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苏晓燕

作品数:23 被引量:111H指数:6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东莞市科技计划医疗卫生类科研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东莞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1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1篇透析患者
  • 9篇腹膜
  • 9篇腹膜透析
  • 8篇缺血
  • 8篇缺血修饰
  • 8篇腹膜透析患者
  • 7篇血管
  • 7篇缺血修饰白蛋...
  • 7篇白蛋白
  • 6篇心血管
  • 6篇血液
  • 5篇心血管事件
  • 5篇血管事件
  • 5篇护理
  • 4篇血液透析
  • 4篇肾病
  • 4篇肾脏
  • 3篇蛋白
  • 3篇血清
  • 3篇血液透析患者

机构

  • 23篇中山大学
  • 7篇中山大学孙逸...
  • 2篇澳门镜湖医院
  • 1篇广州医学院第...

作者

  • 23篇苏晓燕
  • 10篇郑伟平
  • 9篇邹原方
  • 8篇关晓东
  • 7篇梁翔
  • 7篇黄辉
  • 5篇李爱婷
  • 4篇陈丽
  • 4篇唐杏明
  • 3篇丁苏
  • 3篇刘玉峰
  • 3篇苏伟平
  • 2篇曾丽萍
  • 2篇朱学海
  • 2篇卜会驹
  • 2篇王存
  • 2篇邹朝晖
  • 2篇郭发良
  • 2篇张坤
  • 2篇吴宇芳

传媒

  • 4篇肾脏病与透析...
  • 3篇临床肾脏病杂...
  • 2篇中国血液净化
  • 2篇护理实践与研...
  • 2篇中国医师进修...
  • 1篇现代预防医学
  • 1篇重庆医学
  • 1篇中国实用内科...
  • 1篇齐鲁护理杂志
  • 1篇现代临床医学
  • 1篇国际移植与血...
  • 1篇中国当代医药
  • 1篇中国医学创新
  • 1篇中华医学会肾...

年份

  • 1篇2018
  • 4篇2017
  • 3篇2016
  • 3篇2015
  • 1篇2014
  • 6篇2013
  • 1篇2011
  • 2篇2009
  • 2篇2006
2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慢性肾脏病管理整体模式对改善终末期肾病蛋白能量消耗患者营养状况的作用被引量:14
2018年
目的:探讨慢性肾脏病管理整体模式对改善终末期肾病蛋白能量消耗患者营养状况和生存质量的作用。方法:选取确诊终末期肾病(即慢性肾脏病5期)行腹膜透析或未透析且诊断为蛋白能量消耗的1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慢性肾脏病患者营养状态进行全面评估,采用慢性肾脏病管理模式对患者进行干预,比较干预前后患者的营养状况[改良SGA量表(MQ-SGA)]变化,采用健康调查简表(SF-36)评估患者生存质量。结果:干预后,本组患者营养状况优于干预前(P<0.05),SF-36各维度评分高于干预前(P<0.05,P<0.01)。结论:终末期肾病患者蛋白质能量消耗发生率较高,通过慢性肾脏病管理可改善患者的蛋白质能量消耗状况,改善其营养不良,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陈丽朱芳蓉苏晓燕郑伟平单海珍
关键词:终末期肾病营养状况
协同护理模式提高血液透析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和透析治疗依从性被引量:16
2017年
目的:将协同护理模式运用于提高血液透析患者自我护理和透析治疗依从性的工作中,并对其作用进行评价。方法:将2015年10月25日-2016年11月25日于本院进行血液透析治疗的患者19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采用摸球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各95例,对照组施以常规护理,试验组采用协同护理模式。2个月研究结束后,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以及透析治疗的依从性。结果:研究结束后,两组患者的各项评价指标进行对比、分析,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血液透析患者采用协同护理模式,可以提高其自我管理能力及透析治疗的依从性。
陈丽苏晓燕刘玉峰
关键词:协同护理模式血液透析自我管理能力
缺血修饰白蛋白水平与血液透析患者心血管疾病的相关分析
2014年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患者缺血修饰白蛋白(ischemia modified albumin,IMA)水平的变化及其与心血管疾病(cardiovasculardisease,CVD)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86例MHD患者的临床及实验室结果。根据患者是否发生CVD分为CVD组和非CVD组,分析2组患者的临床特点和实验室检查结果;所有患者均完成颈动脉和心脏彩超检查;采用白蛋白结合试验(albumin cobalt binding,ACB)测定患者IMA水平。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IMA与其他指标的相关性;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IMA与CVD的相关性。结果86例MHD患者IMA平均水平高于对照组[(95.24±18.06)kU/L比(56.58±12.36)kU/L,P〈0.05];CVD组患者IMA水平高于非CVD组患者[(115.27±16.38)kU/L比(81.64±19.82)kU/L,P〈0.013;IMA水平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10w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肌钙蛋白T(cardiactroponin T,cTnT)、超敏C反应蛋白(hinghsensitivityC-reactiveprotein,hs-CRP)、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左室心肌重量指数(lef tventricular index,LVMI)、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a—rotidintima-mediathickness,IMT)呈正相关(r=0.402,P=0.036;r=0.584,P=0.021;r:0.514,P=0.023;r=0.396,P=0.042;r=0.610,P=0.002;r=0.537,P=0.022),与Hb、Alb、左室射血分数(1eft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呈负相关(r=-0.387,P=0.026、r=-0.573,P〈0.01)1、r=-0.496,P=0.018);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IMA、hs—CRP是MHD患者CVD的危险因素。结论MHD患者IMA水平显著升高,合并CVD患者升高更为明显,IMA是MHD患者CVD的独立危险因素,可以作为MHD患者CVD早期诊断标志物。
邹原方许武红苏晓燕关晓东唐杏明梁翔郑伟平
关键词:血液透析缺血修饰白蛋白心血管疾病
持续不卧床腹膜透析患者血清缺血修饰蛋白水平变化
苏晓燕郑伟平关晓东
联合检测ICTP和抗CCP抗体对类风湿关节炎早期诊断的意义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探讨联合检测血清I型胶原吡啶交联终肽(ICTP)和抗环瓜氨酸肽抗体(ACCP)对类风湿关节炎(RA)早期诊断的意义。方法检测并比较RA组150例患者(早期RA组62例)、非RA组和健康对照组各100例观察对象的ICTP、ACCP、类风湿因子(RF)。运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及曲线下面积(AUC)评价3项指标单独及联合检测对早期RA的诊断价值。结果 ICTP、ACCP、RF在早期RA的诊断中的最佳临界值分别为4.15μg/L、27.8U/L、21.5 IU/ml,灵敏度分别为75.8%、74.2%、69.4%,特异度分别为84.0%、94.0%、68.0%。ICTP和ACCP联合检测诊断早期RA的AUC为0.964,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5.5%、95.0%。早期RA组ICTP、ACCP水平明显高于非RA组和健康对照组,P<0.01;RA组ICTP和ACCP的阳性率与病程长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检测ICTP和ACCP能提高RA早期诊断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可作为RA早期诊断的理想血清学指标。
吴宇芳关晓东陈少莹朱学海曾丽萍邹原方梁翔唐杏明苏晓燕陈丽莉
关键词:I型胶原吡啶交联终肽抗环瓜氨酸肽抗体类风湿关节炎
集束化护理对血液透析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预防效果被引量:2
2016年
血液透析是现代肾脏替代治疗的主要手段,建立和维持有效的血管通路,是血液透析顺利进行的前提.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atheter related blood stream infection,CRBSI)是指留置血管内导管或者拔除血管内导管48小时内的患者出现菌血症或真菌血症,并伴有发热(〉38℃)、
陈丽邹原方苏晓燕吴楠楠沈文英
关键词:导管相关血流感染血液透析血管内导管护理肾脏替代治疗真菌血症
不同置换液配方用于严重脓毒症患者连续性血液滤过临床疗效比较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比较目前国内治疗严重脓毒症三种常用的血液滤过置换液配方的特点,总结经验,制定更合理的配方。方法选取行连续性血液滤过治疗的严重脓毒症患者5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四组:A组(13例)置换液配方为南京军区总医院改良Ports配方,B组(12例)置换液配方为复旦大学中山医院配方,C组(11例)置换液配方为其他改良配方,D组(14例)置换液配方为中山大学附属东华医院改良配方。记录每个血液滤过治疗前后患者血电解质、血气分析、肾功能、血糖波动度、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浓度、滤器内钙浓度等数据,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四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血钠、氯、镁、钙、碳酸氢根及碱剩余均无明显变化(P〉0.05)。四组治疗后肾功能均明显改善,对hs-CRP清除均有明显效果(P〈0.05),四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组血糖波动度、滤器内钙浓度、普通肝素用量均明显小于A、B、C组[(3.0±0.9)mmol/L比(11.2±2.O)、(3.8±1.1)、(5.5±1.3)mmol/L,(1.5±0.5)mmol/L比(2.0±0.7)、(2.3±0.5)、(2.1±0.4)mmol/L,(6.5±2.8)U/(kg·h)比(8.9±3.4)、(7.9±3.0)、(8.7±3.1)U/(kg·h),P〈0.05]。结论中山大学附属东华医院改良配方相对其他配方,可以更好地维持血糖水平稳定,有一定的抗凝作用,减少普通肝素用量,维持内环境稳定,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王存苏晓燕温海洋莫如洁卜会驹郭发良
关键词:血液滤过置换液
联合检测ICTP、抗CCP抗体和RF在未分化关节炎向类风湿关节炎转化的预测价值被引量:15
2015年
目的 探讨联合检测血清Ⅰ型胶原吡啶交联终肽(ICTP)、抗环瓜氨酸肽(CCP)抗体和类风湿因子(RF)在未分化关节炎(UA)转化为类风湿关节炎(RA)的临床预测价值。方法 对192例UA患者随访12个月,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ICTP和CCP抗体,免疫比浊法检测RF。结果 单一检测指标阳性与UA转化为RA的关联强度中以CCP抗体最高,其相对危险度(RR)及95%可信区间为50.52(18.849-135.397);其次是ICTP,其RR及95%可信区间为29.77(12.253-72.348);ICTP和CCP抗体都为阳性的UA转化为RA的转化率为93.33%;ICTP、CCP抗体和RF共3项指标都为阳性的UA转化为RA的转化率为100%。结论 ICTP和CCP抗体的出现是UA患者发生RA的高危因素;ICTP、CCP抗体和RF联合检测阳性对UA向RA分化发展具有预测价值。
关晓东吴宇芳陈少莹朱学海曾丽萍邹原方梁翔唐杏明苏晓燕陈丽莉
关键词:类风湿因子关节炎类风湿抗环瓜氨酸肽抗体
免疫抑制剂治疗IgA肾病的系统评价
本评价将按照Cochrane评价员手册的要求,对目前应用较普遍的免疫抑制剂(主要包括激素、骁悉、环孢素、环磷酰胺、硫唑嘌呤)治疗IgA肾病方面的所有RCT研究进行综合分析和处理,从而评价免疫抑制剂的疗效,为临床医生提供可...
苏晓燕
关键词:肾小球肾炎免疫抑制剂
文献传递
预见性护理在降低糖尿病肾病血液透析患者医院感染发生率中的应用效果被引量:16
2017年
目的探讨预见性护理在降低糖尿病肾病血液透析患者医院感染发生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11月入住我院肾病科进行血液透析的糖尿病CKD-5期患者200例作为研究对象。运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100例。对照组施以一般护理,实验组施以预见性护理,干预3个月,记录其发生医院感染的状况和护理满意度。结果干预3个月后,实验组医院感染发生率为4%,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2%;实验组患者护理满意程度为9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预见性护理可降低糖尿病CKD-5期患者医院感染发生率,并且可以增加患者对护理人员所提供护理服务的认可度。
陈丽苏晓燕刘玉峰
关键词:预见性护理糖尿病肾病血液透析医院感染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