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木军
- 作品数:87 被引量:268H指数:11
- 供职机构:云南省农业科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云南省应用基础研究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云南省联合支持国家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 高原麦区小麦核不育系C49S-87与恢复系中后期生长发育进程比较
- 2000年
- 对温光型两用核不育系C49S 87和 6个云南典型恢复系剑叶平展—抽穗—开花各发育阶段作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 ,高原生态条件下C49S 87与恢复系在剑叶平展后至开花期间具有不同的阶段发育进度 ,但只要父母本主穗和群体剑叶平展时期基本一致 ,后期不需对花期进行大的调节即可达到花期相遇。因此 。
- 顾坚杨木军田玉仙杨和仙刘琨周金生
- 关键词:小麦制种花期预测
- 一种用于提高小麦单株繁育工作效率的防护罩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提高小麦单株繁育工作效率的防护罩,包括至少三根中空立柱,每一中空立柱的上端均水平安装有发条,每一中空立柱内均沿中心线方向转动连接有转轴,每一转轴的上端均穿出中空立柱与对应的发条固定连接,每一转轴的...
- 顾坚李宏生李绍祥杨木军丁明亮刘琨赵红
- 文献传递
- 云南省普通小麦育成品种(系)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组成分析被引量:10
- 2018年
- 为深入了解云南省建国以来普通小麦育成品种(系)的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HMW-GS)组成情况,利用SDS-PAGE电泳技术对152份云南省1950s以来普通小麦育成品种(系)HMW-GS组成和变异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云南省普通小麦在Glu-A1位点具有N(56.58%)和1(43.42%)2种亚基类型,在Glu-B1位点具有7+8(42.11%)、7+9(34.87%)、6+8(0.66%)、14+15(7.24%)、17+18(13.16%)和13+16(1.97%)6种亚基类型,在Glu-D1位点具有2+10(5.26%)、2+12(54.61%)、5+10(24.34%)和5+12(15.79%)4种亚基类型;(2)云南省普通小麦HMW-GS组合类型比较丰富,共出现27种亚基组合类型,其中"N,7+8,2+12"、"N,7+9,2+12"、"1,7+8,2+12"与"1,7+9,5+10"较多,出现频率分别为20.39%、9.87%、7.89%和7.89%;(3)云南省各个时期育成品种(系)的HMW-GS品质评分基本维持在4.50左右,1990s以后育成的品种(系)中优质亚基5+10出现的频率随普通小麦育成时期的推移而逐渐增加。由此可见,云南省普通小麦的HMW-GS在Glu-A1、Glu-B1、Glu-D1位点上表现出丰富的多态性,共有12种HMWGS等位变异,包括13+16、2+10和5+12三种稀有亚基类型和27种亚基组合类型;对加工品质具有正效应的优质亚基17+18和5+10频率较小,缺乏优质亚基2*。因此,在云南省普通小麦的品质改良中应加强优质亚基2*、17+18和5+10引入及合理应用。
- 丁明亮赵佳佳周国雁李宏生崔永祯赵红伍少云杨木军郑军李绍祥
- 关键词:小麦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
- 开颖和柱头外露对小麦温光敏雄性核不育系异交结实的影响被引量:13
- 2015年
- 为提高杂交小麦制种产量,对33个小麦温光敏雄性核不育系的开颖率和柱头外露率与总异交结实率的相关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33个不育系的平均不育度为99.60%,天然异交结实率为79.74%,开颖率为83.40%,柱头外露率为4.85%。所有不育系开颖小花的平均异交结实率为86.13%,开颖小花结实占总异交结实的80.88%,开颖率与总异交结实率呈极显著正相关(r=0.831 4),说明开颖率是决定小麦温光敏核不育系异交结实率的关键因素之一。柱头外露小花的异交结实率为90.23%,其结实占总异交结实的5.39%,柱头外露率与总异交结实率呈正相关,但相关不显著,其原因与不育系的平均柱头外露率较低有关;但柱头外露小花的异交结实能力强于开颖小花,因此选育高柱头外露率小麦不育系有助于提高杂交小麦异交结实率和制种产量。
- 李宏生李绍祥赵红丁明亮崔永祯顾坚田玉仙刘琨杨木军
- 关键词:柱头外露率
- 一种杂交小麦花期调节制种方法
- 本发明公开了杂交小麦制种技术领域中一种杂交小麦花期调节制种方法,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杂交小麦制种中父本和母本基本苗播种密度的确定、2)具体调整父本基本苗播种密度和3)根据父本和母本基本苗播种密度确定父本和母本的播种量...
- 李绍祥李宏生杨木军刘琨丁明亮顾坚赵红
- 温光敏两系杂交小麦杂交种纯度的表型和标记检测比较
- 2023年
- 杂交种纯度鉴定是温光敏两系杂交小麦杂交种生产和应用的关键环节,目前主要通过田间种植杂交种进行表型鉴定,该方法耗时较长。以田间种植表型鉴定和SSR荧光标记分析2种方法同时对2个优良组合K64S/20Y4-5和K64S/MR1238的杂交种进行纯度鉴定,比较2种方法对纯度的鉴定效果。结果表明,2个杂交种的田间种植表型鉴定纯度分别为98.84%和97.93%;从8对SSR荧光标记中筛选出3对标记(barc164、gwm161和gwm610)在双亲间存在多态性,用barc164检测2个杂交种的纯度分别为97.73%和97.21%,略低于田间种植表型鉴定结果,两者差异不明显。此外,SSR荧光标记不仅能区分杂交种中混杂的温光敏不育系自交单株和父本单株,还能准确鉴定父本不纯和制种中父本间“串粉”等导致的伪杂种。因此,SSR荧光标记检测可代替田间种植表型鉴定,可快速准确地鉴定温光敏两系杂交小麦杂交种的纯度。
- 李宏生李绍祥杨忠慧杨家李刘琨熊世安李富乾郭辉杨木军
- 关键词:小麦杂交种SSR
- 与小麦温光敏雄性核不育系连锁的SSR分子标记及应用
- 本发明公开了与小麦温光敏雄性核不育系连锁的SSR分子标记及应用。引物为位于小麦2B染色体上SSR标记2B‑TPSGMS和6B染色体上SSR标记6B‑TPSGMS,利用本发明中的2个SSR引物,进行小麦雄性核不育系分子标记...
- 李宏生杨木军杨忠慧李绍祥赵红刘琨顾坚丁明亮
- 温光敏两系杂交小麦云杂5号丰产性、稳产性及产量构成因素分析被引量:19
- 2008年
- 利用2002年至2004年云南省温光敏两系杂交小麦新组合区域试验资料,对云杂5号的丰产性、稳产性及产量构成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云杂5号产量的变异系数和回归系数均小于对照品种,因此具有较好的稳产性;各产量构成因素的变异系数大小依次为:有效穗(c.v.%=9.77)>穗粒数(c.v.%=9.06)>千粒重(c.v.%=2.99);与产量相关程度为:千粒重(r3y=0.9323)>有效穗(r1y=0.8821)>穗粒数(r2y=0.7616);对产量的直接影响为:千粒重(P3y=0.4895)>有效穗(P1y=0.4715)>穗粒数(P2y=0.1350)。因此云杂5号的优化高产栽培措施应以调控有效穗数为主,兼顾穗粒数和千粒重,以达到高产目标。
- 刘琨杨和仙李绍祥田玉仙杨木军顾坚
- 关键词:通径分析
- 两系杂交小麦高产高效栽培技术模式研究——Ⅰ.种植密度对产量的影响
- 为充分利用温光敏两系杂交小麦的分蘖优势,降低杂交种的用种成本,对“云杂3号”最佳种植密度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4种基本苗(30×104/hm2、60×104/hm2、90×104/hm2、120×104/hm2)间产量差...
- 刘琨顾坚李绍祥田玉仙杨和仙杨木军
- 关键词:两系杂交小麦种植密度
- 文献传递
- 一种水稻×玉米杂交产生水稻单倍体的方法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产生水稻单倍体的新方法,即通过水稻×玉米杂交产生水稻单倍体。该方法以水稻为母本,稻穗去雄后授以新鲜玉米花粉,授粉24小时后用2,4‑D溶液喷穗,15‑20天后剪取稻穗,收集颖果,从颖果中剥取单倍体胚接种于...
- 丁明亮杨木军李宏生赵红李绍祥顾坚刘琨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