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松

作品数:29 被引量:164H指数:7
供职机构:绵阳市中心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2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7篇血液
  • 7篇肾病
  • 5篇血液透析
  • 5篇综合征
  • 4篇原发性
  • 4篇肾脏
  • 4篇透析患者
  • 4篇尿毒
  • 4篇尿毒症
  • 3篇血液灌流
  • 3篇血液透析患者
  • 3篇肾功能
  • 3篇肾脏替代
  • 3篇肾脏替代治疗
  • 3篇维持性
  • 3篇疗效
  • 3篇灌流
  • 2篇低分
  • 2篇低分子
  • 2篇低分子肝素

机构

  • 26篇绵阳市中心医...
  • 3篇绵阳市人民医...
  • 1篇成都市第二人...
  • 1篇重庆医科大学...

作者

  • 26篇王松
  • 14篇张林
  • 10篇甘晓辉
  • 10篇王琴
  • 9篇邓金华
  • 8篇汪嘉莉
  • 7篇廖丹
  • 5篇李红
  • 4篇代小雨
  • 3篇邓丽蓉
  • 3篇谭君
  • 3篇杨晗
  • 3篇王定勇
  • 3篇宋晓英
  • 2篇邓丽容
  • 1篇姚云清
  • 1篇谢凯
  • 1篇何海燕
  • 1篇蒋涵
  • 1篇曾丹

传媒

  • 5篇中国中西医结...
  • 4篇四川医学
  • 2篇临床内科杂志
  • 2篇中华医学会肾...
  • 1篇医学综述
  • 1篇内科急危重症...
  • 1篇海南医学
  • 1篇实用临床医学...
  • 1篇中国医药导刊
  • 1篇医学临床研究
  • 1篇实用临床医药...
  • 1篇社区医学杂志
  • 1篇西部医学
  • 1篇实用医院临床...
  • 1篇国际移植与血...
  • 1篇“中华医学会...

年份

  • 1篇2019
  • 1篇2018
  • 2篇2017
  • 2篇2016
  • 3篇2015
  • 3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 3篇2011
  • 3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7
  • 1篇2006
  • 1篇2004
  • 1篇2003
  • 1篇2001
2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血浆置换和CVVH治疗蜂蜇伤致溶血性尿毒症综合征被引量:15
2006年
目的观察血浆置换(PE)和持续性静-静脉血液滤过(CVVH)治疗蜂蜇伤所致溶血性尿毒症综合征的疗效。方法将31例蜂蜇伤患者随机分为PE 16例和CVVH 15例。检测患者肾功、血红蛋白、血小板、间接胆红素,乳酸脱氢酶。PE组用血浆置换,血浆置换量(2600.5±1000ml/次);CVVH组治疗时间(25.3±10.5h/次),两组均治疗2次后,重复上述指标。两组其它治疗均相同。结果两组均对肾功能、血红蛋白、血小板、间接胆红素、乳酸脱氢酶,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1);降低间接胆红素,PE组显著优于CVVH组(P<0.05)。两组间:肾功能、血红蛋白、血小板、间接胆红素、乳酸脱氢酶,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蜂蜇伤致急性溶血性尿毒症综合征,使用PE或CVVH均能达到治疗目的,降血胆红素PE优于CVVH。
王松张林宋晓英王琴甘晓辉曾丹
关键词:蜂蜇伤溶血性尿毒症综合征
不同抗凝方式在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急性肾损伤患者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比较被引量:18
2019年
目的:比较2种不同抗凝方式在行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的重症急性肾损伤(AKI)患者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重症监护病房(ICU)接受CRRT治疗的AKI患者7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低分子肝素组和枸橼酸钠组,每组35例。比较2组前3天平均每日有效治疗剂量、滤器寿命、ICU住院时间、患者28、90d生存率及不良反应。结果:前3天低分子肝素组平均每日有效治疗剂量低于枸橼酸钠组[(27.7±0.98)mL/(kg·h)vs(28.8±1.91)mL/(kg·h),P<0.05]。枸橼酸钠组滤器寿命明显长于低分子肝素组[(44.4±7.63)h vs(27.3±9.69)h,P<0.01]。枸橼酸钠组28 d和90 d生存率高于低分子肝素组,ICU住院时间短于低分子肝素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低分子肝素组出现2例消化道出血,枸橼酸钠组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ICU AKI患者CRRT治疗中枸橼酸钠抗凝在前3天平均每日有效治疗剂量、滤器寿命等方面均优于低分子肝素,且治疗过程中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
贾超王松代小雨蒋涵何海燕
关键词: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枸橼酸钠低分子肝素
综合护理干预在血液透析患者合并心力衰竭的疗效观察被引量:16
2016年
临床研究表明心血管疾病是血液透析患者死亡的第一位因素,积极防治心血管疾病有助于改善患者的预后。综合护理干预是目前临床护理的热点,对于患者的疾病防治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对于血液透析患者心力衰竭的研究尚未明确,本研究在我院血液净化中心临床治疗基础上,采用综合护理干预,观察其对血液透析患者心力衰竭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王琴汪嘉莉王松邓丽容
关键词:综合护理干预血液透析血液净化自我护理能力透析间期
低分子肝素钠联合低分子右旋糖酐及速尿治疗肾病综合征并急性肾衰竭的临床观察被引量:2
2011年
目的观察低分子肝素钠联合低分子右旋糖酐及速尿治疗肾病综合征并急性肾衰竭的疗效。方法将我院2006~2010年312例原发性肾病综合征(PNS)并发29例急性肾衰竭(AFR)的临床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14例及治疗组15例。对照组常规治疗基础上,间歇性输入人体清蛋白后给予速尿静脉滴注,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低分子肝素钠联合低分子右旋糖酐(250ml)及速尿静脉滴注14d。观察两组少尿例数,血液透析例数,尿蛋白,血脂,血尿素氮,血肌酐等指标变化。结果治疗组比对照组在少尿及血液透析例数,血尿素氮,血肌酐等均显著减少(P<0.05);尿蛋白,血脂等无显著变化(P<0.05)。结论低分子肝素钠联合低分子右旋糖酐及速尿治疗肾病综合征并急性肾衰竭疗效确切,优于常规疗法,且经济实用,不良反应小。
王松廖丹王琴李红邓丽蓉谭君
关键词:急性肾衰竭低分子肝素钠低分子右旋糖苷原发性肾病综合征
血浆置换抢救蜂蜇伤所致急性溶血性尿毒症综合征2例
2001年
王松张林甘小辉
关键词:血浆置换蜂毒糖皮质激素
82例肾活检病理与临床关系分析
一、临床资料82例中,男性29例,女性53例,最大年龄68岁,最小年龄12岁,入院时临床诊断,血尿、蛋白待诊57例,肾病综合征(NS)18例,肾性急性肾功能衰竭(ARF)7例,肾活检病理标本以邮寄盒特快专递送南京军区福州...
张林王松甘晓辉曾丹
关键词:肾活检病理ARF肾淀粉样变
文献传递
维持性血液透析人群中氧化应激在左室肥厚中的作用
张林廖丹王松邓金华甘晓辉
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治疗尿毒症皮肤瘙痒患者的临床观察被引量:3
2011年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和血液灌流联合治疗维持性血液透析尿毒症患者皮肤瘙痒的疗效。方法将81例尿毒症皮肤瘙痒患者按皮肤瘙痒程度分为3组,每组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和对照组采用营养支持及综合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血液透析治疗;治疗组采用血液灌流+血液透析治疗。于治疗前、治疗3、6周后分别检测两组患者甲状旁腺激素、&微球蛋白的水平变化以及皮肤瘙痒程度并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患者经治疗后3、6周后甲状旁腺激素和&微球蛋白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经治疗3周后皮肤瘙痒症状较对照组改善,其中可视模拟评分法评为6~8分组改善最明显(P〈0.05)。治疗组治疗6周后皮肤瘙痒症状较对照组改善,其中可视模拟评分法评分〉6分组改善最明显(P〈0.05)。结论血液灌流+血液透析联合治疗能显著降低尿毒症患者甲状旁腺激素和β2微球蛋白水平,减轻皮肤瘙痒症状。
王松代小雨王琴李红谭君廖丹
关键词:血液透析血液灌流皮肤瘙痒尿毒症
低蛋白饮食联合开同对尿毒症患者钙磷代谢的影响被引量:4
2014年
目的:观察低蛋白饮食联合复方α酮酸片(开同)对尿毒症患者钙磷代谢紊乱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对照实验设计。选取我院肾病科2010年1月1日-2012年12月31日期间确诊尿毒症患者86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3人,实验组应用低蛋白饮食联合开同治疗,对照组用普通蛋白质饮食,于治疗前、1月、3月后检测血钙(Ca2+)、血磷(P3-)、甲状旁腺激素(iPTH)并进行比较。结果:实验组1、3月P3-分别为(1.87±0.13) mmol/L、(1.76±0.12) mmol/L,明显低于对照组(2.30±0.09)mmol/L、(2.29±0.11) mmol/L;iPTH治疗1月、3月检测为(316.2±91.3) pg/ml、(145.3±87.7) pg/ml,明显低于对照组(380.3±83.8) pg/ml、(376.5±87.6) p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蛋白饮食联合开同可以有效降低血磷,纠正低钙血症,改善尿毒症患者的钙磷代谢紊乱。
王松王琴姜丹李红
关键词:低蛋白饮食复方Α酮酸尿毒症钙磷代谢
原发性小血管炎临床特征及其误诊原因分析
2011年
目的分析原发性小血管炎的临床特征及其常见的误诊原因。方法对25例确诊为原发性小血管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5例原发性小血管炎患者入院时误诊、漏诊22例,首诊误诊率高达88.0%。原发性小血管炎临床表现多样,缺乏特异性,以多系统损害为主要特点,肾脏和肺脏受累最常见,其中2个脏器同时受累者19例,占76.0%。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阳性者24例,阳性率为96.0%。25例患者均采用糖皮质激素或糖皮质激素联合环磷酰胺治疗,随访1年,21例患者(85.0%)治疗后血尿、蛋白尿完全消失;2例患者症状好转;死亡2例,病死率为8.0%。结论原发性小血管炎常出现多个系统损害,早期实验室重点筛查ANCA均能较早诊断,从而减少误诊、漏诊。
邓金华王定勇王松张林
关键词:原发性小血管炎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误诊漏诊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