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平波 作品数:23 被引量:102 H指数:6 供职机构: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应用代谢组学技术早期预测脓毒症大鼠的预后 被引量:4 2009年 目的采用基于HPLC/MS的代谢组学技术构建脓毒症预后的早期预测模型。方法采用盲肠结扎穿孔法(CLP)复制脓毒症大鼠模型。根据6d生存状况,45只CLP大鼠分为生存组(n=23)和死亡组(n=22)。术后12h断尾法采集CLP组和假手术组(n=25)大鼠外周血0.5mL,静置、离心后收集血清。采用HPLC/MS分析大鼠血清代谢特征,进而采用径向基函数神经网络算法(RBFNN)构建脓毒症的预后判别模型。结果主成分分析(PCA)可完全区分三组大鼠的生理特征。8个与脓毒症预后相关的代谢物被结构性鉴定,它们是棕榈油酸、棕榈酸、亚麻酸、亚油酸、软脂酸、硬脂酸、二十二碳六烯酸和二十二碳五烯醇。采用RBFNN构建的模型预测效能优于k-最近邻算法,其敏感性为(96.1±3.6)%,特异性为(91.0±4.3)%。结论胀毒症后,脂肪酸代谢明显异常,基于HPLC/MS的代谢组学技术可全面了解脂肪酸代谢的变化规律,采用所有代谢信息构建的模型可早期、快速、有效地预测脓毒症大鼠的预后。 孟海兵 许平波 许华 邓小明 林中营 严诗楷 李金宝关键词:代谢组学 脓毒症 HPLC/MS 基函数神经网络 液体治疗新进展 被引量:10 2005年 许平波 朱科明 邓小明关键词:创伤性脑损伤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发病机制和治疗进展 被引量:23 2005年 许平波 林福清 黄静霞 朱科明 邓小明关键词: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病因学 全麻复合肋间神经阻滞对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镇痛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27 2015年 背景与目的:许多患者在单纯全麻下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会出现急性疼痛。该研究旨在探讨全麻复合肋间神经阻滞是否可减轻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急性疼痛的程度。方法:选择择期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的患者96例,使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单纯全麻组(G组)和全麻复合肋间神经阻滞组(C组)。G组直接行全身麻醉;C组则在麻醉诱导前在超声辅助下经腋中线入路行肋间神经阻滞,当神经阻滞起效后再行全身麻醉。两组患者全麻诱导用药相同,当术中血压或心率大于基础值20%时追加舒芬太尼10μg。苏醒期追加舒芬太尼直至VAS评分为0。记录术中及术后舒芬太尼用量和患者术后2(T1)、12(T2)和24 h(T3)静息时痛觉VAS评分以及术后2和24 h恶心、呕吐的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在年龄、体质量指数、手术时间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中及术后C组患者舒芬太尼用量分别为(25.2±3.5)和(3.3±1.2)μg,G组分别为(40.5±4.3)和(8.4±2.2)μg,两组比较,C组均明显少于G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T1、T2和T3各时点C组患者VAS评分分别为(0.45±0.15)、(1.75±0.08)和(2.05±0.12)分,G组患者VAS评分分别为(4.32±0.21)、(4.88±0.13)和(4.78±0.16)分,两组比较,C组均明显低于G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2和24 h各时点C组恶心、呕吐发生率分别为6.25%和16.66%,G组分别为20.8%和41.66%,两组比较,C组均明显低于G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组患者无1例出现肋间神经阻滞并发症。结论:与单纯全麻相比,全麻复合肋间神经阻滞可显著减少术中及术后阿片类药物用量,减轻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术后急性疼痛的程度,降低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率。超声辅助下进行肋间神经阻滞可提高操作的安全性和准确性,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王芸 缪长虹 许平波关键词:肋间神经阻滞 联合麻醉 术后镇痛 恶心 严重多发伤患者一例救治体会 2006年 许平波 朱科明 万小健 江来 邓小明关键词:严重多发伤 治疗学 病例报告 麻醉策略影响围手术期肿瘤免疫综合技术的临床应用 缪长虹 陈万坤 徐亚军 朱敏敏 钟静 许平波 翁梅琳 陈家伟 孙鹏飞 王惠惠 陈祥元 吴启超 孙志荣 朱彪 申丽华 该项目属麻醉学领域。 肿瘤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以外科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是实体肿瘤主要的治疗方案之一,但肿瘤术后的转移复发仍然是影响患者预后及转归的重要原因。这除了与肿瘤自身生物学特性、病理分期和手术操作相关外,也与...关键词:关键词:肿瘤外科手术 麻醉技术 第七届东方麻醉与围术期医学大会暨第十七次华东六省一市麻醉学术年会与第一次全国麻醉科护理高峰论坛在沪圆满召开 2018年 6月的上海,温和而湿润。2018年6月22-24日,由上海市医学会、华东六省一市麻醉学协作组、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CSA)麻醉科护理学组共同主办,上海市医学会麻醉科专科分会承办的第七届东方麻醉与围术期医学大会(OCAP2018)暨第十七次华东六省一市麻醉学术年会与第一次全国麻醉科护理高峰论坛在上海国际会议中心隆重举行,并取得了圆满成功。 王英伟 许平波 王昀关键词:麻醉科 护理学 围术期 颈动脉内膜切除术的麻醉进展 2007年 许平波 李文献 邓小明关键词:颈动脉内膜切除术 麻醉医师 心血管系统疾病 病理生理学改变 脑生理 选择性上肢神经阻滞和静脉局部麻醉的进展 被引量:4 2006年 Selective nerve blocks of the upper extremity and IVRA can alleviate efficiently tourniquet pain, increase the comfort of patient, provide satisfactory anesthesia, decrease the dosage of drugs for mitigating pain, and offer valuable and specific benefits for upper extremity regional anesthesia. However, necessary measures should be taken to prevent serious complications. 许平波 刘骥 李文献 邓小明关键词:静脉局部麻醉 臂丛神经阻滞 区域麻醉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恶心呕吐的分级预防 被引量:5 2008年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恶心、呕吐的分级预防策略。方法术前按PONV危险因素的多少,将择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划分为中危人群和高危人群,每组取200例,然后再随机分为OD组(恩丹西酮8mg+地塞米松10mg)、O组(恩丹西酮8mg)、D组(地塞米松10mg)和C组(生理盐水组),每组50例。常规诱导后采用丙泊酚+瑞芬太尼维持麻醉,PetCO2维持在35-45mmHg。诱导前给予地塞米松,手术结束后给予恩丹西酮。观察术毕-术后24h所有患者恶心、呕吐的发生率,并用视觉评分量表(VAS)进行评分。结果在中危人群中,药物治疗组PONV发生率及其VA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但各药物治疗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高危人群中,OD组PONV发生率及其VAS评分均最低,单药物治疗组次之,对照组最高(P<0.05)。恩丹西酮治疗组(OD组和O组)不良反应的总发生率显著高于D组和C组(P<0.05)。结论对于PONV危险程度不同的人群应采取分级预防策略,中危人群宜单纯采用地塞米松来预防PONV,而对于高危人群则应联合应用恩丹西酮和地塞米松,同时应注意恩丹西酮可增加头痛、眩晕等不良反应的发生。 丁国友 孟海兵 许平波 王信磊 许华关键词:腹腔镜 手术后并发症 恶心 呕吐 恩丹西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