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3日
星期三
|
欢迎来到上海浦东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进入后台
[
APP下载]
[
APP下载]
扫一扫,既下载
全民阅读
职业技能
专家智库
参考咨询
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毛秦雯
作品数:
21
被引量:114
H指数:7
供职机构:
第四军医大学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生物学
更多>>
合作作者
张立藩
第四军医大学空军医学系
苏慧慈
第四军医大学
马进
第四军医大学空军医学系
张远强
第四军医大学
黄威权
第四军医大学
作品列表
供职机构
相关作者
所获基金
研究领域
题名
作者
机构
关键词
文摘
任意字段
作者
题名
机构
关键词
文摘
任意字段
在结果中检索
文献类型
20篇
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19篇
医药卫生
1篇
生物学
主题
11篇
血管
10篇
动脉
9篇
模拟失重
6篇
P物质
4篇
血管活性
4篇
相关肽
4篇
模拟失重大鼠
4篇
基因
4篇
基因相关肽
4篇
降钙素
4篇
降钙素基因
4篇
降钙素基因相...
4篇
降钙素基因相...
4篇
钙素基因相关...
3篇
动脉血
3篇
动脉血管
3篇
悬吊大鼠
3篇
血管活性肠肽
3篇
血压
3篇
神经纤维
机构
20篇
第四军医大学
1篇
第四军医大学...
作者
20篇
毛秦雯
10篇
张立藩
9篇
苏慧慈
8篇
马进
4篇
张远强
3篇
黄威权
2篇
余志斌
1篇
刘春
1篇
张乐宁
传媒
4篇
神经解剖学杂...
4篇
中华航空航天...
3篇
解剖学报
3篇
航天医学与医...
2篇
第四军医大学...
1篇
科学通报
1篇
生理科学进展
1篇
实用口腔医学...
1篇
解剖科学进展
年份
1篇
2001
2篇
2000
4篇
1999
2篇
1998
2篇
1997
3篇
1996
1篇
1995
2篇
1994
1篇
1993
1篇
1992
1篇
1991
共
2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全选
清除
导出
排序方式: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排序
尾部悬吊大鼠不同部位动脉血管内皮细胞几何形状与排列的变化
被引量:3
1998年
目的探讨模拟失重对动脉血管内皮细胞几何形状与排列的影响。方法采用enface小皮贴片技术观察了尾部悬吊4周(SUS-4)、悬吊4周后恢复1周(REC-1)及对照(CON)大鼠后肢和头颈部动脉血管内皮的形态学改变。结果股动脉:与CON比较,SUS-4组内皮细胞的平均长度(L)降低10%(P<0.01),平均宽度(W)增大45%(P<0.01),平均宽/长之比(W/L)增大65%(P<0.01),细胞更趋于圆形,内皮细胞的数目(N)无明显改变(P>0.05);REC-1组L、W、W/L已基本恢复。颈总动脉:其变化趋势与股动脉相反。与CON比较,SUS-4组内皮细胞的L增加10%(P<0.05),W降低24%(P<0.01),平均宽/长之比减小31%(P<0.01),细胞更趋于梭形,N变化不明显(P>0.05);REC-1组L、W、W/L已基本恢复。结论上述内皮细胞这些变化进一步表明,模拟失重大鼠头颈部的血流量增大,而后肢的血流量降低。
毛秦雯
张立藩
马进
关键词:
模拟失重
动脉
血管内皮
用放免测定观察自发性高血压大鼠脑底动脉上血管活性肠肽和P物质含量的变化
被引量:3
1996年
应用放射免疫分析的方法,观察了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脑底动脉上血管活性肠肽(VIP)和P物质(SP)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SHR各主要脑底动脉SP的含量在2.60~3.51pg/mg之间.大脑前动脉(ACA)SP的含量SHR比对照京都Wistar(WKY)大鼠小,在其它脑底动脉上SP的含量SHR和WKY大鼠无差异.SHR各主要脑底动脉上的VIP含量在2.30~2.55pg/mg之间,和WKY大鼠均无明显差异.同时对SHR脑底动脉上肽类物质含量的变化的意义作了进一步的讨论.
毛秦雯
苏慧慈
关键词:
血管活性肠肽
P物质
高血压
放射免疫法
模拟失重大鼠后肢动脉血管肾上腺素能神经支配的变化
被引量:4
1997年
目的以尾部悬吊4周大鼠模型模拟失重的影响,探讨模拟失重是否可引起动脉血管神经支配发生可塑性变化。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ABC)方法,观察了对照(CON)、尾部悬吊4周(SUS-4)和恢复1周(REC-1)大鼠后肢动脉血管周围肾上腺素能神经的变化。结果胫前动脉:SUS-4组的肾上腺素能神经的密度较CON组显著降低(P<0.01);在REC-1组则提高(P<0.05)。股四头肌内小动脉:肾上腺素能神经的密度无明显改变(P>0.05),但纤维变得更纤细,染色更浅淡;在REC-1组,神经纤维的密度较CON组升高1倍(P<0.01),且纤维粗,染色深,膨体更清晰。结论模拟失重4周可引起大鼠后肢动脉血管肾上腺素能神经支配处于低下状态,恢复1周后则处于增强状态。以上表明血管肾上腺素能神经支配对模拟失重下局部血液动力学改变颇为敏感,并能很快发生可塑性变化。
毛秦雯
张立藩
马进
关键词:
肾上腺素能神经
小动脉
模拟失重
大鼠习瓣膜含神经肽Y血管性肠肽P物质和降钙素基因相关肽神经的分布及年龄变化
被引量:6
1994年
用免疫组织化学ABC法结合葡萄糖氧化酶-DAB-硫酸镍铵增强技术,研究了1月、8月和18月龄大鼠心瓣膜中NPY、VIP、CGRP和SP免疫反应阳性神经纤维的分布。结果显示,以上4种含肽神经纤维在8月龄大鼠房室瓣上均有分布,密度顺序为NPY>CGRP>VIP和SP,含VIP和SP神经纤维的密度相近。三尖瓣中含NPY和SP神经纤维的密度大于二尖瓣,含VIP和CGRP神经纤维的密度与二尖瓣的相近。瓣膜中的含肽神经纤维可从瓣膜附着处的心壁及乳头肌内的神经两个方向延伸而来。主动脉和肺动脉瓣内仅发现有NPY神经。随大鼠年龄增长,房室瓣中含NPY神经的密度有增加趋势。含CGRP、VIP、SP神经在1月龄大鼠房室瓣上的密度为零,在8月和18月储时的密度与1月龄时的差异非常显著,8月和18月龄时的密度间无明显差异。1月龄和18月龄大鼠的主动脉和肺动脉瓣上,未见到4种含肽神经。我们的结果为心瓣膜的神经支配提供了新的资料,但这些含肽神经在心瓣膜的作用尚待探讨。
毛秦雯
苏慧慈
张远强
黄威权
关键词:
神经分布
肽能神经
大鼠脑血管表面神经纤维的立体形态观察
1993年
作者应用扫描电镜技术结合免疫组化(ABC)方法,观察了大鼠脑血管表面神经纤维的立体形态.结果表明,大鼠脑底动脉表面的神经依存在形式可分为神经丛和单根神经.神经丛多存在于脑底动脉环吻侧.单根神经可出现于脑底动脉各处,依形态又可将它们分为粗神经和细神经.粗神经表面较光滑,常沿血管纵轴走行;细神经为串珠样,走行不规则.在筛内动脉表面常发现有含P物质神经纤维分布,它位于表面光滑的粗神经内.在脑底动脉环吻侧可见含降钙素基因相关肽神经纤维存在于血管表面,它们多位于细神经内.含神经肽Y,血管活性肠肽神经纤维在脑血管表面未见到.
毛秦雯
苏慧慈
关键词:
血管活性肠肽
P物质
模拟失重大鼠比目鱼肌小动脉网各级血管内径的变化
被引量:4
1999年
目的探讨模拟失重是否可引起后肢肌肉小动脉网各级血管内径发生改变及其可逆性。方法采用墨汁灌注法观察尾部悬吊4wk(SUS4),悬吊4wk后恢复1wk(REC1)、恢复5wk(REC5),以及对照(CON)大鼠比目鱼肌小动脉网各级血管内径的变化。结果在SUS4组,比目鱼肌的营养动脉、弓状小动脉及V、I级横行小动脉的内径,较CON组分别减小了31%、29%、28%及41%(均为P<0.01);在REC1组,仅有部分恢复但仍普遍低于CON组(P<0.05,P<0.01);在REC5组,除I级横行小动脉外,其余各级小动脉的内径均已恢复。结论4wk模拟失重大鼠后肢肌肉小动脉可能发生萎缩性变化。
毛秦雯
张立藩
马进
关键词:
模拟失重
小动脉
内径变化
自发性高血压大鼠脑底动脉含神经肽Y、含降钙素基因相关肽、含P物质神经的变化
被引量:7
1996年
用免疫组织化学(ABC)方法,观察了含NPY、含CGRP和含SP神经在自发性高血压大鼠脑底动脉的变化.结果表明,和对照用的京都Wistar大鼠相比,含NPY神经在脑底动脉环吻侧的密度略低,而尾侧略高;自发性高血压大鼠大脑前动脉和大脑后动脉含NPY神经纵行纤维密度比对照大鼠低,而环行纤维密度比对照大鼠高.自发性高血压大鼠脑底动脉含SP和含CGRP神经的密度均比对照大鼠低.本文对上述变化的意义进行了讨论.
毛秦雯
苏慧慈
关键词:
高血压
降钙素基因
相关肽
P物质
尾部悬吊大鼠不同部位动脉血管的分化性结构重塑变化及其可逆性
被引量:23
1999年
目的阐明模拟失重下,不同部位动脉血管的结构是否会发生不同性质的重塑变化,这些变化是否可逆。方法用vanGiesonOrcein染色法观察了尾部悬吊4wk(SUS4)、悬吊4wk后恢复1wk(REC1)、及对照(CON)大鼠后肢和头颈部动脉血管的形态学改变。结果股动脉及胫前动脉:与CON比较,SUS4组的内径(d)与中膜面积(A)均显著减小(P<0.05,P<0.01);REC1组的d与A尚未完全恢复,但差别已不显著。位于头颈部的颈总动脉与基底动脉的变化恰相反:与CON相比,SUS4组的d与A均显著增大(P<0.05,P<0.01);REC1组的d与A尚未完全恢复。结论模拟失重下,后身的动脉血管可发生萎缩性变化,而在头颈部则为肥厚性变化;解除模拟失重1wk后仅见部分恢复,提示此种变化是可逆的。
毛秦雯
张立藩
马进
关键词:
模拟失重
动脉
大鼠脑血管含神经肽Y、含降钙素基因相关肽、含P物质神经的年龄变化
被引量:9
1995年
本文应用免疫组织化学(ABC)方法,观察了含神经肽Y(NPY)、含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含P物质(SP)神经在大鼠完整脑底动脉环分布的年龄变化,结果表明在2周、2月、8月龄大鼠脑底动脉上含NPY神经的密度依次降低;含CGRP和含SP神经的密度依次升高.至18月龄,含NPY神经的密度和8月龄时的接近,而含SP和含CGRP神经的密度比8月龄时明显降低.大鼠脑血管含肽神经支配的这种增龄变化表现出有利于脑血管扩张的趋势,它可能是脑血管硬化导致脑血流量下降的一种代偿机制。
毛秦雯
苏慧慈
关键词:
脑血管
神经纤维
CGRP
P物质
尾部悬吊大鼠后肢肌肉小动脉内皮血管活性物质及一氧化氮合酶表达的变化
被引量:3
1998年
目的阐明模拟失重下血管内皮的变化。方法以尾部悬吊方法模拟失重影响,用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对照(CON)、尾部悬吊4周(SUS-4)和恢复1周(REC-1)大鼠后肢肌肉小动脉内皮血管活性物质及一氧化氮合酶(NOS)活性的改变。结果在腓肠肌(抗重力肌),模拟失重4周后,NOSⅡ、NOSⅢ、P物质(SP)及内皮素-1(ET-1)免疫反应(Immunoreactive,IR)阳性的小动脉长度均较对照组显著减小。其中,又以ET-1-IR阳性小动脉长度的相对变化为最大,减少了60%(P<0.01),SP-IR阳性者减少了27%(P<0.01),NOSⅡ-IR与NOSⅢ-IR阳性者分别减少了11%(P<0.05)与46%(P<0.01)。解除模拟失重1周后,则呈现相反改变,SP-IR、ET-1-IR阳性者较对照组分别增加了77%及17%(P<0.01),而NOS则以Ⅱ型-IR的阳性者变化较大,增加33%(P<0.01),Ⅲ型-IR阳性者增加了28%(P<0.01)。在跖肌(非抗重力肌),各组免疫反应阳性小动脉的长度普遍低于腓肠肌;模拟失重4周后,SP、ET-1免疫反应阳性小动脉长度较对照组显著减小,亦以ET-1-IR阳性者?
毛秦雯
张立藩
马进
关键词:
失重模拟
一氧化氮合酶
P物质
全选
清除
导出
共2页
<
1
2
>
聚类工具
0
执行
隐藏
清空
用户登录
用户反馈
标题:
*标题长度不超过50
邮箱:
*
反馈意见:
反馈意见字数长度不超过255
验证码:
看不清楚?点击换一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