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清
- 作品数:37 被引量:91H指数:5
- 供职机构:山东省千佛山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山东省医药卫生科技发展计划项目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山东省科技发展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高血压病胰岛素抵抗与心率变异性的关系及临床干预治疗
- 赵玉杰周聊生娄兹谟邢启崇李建刘建华刘志福王清
- 该课题主要目的是研究和证实高血压病部分病人存在着胰岛素抵抗(1R)问题,与心率变异性的相关性及临床干预治疗后心率变异变化的情况。结果提示:高血压病患者108人中有68人存在胰岛素抵抗问题(62.96%)。高血压病胰岛素抵...
- 关键词:
- 关键词:高血压胰岛素抵抗心率变异性
- 阿托伐他汀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观察
- 2003年
- 为研究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应用阿托伐他汀对心脏事件的影响 ,选择 10 4例不稳定型心绞痛 (UAP)患者分为高脂血症组 (n=32 ) ,血脂正常组 (n=72 )。血脂正常组又随机分为对照组 36例 ,阿托伐他汀治疗组 36例。高脂血症组和治疗组皆接受阿托伐他汀治疗。用药前、用药后 4周、12周分别查血脂、C反应蛋白、肝功、肾功、心肌酶、血常规 ,同时观察记录心脏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显示 :高脂血症组和治疗组治疗后 4周、12周血脂较治疗前明显下降 (P<0 .0 1) ,对照组治疗前、治疗后 4周、12周血脂无显著变化。与对照组比较 ,心脏事件的发生明显下降。高脂血症组和治疗组比较则无差异。因此 ,无论血脂高低 ,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早期应用阿托伐他汀可降脂。
- 陈明友林淑珍王清姚玉才闫素华邢启崇田雨
- 关键词:不稳定型心绞痛阿托伐他汀血脂心脏事件
- 高血压伴糖尿病患者的动态血压变异性改变
- 2001年
- 对单纯原发性高血压患者 96例、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 32例及对照组 5 6例 ,分别动态测量血压2 4h,计算血压变异性 ,并分别进行对照研究。结果 :1高血压组与对照组比较 :2 4h SBP、2 4h DBP、d SBP、d DBP、n SBP、n DBP及 SBPp、DBPd、DBPp均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 ,2 4h SBPv、2 4h DBPv、d SBPv有明显差异 (P <0 .0 5 ) ;2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组与对照组比较 :2 4h SBP、2 4h DBP、d SBP、n SBP、n DBP、SBPp、DBPp存在显著差异(P <0 .0 1) ,d SBPv、d DBP、DBPd存在明显差异 (P <0 .0 5 ) ;3高血压组与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组比较 :2 4h SBPv、2 4h DBPv、d DBP、DBPd减低 ,显示动态血压的变异性减低 ,但统计学无明显差异。认为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血压变异性降低 ,可能与糖尿病自主神经病变相关 ,使正常的血压节律消失。
- 王清周聊生孙洁林芹
- 关键词:高血压合并症糖尿病动态血压ABPM
- 美托洛尔对心肌梗死兔自主神经重构的影响被引量:4
- 2007年
- 目的探讨β受体阻滞剂美托洛尔治疗对心肌梗死后心脏自主神经重构的改善作用。方法通过结扎新西兰大白兔冠状动脉前降支制作心肌梗死模型,随机分成心肌梗死+美托洛尔组[(10mg/(kg·d),治疗组)、心肌梗死组(模型组)和假手术组。8周后所有成活兔均进行统一的电生理检查,诱发室性心律失常。并处死实验动物,取心肌采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观察心室神经纤维的形态、密度及生长活性。结果模型组室性心律失常诱发率明显高于假手术组(58.3%比16.7%,P<0.001),而美托洛尔治疗后其诱发率降至8.3%。模型组梗死灶周S100及GAP43阳性神经纤维密度分别达到3889±521μm2/mm2和3090±622μm2/mm2,明显高于假手术组(1727±304μm2/mm2和718±177μm2/mm2;P均<0.01),且神经纤维空间分布紊乱;而治疗组梗死灶周S100及GAP43阳性神经纤维密度降至2725±283μm2/mm2和1922±508μm2/mm2,与模型组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神经形态及分布更类似于假手术组,非梗死左心室游离壁心肌梗死后密度上调的S100及GAP43阳性神经纤维经美托洛尔治疗后也明显下降(P<0.05)。结论美托洛尔可改善心肌梗死动物模型的神经重构,从而可能预防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
- 胡和生闫素华王清程文娟李晓鲁薛梅孙雪林
- 关键词:内科学心肌梗死Β受体阻滞剂
- 左室功能减退窦性心律患者心房肌短暂外向钾电流mRNA表达的变化
- 2005年
- 探讨心力衰竭患者易患心房颤动(AF)的可能发生机制之一。采集左室功能减退组患者(n=18例)和左室功能正常组患者(n=18例)的右心耳组织,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技术(RTPCR)以3磷酸甘油醛脱氧酶(GAPDH)为内参照,测定心房肌KV4.3α的mRNA表达水平,反应心房肌短暂外向钾电流(Ito1)的变化。结果:与左室功能正常组相比,左室功能减退组心房肌KV4.3α的mRNA表达减低46.20%(0.83±0.07vs0.45±0.09,P<0.01)。结论:左室功能减退患者心房肌KV4.3αmRNA表达降低。
- 高梅侯应龙周聊生时昌文刘纪改王清王奖荣孙颖颖
- 关键词:心血管病学短暂外向钾电流
- 非洛地平对高血压患者内皮功能的影响被引量:11
- 2002年
- 目的 探讨高血压患者内皮血管活性物质的变化及非洛地平对其影响。方法 对 30例高血压患者和 2 4例正常对照组的血浆采用化学比色法测定 NO、NOS及采用射放免疫分析法测定 ET、Ang- 、TXA2 及 PGI2 ,并进行对照研究 ;对高血压组给予非洛地平治疗 ,并进行治疗前后的对照研究。结果 高血压组 ET、Ang- 及 TXA2 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 ,而 NO、NOS及 PGI2 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 ;非洛地平治疗组治疗后 ET、Ang- 及 TXA2 明显低于治疗前 ,NO、NOS及 PGI2 较治疗前无明显变化 ;非洛地平治疗高血压有效率 83.3%。结论 非洛地平抗高血压作用除主要通过拮抗钙通道以外 ,尚可通过降低 ET、Ang- 及 TXA2 起作用 ,而 NO通路不是其主要的作用机制。
- 王清孟庆松裴中冠周聊生赵玉杰朱玉彩
- 关键词:原发性高血压内皮血管活性物质非洛地平放射免疫分析法
- 多普勒肾血流测定对不同降压药肾脏保护作用的随访
- 2006年
- 目的采用多普勒肾血流测定观察治疗前后肾血流的变化,探讨不同降压药物是否具有肾脏保护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回顾性分析了接受不同降压药物治疗的高血压患者52例。根据服用药物的种类分为3组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组、钙通道阻滞剂(CCB)组和ACEI+CCB组。采用超声多普勒肾血流测定,结合放免法测定血、尿β2-微球蛋白,观察服用不同降压药物前后肾功能的变化。结果ACEI类药物主要改善收缩期最大血流速度(Vs)和脉冲指数(PI)、阻力指数(RI)(P均<0.01);CCB类药物主要改善血流峰速加速时间(AT)和血流峰速加速度(AC)(P均<0.01)。ACEI对肾内大血管(段动脉,P<0.01)的影响大于对小血管(叶间动脉,P<0.05)的影响。联合用药组各项血流参数的改善程度较单独应用ACEI或CCB中的任一类药物都大。结论ACEI和CCB类药物在肾脏保护作用上各有优势,而且联合应用这两类药物比单独应用任一类能更好的延缓高血压肾损害的进展。
- 付治卿周聊生徐瑞张华卿王清李小鹰
- 关键词: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药钙通道阻滞药肾循环
- 糖尿病病程对动态血压的影响被引量:2
- 2003年
- 刘建华王清田秀清丁修云
- 关键词:糖尿病病程
- 不同类型降压药物对肾内血流动力学长期影响的研究
- 2006年
- 目的明确不同降压药物对肾内血流动力学的长期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了接受不同降压药物治疗的高血压病患者52例。根据服用药物的种类分为3组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组、钙拮抗剂(CCB)组和β受体阻滞剂(βB)组。采用标准汞柱式血压计以Korotkoff法测量右上臂血压;采用超声多普勒肾血流测定患者服药前后肾内血流的变化。结果ACEI组和CCB组段动脉各项血流参数的改变与血压降低的程度相关;叶间动脉多数指标的变化与血压降低程度之间也相关。但βB组血压降低的程度与多数血流参数的变化无相关性。结论肾内血流动力学的改善与系统血压降低有一定的相关性;同时又与药物自身的作用机制密切相关。
- 付治卿周聊生徐瑞张华卿王清李小鹰
- 关键词:高血压病肾功能降压药肾血流
-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及钙拮抗剂对高血压病肾脏损害的逆转作用
-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及钙拮抗剂(CCB)对高血压病肾脏损害的作用。方法60例高血压病肾损害患者据服用药物种类分为:ACEI组、CCB组、ACEI与CCB联合组,随访6个月,用药前后进行肾功能检测和超...
- 徐瑞付治卿周聊生王清李莹
- 关键词:高血压病钙拮抗剂CCB酶抑制剂肾脏损害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