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龙明

作品数:40 被引量:359H指数:9
供职机构:合肥工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6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0篇天文地球
  • 1篇生物学

主题

  • 10篇中生代
  • 10篇火山
  • 9篇锆石
  • 7篇地球化
  • 7篇地球化学
  • 7篇山岩
  • 6篇定年
  • 6篇同位素
  • 6篇火山岩
  • 5篇造山带
  • 4篇地质
  • 4篇断裂带
  • 4篇山带
  • 4篇晚中生代
  • 4篇裂带
  • 4篇白垩纪
  • 3篇地球化学特征
  • 3篇地质意义
  • 3篇东南沿海
  • 3篇岩浆

机构

  • 23篇合肥工业大学
  • 16篇南京地质矿产...
  • 13篇滑铁卢大学
  • 7篇香港大学
  • 7篇中国地质调查...
  • 3篇中国地质科学...
  • 2篇南京大学
  • 2篇安徽省地质调...
  • 2篇中国科学技术...
  • 2篇天台县国土资...
  • 1篇北京科技大学
  • 1篇吉林大学
  • 1篇江苏省地质调...
  • 1篇中国地质大学
  • 1篇香港中文大学
  • 1篇中国地质调查...
  • 1篇安徽省勘查技...
  • 1篇安徽省地球物...

作者

  • 40篇李龙明
  • 17篇邢光福
  • 16篇陈荣
  • 15篇李加好
  • 15篇任升莲
  • 11篇林寿发
  • 9篇宋传中
  • 8篇余明刚
  • 8篇王静雅
  • 8篇韩旭
  • 7篇葛粲
  • 6篇周宇章
  • 6篇杨祝良
  • 6篇李振强
  • 5篇姜杨
  • 5篇刘国厅
  • 4篇张妍
  • 4篇陈志洪
  • 3篇胡达
  • 3篇段政

传媒

  • 9篇地质科学
  • 7篇地质论评
  • 4篇合肥工业大学...
  • 3篇地质学报
  • 2篇岩石学报
  • 1篇中国地质
  • 1篇科学通报
  • 1篇地球物理学报
  • 1篇大地构造与成...
  • 1篇中国科学(D...
  • 1篇福建地质
  • 1篇江苏地质
  • 1篇地质通报
  • 1篇资源调查与环...
  • 1篇地质学刊
  • 1篇华东地质
  • 1篇全国第四次火...
  • 1篇火山作用与地...

年份

  • 1篇2025
  • 2篇2024
  • 1篇2023
  • 2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20
  • 3篇2019
  • 3篇2018
  • 3篇2017
  • 4篇2016
  • 3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1
  • 4篇2009
  • 2篇2008
  • 3篇2007
  • 2篇2006
  • 2篇2005
  • 1篇2004
4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含山—无为地区下蜀黄土地球化学特征及物源探讨
2023年
第四纪中—晚更新世以来,长江下游广泛发育黄土沉积,下蜀黄土是其中的典型代表。文章研究含山—无为地区下蜀黄土的地球化学特征,并与北方西峰黄土、东秦岭黄土和南方镇江、九江、合肥、宣城等地下蜀黄土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含山—无为地区下蜀黄土经历了中等化学风化;主、微量元素特征表现出与北方西峰黄土的相对一致性,因此北方黄土高原黄土可能是含山—无为地区下蜀黄土主要物源之一。研究结果可为研究长江中下游地区下蜀黄土的物源及物源区古环境信息提供参考。
陈默李龙明阚天翔蒋仁吴雪峰李加好
关键词:下蜀黄土地球化学特征
重力异常分层分离方法改进及应用:以安徽五河地区为例被引量:13
2017年
本文在原有位场分层分离技术的基础上,提出了动态改进型插值切割算子.通过理想模型实验和谱分析,证明了改进算子对异常源产生的重力场有更好的分离效果.使用新方法对安徽省五河地区布格重力异常进行了分离和分析,分离后的浅部地球物理特征与地表地质调查结果的吻合度高,从而验证了改进算子的有效性和准确性.在结合基础地质资料和分离后的地球物理特征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五河地区构造格架、区域岩浆岩及红层盆地的空间分布和形态特征,并获取了对研究区内郯庐断裂系各条断裂的延伸、形态和相互关系的新认识.
葛粲任升莲李永东石永红张金会李加好尤淼李龙明张妍
关键词:郯庐断裂带深部结构
香港九龙破火山的地层结构与划分讨论被引量:7
2007年
香港岛—九龙半岛地区以往火山地层的划分主要依据岩性特征,基本不考虑火山构造和火山岩相的鉴别,由于陆相火山岩区特有的岩性岩相时空上的复杂多变,导致地层组越划越多,不能合理进行区域地层对比,更无法通过火山地层划分恢复古火山活动过程。笔者等在该地区开展了野外路线地质调查和火山构造—火山岩相研究,鉴别出九龙复活破火山机构,在此基础上确定火山地层主要由同一期普林尼式喷发形成的冷却单元构成,有类似的地层结构,结合年龄资料和区域地质对比,它们基本上可归入同一地层组;同时,分析了陆相火山地层的划分方法,指出岩石地层单位划分不能作为主要方法;冷却单元或流动单元才是合理划分陆相火山地层的基本单位。
邢光福孙敏李龙明王步云陈荣
政和-大埔断裂带内变基性岩成因及构造属性研究被引量:9
2018年
NE-SW向政和-大埔断裂带是华夏板块内部一条重要的断裂带,该带内出露大量变基性岩,本研究主要针对该断裂带内政和—建瓯段变基性岩开展锆石U-Pb年代学及地球化学分析,意在厘清变基性岩成因及构造属性,并以此来探讨华夏板块新元古代晚期构造演化。锆石U-Pb定年显示,水吉镇双峰式火山岩角闪斜长片岩原岩和流纹岩喷发年龄分别为807±4Ma和812±7Ma,政和斜长角闪片岩原岩形成时代为725±22Ma。地球化学特征显示迪口镇角闪片岩富集LILE和LREE,亏损HFSE,并且具有Eu略正异常特点(δEu=0.98~1.09)和低^(87)Sr/^(86)Sr初始比值(ISr=0.685523~0.707149)以及负εNd(t)值(εNd(t)=-1.2^-1.0)特征,构造判别图解显示角闪片岩为板内玄武岩。政和斜长角闪片岩稀土元素蛛网图为"平滑型",LREE/HREE为1.77~2.08,(La/Yb)N=0.99~1.30,(La/Sm)N=0.88~1.17,Eu略有异常(δEu=1.05~1.14),微量元素分配图及构造判别图解显示其具有N-MORB特征,低^(87)Sr/^(86)Sr初始比值(ISr=0.698279~0.701964)和正εNd(t)值(εNd(t)=+3.8^+4.3)表明岩浆来自相对亏损地幔源区。角闪片岩原岩与双峰式火山岩形成时代大致相同,表明华夏板块新元古代裂谷作用开始于约810 Ma。而政和斜长角闪片岩原岩可能来源于软流圈地幔的上涌,表明新元古代裂谷作用可能一直持续到约725 Ma。
贺健李龙明林寿发邢光福姜杨任升莲李加好冯腊梅葛延鹏
关键词:地球化学SR-ND同位素
安徽中南部大隆组沉积环境及油气潜力特征
2024年
晚二叠世下扬子地区沉积了一套以硅质岩、硅质页岩、碳质页岩为主的“黑色岩系”,其分布广泛,被认为具有良好的油气勘探开发前景。文章基于实测剖面和有机地化测试资料探究安徽中南部大隆组的沉积环境及油气潜力。结果表明:大隆组在巢南、安庆—铜陵、泾县、宁国等沉积凹陷周缘厚度可达40~70 m,并向南北两侧逐步减薄;大隆组表现为一套较为完整的海侵—海退沉积序列,早期形成深水盆地相沉积,晚期则转变为潜水陆棚相沉积,区域上自西北部至东南部依次为深水盆地相、浅水陆棚相和开阔碳酸盐岩台地相沉积组合。大隆组的总有机碳(total organic carbon,TOC)质量分数为1.46%~15.80%,R o值高于2.00%,属于优质烃源岩,热演化处于过成熟早期阶段,沉积凹陷边缘区是页岩气勘探需重点调查对象。
阚天翔李龙明陈默蒋仁沈越峰韩旭
关键词:晚二叠世大隆组沉积环境页岩气
东秦岭陶湾岩群碳酸盐质糜棱岩的变质—变形特征及形成环境分析被引量:5
2015年
东秦岭造山带北缘的陶湾岩群中分布着一套碳酸盐质糜棱岩,具明显的塑性变形,其展布和变质变形特征严格受洛南-栾川断裂带控制,是陶湾岩群碳酸盐岩在洛南-栾川断裂带晚加里东-早海西期构造活动过程中形成的.因此,对这套碳酸盐质糜棱岩的变质-变形特征及形成环境分析,可揭示洛南-栾川断裂带在这一时期构造活动的运动学、动力学及流变学特征.本文通过野外详细的观察和测量,结合室内显微构造分析和温压条件的计算,确定其变质相属低绿片岩相,变形机制是以方解石动态重结晶和细粒化作用为主的塑性变形.变形温度为350~420℃,差异应力为50 ~110 MPa.石英应变椭球体形态显示陶湾岩群遭受了强烈挤压变形.所以,陶湾岩群碳酸盐质糜棱岩是在强烈的斜向挤压碰撞环境下形成的,是秦岭微陆块向华北板块下斜向俯冲碰撞的结果.
胡达任升莲宋传中李加好张妍林寿发李龙明黄鹏刘国厅
关键词:断裂带东秦岭
北山造山带千条沟地区花岗质岩石成因及构造意义
2025年
北山造山带构造演化过程存在争议,前人提出了多种不同模式。本文以北山造山带北部红石山—百合山—蓬勃山蛇绿混杂岩带千条沟地区的花岗质岩体为研究对象,探讨北山造山带的构造演化过程,并为古亚洲洋的闭合时限提供制约。LA-ICP-MS锆石U-Pb测年显示千条沟花岗岩和石英二长岩分别形成于295±9 Ma和298±6 Ma,属于早二叠世岩浆作用的产物。岩石地球化学特征显示花岗岩和石英二长岩富硅铝,相对富钠、低钾,属于钙碱性花岗岩类。其轻稀土富集、重稀土亏损,轻重稀土分馏((La/Yb)_(N)=2.41~11.46)较为明显,具有轻微的Eu负异常(δEu=0.54~0.94)。花岗岩锆石ε_(Hf)(t)值为+5.9~+15.7,亏损地幔二阶段模式年龄(T_(DM2))为1.07~0.31 Ga,石英二长岩锆石ε_(Hf)(t)值为+8.9~+16.0,T_(DM2)为0.74~0.31 Ga;这些特征表明其源区主要为古生代新生地壳。这些花岗质岩石富集Rb、Ba元素,亏损Nb、Ta、Ti元素,表明其形成于岛弧构造环境。结合区域地质特征,我们认为北山造山带北部地区早二叠世仍处于古亚洲洋板块的俯冲阶段,古亚洲洋尚未闭合。
鲍育敏李龙明张帅林寿发
关键词:早二叠世花岗质岩石锆石U-PB定年北山造山带
赣南地区中生代流纹质火山岩同位素年龄及其地质意义
在江西南部地区,中生代火山岩集中分布于一些孤立的火山沉积盆地或火山穹隆构造中,其主体部分(相当于区域下火山岩系)被归为余田群,自下而上划为龙潭坑组、菖蒲组和鸡笼嶂组,其中龙潭坑组为正常沉积岩,菖蒲组主要由中基性、基性熔岩...
陈荣邢光福杨祝良周宇章余明刚李龙明
关键词:火山岩中生代同位素年龄
文献传递
浙东早中生代火山—侵入岩地球化学特征及意义
浙江晚中生代火山-侵入岩极为发育,研究程度较高。早中生代火山-侵入岩则出露零星,研究也相当薄弱。最近我们确认浙东丽水毛弄一带煤系地层下部英安质火山碎屑岩形成于早中生代(180Ma,锆石SHRIMPU-Pb年龄),在诸暨漓...
陈荣邢光福杨祝良周宇章余明刚李龙明
关键词:侵入岩早中生代地球化学特征
文献传递
福建政和粗面安山岩的年代学、地球化学特征:对中国东南沿海晚中生代挤压一伸展构造的启示被引量:2
2017年
福建政和粗面岩和粗面安山岩出露于政和一大埔断裂带北段。LA—ICP—MS锆石u—Pb定年法测定粗面安山岩成岩年龄为101±1.5Ma(MSWD=0.38,n=18)。粗面岩和粗面安山岩主量元素具有富硅、钾和过铝质的特征,且MgO、FeO1、CaO等含量较低;岩石具有富集LILE和LREE,亏损HFSE的特征,LREE/HREE为14.09-20.48,(La/Yb)N=17.42-28.59,(La/Sm).=5.56-7.75,并且具有Eu负异常特征(δEu=0.60-0.66)。粗面岩和粗面安山岩具有较高的87Sr/86Sr初始比值(Ist=0.71417和0.71447)和较低的εNd(t)值,εNd(t)=-9.0--8.9,以及变化范围大的εHf(t)值,εHf(t)=-10.67-+2.72,二阶段年龄(TDM2)为1.84—0.99Ga,表明岩浆主要来源于中-新元古代地壳的重熔,并且伴有不同程度的新生地壳或幔源物质的加入。构造环境判别图解上,粗面岩和粗面安山岩所有样品均位于VAG及syn—COLG区域,表明其形成于一个挤压的构造环境,说明华南大陆东南缘在白垩纪并非一直处于伸展构造环境,而是在早晚白垩世之交存在一期由挤压向伸展的构造转换事件,本次研究的粗面岩和粗面安山岩应为这次构造转换的产物,其成岩年龄则代表一期挤压构造事件的上限年龄,它对揭示中国大陆东南缘在晚中生代伸展环境中存在间歇性挤压的构造活动有重要意义。
贺健李龙明任升莲林寿发李加好葛延鹏冯腊梅
关键词:东南沿海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