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潘凌云

作品数:38 被引量:177H指数:6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哲学宗教更多>>

文献类型

  • 32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4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主题

  • 12篇妊娠
  • 10篇腹腔
  • 10篇腹腔镜
  • 7篇阴道
  • 6篇超声
  • 5篇阴道超声
  • 5篇剖宫产
  • 5篇妇科
  • 4篇手术
  • 4篇子宫
  • 4篇激素
  • 4篇产妇
  • 4篇产后
  • 3篇电视腹腔镜
  • 3篇抑郁
  • 3篇排卵
  • 3篇盆腔
  • 3篇宫内
  • 2篇胆汁淤积
  • 2篇胆汁淤积症

机构

  • 26篇解放军第94...
  • 7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南京军区总医...
  • 1篇江西省妇幼保...

作者

  • 35篇潘凌云
  • 21篇袁巧玲
  • 8篇陈文玲
  • 6篇刘岚
  • 5篇刘蓓
  • 3篇王珍丽
  • 3篇顾红
  • 3篇温文
  • 3篇王颖
  • 3篇徐芳
  • 3篇李苑
  • 2篇涂怀军
  • 1篇刘丽华
  • 1篇李诚信
  • 1篇黄杰
  • 1篇尚峰
  • 1篇尚峰
  • 1篇涂筱玲
  • 1篇许文斌
  • 1篇钟传庆

传媒

  • 4篇现代诊断与治...
  • 4篇人民军医
  • 3篇江西医药
  • 2篇中国计划生育...
  • 2篇中国妇幼保健
  • 2篇江西医学院学...
  • 2篇腹腔镜外科杂...
  • 2篇东南国防医药
  • 2篇南昌大学学报...
  • 1篇临床超声医学...
  • 1篇实用癌症杂志
  • 1篇中国临床医学...
  • 1篇局解手术学杂...
  • 1篇中国微创外科...
  • 1篇现代生物医学...
  • 1篇中国计划生育...
  • 1篇全科护理
  • 1篇中国医学创新
  • 1篇中华医学会第...
  • 1篇全国围产医学...

年份

  • 2篇2024
  • 2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19
  • 1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4
  • 2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1
  • 2篇2009
  • 2篇2008
  • 3篇2007
  • 3篇2006
  • 1篇2005
  • 3篇2004
  • 1篇2002
  • 4篇2001
  • 1篇2000
3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Ⅱ型剖宫产瘢痕妊娠两种治疗方法的对比研究被引量:4
2017年
目的:探讨腹腔镜及经阴道病灶切除术对Ⅱ型剖宫产瘢痕妊娠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0年1月至2016年5月经阴道彩色超声检查确诊为Ⅱ型剖宫产瘢痕妊娠的患者为观察对象,分为腹腔镜组(n=27)与经阴道组(n=34),比较两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月经恢复时间、HCG下降至正常时间、住院费用、术后胃肠道积分、性生活质量及患者满意度。结果:腹腔镜组手术时间较经阴道组长,住院费用较经阴道组高,而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月经恢复时间及HCG下降至正常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经阴道组患者术后肠鸣音积分、腹胀痛积分、胃肠反应积分均较腹腔镜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性生活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阴道组患者治疗满意率为97.06%,明显高于腹腔镜组(P<0.05)。结论:两种手术方式治疗Ⅱ型剖宫产疤痕妊娠均有效,然而腹腔镜手术对手术器械、术者技术水平具有较高要求,限制了其在基层医院的广泛开展,经阴道手术不进腹,对胃肠道干扰小,无切口且住院费用少,适合基层医院开展。
潘凌云徐芳陈志琴
关键词:剖宫产瘢痕妊娠腹腔镜检查
补益心脾法联合肠道菌群调节治疗心脾两虚证产后抑郁患者的临床观察
2023年
目的:探讨补益心脾法—参芪解郁方颗粒联合肠道菌群调节治疗心脾两虚证产后抑郁(PPD)患者的效果。方法:选择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八医院2019年6月—2021年12月收治的50例PPD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25)和观察组(n=25)。对照组采用参芪解郁方颗粒治疗,观察组采用参芪解郁方颗粒联合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治疗。对比两组疗效、中医症候积分、血清5-羟色胺(5-HT)水平、性激素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3、6周后,观察组中医症候积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血清5-HT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血清雌二醇(E2)、孕酮(P)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对照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4.00%、8.0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补益心脾法联合肠道菌群调节能提高心脾两虚证PPD患者的血清5-HT与性激素水平,且具有满意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少。
徐芳陈文玲潘凌云王颖侯思嘉
关键词:产后抑郁心脾两虚证
卵巢上皮性肿瘤细胞DNA含量测定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1
1995年
作者采用流式细胞仪对38例卵巢交界瘤,20例卵巢恶性肿瘤及4例正常卵巢进行DNA含量测定。结果:①交界瘤非整倍体率为16%,恶性肿瘤非整倍体率为100%;②非整倍体交界瘤与恶性肿瘤之间DI值、PI值、S期细胞比率无差异(P>0.05);③DI<1.21是判断交界瘤的客观指标,符合率87.93%;④DI值是唯一影响预后的因素。
潘凌云李诚信钟传庆
关键词:卵巢肿瘤上皮性肿瘤DNA流式细胞术
异丙酚配伍不同剂量曲马多在无痛人工流产中的应用被引量:1
2006年
目的探讨异丙酚配伍曲马多在人工流产中的效果。方法:门诊要求行人工流产患者450例,随机分为3组,各组均为150例。A组静脉注射异丙酚2.5mg/kg;B组静脉注射曲马多50mg,3~5min后注射异丙酚2.5mg/kg;C组静脉注射曲马多100mg,异丙酚注射量同B组。观察3组患者诱导时间、异丙酚用量、手术时间、苏醒时间,BP、HR、SpO2变化及术中,术后反应。结果3组患者麻醉诱导时间、苏醒时间及异丙酚总量均无明显差异(P〉O.05),三组患者术中生命体征变化以SpO2明显.各组术中均较术前,术后降低,差异非常显著(P〈O.01)。提示异丙酚对呼吸系统有抑制作用。结论.异丙酚配伍曲马多用于人流手术麻醉可加强镇痛效果,不增加副作用,但不能减少异丙酚用量。
陈文玲袁巧玲潘凌云刘岚
关键词:异丙酚曲马多人工流产镇痛
宫腹腔镜联合下输卵管疏通术治疗输卵管性不孕症效果被引量:28
2019年
不孕症原因复杂,输卵管堵塞是其临床常见原因[12]。传统输卵管通液术具有费用较低、操作简单等特点,但易受主观因素影响,操作盲目性大,对机体损伤无可预知且难以准确判定宫腔及盆腔病变,逐渐被微创手术取代。大量研究表明,宫腔镜输卵管疏通和(或)联合输卵管疏通两种方法在治疗输卵管阻塞性不孕均优于单纯输卵管通液治疗且创伤小[3]。本文对输卵管性不孕症患者分别实施宫腹腔镜联合输卵管疏通术和宫腔镜下输卵管疏通术治疗,探究不同方法的临床疗效。
潘凌云万萍陈志琴
关键词:输卵管堵塞宫腹腔镜联合输卵管性不孕症输卵管通液术输卵管疏通术盆腔病变
促排卵后妊娠合并卵巢扭转穿刺治疗6例体会被引量:1
2015年
回顾分析6例我院收治的促排卵治疗妊娠合并卵巢扭转穿刺治疗效果。6例卵巢扭转患者在行卵巢穿刺术后急腹症症状缓解,效果满意,并发症少。卵巢穿刺术对促排卵后卵巢扭转有效,减少手术创伤,保护生育功能,对合并妊娠患者影响小,安全。
杨小燕潘凌云
关键词:促排卵卵巢扭转急腹症穿刺术
经阴道超声监测药物诱导排卵的临床应用被引量:4
2001年
刘蓓潘凌云王珍丽袁巧玲涂怀军
关键词:超声检查排卵诱导药物诱导
初产妇妊娠41周以上胎头未衔接者剖宫产的危险性
目的:探讨初产妇妊娠41周以上胎头未衔接者剖官产的风险性。方法:对41周以上单胎、头先露的初产妇124例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包括自然临产及引产临产的所有孕妇。比较最初胎头位置及引产对剖宫产风险的影响。结果:124例产妇...
潘凌云袁巧玲尚峰
关键词:剖宫产率初产妇
文献传递
阴道超声在腹腔镜多发子宫肌瘤剔除术中的应用价值被引量:52
2014年
目的探讨在腹腔镜剔除子宫多发肌瘤术中应用阴道超声减少肌瘤残留及降低复发的临床价值。方法2010年1月一2011年12月85例多发子宫肌瘤按入院日期单、双号分为阴道超声引导腹腔镜组(n=42)与腹腔镜组(n=43)。阴道超声引导腹腔镜组于腹腔镜手术后经阴道超声引导将残留的子宫肌瘤继续在腔镜下剔除。结果2组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阴道超声引导腹腔镜组术中发现11枚残留肌瘤,均为肌壁间肌瘤,肌瘤直径1.5—2.5cm。腹腔镜组7例复发(16.3%,7/43),阴道超声引导腹腔镜组1例复发(2.4%,1/42),均为肌壁间肌瘤,2组复发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x2=3.321,P=0.068)。结论阴道超声引导下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可以最大限度地避免肌瘤残留。
潘凌云顾红况秀清温文袁巧玲
关键词:阴道超声子宫平滑肌瘤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复发
雌激素受体α基因多态性及其表达与子宫内膜增生的关系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增生症雌激素受体α(estrogen receptorα,ERα)基因多态性及其与表达的关系。方法:选择江西地区150例子宫内膜增生症患者为实验组,100例子宫内膜正常妇女为对照组。应用分子生物学的方法分析ERα基因XbaⅠ和PvuⅡ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通过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RT-PCR)和Western blot方法分析ERα表达。结果:(1)X等位基因频率的变化与子宫内膜增生程度具有相关性P<0.01,不典型增生组中XX型频率是正常组的4倍。随着子宫内膜增生程度的增加,P等位基因频率减少,人群中PP基因型频率逐渐减少;(2)单纯性增生、复杂性增生ERαmRNA和蛋白表达均比正常组高(P<0.01),而不典型增生ERαmRNA和蛋白质表达均比单纯增生、复杂增生低(P<0.01)。结论:ERα基因多态性与子宫内膜增生发生及增生程度存在相关性。ERα表达的下调与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的发生有关。
李苑潘凌云袁巧玲姚兵
关键词:子宫内膜增生基因多态性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