨酸(Glu)的变化.方法:把大鼠置于不同的次声环境中暴露2h,观察8Hz/90dB暴露组,8Hz/120dB暴露组,16Hz/90dB暴露组,16Hz/120dB暴露组及正常对照组大鼠脑组织海马区Glu的变化规律.结果:与对照组相比,8Hz/120dB暴露组和16Hz/120dB暴露组脑组织海马区谷氨酸含量明显增加(P<0.01);16Hz/120dB暴露组脑组织海马区谷氨酸含量较8Hz/120dB暴露组明显增加(P<0.01).结论:次声对脑组织的作用效应与其频率及声压级等参数有关,其中关键因素是声压级.Glu的兴奋性毒性可能参与次声对脑组织的损害.
- 傅国友陈景藻贾克勇
- 关键词:次声谷氨酸海马
- 次声刺激诱导大鼠听中枢FOS表达被引量:6
- 1998年
- 用抗FOS蛋白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在次声(8Hz,120dB)作用2h后,大鼠耳蜗核、下丘、内侧膝状体、皮质听区等部位均发现FOS阳性神经元(FOSlikeimmunoreactiveneuronFLN);上述各部位FOS表达呈同步的时程变化,次声暴露停止后05h即有FOS表达,2h达高峰,4h开始降低,24hFOS表达基本消失。
- 邢晓辉贾克勇陈景藻
- 关键词:次声FOS表达
- 次声作用对大鼠视网膜Müller细胞及血管内皮细胞增殖力的影响被引量:6
- 2002年
- 目的 探讨次声作用对大鼠视网膜 Müller细胞及血管内皮细胞增殖力的影响。 方法 采用原代培养的大鼠视网膜 Müller细胞和猴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 (细胞系 ) ,8Hz、130 d B次声连续辐照 2 h,采用四唑蓝比色实验方法分别于次声作用后 4h、1d、2 d、3d、4d和 5 d6个时间点测定光吸收度值 ,绘制增殖曲线 ,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8Hz、130 d B次声作用 2 h对原代培养的大鼠视网膜 Müller细胞增殖能力有影响 ,在次声作用后 4h、1d、2 d和 3d4个时间点 ,其光吸收度值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而猴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则对次声不太敏感 ,仅在次声作用后 2 d与对照组的差别有显著性意义。 结论 8Hz、130 d B次声对原代培养的大鼠视网膜 Müller细胞有一定的损伤作用。
- 苟琳张作明郭守一贾克勇邱萍李莉郭群陈景藻
- 关键词:细胞培养视网膜内皮血管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