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梁毅

作品数:80 被引量:253H指数:9
供职机构:广东省中山市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中山市科技计划项目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69篇期刊文章
  • 6篇会议论文
  • 2篇科技成果
  • 1篇专利

领域

  • 7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0篇手术
  • 27篇心脏
  • 17篇胸腔
  • 16篇胸腔镜
  • 14篇外科
  • 12篇术后
  • 11篇动脉
  • 10篇心脏移植
  • 9篇切除
  • 9篇主动脉
  • 9篇瓣膜
  • 8篇切除术
  • 7篇电视胸腔镜
  • 7篇心脏手术
  • 7篇食管
  • 7篇食管癌
  • 7篇外科治疗
  • 6篇心肌
  • 6篇肺癌
  • 5篇心脏瓣膜

机构

  • 40篇广东省中山市...
  • 36篇中山市人民医...
  • 7篇中山大学
  • 4篇中山大学孙逸...
  • 3篇广州医学院第...
  • 2篇中山大学附属...
  • 1篇广州呼吸疾病...
  • 1篇中山大学附属...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广东省梅州市...
  • 1篇南方医科大学...
  • 1篇遵义医科大学

作者

  • 78篇梁毅
  • 62篇姜海明
  • 44篇郑俊猛
  • 34篇叶红雨
  • 34篇王得坤
  • 25篇吴颖猛
  • 23篇凌飞海
  • 13篇李斌飞
  • 12篇黄伟钊
  • 9篇张志刚
  • 8篇唐渲
  • 7篇舒惠萍
  • 5篇苏建薇
  • 5篇毛凯红
  • 5篇李健英
  • 4篇王旭广
  • 4篇邓保平
  • 3篇叶翠玲
  • 3篇何建行
  • 3篇周再生

传媒

  • 6篇中山大学学报...
  • 5篇实用医学杂志
  • 4篇齐齐哈尔医学...
  • 4篇岭南心血管病...
  • 4篇广东医学
  • 4篇现代医院
  • 4篇岭南现代临床...
  • 2篇吉林医学
  • 2篇中国临床医生...
  • 2篇临床医学
  • 2篇中国胸心血管...
  • 2篇中国医刊
  • 2篇中华胸心血管...
  • 2篇中国医药指南
  • 1篇心肺血管病杂...
  • 1篇肿瘤防治杂志
  • 1篇中国内镜杂志
  • 1篇中国现代医学...
  • 1篇国际医药卫生...
  • 1篇山西医药杂志

年份

  • 2篇2023
  • 1篇2022
  • 2篇2021
  • 3篇2019
  • 1篇2018
  • 2篇2017
  • 5篇2016
  • 5篇2015
  • 3篇2014
  • 3篇2013
  • 4篇2012
  • 2篇2011
  • 1篇2010
  • 2篇2009
  • 6篇2008
  • 6篇2007
  • 1篇2006
  • 6篇2005
  • 4篇2004
  • 3篇2003
8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围手术期联合药物化疗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剂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水平的影响被引量:5
2016年
目前手术切除术仍是肺癌的首选治疗方式,药物化疗联合手术治疗可以提高肺癌的疗效,降低肿瘤的转移及侵袭,但合理的选择药物化疗时间是治疗的关键[1]。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剂(TIMP)-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与肿瘤的转移及侵袭相关[2]。为探讨与分析围手术期联合药物化疗治疗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疗效的影响,
钟海辉刘汉云梁锦崧梁毅
关键词:药物化疗组织抑制剂围手术期金属蛋白酶手术切除术
电视视胸腔镜辅助小切口在肺癌手术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探讨电视胸腔镜辅助小切口在肺癌根治术中应用疗效。 方法:本组病例130例,男89例,女41例,年龄25-75岁,平均51岁,术前临床分期Ⅰa期12例,Ⅰb期15例,Ⅱa期60例,Ⅱb期40例,Ⅲa3例.均...
姜海明王得坤凌飞海梁毅郑俊猛吴颖猛叶红雨苏建薇
关键词:电视胸腔镜肺癌根治手术
文献传递
胸腔镜下心脏术后并发症的预防及临床研究被引量:9
2019年
目的:研究胸腔镜下心脏手术并发症的分析与预防。方法:选择患者60例,其中二尖瓣手术30例,三尖瓣手术5例,左房年幼瘤8例,房间隔缺损17例,观察两组患者并发症情况,评价胸腔镜手术在临床的治疗效果。结果:整个手术时间为2.7~5.6h,其中升主动脉阻闭时间为12~57min,死亡患者重度肺部感染,重度室间隔缺损合并肺动脉高压。其中60例患者共出现并发症8例(13.33%);所有患者在经过相应的补救措施,妥善处理后并发症均得到缓解,术后随访半年,患者未见明显的严重后果。结论:胸腔镜下行简单心脏病手术对患者创伤较小,临床手术效果较好,需要医师结合良好的操作技术,保证熟练的进行手术,降低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术后恢复快。
梁毅
关键词:胸腔镜心脏手术并发症疗效
利用经口输送钉砧系统(OrVil)行全腔镜食管癌根治术被引量:3
2012年
目的研究在全腔镜食管癌根治术中,进行消化道重建时运用经口输送钉砧系统(OrVil)的应用意义及经验。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1年10月期间,术中采用经口腔置入钉砧头手术治疗食管癌患者6例。先用腔镜游离胃,清扫腹腔淋巴结并制作管状胃,然后用腔镜在胸部游离食管,对胸部淋巴结进行清扫切除,在腔镜下利用经口输送钉砧系统(OrVil)进行食管胃端侧吻合手术。结果 6例均成功接受全腔镜下手术,无开胸开腹直视手术发生,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甚至死亡病例,手术均获得成功。术后住院治疗时间平均18d,患者手术5d后开始流质饮食,在术后3个月的跟踪记录中,患者均未出现吻合口相关并发症。结论经口输送钉砧系统(OrVil)可有效地在全腔镜下行食管和胃吻合,是一种全新的消化道重建辅助工具。
梁毅陈宏叶红雨姜海明
关键词:食管肿瘤胸腔镜腹腔镜食管切除术
Duran环在二尖瓣成形术中的应用
2013年
目的:总结使用Duran环进行二尖瓣成形术的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07年10月至2011年3月采用Duran软环治疗二尖瓣关闭不全95例,其中87例成功进行二尖瓣成形,男48例,女39例,年龄18~73(平均42.7)岁。手术方法为常规体外循环下使用二尖瓣前后叶折叠缝合或矩形切除等技术修复二尖瓣病变,同时所有病例均应用Duran软环。结果:8例因成形后监测仍有中量以上返流,改性二尖瓣置换术,其余患者术中食管超声无反流49例,微量反流24例,轻度反流14例,均行二尖瓣成形术。平均体外循环时间(112.4±52.1)min,主动脉阻断时间(81.1±46.2)min。二尖瓣成形的患者出院前超声心动图检查测量左房直径、左室舒张末直径与术前相比均显著缩小,心功能均明显恢复,其中心功能I级66例(75.9%),Ⅱ级21例(24.1%)。结论:二尖瓣成形术中使用Duran环可更好地维持左室的生理功能,结合其他成形技术使用,可取得良好效果,但需注意避免环缩过度引起的二尖瓣狭窄。
姜海明梁毅郑俊猛吴颖猛叶红雨黄伟钊唐渲徐伟
关键词:二尖瓣关闭不全成形术
原发性肺淋巴上皮样癌
2016年
淋巴上皮样癌(lymphoepithelioma—like carcinoma,LELC)好发于鼻咽部,与EB病毒感染相关。原发性肺LELC少见非小细胞肺癌,高发于东南亚地带,与EB病毒感染,其生物学特性类似于鼻咽癌。目前关于肺LELC的病例资料报道不多,手术治疗是主要治疗方式,放化疗作为辅助治疗仍然存在争议。
邓保平姜海明梁毅郑俊猛吴颖猛黄伟钊杨艳旗
关键词:非小细胞肺癌原发性CARCINOMAEB病毒感染生物学特性病例资料
电视胸腔镜手术563例治疗体会
电视胸腔镜手术(VAST)是上世纪90年代兴起并发展起来的一项胸外科微创技术,近年来20年来随着手术器械的改进和操作技术的不断提高,使VAST已广泛应用于胸科多种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本院共实施VAST563例,取得满意的临...
姜海明王得坤凌飞海梁毅郑俊猛唐渲
关键词:电视胸腔镜手术胸外科微创手术临床疗效
文献传递
胸主动脉瘤手术高危因素分析及外科治疗策略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分析讨论胸主动脉瘤手术高危因素同时对比外科治疗策略。方法选取2012年3月至2013年9月我院胸外科录入的符合入选标准的受试者4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按照随机分配原则分为传统治疗组和个体化组,比较两组患者在死亡率、术后1年内复发率和总体手术后生活质量满意度。同时比较分析两组患者在外科治疗的高危因素对患者死亡率,术中并发症发病率以及预后的影响。结果 40例患者在治疗后对比发现个体化治疗组患者的治疗疗效、患者满意程度好于传统治疗组,并且死亡率低于传统治疗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高危因素会增加患者死亡率,并发症发病率以及严重影响患者预后,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胸主动脉瘤的患者,个体化的外科治疗效果更好,但是一些高危因素可明显降低患者治疗疗效。
梁毅姜海明叶红雨唐暄
关键词:胸主动脉瘤高危因素外科治疗
6例同种异体原位心脏移植的经验被引量:2
2005年
目的总结6例同种原位心脏移植的临床经验。方法术前诊断5例为扩张性心肌病,1例为主动脉瓣二瓣畸形并重度关闭不全、二尖瓣腱索断裂并重度关闭不全、三尖瓣重度关闭不全,亚急性心内膜炎。术前心功能Ⅳ级,均为终末期心脏病。超声测定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95±9.1)mm,射血分数(EF)为(25±9)%,肺动脉压(41±10)mmHg,其中1例受者麻醉后吸100%氧情况下测肺动脉压为80/56mmHg。心脏移植手术在全麻低温体外循环下进行,行双腔静脉原位心脏移植。供心热缺血时间3~5min,冷缺血时间140~260min。体外循环(CPB)转流时间105~135min,主动脉阻断时间80~105min,心脏均自动复跳。术后早期应用前列腺素E1,采用环抱素A或FK506、甲基强的松龙、骁悉三联抗排异药物治疗。应用心肌内心电图(IMEG)、心肌活检监测免疫排斥反应。结果5例患者存活,患者术后未发生急性排异反应。出院后随访2~9个月心功能均为Ⅰ级,恢复工作。1例死亡。结论心脏移植是治疗终末期心脏病的有效方法;作为一种监测排斥反应的无创方法,IMEG可以明显减少心肌活检的次数。
王得坤姜海明郑俊猛梁毅凌飞海王旭广
关键词:心脏移植排异反应心肌内心电图
超快通道麻醉在胸腔镜体外循环心脏手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分析
2019年
目的分析超快通道麻醉(UFCA)在胸腔镜体外循环心脏手术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50例行胸腔镜体外循环心脏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25)和观察组(n=25)。对照组采用传统麻醉,观察组采用UFCA。比较两组患者的麻醉时间、手术时间、体外循环时间、心脏阻断时间、 5 min拔管后警觉/镇静评分、意识恢复程度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的麻醉时间、手术时间、体外循环时间、心脏阻断时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5 min拔管后警觉/镇静评分5分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拔管时间、睁眼时间及定位感恢复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0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2.00%(P <0.05)。结论与传统麻醉比较,行UFCA的胸腔镜体外循环心脏手术患者神经意识恢复更快,且安全性更高,值得临床推广。
王立强程周廖小卒梁毅叶红雨李斌飞
关键词:心脏手术
共8页<12345678>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