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蔡娜莉

作品数:15 被引量:116H指数:5
供职机构:广东医学院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广东省湛江市科技攻关计划项目湛江市科技攻关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早产
  • 5篇早产儿
  • 5篇早产儿视网膜
  • 5篇视网膜
  • 5篇视网膜病
  • 5篇视网膜病变
  • 5篇缺血
  • 5篇缺氧
  • 5篇网膜
  • 5篇病变
  • 5篇产儿
  • 4篇血清
  • 4篇早产儿视网膜...
  • 4篇早产儿视网膜...
  • 3篇蛋白
  • 3篇新生大鼠
  • 3篇新生儿
  • 3篇血性
  • 3篇缺氧缺血性
  • 3篇缺氧缺血性脑

机构

  • 14篇广东医学院附...
  • 2篇中山大学
  • 1篇粤北人民医院
  • 1篇遂溪县人民医...
  • 1篇广东医科大学

作者

  • 14篇蔡娜莉
  • 6篇唐兰芬
  • 6篇敖当
  • 4篇阮豫才
  • 3篇黄志敏
  • 2篇朱晓波
  • 2篇张慧琼
  • 2篇方林彬
  • 2篇方玉兰
  • 2篇谭建新
  • 1篇黄薇
  • 1篇徐金诚
  • 1篇黄秀兰
  • 1篇林永文
  • 1篇刘敏娜
  • 1篇李尚娣
  • 1篇洪文
  • 1篇王优
  • 1篇陈日玲
  • 1篇叶巧云

传媒

  • 2篇中国新生儿科...
  • 1篇齐齐哈尔医学...
  • 1篇国际医药卫生...
  • 1篇中国妇幼保健
  • 1篇山东医药
  • 1篇眼科新进展
  • 1篇中国医师杂志
  • 1篇现代预防医学
  • 1篇免疫学杂志
  • 1篇中国实用儿科...
  • 1篇广东医学院学...
  • 1篇中国实用护理...
  • 1篇医学信息

年份

  • 4篇2012
  • 4篇2011
  • 1篇2010
  • 3篇2009
  • 1篇2008
  • 1篇2005
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PTK787对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大鼠模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其受体mRNA表达的影响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研究受体酪氨酸激酶亚群抑制剂PTK787对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大鼠模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其受体VEGFR-2 mRNA的影响。方法:建立波动氧(80%和10%氧浓度24 h交替)诱导的SD大鼠ROP模型。67只新生SD大鼠随机设立空气组、模型组、治疗组(腹腔注射PTK787 50 mg/kg);每组随机抽取6只新生鼠,利用实时定量荧光PCR,观察生后12天及第17天的视网膜组织VEGF与VEGFR-2 mRNA表达,数据采用比较CT值法(2-CT法)分析基因相对表达量。选择GAPDH为内参。结果:12天及17天模型组较对照组VEGF与VEGFR-2 mRNA表达量明显增多,而治疗组未见异常。结论:PTK787对ROP病变大鼠模型VEGF与VEGFR-2 mRNA表达呈明显的负性调控作用。
阮豫才唐兰芬陈日玲蔡娜莉谭建新方玉兰
关键词:早产儿视网膜病变血管内皮生长因子PTK787实时定量荧光PCR
孟鲁司特对哮喘患儿血清IL-4、IL-5和IFN-γ的影响被引量:6
2012年
目的观察孟鲁司特对哮喘患儿血清IL-4、IL-5和IFN-γ的影响。方法 83例支气管哮喘患儿随机分为实验组(43例)和对照组(40例)。两组均予常规综合治疗,实验组在此基础上每晚睡前加服孟鲁司特5mg,治疗6个月后检测两组患儿血清IL-4、IL-5和IFN-γ水平的变化。结果实验组治疗后血清IL-4和IL-5水平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1),而IFN-γ水平则明显上升(P<0.01)。结论孟鲁司特能降低哮喘患儿血清IL-4和IL-5水平,增高血清IFN-γ水平,减轻免疫炎症反应,在哮喘治疗中起重要作用。
蔡娜莉
关键词:孟鲁司特白细胞介素4白细胞介素5Γ干扰素
抵抗素及IL-1β在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中的表达及其意义被引量:7
2010年
研究发现,围生期窒息所致的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ypoxic-ischemic brain damage,HIBD多伴发炎症反应,HIBD可诱导多种细胞因子表达,而细胞因子的过度表达常引起进一步的脑损伤[1]。
乔智慧黄秀兰蔡娜莉唐兰芬
关键词:HIBD抵抗素IL-1ΒNF-ΚB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危险因素分析及随访调查被引量:5
2011年
目的研究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发病的危险因素。方法对2007年1月~2010年5月在广东医学院附属医院新生儿科住院的早产儿(胎龄≤36周、出生体重≤2 500 g),生后2周开始进行ROP的筛查,并定期随访。结果在完成早产儿ROP随访300例中,发现ROP 16例,ROP患病率为5.3%,其中I期12例,Ⅱ期3例,Ⅲ期1例。危险因素单因素分析:胎龄、出生体重、吸氧时间、吸氧浓度、机械通气与ROP相关(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胎龄、吸氧浓度、机械通气的比值比(OR值)分别是:0.6675、7.7679、5.2415。结论早产、吸氧浓度高、机械通气是ROP的主要危险因素。
黄志敏唐兰芬方林彬朱晓波蔡娜莉敖当洪文
关键词:早产儿早产儿视网膜病变
儿科护士应对临终患儿家长不良心理反应及行为表现的方法探讨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探讨儿科护士如何应对临终患儿家长的不良心理反应及行为表现。方法选择住院确诊为重症临终患儿及经评估具有不良心理反应及行为表现的家长198人,随机分为观察组100人和对照组98人。对照组患儿家长给予一般的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人文关怀及加强健康教育等护理干预的方法。观察2组患儿家长不良心理反应及行为表现变化情况。采用X^2检验。结果观察组临终患儿家长经护理干预后其不良心理反应及行为表现较对照组明显减轻。结论护理干预可有效减轻临终患儿家长不良心理反应及行为表现,对临终患儿及家长都起到积极的作用。
高永芳徐阳周月琼李尚娣黄薇蔡娜莉
关键词:不良心理反应护理
N-乙酰半胱氨酸对缺氧缺血新生大鼠脑细胞间黏附分子-1及细胞凋亡的影响被引量:1
2005年
目的探讨N-乙酰半胱氨酸(NAC)对缺氧缺血脑损伤(HIBD)大鼠脑细胞间黏附分子-1及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7d龄SD大鼠,90只,随机分成3组,⑴假手术组(Sham)(n=30);⑵HIBD模型组(Control)(n=30):HIBD模型后即刻腹腔注射等量生理盐水;⑶HIBD药物组(NAC)(n=30):HIBD模型后即刻腹腔注射N-乙酰半胱氨酸(NAC),200mg/kg。各组大鼠于处置后6h、12h、24h、48h、7d分别采用免疫组化法和Tunel法检测脑组织中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和细胞凋亡数目。结果HIBD模型组脑组织中ICAM-1的表达和细胞凋亡数与假手术组和HIBD药物组相比均升高,有显著性差异。结论NAC可抑制HIBD脑细胞ICAM-1的表达及脑细胞的细胞凋亡程度,NAC对缺氧缺血新生大鼠脑损伤有保护作用。
章小雷徐金诚刘郴州王优蔡娜莉刘敏娜
关键词:细胞间黏附分子-1N-乙酰半胱氨酸细胞凋亡缺氧缺血新生大鼠缺氧缺血脑损伤TUNEL法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血清S-100B蛋白检测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11
2009年
目的探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患儿血清S-100B蛋白含量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2007年1月至2007年8月广东医学院附属医院92例足月HIE患儿根据病情分为轻度组(40例)、中度组(32例)和重度组(20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双抗体夹心法检测出生后第1、3、7天血清S-100B蛋白含量变化。结果轻度组出生后7d内血清S-100B蛋白水平无明显变化(P>0.05),中度组血清S-100B蛋白水平以出生后第1天最高,生后3d明显降低(P<0.05),重度组生后3d内仍维持在高水平,与生后7d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IE患儿病情愈重,血清S-100B蛋白水平愈高,以出生后第1天最明显(P<0.01),出生后第3天重度组S-100B蛋白水平仍高于轻度组(P<0.01),出生后第7天3组患儿血清S-100B蛋白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检测血清S-100B蛋白有助于HIE的早期诊断及脑损伤严重程度的评估。
敖当张慧琼蔡娜莉揭育丽
关键词: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S-100B蛋白
新生儿窒息后血清S-100B蛋白的变化及临床意义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探讨新生儿窒息后血清S-100B蛋白含量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双抗体夹心法检测40例足月窒息新生儿(轻度窒息24例,重度窒息16例)出生后d1、d3的血清S-100B蛋白含量,并与20例正常足月新生儿进行对照。[结果]窒息新生儿血清S-100B蛋白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窒息程度越重,血清S-100B蛋白水平越高(F=11.72,P﹤0.01)。窒息后脑损伤程度越重,d1血清S-100B蛋白水平越高(F=25.97,P﹤0.01),中、重度HIE患儿生后d3血清S-100B蛋白水平与无脑损害及轻度HIE患儿相比仍然较高(F=84.06,P﹤0.01)。[结论]新生儿窒息后血清S-100B蛋白含量的变化有助于缺氧缺血性脑损伤严重程度的判断。
敖当林永文蔡娜莉
关键词:新生儿窒息缺氧缺血性脑损伤
婴儿肝炎综合征的病原学及临床分析
2011年
目的探讨婴儿肝炎综合征的病因、临床表现及治疗。方法对确诊为婴儿肝炎综合征的64例病例资料及,临床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病原学结果提示病毒感染,尤其巨细胞包涵体病毒感染最多见,占53%,乙肝肝炎病毒感染占第二位,为12.5%,并发症多。结论巨细胞包涵体病毒感染是婴儿肝炎综合征的主要病因。早发现、早诊断及早治疗是避免发展成为肝硬化、降低死亡率和减轻后遗症的关键。
叶巧云蔡娜莉
关键词:婴儿肝炎综合征
PTK787抑制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大鼠模型新生血管的形成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探讨受体酪氨酸激酶亚群抑制剂PTK787对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etinopathy of prematurity,ROP)新生血管形成的抑制作用。方法建立波动氧(体积分数80%和10%氧浓度24h反复交替)诱导的SD大鼠ROP模型。67只新生SD大鼠随机设立对照组(22只)、模型组(22只)、治疗组(23只,腹腔注射PTK78750mg.kg-1);分别于第12天和第17天,每组随机抽取8只新生鼠,一侧眼球采用ADP酶组织化学法进行视网膜铺片,观察视网膜血管改变;另一侧眼球视网膜组织切片观察并计数突破视网膜内界膜的血管内皮细胞核数目。结果波动氧可成功诱导SD新生大鼠ROP模型,PTK787可抑制氧诱导新生鼠视网膜病变模型新生血管的形成。第12天和第17天时,模型组视网膜ADP酶组织化学铺片,均较对照组血管分布、密度改变明显;而治疗组视网膜铺片血管密度较模型组明显下降。第17天突破视网膜内界膜的血管内皮细胞核计数结果显示,给氧模型组31.360±4.543与正常对照组1.700±1.216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t=-56.414,P<0.001)。治疗组6.800±2.107与模型组相比,血管内皮细胞核数显著减少(t=-43.869,P<0.001)。结论 PTK787可以抑制视网膜新生血管的形成,有望成为治疗ROP的有效途径。
唐兰芬阮豫才张志平黄志敏蔡娜莉敖当
关键词:早产儿视网膜病变视网膜新生血管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