碘标记直肠癌相关抗原单克隆抗体的免疫显像研究 目的:制备人直肠癌相关抗原单克隆抗体(McAb),并采用非放射碘标记,应用于肿瘤的免疫组化诊断与分型研究,为生物导向诊断、治疗奠定基础。方法:应用人直肠癌细胞免疫Balb/c小鼠,取其脾细胞与SP2/0细胞融合,经有限稀... 刘粤梅 李建远 刘奉立 杨爱景 沈肖方关键词:碘标记 直肠癌 相关抗原 单克隆抗体 免疫显像 家族性多发性结肠息肉家族成员的细胞遗传学研究 被引量:1 2002年 目的 揭示家族性多发性结肠息肉以及癌变的机理 ,为癌前监控和早期发现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方法 用RPMI 16 4 0和Tc 199培养基 ,采用微量全血培养法 ,在正常叶酸和低叶酸两种培养条件下 ,对 3个家族性多发性结肠息肉家系中的 6 1名成员的外周血淋巴细胞进行了较全面的染色体分析。结果 发现在正常叶酸和低叶酸培养条件下 ,绝大多数家族性多发性结肠息肉患者外周血染色体畸变率明显升高 ,正常叶酸组FPC患者为 6 .95 %,低叶酸组FPC患者为 10 .5 %。患者中出现的脆性部位频率较高的有 3p14、1p2 2和1p32等。 结论 家族性多发性结肠息肉患者染色体脆性部位表达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 ,且染色体脆性部位与癌基因、癌断点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张爱菊 周长文 陶淑玲 刘洪建 潘秋玉 杨爱景关键词:脆性部位 细胞遗传学 直肠癌相关抗原单克隆抗体的免疫组织化学研究 2016年 目的:应用人直肠癌相关抗原单克隆抗体,进行临床肿瘤免疫组织化学诊断与分型研究。方法:应用人直肠癌相关抗原单克隆抗体与人直肠癌组织、正常组织和胚胎组织(冰冻切片)免疫反应,间接免疫荧光技术鉴定。结果:与直肠癌及其他22种肿瘤标本免疫组织反应率分别是(24/30)80%、(9/22)40.9%,与正常人组织和胚胎组织免疫组化反应为阴性。结论:人直肠癌相关抗原单克隆抗体可用于临床肿瘤组织免疫组化诊断与分型研究,药物标记生物导向诊断与治疗肿瘤的载体。 杨爱景关键词:直肠癌 单克隆抗体 免疫组织化学 习惯性流产夫妇的细胞遗传学研究 1997年 用RPMI1640培养基,采用微量全血培养法,对58对流产夫妇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不稳定性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有7例核型异常,占受检人数的6.03%,其中男性1例,女性6例,异常核型中平衡易位5例,倒位1例,缺失1例。本研究结果,染色体异常率6.03%稍高于平均值(4.90%),与khudr综述中总结流产夫妇染色体异常发生率的6.20%比较接近,远远高于正常群体染色体异常率0.50%,由此可见,习惯性流产和染色体异常密切相关。 张爱菊 周长文 陶淑玲 王学芳 张瑞雪 张雅琴 杨爱景 唐桂荣关键词:流产夫妇 细胞遗传学研究 染色体不稳定性 异常发生率 核型异常 平衡易位 536例外周血染色体核型分析 2004年 目的 探讨染色体异常与生育异常、智力低下等疾病的关系。方法 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 受检者 5 36例 ,检出异常核型 4 6例 ,异常率 8 5 8% ,其中数目异常 2 7例 ,占 5 8 7% ,结构异常 19例 ,占 4 1 3%。结论 染色体异常是生育异常、智力低下等疾病的主要原因之一。 陶淑玲 杨爱景关键词:外周血 染色体 核型异常 生育异常 不孕 探讨急性脑血管病患者血清及脑脊液中S-100β蛋白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探讨急性脑血管病患者不同病情程度血清及脑脊液(CSF)中S-100β蛋白动态检测中的临床意义,为早期认知功能评估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自2013年5月—2015年4月,整群选取该院采用荧光免疫测定方法(FIA)测定157例患者(患者组),其中缺血性中风组89例、出血性中风组68例在不同病情程度血清S-100β蛋白的水平变化,同时测定100名健康查体者(对照组)血清及CSF中S-100β蛋白的含量变化。结果缺血性中风组血清及CSF中S-100β蛋白分别为(2.89±1.51)、(4.31±1.92)μg/L,出血性中风组血清及CSF中S-100β蛋白(μg/L)分别为(3.67±1.75)、(6.01±2.13)μg/L;对照组血清及CSF中S-100β蛋白分别为(0.195±0.081)、(3.05±0.418)μg/L。急性脑血管病患者组与对照组血清及CSF中S-100β蛋白含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不同病情缺血性中风患者(轻度、中度、重度)和出血性中风组(轻度、中度、重度)组内之间血清中及CSFS-100β蛋白的水平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测定急性脑血管病患者血清及CSF中S-100β蛋白含量变化,对急性脑血管疾病早期诊断及康复治疗提供理论依据,具有重要的临床研究和应用价值。 杨爱景关键词:急性脑血管病 脑脊液 S-100Β蛋白 男性不育患者解脲支原体、沙眼衣原体感染及其对精液质量的影响 2016年 目的 探讨男性不育患者解脲支原体(UU)、沙眼衣原体(CT)感染情况及其对精液质量的影响.方法 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对330 例男性不育患者(不育组)、148 例正常生育男性(生育组)的精液进行UU、CT 检测及精液常规分析.结果 不育组UU、CT 总检出率为 49.39 %,显著高于对照组 14.86 %(x2= 49.26, p〈0.01);其中单纯UU 检出率为39.09% 、单纯CT 检出率为16.36 %,明显高于生育组12.16 %、3.38%(x2= 34.79,p〈0.01; x2=13.92,p〈0.01);不育组UU、CT 两者同时感染20 例,检出率为6.06%,不育组UU 检出率显著高于CT(x2= 42.53,p〈0.01 ).而感染UU 和/CT 阳性的患者精子的密度、、活动率、活力明显低于阴性组,精子的畸形率、液化时间、白细胞数明显高于阴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UU 和CT 感染对精子多项指标有影响,精液质量下降,是引起男性不育的重要因素之-,对男性不育患者应常规检测UU 和CT. 杨爱景关键词:解脲支原体 沙眼衣原体 精子质量 男性不育 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 实时荧光定量PCR在检测孕妇血HCMV感染中的研究 被引量:2 2006年 目的探讨实时荧光定量PCR(FQ-PCR)检测孕妇血中巨细胞病毒(HCMV)感染的应用。方法采用FQ-PCR技术,对临床疑为HCMV病毒感染的326名孕妇(观察组)和健康孕妇(对照组)210名进行检测。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检出率分别为42.33%、3.81%,观察组HCMV感染率明显高于对照组(χ2=95.6305,P<0.01),两者之间有显著差异。结论FQ-PCR检测HCMV具有方法简单、快速、特异性强、定量准确等优点,应推荐作为检测孕妇血中HCMV感染的首选方法。 杨爱景关键词:实时荧光定量PCR 巨细胞病毒感染 孕妇 副肿瘤性神经系统疾病的研究 宗碧云 杨爱景 张洪涛 马晋 张红梅 副肿瘤性神经系统疾病的研究是本院科研课题,并得到辽科研基金资助。副肿瘤综合征是通过远隔作用刚起的神经系统功能障碍,而没有肿瘤直接侵犯神经组织,名副肿瘤综合征并不限于神经系统,大约1/2的副肿瘤综合症在出现症状时,原发性肿...关键词:关键词:副肿瘤综合征 神经系统功能障碍 神经系统副肿瘤性综合征患者体内特异性神经元抗体的研究 被引量:5 2005年 目的探讨神经系统副肿瘤性综合症(paraneoplastic syndromes of the nerves system,PNSNS)患者体内特异性神经元抗体,发现宿主体内的癌灶。方法收集686例可疑患者的血清或脑脊液,正常人血清50例,采用亲和免疫组织化学法及免疫印迹技术检测其特异性神经元抗体。结果检测患者标本686份,两种方法检测结果如下,亲和免疫组织化学法:抗Hu抗体阳94例、抗Yo抗体阳性3例、抗Ri抗体4例,阳性率14.7%,其中Hu、Yo、Ri抗体分别占13.7%、0.4%、0.6%。免疫印迹技术:抗Hu抗体81例,抗Yo抗体阳性3例,抗Ri抗体4例,阳性率12.8%,其中Hu、Yo、Ri阳性抗体分别占11.8%、0.4%、0.6%,两种方法无显著差异(χ2=1.0370,P>0.05)。正常人血清标本50例,检测其特异性神经元抗体均为阴性。结论检测PNSNS患者体内特异性神经元抗体对发现宿主体内原发癌灶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杨爱景关键词:神经系统副肿瘤综合征 免疫印迹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