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光大
- 作品数:29 被引量:361H指数:9
- 供职机构:吉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 发文基金:卫生行业科研专项吉林省卫生厅科研基金世界银行贷款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2017年吉林省食品中食源性致病菌监测情况分析被引量:9
- 2018年
- 目的了解吉林省2017年食品中食源性致病菌污染情况。方法采集8大类(餐饮食品、即食非发酵性豆制品、肉及肉制品、乳与乳制品、地方特色食品、蔬菜及其制品、水果及其制品、调味品)食品样品进行食源性致病菌检测。结果共检测1 510件食品样品,阳性样品57件,阳性样品检出率3.77%。蜡样芽胞杆菌检出率最高(11.76%);各类食品中蔬菜及其制品污染最严重(8.75%);第四季度的阳性样品检出率(9.05%)最高;散装(包括自行简易包装)食品的阳性样品检出率(4.29%)明显高于预包装食品(0.00%)。结论吉林省2017年食品中存在食源性致病菌污染现象,蔬菜及其制品及餐饮食品的受污染情况最为严重,相关部门应加大监管力度。
- 吕乐白光大张晶波张丽薇黄丽娜王主祥
- 关键词:食品安全食源性致病菌食品污染
- 长春市朝阳区居民血脂异常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4
- 2016年
- 目的了解长春市朝阳区成人血脂异常的患病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以2010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监测》为依据,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法开展调查工作,调查内容包括询问调查、医学体检、实验室检测和膳食调查等。结果 1 063例吉林省长春市朝阳区居民中血脂异常者有386例,血脂异常粗患病率为36.31%(标准化患病率为36.51%),血脂异常患者与血脂正常人群体质指数(BMI)(χ^2=25.618,P〈0.001)、腹围(t=6.571,P〈0.001)、收缩压(Z=-5.654,P〈0.001)、舒张压(Z=-3.425,P=0.001)、空腹血糖(Z=-3.229,P=0.001)等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参与膳食调查居民共392例,其中血脂正常人群与血脂异常患者在脂肪摄入量(Z=-2.291,P=0.022)及维生素B2的摄入量(Z=-2.815,P=0.005)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平均收缩压是长春市朝阳区居民血脂异常的危险因素(OR=1.022,P=0.001),而BMI在18.5-23.9kg/m^2,维生素B2的高摄入量是血脂异常的保护因素(OR=0.493,P=0.005;OR=0.283,P=0.006)。结论长春市朝阳区成人血脂异常与BMI、血压、膳食生活方式等密切相关,应控制BMI以及血压的增长,使其保持在正常范围内,适量增加维生素B2的摄入。
- 张丽薇吴义霞何纯川李英翁熹君白光大
- 关键词:血脂异常影响因素患病率
- 长春市朝阳区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监测分析被引量:2
- 2016年
- 目的了解长春市朝阳区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方法按照《2010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监测工作手册》中的内容,调查工作采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调查内容包括询问调查、膳食调查、常规体检、现场实验室检测等。结果粮谷类、畜禽类、蔬菜类、蛋类、食盐的摄入量与2013年中国营养学会公布的《中国营养膳食指南》的推荐量相符;豆类、奶类、水果及鱼虾类的摄入量仍显不足,油的摄入量超出推荐量;部分营养素、矿物质与推荐量存在较大差距。18岁以上居民超重率、肥胖率分别为40.88%、18.23%;高血压、糖尿病患病率、血脂异常患病率分别为31.08%、8.46%、36.28%。结论长春市朝阳区居民膳食结构有较大改善但不尽合理,居民的营养与健康状况有待改善。
- 张丽薇邵梦楠刘雅娟陈辉翁熹君白光大
- 关键词:膳食结构肥胖高血压血脂异常
- 2004—2013年吉林省食物中毒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流行病学分析被引量:22
- 2015年
- 目的分析2004—2013年吉林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报告的食物中毒事件发生特点和规律,以提出有针对性的防控措施和建议。方法对2004—2013年吉林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报告的食物中毒事件进行描述性分析和统计学检验。结果 2004—2013年吉林省共报告食物中毒突发公共卫生事件61起,中毒1 622人,死亡25人,病死率1.54%,高发季节是第三季度,致病因素由高到低依次是植物类(31起)、不明原因(15起)、化学物质类(9起)、细菌类(5起)、动物类(1起)。植物性中毒事件中城市豆角中毒发生率高于农村,而农村毒蘑菇中毒发生率高于城市(P<0.05)。结论吉林省食物中毒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中毒起数和发病人数最多的是植物性食物中毒,有毒动植物是食物中毒事件中引起中毒者死亡的主要原因。
- 张迪翟前前翁熹君寇泊洋王博方赤光白光大
- 关键词:食物中毒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流行病学分析
- 吉林市龙潭区45~59周岁成年人高血压患病率及影响因素调查被引量:1
- 2016年
- 目的了解吉林市龙潭区45~59周岁成年人的高血压患病情况,探讨高血压的影响因素,为龙潭区高血压的防治工作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根据2010-2013年吉林省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项目的结果,抽取吉林市龙潭区年龄在45~59周岁354名成年人调查数据,应用SPSS 18.0软件建立数据库和统计分析,采用基本数据分析、χ2检验和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结果 354名成年人,平均年龄为(51.6±3.8)岁,均为汉族。平均收缩压(123.8±20.9)mm Hg,平均舒张压(77.1±11.7)mm Hg;平均身高(160.0±7.8)cm;平均体重(62.2±10.3)kg;平均腰围(81.8±11.5)cm,调查人群向心性肥胖率达49.4%。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向心性肥胖、饮高度白酒、可能与高血压患病有关。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向心性肥胖(OR=0.322,95%CI=0.161~0.646)、饮高度白酒(OR=2.088,95%CI=1.014~4.296)与高血压成正相关。结论吉林市龙潭区45~59周岁成年人高血压患病率经标化后为26.0%,多因素分析显示正常体型是高血压的保护因素,而向心性肥胖、饮高度白酒是高血压的危险因素。建议其控制体重限制饮酒,改变不良生活方式,加强体育锻炼,确保高血压的有效防治。
- 盛晓光于玲白光大邓立权
- 关键词:高血压成年人患病率影响因素
- 食品微生物定量风险分级模型初探与验证被引量:7
- 2019年
- 目的构建吉林省食品微生物定量风险分级模型并进一步验证。方法利用食物消费量、交叉污染和烹调行为等相关数据,以2014年吉林省食品微生物监测数据为例,通过风险矩阵对不同致病菌污染所致人群健康风险进行风险分级并利用Risk Ranger进一步验证。结果通过分级模型发现调理生猪肉中存在沙门菌污染,乳与乳制品和三明治中单增李斯特菌污染存在中风险;发现41.67%的食源性疾病病例由沙门菌引起;中式凉拌素菜导致的食源性疾病人数最多,占所有病例的69.06%;75.22%的食源性疾病病例是由于不完全烹调所致;经Risk Ranger进一步验证提出应对"调理生猪肉-沙门菌"组合优先进行风险评估,不完全烹调及其干预措施是评估的重点环节;根据年发病率推算,吉林省2700万人中,每年约有3.6万人发生食源性疾病。结论吉林省食品微生物定量风险分级模型初步建立,但需要进一步修正模型参数,更加准确的估算发病率。
- 翟前前朱江辉方赤光白光大
- 关键词:食品微生物风险评估
- 2013年吉林省食源性疾病监测分析被引量:18
- 2015年
- 目的了解吉林省2013年食源性病原体的流行病学分布特征,为制定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监测地区哨点医院符合监测病例定义的门诊和住院病人的基本信息,并采集粪便或肛拭样本进行病原学检测,对收集数据和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食源性病原体的总检出率为3.81%,诺如病毒检出率最高,为11.60%,其次依次为沙门菌(1.91%)、致泻大肠埃希菌属(0.21%)、志贺菌(0.06%)、副溶血性弧菌(0.00%)。不同年龄、季度、地区的食源性病原体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吉林省食源性病原体总体检出率不高,各地区检测水平差距较大,应重视疾病的高发季节和高危人群,积极完善疾病的监测体系并开展有效的防控措施。
- 刘璐白光大邢扬孙平辉翟前前吕乐
- 关键词:食源性疾病检出率病原菌
- 2006年吉林省法定传染病网络直报质量评价被引量:3
- 2008年
- 目的对2006年吉林省传染病网络报告质量进行评价,为进一步提高报告信息质量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监测数据,对未及时报告率、未及时审核率、重复报告率以及县区零缺报率等评价指标进行查询与分析。结果2006年全省共报告传染病报告卡72931张,未及时审核卡片数为499张未及时报告率为0.68%,重复报告率为0.05%,累计重卡数为33张,无零缺报县区,传染病病例从诊断到审核之间时间为0.66d。结论2006年吉林省法定传染病报告和审核均很及时,对于传染病暴发疫情的早期识别有重要意义。另外,县区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对报告卡的审核质量需要加强。
- 黄飚张未寒白光大
- 关键词:传染病网络直报
- 动物源性传染病防制相关部门职能定位研究
- 2009年
- 目的调查我国动物源性传染病防制中部门间合作现状及问题,研究相关部门职能定位。方法采用文献检索、问卷调查、关键人物访谈、小组讨论等定性研究方法,研究动物源性传染病有关法律法规、多部门合作现状及问题。结果动物源性传染病防制主要参与部门是卫生、农业部门,各部门工作深度和介入程度相差很大,部门间信息交流不足,基层动物防疫体系薄弱,政府主导作用有待加强化,明确部门职能定位。结论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坚持以卫生、农业部门为主,对相关部门职能明确定位,有利于我国动物源性传染病传染病防制多部门合作机制的高效运行。
- 常宪平叶冬青白光大张未寒单广良
- 关键词:动物源性传染病多部门合作
- 吉林省食源性疾病患者就诊情况及疾病经济负担的评估被引量:11
- 2015年
- 目的:了解吉林省食源性疾病患者就诊和疾病经济负担情况并分析疾病经济负担的影响因素,为食源性疾病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以2012—2013年在吉林省内连续居住6个月及以上的常住人口为调查对象,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方法,选取吉林省10个监测地区内7 353人(2012年3 065人,2013年4 288人)进行入户面对面调查。分析不同类型食源性疾病患者的就诊率和疾病经济负担情况;采用单因素和多重线性回归分析食源性疾病经济负担的影响因素。结果:吉林省食源性疾病患者就诊率为13.10%,不同年龄、文化程度、过去4周内发生急性胃肠炎次数和患病持续天数的患者就诊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5~44岁年龄组患者就诊率高于其他年龄组(P〈0.05),大学及以上文化程度的患者就诊率高于其他文化程度者(P〈0.05),过去4周内发生急性胃肠炎2次以上的患者的就诊率高于其他患者(P〈0.05),患病持续4d及以上的患者就诊率高于其他患者(P〈0.05)。157例食源性疾病患者的总经济负担为5 847.82元,人均疾病经济负担为37.25元。首次就诊机构级别和患病持续天数是食源性疾病经济负担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论:食源性疾病的就诊率不高,但给患者带来一定的经济负担,应提高基层医疗机构的利用率和诊疗能力,以降低食源性疾病患者的经济负担。
- 刘璐白光大邢扬孙平辉翟前前张迪翁熹君寇泊洋白冰杨成程
- 关键词:食源性疾病疾病经济负担影响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