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茂
- 作品数:8 被引量:59H指数:4
- 供职机构: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 全身多发伤患者超声实时引导腰硬联合麻醉成功实施1例被引量:1
- 2018年
- 患者,男性,19岁,身高165cm,体重55kg,因"高处坠落伤致全身多处疼痛1d"入院。患者颜面部肿胀、疼痛和流血,右下肢疼痛、肿胀、活动受限和畸形,左膝部疼痛、肿胀和活动受限。既往体健,无心肺疾病病史、手术史、过敏史和传染病史。双下肢X线示:右股骨中段横行骨折,断端错位,右髌骨粉碎性骨折,左髌骨粉碎性骨折并半脱位;颌面部CT示:右侧下颌骨升支、右侧上颌窦周壁及左侧上颌窦内外侧壁、双侧蝶骨翼突内外侧板、右侧颧骨及颧弓、双侧上颌骨额窦、鼻骨及鼻中隔、双侧筛窦小房、双侧眼眶内侧壁、右侧眼眶外侧壁及下壁骨皮质连续性中断、左侧下颌骨髁突骨折并左侧颞颌关节脱位,双侧颞下颌关节周围、颌面部及颞部皮下软组织肿胀、积气;颅脑CT、双下肢动静脉超声、胸片和心电图未见异常。血常规、肝肾功能和凝血功能检查未见异常。
- 王茂梅伟
- 关键词:全身多发伤腰硬联合麻醉超声下颌骨髁突骨折眼眶内侧壁
- DNA纤维在间期核FISH检测中的应用
- 2005年
- 目的为了提高细胞分裂间期细胞核基因检测的分辨率,以协助临床诊断。方法用DNA纤维荧光原位杂交(DNA Fiber-FISH)技术检测M2型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AML-M2)相关易位基因,观察50个间期核荧光信号,并与间期核FISH比较。结果DNA Fiber-FISH所显示的荧光信号明显比间期核FISH显示的荧光信号易于辨认。结论在细胞分裂间期,细胞核基因的检测中,与间期核FISH相比,DNA Fiber-FISH分辨率更高。
- 王茂刘佳李丽丹乐伟波田虹
- 关键词:DNA荧光原位杂交
- 1139例妇科手术病人使用盐酸氢吗啡酮术后PCIA的回顾性分析被引量:6
- 2018年
- 术后疼痛治疗效果至今仍不尽如人意[1],在妇科更是如此。女性不仅比男性的疼痛敏感性更高[2],而且是发生术后恶心呕吐的高危人群,因此术后疼痛治疗难度更大。吗啡、舒芬太尼、芬太尼等是术后镇痛的主要药物[3],但因副作用明显,难以满足妇科病人镇痛要求。氢吗啡酮(hydromorphone,HM)是一种纯的阿片类受体激动剂,
- 张咪王茂郑洪波汤雪莲覃梦洁张咸伟
- 关键词:术后疼痛治疗妇科手术病人PCIA术后恶心呕吐术后镇痛疼痛敏感性
- 髂筋膜间隙阻滞研究进展被引量:28
- 2020年
- 腰丛神经是髋关节、股骨和膝关节手术入路的重要支配神经丛,阻滞腰丛神经是这类手术重要的区域麻醉和围术期镇痛技术。由于经典的后入路腰丛神经阻滞需要侧卧位实施,对于髋部骨折病人,疼痛往往导致病人侧卧困难,此外,后入路腰丛阻滞可能导致多种并发症,比如腰麻或硬膜外麻醉、神经损伤、局麻药中毒和腹膜后血肿,因此,在过去的几十年里,麻醉医师探索了多种前方入路阻滞技术以阻滞腰丛神经及分支神经,其中髂筋膜间隙阻滞(fascia iliaca compartment block,FICB)在临床使用最为广泛。传统的髂筋膜阻滞是在腹股沟韧带下方实施的,存在股外侧皮神经和闭孔神经阻滞不全的可能。从基础和临床研究数据来看,超声引导腹股沟韧带上方入路的FICB是一种很有前途的阻滞技术,它更可靠地阻滞了股神经、股外侧皮神经和闭孔神经。
- 柴彬詹利王茂梅伟
- 关键词:腰丛阻滞腹股沟韧带
- 羟考酮联合布托啡诺用于胸腔镜手术后静脉自控镇痛的效果被引量:2
- 2017年
- 目的评价羟考酮联合布托啡诺用于胸腔镜术后患者静脉自控镇痛(PCIA)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根据术后使用PCIA情况将行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患者分为布托啡诺组(164例)和联合组(194例),布托啡诺组使用静脉布托啡诺镇痛,联合组使用静脉羟考酮加布托啡诺镇痛。比较两组患者术后不同时点VAS评分、不同时段内PCA按压次数以及PCA总量;比较两组患者镇静评分与不良反应。结果联合组术后6、24h时静态VAS评分、术后24h时动态VAS评分均低于布托啡诺组(P〈0.05);联合组术后6.8、24~26h时段PCA按压次数均低于布托啡诺组(P〈0.05);联合组Ramsay镇静评分3分所占比例低于布托啡诺组(P〈0.05)。结论羟考酮联合布托啡诺用于胸腔镜手术后PCIA的镇痛效果优于单纯布托啡诺,且不良反应较少。
- 何满钱巍王茂周碧云张咸伟
- 关键词:羟考酮布托啡诺胸外科手术
- 合并扩张型心肌病和慢性心力衰竭的高龄患者行单孔胸腔镜右肺上叶切除术的麻醉与围术期管理被引量:1
- 2023年
- (1)一般情况:患者男性,年龄70岁,身高161 cm,体质量48 kg,BMI 18.5 kg/m^(2)。因"发现右肺占位1月余"入院。患者3年前间断出现胸闷,气喘不适,近半年加重。2022年6月22日于外院行胸部CT示"右上肺团片影,部分支气管闭塞,左下肺叶少许感染;心脏增大,动脉粥样硬化",为进一步诊治来本院就诊。肺癌肿瘤标志物:癌胚抗原32.56 ng/ml↑,细胞角蛋白片段194.35μg/L↑。门诊以"右肺占位性病变"收入胸部肿瘤科。患者自发病以来,精神、睡眠、食欲可,二便正常,近期体质量无明显下降。
- 谢丽萍王茂梅伟张霓林立王迎斌洪毅薛张纲王天龙
- 关键词:心脏增大肺占位性病变扩张型心肌病高龄患者单孔胸腔镜
- 盐酸氢吗啡酮静脉自控镇痛用于儿童术后镇痛效果的回顾性分析被引量:14
- 2017年
- 目的探讨盐酸氢吗啡酮用于儿童术后静脉自控镇痛(PCA)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全麻术后接受48小时氢吗啡酮静脉自控镇痛的病人280例,年龄1~14岁,收集急性疼痛服务小组(acute pain service,APS)术后随访数据,包括术后4~8小时(T_1)、10~14小时(T_2)、22~26小时(T_3)、46~50小时(T_4)四次随访时病人的疼痛评分、用药剂量、PCA按压次数、镇静评分、不良反应、处理措施,以及T4时刻病人和家属满意度。结果 1~7岁儿童术后4次随访的FLACC(The Faces,Legs,Activity,Cry and Consolability Scale,0~100)疼痛评分为(7.89±11.01)、(8.58±9.83)、(6.27±6.54)、(2.58±5.14);8~14岁儿童4次随访静止VAS评分为(6.99±6.58)、(3.74±7.17)、(3.86±6.71)、(1.89±4.17),活动VAS评分为(14.40±9.24)、(9.46±10.39)、(7.73±9.66)、(8.27±7.94);各随访时刻Ramsay镇静评分为2,48小时内恶心呕吐率为8.22%,无呼吸抑制、过度镇静、皮肤瘙痒等不良反应,术后镇痛满意度为5。结论盐酸氢吗啡酮PCA用于儿童术后镇痛效果良好,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 王聪朱昌茂王茂钱巍张咸伟
- 关键词:氢吗啡酮儿童术后镇痛病人自控镇痛
- 超声引导下头皮神经阻滞用于脑功能区肿瘤切除术中唤醒一例被引量:10
- 2018年
- 病人,女,21岁,体重58kg。因突发一过性右上肢抽搐并晕厥2周,再发一过性右上肢抽搐3天入院。头颅CT及MRI检查提示左顶叶肿瘤性病变,少突胶质细胞瘤可能性大。拟在术中唤醒联合神经电生理和颅脑超声定位下行功能区脑肿瘤切除术。由于肿瘤邻近皮质运动区,术中唤醒后只需要患者配合运动手脚,决定行睡眠-清醒-睡眠技术(asleep-awake-asleep,AAA),喉罩保护气道。
- 王茂梅伟
- 关键词:脑肿瘤超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