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杰
- 作品数:25 被引量:16H指数:2
- 供职机构:山东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文化科学电子电信更多>>
- 特殊签名的分类及应用研究
- 20世纪以来,随着信息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互联网在全球范围的应用渗入到了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与此同时,人们对信息安全的关注程度也在逐渐加深。本文主要讨论了信息安全领域中有着重要影响的两种特殊签名:盲数字签名和提名签名。论...
- 蔡杰
- 关键词:传感数据安全性
- 文献传递
- 父子之“命”与君臣之“义”:《庄子》伦理观特质
- 2024年
- 《庄子·人间世》提出父子之“命”与君臣之“义”的观点,分别对应于“不可解于心”和“无所逃于天地”,代表了道家对两种人伦的看法。在庄子看来,父子之“命”是一种先天的存在,处于人的认知把握的范围之外,因而具有自然性与不可知性,无法经由后天人为的方式加以解除。君臣之“义”则是政治社会中的一种外在的、应然的伦理规范,是臣者在共同体生活中,因其臣者身份而必须承担的职责,故而臣者身在其中既无所逃离,又无可奈何。儒家内部对庄子的看法,有认同,也有批评。批评的意见主要来自宋明理学家,因为理学家认为,父子与君臣的伦理均是由天所赋予,是人性所固有,但庄子将君臣一伦视为外在共同体的规定,实有“无君”的嫌疑。通过比较,可以窥探儒、道两家的伦理观异同。
- 蔡杰
- 关键词:《庄子·人间世》父子君臣
- 盲签名在智能手机传感共享任务中的应用
- 智能手机的广泛普及、传感器技术的不断发展与移动互联网的高速访问在不断改变着人们的日常生活,智能手机正在快速变成地球上最大的无线传感器网络。本文主要讨论智能手机传感共享任务中,如何在保证提供定位证明的参与方私密信息不被泄露...
- 蔡杰秦静乔贝
- 关键词:移动通信密钥管理
- 儒家以孝治天下的可行性分析——以释奠与养老、耕藉礼为中心的考察
- 2024年
- 天子以孝治天下,并不是到家家户户去宣讲孝道,而是通过礼乐的方式教化民众。但在成为合格天子的前提下,天子才有以孝治天下的可能,所以教养世子就具有重要意义。释奠和齿胄礼均是教养世子的重要礼仪,旨在教世子尊崇与传承圣人之道,掌握父子、君臣、长幼等人伦之理。这说明天子事父从兄的美德,在幼时就已养成。而天子事养“三老五更”的养老礼,则是从己身父兄向“三老五更”的孝悌推扩,旨在教化全天下人事父从兄、尊长敬老。耕藉礼也是天子以孝治天下的重要方式,天帝与天子类似于父子的关系,只有当天子正视其相对卑贱的身份并致孝天帝时,才能为诸侯乃至全天下人提供效法的榜样。儒家强调尊贵者德行的时间先在性,由此引导民众践行伦理美德,构建和谐有序的天下共同体。
- 蔡杰
- 关键词:养老孝悌人伦美德
- 基于格的指定验证者数字签名方案及身份鉴别协议研究
- 云计算、大数据及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使快速进入了信息化社会,我们的工作、学习及生活已经处处离不开信息网络,信息安全的保障已成为社会的基础性需求,密码技术是信息安全的核心与支撑,对保障社会的正常运行起着关键性作用。现在网络信...
- 蔡杰
- 关键词:数据加密指定验证者数字签名身份鉴别协议
- 文献传递
- BS炭素厂能源管理优化研究
-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加快,能源需求过快增长,能源供给相对不足,能源利用效率偏低,生态环境问题凸显,能源问题已经成为中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制约因素。我国“十二五”规划纲要继续将节能...
- 蔡杰
- 关键词:炭素厂能源管理节能降耗
- 文献传递
- “一多”视角下中国早期哲学的两种形态
- 2024年
- “一多”关系是考察中西文明的重要视角和方法。作为中国哲学的本源本体的“一”,常常兼具宇宙论与本体论的维度,显示出中华文明强烈的宇宙论执着。在先秦诸子哲学中,儒家与墨家以“天”作为本体,道家与法家以“道”作为本体,代表了中国早期哲学的两种主要形态。儒家重视“天”的主宰功能,其主宰作用主要落在“生生”,一方面体现了“天”的终极决定性,另一方面也流露出鲜明的人文精神。墨家同样强调“天”的主宰性,但其主宰作用体现在对人事社会的赏罚上。道家将“道”视为宇宙万物的本质,这是中国早期哲学的另一种思路。道家取消了具有主宰作用的超越者,而确立了一个具有普遍性的、完全抽象的“道”,作为宇宙万物存在的终极根据。法家在“道”的基础上,发明万事万物层面的“理”,作为万事万物的内在根据,由此倡导君主以“道”统“理”。总之,中国早期哲学具有鲜明的贵“一”倾向,但也注重超越层面与现实世界的兼顾和相融。
- 蔡杰
- 孔子孝论的爱敬情感析论被引量:2
- 2023年
- 《论语·为政篇》的四条问孝语录中,孔子回答子游、子夏问孝所涉及的爱敬情感,是其孝论的核心内容。在子游问孝章,养动物与养父母的本质区别在于敬,这要求子女克制私欲,而专心致志于父母的志事,做到以父母之心为心。在子夏问孝章,历代儒者极少注意到养动物与养父母的爱的区别。爱有人情与天理两种来源,爱动物是基于私欲的爱,而爱父母是基于敬而顺应天理的情感。敬对爱具有升华作用,将爱从养动物的层次提升到养父母的高度。但是子女以父母之心为心,并不是将父母的私欲作为自己的心志,原因是父母的私欲之上尚有天理的制约。子女应当根据天理而救正父母的私欲之失,避免父母陷于不义。儒家推崇的谏诤是基于孝道而饱含爱敬的方法,既能救正父母之失,又能避免破坏亲子关系。
- 蔡杰
- 关键词:天理谏诤
- 从丧礼看儒家“以质救文”微旨
- 2025年
- 孔门的丧礼观是研究孔子“以质救文”之主张的重要视角。通过考察孔子善殷与从周的差异,可以看到孔子对丧礼的主张倾向于兼用三代,其核心关切在于礼文的内在情质。然而对情质的重视并不意味着任何情感的表达都是合理的,亦即只有人性自然发生的情感才是美善健康的,也就是文质中和的理想形态。由于情感的发生会受到私欲的影响,普通人的情感表达往往不是中和的形态,因此教化的意义就突显了出来。教化是为了引导人的私欲合乎本性,从而使情感获得恰当的表达,因而孔子提出“以质救文”的主张,实是将尽性的目的重新置于礼文之中,让礼文的践行拥有发于本性的美善之情,使之呈现出文质中和的理想形态。
- 蔡杰
- 关键词:丧礼教化
- 论儒家教化思想的人性论根基被引量:1
- 2024年
- 儒家教化思想的框架可概括为“本性立教”,即强调将教化理论建立在人性的基础上,施教者根据人人固有的天命之性,确立与开展教化工作。人性在儒家教化思想中,至少有三个层面的意义:其一,人性蕴含着来自天命的人生目的,即为了成就孝悌美德;其二,人性在经验层面的形态会随着教化的推进,日渐彰显与实现;其三,人性在任何时刻都具有一个朝向至善目的的趋势,因而教化的实质是因性利导。由于儒家并不是将父子之道建立在私情或血缘的基础上,而是视为具有超越与普遍意义的人性,所以儒家教化能够以父子之道作为基础,将孝德推向他人乃至天下万物。其原理是父子之道与天人之道相结合,一切伦理关系都需要置于天人关系的视野下才能得到理解。总之,人性是教化的根基,教化是人性的实现,二者之间相互成就。
- 蔡杰
- 关键词:教化人性孝德天人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