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萍

作品数:30 被引量:90H指数:6
供职机构: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湖北省卫生厅科研基金内蒙古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7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7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主题

  • 16篇细胞
  • 10篇周期
  • 10篇细胞周期
  • 10篇胶质
  • 9篇星形
  • 9篇缺血
  • 8篇星形胶质
  • 8篇星形胶质细胞
  • 8篇胶质细胞
  • 7篇神经元
  • 7篇脑缺血
  • 6篇凋亡
  • 4篇蛋白
  • 3篇神经元凋亡
  • 3篇缺血后
  • 3篇细胞凋亡
  • 3篇流式细胞
  • 3篇激酶
  • 3篇脊髓
  • 2篇调节激酶

机构

  • 22篇华中科技大学
  • 7篇内蒙古自治区...
  • 3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内蒙古医学院
  • 1篇中山大学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内蒙古医科大...
  • 1篇湖北医药学院...

作者

  • 28篇王萍
  • 15篇王伟
  • 7篇徐运兰
  • 6篇谢敏杰
  • 6篇张贵斌
  • 5篇田玉科
  • 5篇田代实
  • 4篇喻志源
  • 3篇陈华先
  • 3篇高学文
  • 3篇杜一星
  • 3篇罗婷
  • 3篇朱舟
  • 3篇李润今
  • 3篇田学愎
  • 2篇朱丽霞
  • 1篇杨辉
  • 1篇宋珂
  • 1篇杨承祥
  • 1篇王芳

传媒

  • 4篇内蒙古医学杂...
  • 3篇中华麻醉学杂...
  • 3篇中华神经医学...
  • 2篇中华神经科杂...
  • 2篇中国疼痛医学...
  • 2篇医学与社会
  • 2篇中国组织化学...
  • 2篇神经损伤与功...
  • 1篇现代护理
  • 1篇中华急诊医学...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第三军医大学...
  • 1篇武汉大学学报...
  • 1篇国际脑血管病...
  • 1篇中文科技期刊...
  • 1篇2004年全...

年份

  • 1篇2023
  • 3篇2011
  • 3篇2010
  • 3篇2009
  • 4篇2008
  • 3篇2007
  • 5篇2006
  • 1篇2005
  • 2篇2004
  • 1篇2002
  • 2篇2001
3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星形胶质细胞凋亡和脑缺血被引量:7
2006年
王萍王伟
关键词:星形胶质细胞脑缺血凋亡
经流式细胞仪分选神经细胞技术方法的建立被引量:3
2008年
目的:探索建立一种分离在体模型中不同种类神经细胞的技术方法。方法:采用免疫荧光标记方法和流式细胞仪分选技术。结果:NeuN和GFAP双标显色可见,GFAP阳性的星形胶质细胞无NeuN表达,经过流式细胞仪分选可获得高纯度的星形胶质细胞和神经元,其阳性标记率分别为31.91%±4.67%和47.70%±6.30%。结论:该分选方法可以同时获得纯度高、数量多的不同种类的神经细胞。
王萍李润今高学文王伟
关键词:星形胶质细胞神经元
住院病人医疗服务满意度调查分析被引量:10
2004年
王萍
关键词:住院病人社会人群卫生管理人员满意感管理环节
免疫吸附治疗2例重症肌无力的护理
2001年
李玲王萍
关键词:免疫吸附治疗重症肌无力护理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尿酸与内皮素的临床意义被引量:1
2011年
尿酸是人体内嘌呤代谢的终产物,目前认为高尿酸血症与冠心病的发生发展及转归密切相关。内皮素是由21个氨基酸残基构成的短链多肽,具有极强的缩血管效应,它参与各种生理活动和疾病过程,其在心血管作用中正逐渐成为研究热点。现就高尿酸血症、内皮素与冠心病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张如婷高学文王萍
关键词:高尿酸血症内皮素冠心病
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后细胞周期调控的影响
2008年
目的研究脑缺血后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s)对细胞周期调控的影响。方法建立光化学法诱导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模型,分为脑缺血组(对照组及治疗组)和假手术组。治疗组于缺血前30rain尾静脉注入U0126溶液,对照组尾静脉注入相同体积不含U0126的DMSO稀释溶液。应用免疫组织荧光化学法观察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D11和细胞周期蛋白E(CyclinE)阳性细胞表达;免疫印迹(Westem blot)检测磷酸化ERK1/2(pERKl/2)、CyclinD1和CyclinE的蛋白表达;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观察转录因子E2FmRNA的表达。结果治疗组CyclinD1和CyclinE阳性表达的细胞数较对照组显著减少fP〈0.051;缺血对照组pERK1/2蛋白表达显著强于治疗组(P〈0.05),4h时间点表达最为明显,12h时间点恢复到基线水平,CyclinD1和CyclinE表达6h开始升高,12h表达最为明显,治疗组较对照组显著减弱伊〈0.05);缺血对照组E2FmRNA的表达显著强于治疗组和假手术组伊〈0.05),以7d表达最为明显。结论EeKs在大鼠脑缺血中发挥重要作用,抑制脑缺血引起的ERK1/2磷酸化,可降低细胞周期蛋白CyclinD1、CyclinE和E2F的表达,即ERKs可影响细胞周期的调控。
张贵斌付度关王伟徐运兰王萍田代实
关键词:ERKSU0126CYCLINEE2F细胞周期
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后星形胶质细胞Cyclin D1及Cyclin E的表达
2010年
目的:研究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后星形胶质细胞细胞周期蛋白Cyclin D1及Cyclin E的表达差异及变化。方法:建立大鼠大脑中动脉闭塞模型,双光源流式细胞术检测假手术组及缺血再灌注后1d、3d、7d、15d组大鼠大脑皮质星形胶质细胞Cyclin D1及Cyclin E的表达。结果:假手术组大鼠星形胶质细胞表达Cyclin D1及Cyc-lin E,Cyclin E的表达高于Cyclin D1(P<0.05);局灶性脑缺血后,星形胶质细胞Cyclin D1的表达逐渐增加,7d及15d时高于假手术组(P<0.05);局灶性脑缺血后,星形胶质细胞Cyclin E的表达无明显变化,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局灶性脑缺血后星形胶质细胞Cyclin D1表达增强,提示Cyclin D1可能参与脑缺血后星形胶质细胞的活化增殖。
席青松朱丽霞王萍王晶陈华先王芳张琼王伟
关键词:CYCLIND1CYCLIN脑缺血星形胶质细胞
脑缺血后大鼠神经元和星形胶质细胞p15^(ink4b)表达的差异研究
2006年
目的:比较研究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抑制因子p15ink4b在神经元和星形胶质细胞的表达。方法:建立大鼠大脑中动脉阻塞(MCAO)再灌注模型,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MCAO再灌注后不同时期神经元和星形胶质细胞中的p15ink4b的表达。结果:缺血侧皮质区星形胶质细胞中的p15ink4b的表达在再灌注3d后开始下调,14d显著下调,与假手术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缺血侧皮质神经元中的p15ink4b在再灌注14d后表达下调,与假手术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缺血侧皮质区星形胶质细胞和神经元均有p15ink4b不同程度的表达下调,星形胶质细胞中的p15ink4b表达下调比神经元更为显著。
陈华先王萍朱舟朱丽霞谢翠红喻志源王伟
关键词:细胞周期流式细胞术
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神经元和星形胶质细胞凋亡的比较研究被引量:20
2006年
目的比较研究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神经元和星形胶质细胞的凋亡规律。方法建立大鼠大脑中动脉阻塞(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MCAO)再灌注模型,在缺血再灌注后1、3、7、14d断头取脑,应用流式细胞分选技术和原位末端标记法分别检测各组MCAO后不同时期神经元和星形胶质细胞凋亡情况。结果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海马区星形胶质细胞凋亡数量超过神经元,其凋亡以再灌注3d最为显著,而神经元则以7d最为显著;而皮层区神经元凋亡数量超过星形胶质细胞,两种细胞凋亡均在再灌注后7d达高峰。结论脑缺血再灌注后,皮层和海马区的神经元及星形胶质细胞均可发生凋亡,海马区星形胶质细胞比皮层区更易凋亡,而皮层区神经元比海马区更易凋亡。
王萍王伟徐运兰谢敏杰杜一星
关键词:脑缺血凋亡神经元星形胶质细胞流式细胞术
细胞周期蛋白D1基因敲除对小鼠脑缺血边缘区胶质细胞增殖及神经元凋亡的影响被引量:8
2005年
目的观察细胞周期调控对局灶性脑缺血边缘区胶质细胞增殖及神经元凋亡的影响。方法选用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 D1)基因敲除小鼠,建立光化学诱导小鼠局灶性脑缺血模型,随机将实验动物分为脑缺血组和假手术组,采用尼氏染色显示脑梗死灶并计算梗死灶面积;应用免疫荧光化学方法检测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的表达;并通过TUNEL方法检测神经元凋亡。结果缺血后3、7、28d cyclin D1基因敲除纯合子小鼠梗死灶面积占脑片总面积比值(1·00±0·28,1·00±0·16,1·10±0·16)明显小于杂合子(3·60±0·47,3·80±0·28,4·20±0·24)及野生型小鼠(3·60±0·51,3·90±0·21,4·30±0·47,均P<0·05);缺血后各时间组缺血边缘区GFAP表达明显增强,但缺血后7、28d纯合子小鼠缺血边缘区GFAP的表达明显弱于杂合子及野生型小鼠(缺血后7、28d纯合子小鼠缺血边缘区GFAP的吸光度值依次为0·612±0·069,0·622±0·146,杂合子为0·838±0·089,0·998±0·172,野生型为0·863±0·076,1·054±0·124,均P<0·05);缺血后3d于缺血边缘区可见大量TUNEL阳性染色细胞,而且杂合子、野生型小鼠缺血区细胞凋亡数目明显多于纯合子小鼠(缺血3d后纯合子、杂合子、野生型TUNEL阳性率依次为7·00±3·01,23·30±7·59,25·50±8·77,P<0·05);纯合子小鼠抗神经元特异性核蛋白(NeuN)+TUNEL双标阳性的结果明显弱于杂合子和野生型小鼠(P<0·05)。结论通过cyclin D1基因敲除,可部分抑制缺血边缘区胶质细胞增殖,同时减少神经元凋亡和脑梗死面积。该结果提示调控细胞周期可能是脑缺血新的治疗方向。
张强王伟徐运兰谢敏杰杜鹏陈晨朱舟王萍杜一星
关键词:细胞周期蛋白D1神经胶质脑缺血胶质纤维酸性蛋白缺血边缘区神经元凋亡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