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费伦

作品数:26 被引量:596H指数:11
供职机构:复旦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攀登计划上海市科学技术发展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理学化学工程电子电信更多>>

文献类型

  • 19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 1篇专利

领域

  • 12篇医药卫生
  • 5篇理学
  • 3篇化学工程
  • 1篇电子电信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主题

  • 9篇穴位
  • 6篇经络
  • 4篇人体穴位
  • 4篇体穴
  • 4篇结缔组织
  • 4篇红外
  • 4篇红外辐射
  • 4篇红外辐射光谱
  • 4篇辐射光谱
  • 3篇艾灸
  • 2篇疏水
  • 2篇模板分子
  • 2篇解剖学
  • 2篇硅沸石
  • 2篇核磁
  • 2篇核磁共振
  • 2篇分子
  • 2篇钙元素
  • 2篇TMEDA
  • 2篇磁共振

机构

  • 22篇复旦大学
  • 10篇上海中医药大...
  • 6篇第二军医大学
  • 5篇中国科学院
  • 1篇华东化工学院
  • 1篇上海市针灸经...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同济大学

作者

  • 22篇费伦
  • 10篇沈雪勇
  • 8篇丁光宏
  • 8篇孙尧俊
  • 6篇龙英才
  • 6篇陈尔瑜
  • 6篇党瑞山
  • 5篇承焕生
  • 5篇王力平
  • 5篇褚君浩
  • 4篇吴泰琉
  • 4篇姚伟
  • 4篇黄志明
  • 3篇何文权
  • 2篇王盛章
  • 2篇黄月芳
  • 2篇蔡德亨
  • 1篇王瑞珍
  • 1篇翟道荡
  • 1篇刘辉

传媒

  • 2篇高等学校化学...
  • 2篇上海针灸杂志
  • 1篇针刺研究
  • 1篇上海中医药大...
  • 1篇科学通报
  • 1篇中国针灸
  • 1篇硅酸盐学报
  • 1篇化学世界
  • 1篇复旦学报(自...
  • 1篇化学学报
  • 1篇核技术
  • 1篇红外与毫米波...
  • 1篇环境化学
  • 1篇中国生物医学...
  • 1篇质谱学报
  • 1篇办公自动化
  • 1篇自然科学进展...
  • 1篇第四届中国上...

年份

  • 1篇2016
  • 1篇2003
  • 2篇2002
  • 2篇2001
  • 1篇2000
  • 2篇1999
  • 3篇1998
  • 1篇1997
  • 1篇1995
  • 3篇1994
  • 2篇1993
  • 2篇1991
  • 1篇1990
2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ZSM-35、ZSM-5及丝光沸石中模板分子TMEDA质子化的研究被引量:2
1994年
用(13)C魔角固体核磁共振及化学分析研究处在高硅沸石ZSM-35、ZSM-5及丝光沸石孔道中模板分子四甲基乙撑二胺(TMEDA)的质子化。(13)C核磁共振谱中δ=34~37ppm的共振峰可归属于单端质子化的模板分子。它们有序地分布在上述沸石的主孔道中。质子靠近-CH3基团,远离-C2H4-基团。
龙英才朱梅孙尧俊吴泰琉王力平费伦
关键词:模板分子
VTES对C_3S水化过程影响的机理研究被引量:1
1990年
研究了硅烷偶联剂CH_2=CHSi(OEt)_3即VTES对水泥矿物C_3S水化过程的影响。在76d水化龄期内,运用^(29)SiMAs-NMR和XRD方法追踪测量了纯C_3S和加有VTES的C_3S的水比过程,发现VTES有效地参与了C_3S的水化,并对其水化过程中宏观和微观结构的变化有一定的影响。
戴伟文童捷费伦陆平
关键词:水泥水化VTESC3S核磁共振
人体组织液定向流动与经络被引量:54
2001年
关于人体经络本质的研究发现了许多新的现象,如在穴位注射放射性核素标记的小分子可观察到物质沿和古人描述的经络差不多的经线迁移,人们不仅得到了这样迁移的图像,而且还测量到了迁移的速度。但对这种循经的物质迁移一直没能从理论上给予解释。通过对人体小腿段胆经和胃经“地”的位置巨微解剖观察发现,经络线位置的骨间膜腓侧和胫侧的血管自上而下呈不均匀分布,在穴位区毛细血管密集,且在穴位和经线上的毛细血管排列呈与经线平行状,根据这一解剖事实,建立了一种毛细血管血浆与组织液交换的血液动力学模型,通过对模型的数值模拟发现,在这样的解剖结构下,组织液能产生一种定向的流动并在毛细血管密集的穴位区获得加速,并不断接力构成一条与经络线相吻合的流线。在这种流线上物质可以定向输运,计算表明在生理状态下这种输运的速度为数厘米至数十厘米每分,这和实验观察到的循经感传速度及放射性核素循经迁移速度相一致。进一步的研究还发现组织压力增高、动脉压改变以及血管壁通透性的变化都会影响流速,这和人体经络的特征是相符合的,为解释经络的科学机理提供了一种新的理论和方法。
丁光宏杨静陈尔瑜沈雪勇党瑞山彭伟承焕生刘芳费伦
关键词:经络组织液流体力学流线
用PIXE研究经络穴位元素浓度的异常分布被引量:16
1999年
采用外束质子激发X荧光发射技术测定了与穴位位置相对应的结缔组织结构中元素浓度的特异性分布。初步发现,穴位区富集有Ca、P、K、Fe、Zn等元素。
承焕生何文权陈尔瑜党瑞山蔡德亨沈彐勇杨福家费伦
关键词:经络穴位结缔组织PIXE
经络物质基础及其功能性特征的实验探索和研究展望被引量:188
1998年
人体经络穴位的物质基础是以结缔组织为基础 ,连带其中的血管、神经丛和淋巴管等交织而成的复杂体系 .与穴位位置相对应的深层组织结构中 ,富集有Ca ,P ,K ,Fe ,Zn ,Mn等元素 .这个物质基础中的液晶态胶原纤维具有高效率传输红外光的特征波段 .在此基础上 ,本文展望了研究经络穴位的未来发展方向 ,并提出了进一步研究的思路与手段 .
费伦承焕生蔡德亨杨世埙许建荣陈尔瑜党瑞山丁光宏沈雪勇唐颐
关键词:经络学说
艾灸调节荷癌小鼠肝脏细胞能量代谢的^(31)P-核磁共振观察被引量:7
1995年
本研究采用先进的核磁共振谱分析新技术,在完整的器官水平测定肝细胞能量代谢状况。实验结果表明,艾灸关元穴可以明显提高肝细胞内的ATP分子水平,显著增加肝细胞的热力学储备和磷酸化潜力,以增强肝细胞的功能活动。本文从能量代谢的角度阐述了艾灸抗肿瘤的机制和艾灸关元温肾壮阳、培补元气的理论基础。
翟道荡蔡德亨丁邦友王瑞珍陈汉平孙尧俊王力平吴傣琉费伦
关键词:艾灸核磁共振能量代谢
中医灸与人体穴位红外辐射光谱特性研究被引量:86
2002年
本文通过锁相放大技术测到人体不到 1cm2 面积的体表红外辐射光谱。通过对这些光谱的归一化处理后发现 ,不同人体和同一人体的不同穴位 ,尽管其红外辐射绝对光谱及强度相差很大 ,但归一化光谱都有相当的一致性与可比性。进一步将人体发射的平均归一化光谱与中医艾条灸、隔姜灸、隔蒜灸及隔附子饼灸点燃过程中的光谱比较发现 ,后面三种间隔灸与人体自发辐射的光谱有着惊人的一致性 。
丁光宏沈雪勇褚君浩黄志明姚伟刘辉王盛章费伦
关键词:人体穴位红外辐射光谱
探索经络物质基础的总结和展望 20届OA国际学术研讨会报告记录稿
2016年
我原是研究物理化学的,擅长于做实验,几乎大半生都是从事于分子的微观结构与其宏观性能的构/效关系的研究,殊不知这一从宏观到微观的纵向思维方法,和从无机物、有机物、材料科学、生物、乃至工程技术等多学科之间的知识积累、相互联系的横向认知,对我其后研究中医却十分有用.
费伦
关键词:经络微观结构物理化学思维方法
模板分子TMEDA在CF-3及ZSM-39沸石笼中的位置及其与骨架的相互作用被引量:1
1993年
用XRD、FTIR、IG-DTA、^(13)C魔角固体核磁共振表征了用四甲基乙基二胺(TMEDA)为结构异向剂合成的高硅沸石CF-3及ZSM-39.TMEDA不同基团的^(13)C化学位移,共振峰相对强度在交叉极化(CP)及高功率去偶(HPDEC)核磁共振谱中的变化,揭示出模板分子在尺寸不同的沸石笼中的位置、运动状态及其与骨架的相互作用.在ZSM-39沸石中的TMEDA分子,它的-C_2H_4-基团^(13)C共振峰明显窄化,向高场的异常位移以及它与-CH_3基团^(13)C共振峰相对强度在CP及HPDEC谱中的明显变化,说明为2个相邻的[5^(12)6~4]笼所共有的TMEDA分子,其-C_2H_4-基团与这2个笼所共用的六氧元环的氧原子有强烈的相互作用.
孙尧俊吴泰琉王力平费伦龙英才
关键词:模板分子TMEDA高硅沸石
水中稀释对聚合氯化铝形态分布的影响被引量:23
1991年
本文用^(27)Al NMR、超离心沉降平衡及计时比色分析等方法,研究了水中稀释对水处理混凝剂聚合氯化铝(PAC)中铝的形态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若PAC的羟铝比(r)≤2.0时,水中稀释(Al_T<0.5 mol/l)会导致PAC羟铝聚合大分子(聚合度>13)的分解,产生聚合度较小的组分;羟铝比越小,这种倾向越大。PAC与硫酸铝在使用中的一个区别是,前者在水中分解,形态“由大到小”,后者在水中聚合,形态“由小到大”。
姚重华孙尧俊赵丕裕费伦
关键词:混凝剂聚合氯化铝水处理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