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萍

作品数:16 被引量:59H指数:5
供职机构:黄冈市中心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2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主题

  • 5篇细胞
  • 3篇蛋白
  • 3篇细胞肺癌
  • 3篇小细胞
  • 3篇小细胞肺癌
  • 3篇非小细胞
  • 3篇非小细胞肺癌
  • 3篇肺癌
  • 2篇血管
  • 2篇血管内皮
  • 2篇预后
  • 2篇胃肠
  • 2篇腺癌
  • 2篇内皮
  • 2篇化疗
  • 2篇放疗
  • 1篇蛋白酶
  • 1篇蛋白酶抑制
  • 1篇调强
  • 1篇调强放疗

机构

  • 12篇黄冈市中心医...
  • 2篇黄冈市妇幼保...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武汉大学

作者

  • 12篇王萍
  • 5篇刘静
  • 3篇万鸿
  • 3篇罗红兰
  • 2篇杨秀丽
  • 2篇姬生威
  • 2篇陶磊
  • 2篇朱晓东
  • 1篇杨志勇
  • 1篇吴素文
  • 1篇王光林
  • 1篇何慧明
  • 1篇孙元利
  • 1篇杨林
  • 1篇肖波涛
  • 1篇陈传喜
  • 1篇仉丽
  • 1篇杨丽
  • 1篇万鸿
  • 1篇胡国清

传媒

  • 1篇中华医院感染...
  • 1篇临床口腔医学...
  • 1篇中国中西医结...
  • 1篇肿瘤防治研究
  • 1篇武汉大学学报...
  • 1篇胃肠病学和肝...
  • 1篇临床肺科杂志
  • 1篇安徽医药
  • 1篇中国现代手术...
  • 1篇中国医院用药...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2
  • 1篇2020
  • 1篇2018
  • 3篇2015
  • 4篇2013
  • 1篇2010
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双歧杆菌四联活菌预防医院感染的应用研究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探讨双歧杆菌四联活菌预防住院患儿院内获得性胃肠道和呼吸道感染的作用,为预防医院感染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将2011年2月-2012年2月湖北黄冈市妇幼保健院0~6岁1484例住院患儿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758例,对照组726例,试验组患儿自入院起每日口服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思连康)1.0g,对两组院内胃肠道和呼吸道感染的发生情况进行比较。结果试验组发生胃肠道感染的风险显著低于对照组(RR值0.42,NNT:15,P<0.05);在呼吸道感染发生风险上试验组也明显低于对照组(RR值0.37,NNT:29,P<0.05);就次要结局而言,试验组发生呕吐与腹泻的风险低于对照组(呕吐RR值0.47,NNT:21;腹泻RR值0.30,NNT:19,P<0.05);试验组发生>3d的胃肠道感染(RR值0.40,NNT:15)和>3d的呼吸道感染(RR值0.40,NNT:34)的风险也低于对照组(P<0.05);住院时间≥7d是<7d者感染风险的2.47倍;1~12月龄婴儿的感染风险是非该年龄段的1.62倍。结论双歧杆菌四连活菌可有效预防医院内获得性胃肠道和呼吸道感染。
陶磊涂仲良王萍杨秀丽吴素文
关键词:双歧杆菌四联活菌
不同中成药注射液辅助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有效性与经济学评价被引量:11
2013年
目的:探讨艾迪注射液、消癌平注射液、康艾注射液、康莱特注射液辅助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有效性与经济学评价。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1月—2013年1月的120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平均分成4组,每组30例,分别予以艾迪注射液、消癌平注射液、康艾注射液、康莱特注射液加化疗药治疗,比较4组之间的成本-效果情况。结果:艾迪注射液组、消癌平注射液组、康艾注射液组、康莱特注射液组的有效率、稳定率、生存期分别为33.3%、26.7%、26.7%、23.3%;86.7%、80.0%、73.3%、73.3%;357、285、238、246 d;完成疗效的平均费用分别为26 080.5、27 005.7、26 459.9、26 665.7元;有效率和稳定率提高1%则成本分别为783.19、300.81、1 011.45、991.01元;991.01、360.98,1 144.45、363.79元;中位生存期(MST)每提高1年则成本分别为73.05、94.76、111.17、108.40元。结论:艾迪注射液辅助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成本-效果最满意。
王萍王大荣万鸿朱晓东刘静
关键词:非小细胞肺癌成本-效果
miR-17-5p通过靶基因SOCS6促进口腔鳞癌细胞增殖的研究被引量:4
2015年
目的:探讨miR-17-5p在口腔鳞癌发病中的作用和作用机制。方法:收集42例手术后病理诊断为口腔鳞癌(OSCC)组织标本,使用q RT-PCR测定miR-17-5p的表达;通过MTT实验、报告基因实验和Pearson相关性检验探讨miR-17-5p对OSCC的作用和调控机制。结果:在OSCC中miR-17-5p表达显著上调(P<0.05);MTT证实miR-17-5p可以促进肿瘤细胞增殖;报告基因实验证实,细胞因子信号抑制物-6(SOCS6)3'UTR区域存在一个miR-17-5p的结合位点,miR-17-5p通过该结合位点抑制SOCS6的m RNA水平和蛋白水平,进而促进细胞增殖;临床证实miR-17-5p与SOCS6表达呈明显负相关。结论:miR-17-5p在OSCC中表达明显上调,可能通过抑制其下游靶基因SOCS6参与了肿瘤的发生发展。
李击王萍岑红兵肖军
关键词:口腔鳞状细胞癌增殖
基于剂量体积联合等效均匀剂量在结直肠癌调强放疗中对危及器官优化的剂量学研究被引量:9
2020年
目的:探讨Pinnacle3计划系统中剂量体积(DV)优化联合等效均匀剂量(EUD)优化在结直肠癌调强放疗中的剂量学优势。方法:随机选取结直肠癌患者20例,在Pinnacle3计划系统中设计调强治疗计划,对照组采用DV优化法设计,观察组采用DV与EUD联合优化法设计,比较两组计划中靶区与危及器官的剂量学差异。结果:两组计划均能满足临床要求,观察组肿瘤靶区Dmean和Dmin略有增加,靶区均匀性和适形度好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36、-2.07、0.10、1.00,P<0.05)。两组计划中,膀胱的V40、V50、Dmean、Dmax,小肠的V30、V50、Dmean、Dmax,左、右股骨头的V30、V40、Dmean、Dmax等剂量参数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61~2.49,P<0.05)。结论:在Pinnacle3计划系统中,对于结直肠癌放射治疗患者,使用DV与EUD联合优化法设计调强放射治疗计划,在保证靶区剂量的同时,可以有效减轻患者膀胱、小肠等危及器官的放射反应。
王萍王继平谭慷
关键词:调强放疗结直肠癌危及器官
HER-2、贫血和前白蛋白与胃癌预后的关系被引量:6
2013年
目的 研究HER-2、术前贫血和前白蛋白水平与胃癌预后的关系。方法 对2008年1月—2009年12月经手术病理确诊、有完整随访资料的103例Ⅲ~Ⅳ期胃癌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选择性别、年龄、组织学类型、肿瘤部位、肿瘤大小、浸润深度、临床分期、HER-2、术前血红蛋白和血清前白蛋白水平作为观察指标。采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Log rank 检验和Cox 比例风险模型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组间变量采用χ2检验或Fisher's精确检验。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N分期、HER-2、贫血、临床分期、前白蛋白水平均与胃癌的预后显著相关(P〈0.05);年龄、性别、肿瘤大小和部位与胃癌生存无相关性。Cox多因素分析显示HER-2过表达、贫血、白蛋白水平和临床分期是影响胃癌预后的独立因素(P〈0.05)。结论 (1)临床分期、HER-2、贫血和前白蛋白是胃癌的独立预后因素; (2)淋巴结转移与胃癌预后相关,但不是独立预后因素。(3)贫血的构成比与HER-2状态及临床分期有关,与前白蛋白无关。
王萍刘静何慧明苏梅芳胡国清
关键词:胃癌预后HER-2贫血前白蛋白
NSCLC根治性切除术后复发转移多因素logistic分析及预测模型的构建与验证被引量:3
2022年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根治性切除术后复发转移的危险因素,构建并验证NSCLC根治性切除术后复发转移的风险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于本院行根治性切除术的130例NSCLC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后12个月的复发转移情况分为复发转移组19例和未复发转移组111例。采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计算影响NSCLC根治性切除术后复发转移的危险因素,建立风险预测模型,采用受试者工作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检测风险预测模型的预测效能,采用Hosmer-Lemeshow检验评估该模型拟合度。结果130例NSCLC根治性切除术后12个月内复发转移发生率为14.62%(19/130);单因素分析显示,术后复发转移与年龄、吸烟史、肿瘤TNM分期、肿瘤分化程度、纵隔淋巴结转移情况、脉管癌栓、肿瘤最大直径有关(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肿瘤TNM分期Ⅲa期、肿瘤中低分化和纵隔淋巴结转移为影响NSCLC患者根治性切除术后复发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将独立危险因素纳入logistic回归分析并建立预测模型,模型预测概率P=1-1/[1+e(-2.375+0.996×(肿瘤TNM分期)+1.024×(肿瘤分化程度)+1.012×(纵隔淋巴结转移)];用ROC曲线检验该模型预测效能,结果显示AUC=0.811,P<0.05;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显示χ^(2)=7.532,P=0.081。结论肿瘤TNM分期Ⅲa期、肿瘤中低分化和纵隔淋巴结转移均为影响NSCLC根治性切除术后复发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logistic风险预测模型拟合效度好,预测价值高。
姬生威王萍
关键词:根治性切除术复发转移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甲地孕酮联合足三里封闭预防化疗所致恶心呕吐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目的:观察甲地孕酮联合足三里封闭在防治恶性肿瘤化疗所致恶心、呕吐中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非小细胞肺癌患者180例,随机分为四组,在常规预防呕吐基础上,对照(C)组给予安慰剂并假穴位封闭,甲地孕酮(M)组给予甲地孕酮并假穴...
姬生威刘静杨志勇罗红兰王萍万鸿朱晓东
关键词:恶心呕吐足三里封闭甲地孕酮
化放疗与介入化疗及免疫栓塞治疗局部晚期食管胃结合部位腺癌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2015年
[目的]观察化放疗与介入化疗及免疫栓塞治疗局部晚期胃食管结合部位腺癌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用43例经活检证实不可手术根治性切除的局部晚期食管胃结合部位肿瘤患者随机分为介入化疗免疫栓塞组(A组20例)和放化疗组(B组23例)。介入化疗免疫栓塞法为经右股动脉插管至胃左动脉灌注[(奥沙利铂(OXA):100mg,表阿霉素(EPI):40mg,5-氟尿嘧啶(5-FU):1.0g,沙培林20k]并用适量明胶海绵栓塞;放化疗组采用三野适形放疗(DT:4500CGY/180CGY/25F)配合FOLFOX4方案同步化疗。[结果]1A组PR16例(80%),SD 4例(20%);B组PR 11例(47%),SD12例(53%),A组近期疗效明显优于B组(P〈0.05);经过治疗争取手术根治切除的患者分别是10例和9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2组的Ⅲ-Ⅳ度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2组平均无疾病进展生存时间分别为:19.851月(95%CI:18.245-21.454月)和16.884月(95%CI:15.474-18.294月);中位无疾病进展时间分别是21月(95%CI:17.393-24.607月)和17月(95%CI:16.038-17.962月)(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不可手术切除的局部晚期食管胃结合部位腺癌的治疗,2组毒性反应相当,无论是近期疗效还是无疾病进展生存时间,介入化疗免疫栓塞治疗组明显优于放化疗组。
王光林王萍周帆
关键词:介入化疗免疫栓塞治疗化放疗
细胞黏附分子变异体6、黏蛋白1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三阴性乳腺癌中的生物学特征及其预后的意义被引量:9
2018年
目的探讨细胞黏附分子变异体6(cell adhesion molecule variant 6,CD44v6)、黏蛋白1(mucin-1,MUC1)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在三阴性乳腺癌中的生物学特征及其对预后评估的意义。方法选取2014年2月至2016年3月在黄冈市中心医院确诊的65例三阴性乳腺癌患者和75例非三阴性乳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空腹抽取静脉血3 m L,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CD44v6、MUC1及VEGF表达水平。结果三阴性乳腺癌患者的CD44v6(338.57±51.37)pg·m L-1和MUC1(156.32±34.71)pg·m L-1表达水平与非三阴性乳腺癌患者的CD44v6(327.68±51.14)pg·m L-1和MUC1(153.56±35.12)pg·m L-1表达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三阴性乳腺癌患者的VEGF(86.91±32.46)pg·m L-1表达水平明显低于非三阴性乳腺癌患者(205.14±53.17)pg·m L-1表达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三阴性乳腺癌患者的CD44v6、MUC1及VEGF表达水平与年龄、肿瘤大小、组织分级、临床分期和淋巴转移均无明显相关性(P>0.05)。CD44v6与MUC1表达水平呈正相关(r=0.224,P=0.015),与VEGF表达水平无相关性(r=0.023,P=0.637),MUC1与VEGF表达水平呈正相关(r=0.271,P=0.008)。结论三阴性乳腺癌患者的血清VEGF表达水平较低,血清CD44v6和MUC1表达水平无明显变化,MUC1分别与CD44v6和VEGF呈正相关,但三者均与年龄、肿瘤大小、组织分级、临床分期和淋巴转移等预后指标无明显相关性,对预后评估无重要意义。
罗红兰刘凯王萍万鸿刘静
关键词:细胞黏附分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预后
血清sMICA、PCNA、GASP-1、TIMP-1在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的表达及相关性分析被引量:2
2024年
目的探讨血清可溶性MHC-I类链相关蛋白A(sMICA)、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G蛋白偶联受体相关分选蛋白1(GASP-1)、组织金属蛋白酶抑制剂1(TIMP-1)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中的表达及与病理分型的相关性。方法2020年7月至2022年8月诊治的86例NSCLC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设立为观察组,同期选取43例健康体检者设立为对照组;并根据不同病理分型将观察组分为腺癌组(n=33)和鳞癌组(n=53),对比血清sMICA、PCNA、GASP-1、TIMP-1;并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sMICA、PCNA、GASP-1、TIMP-1对非小细胞肺癌的影响;采用ROC曲线模型分析sMICA、PCNA、GASP-1、TIMP-1诊断非小细胞肺癌的AUC、敏感度及特异度。结果观察组的sMICA、PCNA、GASP-1、TIMP-1均高于对照组(P<0.05)。腺癌组的sMICA、PCNA、GASP-1、TIMP-1均高于鳞癌组(P<0.05)。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显示,sMICA、PCNA、GASP-1、TIMP-1高表达会对非小细胞肺癌的发生产生影响(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sMICA、PCNA、GASP-1、TIMP-1及四项联合诊断NSCLC的AUC值分别为(0.750、0.654、0.819、0.788、0.843,P均<0.05),敏感度分别为57.00%、46.50%、67.40%、90.70%、79.10%;特异度分别为93.00%、93.00%、88.40%、58.10%、86.00%。结论sMICA、PCNA、GASP-1、TIMP-1在NSCLC患者中呈高表达趋势,其表达水平会随病理分型而升高。
张雅琪彭程程万鸿王萍
关键词:组织金属蛋白酶抑制剂1非小细胞肺癌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