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薇
- 作品数:50 被引量:268H指数:11
-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上海市卫生局科技发展基金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资助项目上海申康医院发展中心市级医院适宜技术联合开发推广应用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 1例以“心包积液”起病的寄生虫病-曼氏裂头蚴感染
- 曹清王薇王静张安安
- 儿童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60例临床分析被引量:19
- 2012年
- 目的探讨儿童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特点、支气管镜及肾上腺皮质激素在其中的应用和预后。方法2009年6月至2011年6月共诊断支原体肺炎256例,其中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共60例。对其临床特点、影像学及纤维支气管镜表现、肺外并发症和激素的治疗作用及预后进行综合分析。结果在有效治疗前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主要表现为稽留热,重症组均以持续发热伴咳嗽为临床主诉,在获得有效治疗前平均发热天数为11.80±4.66天,比普通组5.12±1.83天明显延长(t=16.41,P〈0.01)。胸部CT提示肺内病变大多累及单侧肺,易合并中到大量胸腔积液及肺不张,以右肺上叶最多见。纤维支气管镜提示病变支气管开口黏膜肿胀充血,大量白色稠厚的纤维条索样分泌物阻塞开口。肺外损芎的发生率达80.0%。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的炎症指标血清铁蛋白、C反应蛋白、血沉和乳酸脱氢酶明显升高。所有病例均早期加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所有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患者均预后良好。结论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病情严重且较迁延。早期识别、早期积极加用激素治疗、早期进行支气管肺泡灌洗是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治疗的关键。大多患者预后良好,无肺部后遗症发生。
- 张静李卫国周纬殷勇王薇张磊袁姝华
- 关键词:肺炎支原体肺炎重症儿童
- 家庭雾化治疗在儿童呼吸系统疾病中的临床应用被引量:27
- 2013年
- 目的 探讨雾化吸入治疗儿童呼吸系统疾病,尤其是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的可行性、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对130例不同病因的呼吸系统疾病患儿进行家庭雾化吸人治疗,3岁以下患儿109例,占83.8%;其中哮喘儿童88例,咳嗽变异性哮喘(CVA)儿童17例;分别在治疗2周、2个月、6个月及1年后进行随访评价,记录其喘息或咳嗽情况、用药情况及活动受限情况,并对其中小于3岁的哮喘和CVA儿童进行肺功能监测.结果 130例患儿治疗2周后随访,99.2% (129/130)临床症状控制,88例哮喘儿童治疗远期有效率为71.6% (63/88),治疗6个月后,小于3岁哮喘患儿肺功能指标呼吸频率、吸气时间、呼气时间、达峰时间比、达峰容积比相比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30例患儿中出现不良反应5例,占3.8%.结论 家庭雾化吸入糖皮质激素是治疗婴幼儿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的重要方法,临床实践证明可行、有效并且安全,尤其适合婴幼儿哮喘和CVA患儿的维持期治疗.
- 邬宇芬袁姝华殷勇王薇张磊张静江帆
- 关键词:雾化吸入糖皮质激素哮喘呼吸系统疾病
- 生理性海水喷雾洗鼻液治疗轻度间歇性变应性鼻炎患儿的疗效
- 目的观察生理性海水喷雾洗鼻液对儿童轻度间歇性变应性鼻炎(AR)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设计调查问卷,将上海4家医院哮喘及呼吸门诊符合轻度间歇性AR诊断标准的5~12岁患儿纳入研究,随机分为4个研究组,根据治疗方案设计分为...
- 雷春娥吴蓓蓉王薇殷勇张磊刘海沛鲍一笑华丽曹兰芳赵瑜李亚琴陆敏车大钿
- 关键词:变应性鼻炎
- 匹多莫德口服液对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的治疗作用被引量:11
- 2006年
- 张廷熹鲍一笑肖洁岳孟源董晓艳王薇
- 关键词: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匹多莫德综合性疾病免疫调节剂RRI
- 儿童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38例分析被引量:11
- 2017年
- 目的 探讨儿童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HNL)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0年6月至2015年5月期间于我院诊断HNL的38例患儿的临床及病理资料。结果 HNL以学龄期儿童为主,男女比例为1.4∶1,临床表现主要为:淋巴结肿大(100%)、发热(68.24%)、白细胞降低(52.63%)及淋巴细胞比例上升(84.21%)。全部患儿进行淋巴结切除活检均符合HNL。部分患儿(31.58%)自发缓解,部分患儿应用非甾体类抗炎药、糖皮质激素及丙种球蛋白治疗,治疗效果满意。暂未见复发及并发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结论 HNL有一定的临床特征,但缺乏特异性,明确诊断需依靠淋巴结活检;HNL是一类良性、自限性疾病,有一定的自发缓解率,激素、非甾体类抗炎药及丙种球蛋白治疗效果满意,需长期随访。
- 罗丽娟曹清周云芳王希华王薇
- 关键词: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活组织检查预后
- 儿童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激素治疗前后IL-12P40,IL-18,sIL-2R动态变化及意义被引量:6
- 2012年
- 目的:探讨儿童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MPP)激素治疗前后IL-12P40,IL-18,sIL-2R动态变化及意义。方法:2009年6月~2011年6月,该院呼吸科住院患者重症MPP40例。使用ELISA方法对重症MPP激素治疗前后的IL-12P40,IL-18,sIL-2R进行测定,并与普通MPP患者相比较,以了解免疫机制在重症MPP中的参与作用。结果:①重症MPP激素治疗后IL-12P40,IL-18,sIL-2R的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重症MPP在激素治疗后IL-12P40水平较普通MPP者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激素治疗前与普通MPP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IL-18和sIL-2R在重症MPP激素治疗前与普通MPP相比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症MPP中TH1反应占优势,过度细胞免疫反应引起全身性的免疫的损伤,造成相应临床症状。IL-18及sIL-2R发挥了重要的介导作用,而IL-12P40并未参与。激素治疗主要通过抑制机体的细胞免疫反应,减少全身包括肺部的炎症的损伤,缓解临床症状,减少肺部后遗症的发生。
- 张静李卫国周纬殷勇王薇张磊袁姝华
- 关键词:IL-12P40IL-18SIL-2R肺炎支原体肺炎激素
- 儿童先天性完全性气管环的临床及诊治特点被引量:8
- 2011年
- 目的探讨儿童先天性完全性气管环(CCTR)的临床及诊治特点。方法 2008年1月—2009年12月628例支气管镜检查患儿中诊断CCTR 18例,随访7~27个月,对其临床特点、影像学表现、镜下特征、治疗及转归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18例中15例表现为反复咳喘,1例为气管插管困难,2例为术后撤机困难。CCTR多位于气管的中下部,合并支气管桥畸形时CCTR位于左主支气管。所有病例均经支气管镜检查确诊。治疗及转归:4例行气管成形术,3例死亡,1例预后好;3例行球囊扩张术,2例术后喘息改善;11例未对CCTR进行处理,6例预后好,2例仍反复喘息,3例死亡。结论 CCTR多表现为反复咳喘。支气管镜是诊断CCTR的金标准,对球囊扩张术有部分治疗作用,需根据临床情况选择适当的治疗方式及手术时机。
- 张静殷勇张磊王薇
- 关键词:支气管镜儿童
- 小儿尿路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被引量:14
- 2020年
- 目的探讨小儿尿路感染的常见病原菌并分析其耐药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12月我院收治的108例尿培养阳性的尿路感染患儿的临床资料,分析其病原菌及抗菌药物耐药情况,并将患儿分为单纯尿路感染组(29例)和复杂尿路感染组(79例),对比两组革兰阴性菌耐药情况。结果共检出116株细菌,其中革兰阴性菌90株(77.59%),革兰阳性菌26株(22.41%)。其中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屎肠球菌为主要病原菌。革兰阴性菌对阿米卡星、亚胺培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耐药率最低,在10%左右;对呋喃妥因、喹诺酮类药物耐药率在20%左右;对三、四代头孢菌素及其含酶抑制剂耐药率在30%~40%;未发现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耐药的革兰阳性菌。革兰阳性菌对链霉素、呋喃妥因耐药率在0~20%。单纯尿路感染组与复杂尿路感染组中的革兰阴性菌对常见抗生素耐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革兰阴性菌是尿路感染的主要病原菌,随着耐药情况的改变,可能需要改变经验性抗感染药物,呋喃妥因可以作为轻症患儿经验性应用的推荐,既往可能低估了单纯尿路感染病原耐药情况,需进一步研究。
- 罗丽娟曹清王薇王希华王静黄卫春
- 关键词:尿路感染病原菌细菌耐药
- 合并基础疾病儿童感染新型冠状病毒Omicron变异株的临床特征分析
- 2022年
- 目的探讨合并基础疾病的儿童感染新型冠状病毒Omicron变异株BA.2.2后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3月2日至6月10日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收治的76例确诊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且合并基础疾病患儿的临床表现、辅助检查、治疗及预后等。按合并疾病种类分为血液肿瘤组、非血液肿瘤组, 非血液肿瘤组患儿包括心肺疾病组、神经系统疾病组、先天性畸形组, 分析不同种类基础疾病患儿感染新型冠状病毒Omicron变异株后的临床特征及预后。结果 76例合并基础疾病儿童中, 初诊发热者61例、无症状者15例, 合并血液肿瘤疾病、心肺疾病、神经系统疾病、先天性畸形患儿分别为26例、22例、20例、8例;4种基础疾病患儿发热时间3~7 d, 合并咳嗽、鼻塞、流涕、呕吐、腹泻等表现较少, 肺部影像学表现轻, 无一例重症肺炎发生, 各疾病组临床表现无明显差异(P>0.05)。血液肿瘤组患儿更易发生单脏器或多脏器功能不全, C-反应蛋白水平较非血液肿瘤组升高, 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血红蛋白较非血液肿瘤组降低, 病毒转阴时间、发热持续时间高于非血液肿瘤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血液肿瘤组患儿中, 2周内进行化疗感染新型冠状病毒后的患儿血象、炎症指标较非化疗组更差, 发热持续时间、病毒转阴时间更长(P<0.05), 其中3例血液肿瘤患儿病毒转阴后, 在进行化疗及手术治疗后出现复阳。结论新型冠状病毒Omicron变异株BA.2.2对合并心肺疾病、神经系统疾病、先天性畸形患儿未造成严重影响, 但可导致血液肿瘤患儿发热持续时间及病毒转阴时间延长, 其中化疗后患儿较未化疗患儿所受影响更大, 这对血液肿瘤患儿疫情防控策略制定及化疗时机选择产生重要影响。
- 王静周媛婕邓小霞沈楠王薇
- 关键词:新型冠状病毒基础疾病血液肿瘤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