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维真

作品数:26 被引量:653H指数:15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科学院西部行动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农业科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水利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6篇期刊文章
  • 2篇专利

领域

  • 8篇农业科学
  • 7篇天文地球
  • 5篇自动化与计算...
  • 5篇水利工程

主题

  • 6篇遥感
  • 6篇流域
  • 6篇河流域
  • 6篇黑河流域
  • 4篇水分
  • 4篇土壤
  • 3篇湍流通量
  • 3篇能量平衡
  • 3篇干旱
  • 2篇地表
  • 2篇地表特征
  • 2篇电子设备
  • 2篇盐分
  • 2篇遥感数据
  • 2篇森林水文
  • 2篇实测数据
  • 2篇水分胁迫
  • 2篇水文
  • 2篇水文气象
  • 2篇通量

机构

  • 18篇中国科学院
  • 7篇北京师范大学
  • 2篇中国林业科学...
  • 2篇中国科学院大...
  • 1篇中国科学院研...

作者

  • 18篇王维真
  • 7篇李新
  • 7篇晋锐
  • 7篇马明国
  • 5篇刘绍民
  • 5篇王介民
  • 4篇冉有华
  • 4篇车涛
  • 4篇肖青
  • 4篇吴月茹
  • 4篇张智慧
  • 4篇王建
  • 3篇柳钦火
  • 3篇祁元
  • 3篇朱高峰
  • 3篇徐自为
  • 3篇黄春林
  • 3篇刘强
  • 3篇胡泽勇
  • 2篇王树果

传媒

  • 8篇地球科学进展
  • 4篇冰川冻土
  • 2篇遥感技术与应...
  • 1篇水土保持学报
  • 1篇土壤学报

年份

  • 1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6
  • 1篇2014
  • 1篇2013
  • 2篇2012
  • 2篇2011
  • 2篇2010
  • 5篇2009
  • 1篇2008
  • 1篇2007
2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黄河上游盐渍化农田土壤水盐动态变化规律研究被引量:10
2010年
土壤含水量和可溶解盐分浓度的测定,对了解土壤盐分的分布及移动具有重要意义。但如何在作物生长不同时期,对耕作区的土壤含水量及可溶解盐分浓度进行同时连续测量?是了解土壤盐分分布及动态变化规律的关键。该文将TDR测量的土壤含水量及体积电导率结合起来推算土壤溶液电导率及饱和溶液电导率,对黄河上游盐渍化农田的土壤水盐动态变化特征进行了相关分析,为土壤水盐动态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研究结果表明,地下水位在年内总体埋深较浅,小于150 cm;10 cm深度土壤含水量在时间变化上呈现递减趋势,年内变化范围为20%~45%(不包括土壤冻融期),20,40,60 cm深度土壤含水量年内变化较复杂,波动范围为33%~50%,垂向分布表现为下层高于上层;与土壤水分相反,土壤盐分表现为上层高于下层。在整个作物生长季节,土壤10 cm深度的ECw和ECsat多数时间分别在10~15 dS/m和5~10 dS/m范围内波动,高于盐化和非盐化土壤分类标准4 dS/m。土壤20,40 cm深度的盐分变化规律同样较上层10 cm复杂,盐分浓度在时间序列上呈现出大小交替变化的特点。
吴月茹王维真王海兵张智慧刘树宝
关键词:TDR土壤含水量土壤盐分
黑河流域生态—水文过程综合遥感观测联合试验总体设计被引量:115
2012年
介绍了"黑河流域生态—水文过程综合遥感观测联合试验"的背景、科学目标、试验组成和试验方案。试验的总体目标是显著提升对流域生态和水文过程的观测能力,建立国际领先的流域观测系统,提高遥感在流域生态—水文集成研究和水资源管理中的应用能力。由基础试验、专题试验、应用试验、产品与方法研究和信息系统组成。其中,①基础试验:搭载微波辐射计、成像光谱仪、热像仪、激光雷达等航空遥感设备,开展一系列关键生态和水文参量的观测;发展遥感正向模型及反演和估算方法。形成覆盖全流域的水文气象综合观测网,为流域生态—水文模型研究提供更有代表性的模型参数、驱动数据及更高精度的验证数据。构建无线传感器网络,度量生态水文模型所需的若干关键的驱动、参数和模型状态的空间异质性。开展航空遥感定标和地基遥感试验。依托传感器网络,并辅之以地面同步和加密观测,开展遥感产品真实性检验。②专题试验:开展"非均匀下垫面多尺度地表蒸散发观测试验",采用密集的涡动相关仪、大孔径闪烁仪与自动气象站的观测矩阵,为揭示地表蒸散发的空间异质性,实现非均匀下垫面地表蒸散发的尺度扩展,发展和验证蒸散发模型提供基础数据。③应用试验:在流域上、中、下游分别开展针对积雪和冻土水文、灌溉水平衡和作物生长、生态耗水的综合观测试验,将观测数据和遥感产品用于上游分布式水文模型、中游地表水—地下水—农作物生长耦合模型、下游生态耗水模型,通过实证研究提升遥感在流域生态—水文集成研究和水资源管理中的应用能力。加强试验将在2012年5月起按中游、上游、下游的顺序展开,全流域持续观测期为2013—2015年。在各类试验的支持下,开展全流域生态—水文关键参量遥感产品生产,发展尺度转换方法,�
李新刘绍民马明国肖青柳钦火晋锐车涛王维真祁元李弘毅朱高峰郭建文冉有华闻建光王树果
关键词:生态水文黑河流域航空遥感水文气象
采用BBH模型模拟计算黑河中上游农田和草地的土壤水分研究被引量:4
2011年
在农田管理中,土壤水分是极其重要的因素.为了对黑河中上游土壤水分进行合理评估,利用黑河流域中游自动气象站数据,采用BBH(Bucket with a Bottom Hole)模型,计算得到位于黑河中游盈科灌区农田的表层土壤水分,并与实测数据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该模型模拟流域土壤水分有一定的精度,能够满足农田水分预测和灌溉需水分析的要求;而且该模型需要的参数较少,计算过程简单,获取数据容易.另外选择黑河上游阿柔草地站气象数据,对高山草原的土壤水分动态变化进行模拟计算,同样得到很好的模拟结果.认为BBH模型能够满足不同下垫面类型的土壤水分的模拟要求,具有一定的实用意义.采用参数同定法对模型的参数进行了敏感性分析,确定了模型参数的适用范围和敏感程度.在结合模型模拟与实际观测的基础上,探讨了农田和草地土壤水分的变化规律,结果发现:土壤水分冬春两季变化缓慢,夏秋两季变化剧烈.
马春锋王维真吴月茹张智慧
关键词:土壤水分参数敏感性分析
复杂条件下湍流通量的观测与分析被引量:91
2007年
随着气候与环境问题的突出,地球生态系统与大气间的CO2、水汽和能量交换引起更大关注。全球通量网和其它研究计划已在不同地区建立了大量通量站;并主要利用涡动相关方法进行通量的观测与分析。许多通量站设在地形起伏、斑块植被地区,且由于长期连续运转,不可避免地会遇到许多不利气象条件。国内各部门应用的涡动相关方法通量观测系统已有数百套。此方法似乎简单,而较准确的有代表性的通量取得却涉及许多问题。国外近10年来有关研究很活跃,国内则显得相对薄弱。仪器和台站很多,却缺乏合乎国际规范的处理程序和质量控制体系,影响到资料共享和合作研究。应根据国际最新进展和部分台站资料,在做成较规范的湍流资料处理程序的基础上,建立包括通量源区分析的质量控制与保证系统。对地形和植被都较复杂的情况,结合国际上几个较典型的通量站和国内祁连山大野口等通量站特点,做了简要介绍。
王介民王维真奥银焕孙方林王树果
关键词:湍流通量QA/QC复杂下垫面
黑河综合遥感联合试验涡动相关通量数据处理及产品分析被引量:25
2010年
涡动相关通量数据的处理及质量控制是保证各涡动观测台站数据质量的重要步骤。"黑河综合遥感联合试验"(Watershed Allied Telemetry Experi mental Research,WATER)从2007年底到现在连续观测积累了大量涡动相关通量观测资料。使用经过改进的Edi Re软件对盈科站、阿柔站和关滩站3个站点的原始涡动数据进行预处理和质量控制。通过异常值及野值点剔除、倾斜修正、超声虚温修正、时间滞后校正、频率响应修正和空气密度效应修正(WPL修正)等基本处理生成Level-1数据产品;再通过大气状态平稳性检验、总体湍流特征检验以及湍流通量统计特征分析等初步质量控制,生成Level-2数据产品。以盈科绿洲站2009年7月份涡动相关数据为例,着重介绍涡动相关数据处理过程中各校正方法的重要性及不同校正方法对湍流通量计算的贡献。结果表明:超声虚温修正后感热通量比修正前减少约7.7%;时间滞后校正后潜热通量和CO2通量分别增加了3.9%、2.7%;频率响应修正后感热通量、潜热通量及CO2通量分别增加了2.7%、10.5%、11.6%;WPL修正后潜热通量增加了1.7%,CO2通量减少了9.8%。最后将Campbell实时处理结果与Level-1产品及Level-2产品进行对比分析,并对黑河流域各涡动站做了总体数据精度评价,阿柔站数据质量最好,盈科站次之,关滩站较差。
张智慧王维真马明国徐自为吴月茹黄广辉谭俊磊
关键词:涡动相关法WATER湍流通量数据处理
作物水生产力评估方法研究被引量:9
2013年
农业用水作为消耗水资源最多的部分,在全球和区域水资源消耗中占据很大比例.农业水生产力的评价对于改进区域农业水资源利用方式,促进农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尤其是在水资源匮乏地区.首先阐述了作物水生产力的基本概念,分析了影响作物水生产力的核心要素;其次总结了作物水生产力的评价方法,将其分为收获方法、模型方法和集成遥感或GIS的模型方法,并分析了这三类方法优缺点;最后对作物水生产力研究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认为将RS或GIS与模型结合用来估算作物水生产力的方法,将是目前研究的发展方向.
徐凤英盖迎春徐中民王维真
基于能量平衡法的黑河中游灌溉渠道蒸发量估算被引量:3
2014年
干旱区绿洲农田需要通过渠道引水进行灌溉,在此过程中蒸发损失不可避免,尤其是在渠系广泛分布的情况下,蒸发损失量大,如何估算这部分量对于干旱区水资源管理至关重要.以甘肃张掖绿洲灌溉渠道为研究对象,采用Mihara所提供的基于能量平衡理论的经验方程,对渠道蒸发量进行了估算.结果表明:蒸发率在晴天时白天大于夜间,阴天时白天和夜间相差不大,气温和相对湿度是影响蒸发率的主要因子.累计蒸发量在晴天时白天是夜间的2倍左右,阴天时白天和夜间相差不大,蒸发率是直接原因.
刘素华王维真小林哲夫
关键词:灌溉能量平衡
采用新电导率指标分析土壤盐分变化规律被引量:51
2011年
土壤电导率(Electrical conductivity,EC)是限制植物和微生物活性的阈值,影响到土壤养分和污染物的转化、存在状态及有效性,反映了在一定水分条件下土壤盐分的实际状况,且包含了土壤水分含量及离子组成等丰富信息。
吴月茹王维真王海兵张智慧
关键词:土壤盐分
黑河流域临泽盐碱化草地网格尺度多层土壤水分时空稳定性分析被引量:16
2009年
定量分析半干旱环境下盐碱化草地类型土壤水分的时间稳定性,是开展土壤水分尺度时空转换的前提,同时也是水文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基于"黑河遥感—地面同步试验"干旱水文试验区临泽草地加密观测区16个土壤水分剖面的逐日持续观测数据,利用平均相对偏差及相关系数方法,对网格尺度上多层土壤水分的时间稳定性进行了分析。初步表明:①在土壤水分监测点布设上,在相对长的时期内,能代表网络水平上平均土壤水分最优观测的点是存在的,最优观测点位置的选择需要先密后稀,并根据事先的加密观测结果进行稳定性分析,保留平均相对偏差接近于0且其标准差最小的点开展长期观测。②在90 m×90 m的网格尺度上,土壤水分的空间结构在40 cm深度以上各层的时间稳定性是类似的,但稳定程度不同,表层最不稳定。在40 cm以下基本上趋于稳定,空间异质性降低。③研究区所在环境下网格尺度土壤水分空间分布在时间上强烈相关,观测刚开始的几天与其它时期的相关性比较低,在平稳期相关性较好,不稳定性主要由降水或灌溉事件引起。同时,由于环境的复杂性及观测的误差,这种特殊类型土壤水分的时间稳定特征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冉有华李新王维真晋锐
关键词:土壤水分遥感
水分胁迫状态监测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水分胁迫状态监测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该方法包括:获取目标区域的卫星遥感数据及实测数据,根据卫星遥感数据获得地表特征参数以及水分胁迫因子;根据地表特征参数以及水分胁迫因子得到蒸散发数据;根据蒸散发数...
王建黄春林王维真晋锐万华伟朱高峰顾娟祁元侯金亮
文献传递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