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润环 作品数:15 被引量:90 H指数:7 供职机构: 佛山市妇幼保健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广东省卫生厅资助课题 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 佛山市医学类科技攻关项目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妊娠期宫颈机能不全宫颈缝扎手术时机的探讨 被引量:10 2006年 目的:探讨妊娠期因宫颈机能不全行宫颈缝扎术的时机。方法:对我院2000年1月-2004年12月31例因妊娠期宫颈机能不全行宫颈缝扎术的病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宫口开大≤2cm者,手术成功率为81.82%;宫口开大〉2cm者.手术成功率为44.44%,两者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孕周为12—18周者,手术成功率为83.33%:孕周〉18周者,手术成功率为53.85%,两者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妊娠期宫颈机能不全缝扎时机与宫口开张有关,与孕周无关。 罗润环 卢海英 柳晓春关键词:宫颈机能不全 宫颈缝扎术 手术时机 宫颈环扎术治疗宫颈机能不全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探讨宫颈环扎术治疗不同孕周宫颈机能不全的疗效,以及择期手术、急诊手术的治疗效果分析。方法对58例不同孕周宫颈机能不全者施行宫颈环扎术,观察妊娠结局。结果 32例孕14~18周患者,胎儿存活率为93.8%,11例孕18+1~22周患者,胎儿存活率为86.7%,6例孕22+1~28周患者,胎儿存活率为63.7%。择期手术组44例,胎儿存活37例,存活率为90.9%。急诊手术组14例,胎儿存活8例,存活率为71.4%。两组存活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宫颈环扎的时间选择妊娠14~18周为宜。对宫颈环扎最好预防性实施,急诊情况下手术,失败率很高。 胡路琴 柳晓春 罗润环 郭绮棱关键词:宫颈环扎术 宫颈机能不全 妊娠期糖尿病治疗及分娩时机选择的探讨 被引量:10 2009年 目的探讨妊娠期糖尿病治疗及分娩时机的选择。方法对82例住院分娩妊娠期糖尿病孕妇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血糖控制满意组新生儿发病率28.3%,血糖控制不满意组新生儿发病率62.1%,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胎龄<37周及>40周与胎龄在37~40周比较,新生儿发病率明显长高。有显著性差异。胎龄37~40周与38~40周新生儿发病率近似相同。孕39周羊水泡沫试验仍有阴性者,25例促胎肺成熟后仍有4例肺不成熟。结论在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中,严格的血糖控制是非常必要的。分娩时间以孕37~40周为宜。促胎肺成熟有一定效果,未经血糖控制者胎肺成熟情况难以估计,终止妊娠前须行羊水泡沫试验以了解胎肺成熟情况。 潘淑芬 钟进 郭晓玲 罗润环 吴莉关键词:妊娠期糖尿病 促胎肺成熟 分娩时机 探讨绝经前子宫内膜癌患者免疫组化及病理特征 被引量:6 2019年 目的探讨绝经前子宫内膜癌患者免疫组化及病理特征。方法对佛山市顺德区北滘医院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80例子宫内膜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绝经前组患者病理分期ⅠA期比例显著高于绝经后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ⅠB期比例显著低于绝经后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病理类型子宫内膜样腺癌比例显著高于绝经后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ER+(0-50%)比例显著低于绝经后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ER+(> 50%)比例显著高于绝经后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PR-、PR+(0-50%)比例均显著低于绝经后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PR+(> 50%)比例显著高于绝经后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ER、PR+(> 50%)比例显著高于绝经后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两组病理分期Ⅰ-Ⅱ期患者的免疫组化ER+(> 50%)比例显著高于Ⅲ-Ⅳ期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PR-比例显著低于Ⅲ-Ⅳ期患者(P <0. 05),+(> 50%)比例显著高于Ⅲ-Ⅳ期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绝经前子宫内膜癌患者免疫组化ER、PR具有较高的阳性率,病理类型主要为子宫内膜样腺癌,癌细胞具有较高的分化程度。 张维彬 黄娅 黄荣熙 罗润环关键词:绝经前 子宫内膜癌 免疫组化 病理特征 HOXA10基因在子宫内膜异位症不孕患者内膜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8 2011年 目的:探讨HOXA10基因在子宫内膜异位症(EMs)不孕中的作用及作用机制。方法:以行腹腔镜手术并经病理确诊为EMs合并不孕症的患者为研究对象(18例,A组),以同期行腹腔镜手术的输卵管性不孕患者(18例,B组)、正常生育组(15例,C组)为对照。分别应用荧光定量PCR、免疫组织化学和Western blotting等方法从mRNA及蛋白质水平检测HOXA10基因在EMs不孕症患者在位、异位子宫内膜以及对照组在位子宫内膜的表达。结果:HOXA10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在C组的内膜较高;B组稍低于C组,但两者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的在位及异位内膜表达水平较C组明显降低(P<0.01);但A组的在位内膜与异位内膜基因和蛋白的表达水平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HOXA10基因在EMs不孕患者在位子宫内膜中的表达显著降低,可能是EMs不孕患者子宫内膜容受性降低,进而引起不孕的重要因素之一。 邓凯贤 郑玉华 柳晓春 罗润环 胡路琴关键词:不孕症 HOXA10基因 孕中期超声软指标联合无创基因检测在胎儿染色体异常诊断中的应用 2022年 目的:探讨孕中期超声软指标联合无创基因检测在胎儿染色体异常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在佛山市妇幼保健院产科门诊接受常规产检的孕妇5617例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孕中期超声筛查,超声软指标阳性的孕妇在知情同意下行无创基因检测,无创基因高风险者再进一步行羊膜腔穿刺产前诊断。然后分析孕中期超声软指标联合无创基因检测在胎儿染色体异常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结果:对超声筛查出的286例孤立性超声软指标阳性孕妇进行无创基因检测发现,其中有21三体高风险孕妇11例,18三体高风险孕妇2例,13三体高风险孕妇1例,其他染色体高风险孕妇7例。21例无创高风险孕妇行羊膜腔穿刺产前诊断共发现18例染色体拷贝数变异,具体包括:11例47,XN,+21、1例47,XN,+18、1例47,XN,+13、1例47,XXX、2例47,XXY、1例47,XYY、1例22q11.21缺失3.04Mb。结论:孕中期超声软指标联合无创基因检测在胎儿染色体异常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较高。 杜秀凤 史淑琼 陈淑芬 宋春林 罗润环关键词:染色体非整倍体 母体血清PAPP-A、Fβ-hCG联合胎儿NT超声在孕早期胎儿染色体非整倍体异常筛查中的意义 被引量:5 2017年 目的:探讨母体血清妊娠相关血浆蛋白A(PAPP-A)、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游离β亚单位(Fβ-hCG)联合胎儿颈部透明带(NT)超声在孕早期胎儿染色体非整倍体异常筛查中的意义。方法:研究开展时间开始于2013年1月至2016年12月,共2800例孕妇,根据检测结果划分为阴性组、阳性组、唐氏综合征组。若血清PAPP-A、Fβ-hCG水平、NT值检测结果为异常结果,则进行进一步产前染色体检查,确诊是否属于唐氏综合征患儿。检测患者血清PAPP-A、Fβ-hCG水平。使用彩超设备检测胎儿的NT值。对比三组孕妇的血清PAPP-A、Fβ-hCG、NT水平。结果:和唐氏综合征组对比,阴性组血清PAPP-A水平明显更高,Fβ-hCG水平、NT水平明显更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阳性组血清PAPP-A水平明显更高,Fβ-hCG水平、NT水平明显更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孕早期使用超声检测胎儿NT厚度,结合母体血清PPAP-A、Fβ-hCG检测,可有效地诊断胎儿唐氏综合征,有利于减少该疾病给患者所造成的身心伤害。 罗润环 钟进 何云英关键词:妊娠相关蛋白 Illumina 测序在无创性检测胎儿性染色体非整倍体的应用 被引量:3 2016年 目的:探讨应用 Illumina 测序技术对孕妇血浆胎儿游离 DNA 进行无创性胎儿性染色体非整倍性检测的可行性和准确性。方法对3200名传统产前筛查异常、既往有唐氏儿分娩史及高龄孕妇等采集外周血,采用Illumina 测序技术检测母体血浆胎儿游离DNA ,分析胎儿性染色体的非整倍性信息。对测序提示胎儿性染色体数目异常的,进行遗传咨询,对其中自愿行介入性产前诊断的,行羊水常规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3200例样本中测序方法共检出20例性染色体非整倍体,其中12例接受了羊膜腔穿刺术,7例与 G 带核型分析结果一致,包括1例45,X,4例47,XXX,1例47,XYY,1例45,X[13]/46,XX[37],其余4例 G 带核型正常,1例47, XN ,+mar。结论孕母血浆游离 DNA Illumina 测序可对性染色体非整倍体胎儿进行无创性产前检测,但存在假阳性,还需要进一步完善检测技术和分析方法以提高检测准确率。 吴莉 钟进 宋春林 罗润环 伍秋艳关键词:无创性产前诊断 子宫内膜异位症内膜组织中HOXA10基因异常DNA甲基化及意义 被引量:13 2011年 目的:检测子宫内膜异位症(EMs)在位及异位内膜HOXA10基因的表达及DNA的甲基化,探讨HOXA10基因异常表达及DNA异常甲基化在EMs发病及不孕机制中的状态和作用。方法:选择2009年1月至2010年8月在我院行腹腔镜手术治疗的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患者20例(10例合并不孕)、非EMs患者20例(卵巢良性囊肿10例,输卵管因素不孕10例)。分别采取其在位、异位内膜及正常子宫内膜组织,采用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HOXA10基因mRNA的表达,甲基化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MSP)检测HOXA10基因3个启动子区F1、F2、F3的甲基化状态。结果:EMs在位和异位内膜组的HOXA10基因mRNA表达水平明显低于正常内膜(P<0.01),EMs在位内膜组总甲基化率45%(9/20),合并不孕患者甲基化率50%(5/10)。EMs异位内膜组总甲基化率40%(8/20),合并不孕患者甲基化率40%(4/10)。正常内膜组仅有1例卵巢成熟性畸胎瘤患者发生了甲基化,甲基化率5%(1/20)。EMs在位、异位内膜组总甲基化率及合并不孕患者甲基化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8,P=0.32),但与正常内膜组的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HOXA10基因在EMs在位及异位内膜组织中均呈低表达状态,EMs中存在HOXA10基因DNA异常甲基化,EMs合并不孕患者内膜组织中HOXA10基因的DNA甲基化明显高于非EMs不孕患者。EMs中HOXA10基因的DNA异常甲基化可能与其发病及不孕机制有关,深入研究EMs中HOXA10基因DNA异常甲基化,有望为阻断EMs发病或治疗其引起的不孕提供新的思路。 邓凯贤 柳晓春 郑玉华 邓文国 胡路琴 罗润环关键词:子宫内膜异位症 HOXA10基因 DNA甲基化 启动子 不同分娩方式新生儿脐血甲状腺激素水平的探讨 被引量:7 2011年 目的:探讨阴道自然分娩与剖宫产分娩两种分娩方式的新生儿出生时甲状腺激素水平。方法:收集2010年4-12月在我院分娩的足月新生儿251例,其中,阴道分娩组100例,剖宫产组151例,分娩后立即抽取新生儿脐血2ml,应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检测脐血中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素(FT4)及促甲状腺激素(TSH)的含量。结果:两组新生儿脐血FT3、FT4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新生儿脐血TSH值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5)。新生儿体重与TSH、喁、甩水平相关系数(r)分别为:0.0061、0.2228、0.1151,无显著相关性(均P〉0.05)。不同性别新生儿脐血甲状腺激素FT3、FT4及TSH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生儿脐血甲状腺激素水平不受新生儿出生体重及性别的影响,两种不同的分娩方式对新生儿TSH造成不同影响,FT3、FT4不受影响。加强对胎儿期甲状腺功能的检测具有重要意义。 罗润环 卢海英 黄艳萍关键词:分娩方式 脐血 甲状腺激素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