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燕虹

作品数:135 被引量:587H指数:14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生物学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94篇期刊文章
  • 26篇会议论文
  • 2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10篇医药卫生
  • 3篇生物学
  • 3篇农业科学
  • 3篇文化科学
  • 1篇化学工程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43篇激素
  • 27篇儿童
  • 23篇性早熟
  • 22篇促性腺激素
  • 20篇肾上腺
  • 20篇释放激素
  • 19篇促性腺激素释...
  • 19篇促性腺激素释...
  • 18篇生长激素
  • 17篇综合征
  • 15篇肾上腺皮质
  • 15篇皮质
  • 15篇中枢性
  • 15篇中枢性性早熟
  • 13篇先天
  • 13篇先天性
  • 12篇增生
  • 12篇肾上腺皮质增...
  • 12篇先天性肾上腺...
  • 11篇增生症

机构

  • 114篇中山大学附属...
  • 12篇中山大学附属...
  • 6篇中山医科大学...
  • 4篇深圳市儿童医...
  • 3篇中山大学附属...
  • 1篇广东医学院
  • 1篇广西医科大学
  • 1篇海南省人民医...
  • 1篇华南理工大学
  • 1篇南宁市第一人...
  • 1篇浙江大学医学...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中山医科大学
  • 1篇香港大学
  • 1篇广州市妇女儿...

作者

  • 122篇李燕虹
  • 101篇马华梅
  • 92篇杜敏联
  • 82篇陈红珊
  • 65篇陈秋莉
  • 58篇苏喆
  • 30篇古玉芬
  • 28篇张军
  • 26篇郭松
  • 12篇张军
  • 10篇潘思年
  • 7篇朱顺叶
  • 6篇郑丕媚
  • 4篇梁立阳
  • 4篇黄婷婷
  • 4篇林娟
  • 4篇蒋小云
  • 3篇张成喜
  • 3篇李晓瑜
  • 3篇丘小汕

传媒

  • 26篇中华内分泌代...
  • 13篇中国实用儿科...
  • 12篇中华儿科杂志
  • 12篇中山大学学报...
  • 5篇中国病理生理...
  • 4篇中华医学会第...
  • 4篇中华医学会第...
  • 3篇临床儿科杂志
  • 3篇临床医学工程
  • 2篇国外医学(儿...
  • 2篇中山大学学报...
  • 1篇中华检验医学...
  • 1篇浙江大学学报...
  • 1篇实用儿科临床...
  • 1篇中华小儿外科...
  • 1篇中国医学教育...
  • 1篇实用医学杂志
  • 1篇广东医学
  • 1篇实用医技杂志
  • 1篇影像诊断与介...

年份

  • 4篇2024
  • 5篇2023
  • 3篇2022
  • 2篇2020
  • 3篇2019
  • 2篇2018
  • 7篇2017
  • 10篇2016
  • 10篇2015
  • 5篇2014
  • 9篇2013
  • 9篇2012
  • 8篇2011
  • 14篇2010
  • 5篇2009
  • 7篇2008
  • 3篇2007
  • 5篇2006
  • 4篇2004
  • 2篇2002
13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小儿纵隔肿瘤的CT影像和临床分析被引量:10
1999年
目的 研究小儿纵隔肿瘤的CT诊断特征和临床特点。方法 15 例小儿纵隔肿瘤, 其中神经母细胞瘤5 例, 神经节细胞瘤3 例, 神经鞘瘤1 例, 胸腺瘤及畸胎瘤各2 例, 淋巴管瘤和内胚窦瘤各1 例。各例于术前、化疗前行胸部CT 平扫和增强扫描,3 例神经母细胞瘤治疗前、后作尿VMA测定和同步CT 扫描。结果 畸胎瘤和胸腺瘤位于前纵隔, 神经源性肿瘤和内胚窦瘤发生于后纵隔。神经母细胞瘤呈浸润性生长、钙化、坏死及骨质破坏多见, 胸腺瘤有包膜, 实质型畸胎瘤常见脂肪和钙化。结论 CT能反映小儿纵隔肿瘤的发生部位、组织与生长特征, 易于定性诊断及定期随访观察疗效。
李燕虹江波莫家骢
关键词:纵隔肿瘤CT儿童
血清类固醇检测于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症治疗监测意义的评价被引量:10
2012年
目的评价血清类固醇浓度测定在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症21羟化酶缺乏(CAH210HD)患儿治疗监测中的意义。方法19例接受规范治疗的经典型CAH210HD患儿,年龄(3.67±1.54)岁,随访间隔0.33—1.0年,观察(1.47±0.7)年。将每例患儿相隔两个观察点作为1个观察例次,根据骨龄进展、线性生长速度、临床男性化体征等综合判断,分为控制良好组和控制欠佳组。每个观察点均于早8点患儿第一次服用糖皮质激素前空腹采血检测血清各种类固醇[去氢表雄酮硫酸盐、孕酮、17羟孕酮(17-OHP)、雄烯二酮(△4-A)、睾酮、游离睾酮、雌酮和雌二醇]的浓度。比较两组的血清各种类固醇浓度,对差异有显著意义的类固醇指标,使用受试者工作特性(ROC)曲线进行分析,以定义诊断“控制欠佳”的切割值。结果(1)在各种类固醇指标中,控制欠佳组的血清△4-A、17-OHP浓度[5.95(2.23—11.2)nmol/L、13.85(6.06—20)μg/L]高于控制良好组[1.05(1.05—9.89)nmol/L、3.67(0.42~21,1)μg/L](江2.19、2.17,P均〈0.05)。(2)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血清△4-A、17-OHP浓度、血清△4-A联合17-OHP浓度的曲线下面积(95%CI)分别为0.76(0.62,0.90),0.75(0.62,0.88)和0.69(0.54,0.84)。血清△4-A浓度为3.9nmo]/L时,诊断“控制欠佳”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0.78和0.75;血清17-OHP浓度为7.1μg/L时,诊断“控制欠佳”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0.67和0.71。结论血清△4-A或(和)17-OHP浓度作为CAH210HD糖皮质激素替代治疗的监测指标有一定价值。判断控制欠佳的诊断效率由高到低依次为血清△4-A浓度、血清17-OHP浓度、血清△4-A联合17-OHP浓度。
肖慧文马华梅苏喆杜敏联李燕虹陈红珊陈秋莉
关键词:肾上腺皮质激素类
中枢性性早熟和快进展型早发育女孩GnRHa治疗前后体脂和代谢的改变被引量:16
2016年
目的观察中枢性性早熟(CPP)或快进展型早发育(EFP)女孩用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类似物(GnRHa)治疗后体脂和血脂、血糖代谢的改变。方法根据女孩8岁前是否出现第二性征发育,分别诊断CPP和EFP,两者接受同样的检查和治疗。前瞻性追踪研究41例(CPP 25例,EFP 16例)接受GnRHa治疗的女童,比较其GnRHa治疗开始时、治疗6个月及12个月末的体块指数(BMI)、体脂物理参数、血脂、糖代谢及相关脂肪因子(瘦素、脂联素)的改变。结果治疗开始时、6个月、12个月,BMI分别为(16.7±2.1)、(17.0±1.9)、(17.9±2.1)kg/m^2,瘦素分别为(5.1±3.6)、(6.4±3.8)、(11.3±6.7)ng/m L,脂联素分别为(84.3±20.2)、(110.9±34.4)、(95.6±35.0)g/m L,3个时间点间的总体差异(one-way ANOVA)有统计学意义(P<0.05)。GnRHa治疗6个月末,BMI、瘦素及脂联素均较治疗开始时显著增加。GnRHa治疗12个月末,最小皮下脂肪较治疗开始时显著增加,腹壁脂肪指数(AFI)较前显著下降;BMI、体块指数标准差分数(BMISDS)、瘦素、胰岛素[(10.7±5.6)U/L vs(8.4±4.1)U/L,(8.8±3.5)U/L)均较治疗开始时和治疗6个月末显著增加。空腹血糖、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和血脂在3个时点均无显著改变。结论 CPP及EFP应用GnRHa治疗时,虽然性腺轴受抑,雌二醇下降,但青春期同时升高的瘦素却并不伴随回落,同时体脂增加,胰岛素升高,这可能与对代谢有正性影响的雌激素撤退和对代谢有负性影响的瘦素持续增高有关。
陈秋莉李丽娟马华梅杜敏联张军李燕虹陈红珊郭松
关键词:中枢性性早熟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类似物体脂代谢
雌激素替代诱导Turner综合征患儿乳房和子宫发育临床观察被引量:4
2019年
目的观察以雌激素替代诱导Turner综合征患儿乳房和子宫发育进程的规律,探究获得模拟正常青春发育进程的疗效与雌激素剂量和疗程的关系。方法 2005年1月至2015年12月期间,对就诊于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儿科57例无青春发育或发育停滞的Turner综合征患儿,按国际指南方案治疗,以雌激素小剂量开始,逐步递增。回顾性分析雌激素剂量调节方案与乳房Tanner分期和子宫发育进程的关系。结果 57例Turner综合征患儿开始雌激素替代治疗年龄为15.00(14.25,16.87)岁,追踪时间2.07(0.62,3.06)年。(1)乳房发育:追踪年限内达到B2、B3、B4和B5期所需时间分别为0.29(0.25,0.33),0.75(0.46,1.08),2.20(0.92,3.08)和3.67(1.71,4.44)年。(2)子宫发育:雌激素替代治疗前,Turner综合征患儿子宫容积0.51(0.14,0.86)mL,长径1.89(1.23,2.18)cm。替代后乳房达B2期时,雌激素剂量≤0.5 mg/d组与>0.5 mg/d组的子宫容积和长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B3期时,雌激素≥1.0 mg/d组的子宫参数均大于雌激素<1.0 mg/d组。B4期时,雌激素≥1.5 mg/d组的子宫容积较<1.5 mg/d组子宫容积大。结论 Turner综合征患儿接受雌激素替代治疗后,乳房发育进程可接近正常。子宫发育随乳房Tanner分期进展。在乳房发育达B2期后,子宫发育进程对雌激素依赖性增加。雌激素替代治疗时,起始可予小剂量,达B2期后可适当加大剂量并递增,以加速子宫发育。
郭松李燕虹张军陈秋莉马华梅陈红珊杜敏联
关键词:TURNER综合征雌激素替代疗法乳房发育子宫
儿童肾上腺肿瘤104例临床分析被引量:8
2007年
目的分析儿童肾上腺肿瘤的临床特征,提高对儿童肾上腺肿瘤诊断和处理的认识。方法回顾分析1991—2002年12年间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104例儿童肾上腺肿瘤的临床特点、诊断和病理的关系。结果发病年龄0~14岁,男63例,女41例。神经母细胞瘤75例;肾上腺皮质肿瘤22例,其中癌及腺瘤各11例;嗜铬细胞瘤2例;其他5例。神经母细胞瘤患儿以发热、腹痛、腹部包块为主要表现,尿香草杏仁酸(VMA)可不升高;肾上腺皮质肿瘤患儿中外周性性早熟的临床及内分泌激素改变多于库欣综合征表现。血乳酸脱氢酶(LDH)水平对鉴别良/恶性肿瘤有提示意义。结论儿童肾上腺肿瘤以神经母细胞瘤及肾上腺皮质肿瘤最为常见,临床表现异于成人,应结合临床及影像学特征综合诊断。
陈秋莉杜敏联马华梅李燕虹陈红珊苏喆
关键词:儿童肾上腺肿瘤神经母细胞瘤肾上腺皮质肿瘤
选择性PI3K-Akt通路缺陷参与有生长追赶SGA大鼠胰岛素抵抗的发生机制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研究有生长追赶的小于胎龄个体(SGA)骨骼肌组织胰岛素受体后信号分子的变化,探讨其胰岛素抵抗的发生机制。方法:应用孕鼠全程饮食限制法建立SGA大鼠模型。4周龄有生长追赶SGA(CUG-SGA)和无生长追赶SGA(NCUG-SGA)幼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胰岛素激发组,并设适于胎龄(AGA)组为对照。测定各组血糖和胰岛素(INS)浓度,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和胰岛β细胞功能指数(HOMA-β)。应用Western blotting测定各组腓肠肌组织胰岛素受体后信号分子胰岛素受体底物1(IRS1)、蛋白激酶B(Akt)和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的表达及其磷酸化情况。结果:(1)CUG-SGA和NCUG-SGA幼鼠INS和HOMA-IR较AGA组明显增高(均P<0.01),CUG-SGA幼鼠的INS和HOMA-IR显著高于NCUG-SGA组。(2)CUG-SGA幼鼠肌肉组织基础状态下已有p-IRS1表达,INS激发后p-IRS1的表达无显著增加;p-Akt的表达在基础状态和INS激发后均较AGA和NCUG-SGA组显著减低;CUG-SGA基础状态亦有p-ERK表达,INS激发后p-ERK表达显著下降。相关分析显示在基础状态和INS激发状态,SGA幼鼠p-Akt与p-ERK表达呈显著负相关(r=-0.737,P<0.05;r=-0.658,P<0.05)。结论:(1)无论追赶与否,SGA个体生后均呈现胰岛素抵抗,CUG-SGA胰岛素抵抗程度更重。(2)IRS1-PI3K-Akt通路受损是胰岛素抵抗发生的重要的受体后机制;该通路阻断的同时发生Ras-MAPK-ERK通路信号的慢性激活,这可能是胰岛素抵抗同时发生生长追赶的分子机制。
邓红珠邓洪马华梅李燕虹苏喆杜敏联
关键词:小于胎龄儿胰岛素抵抗
儿童和青少年血清硫酸脱氢表雄酮的变化规律被引量:5
2008年
目的了解儿童和青少年血清硫酸脱氢表雄酮(DHEAS)随性别、年龄和青春发育变化的规律并探讨。肾上腺功能发动和青春发育之间的关系。方法分别测定318名健康儿童和青少年(男童120名,女童198名)和152例特发性中枢性性早熟(ICPP)女童血清DHEAS,按性别、年龄、青春发育分期进行统计分析。结果6岁以下的健康儿童和ICPP女童血清DHEAS均极低下,且与性别、年龄、青春发育分期均不相关。健康儿童血清DHEAS水平在两性均与年龄和青春发育呈正相关(r分别为0.69和0.71,P均〈0.01)。青春期后,男童血清DHEAS水平显著高于相同青春分期女童(P均〈0.05)。同性别健康青春期青少年,相同年龄段内,血清DHEAS水平随青春发育而增高;而相同青春发育期内则不随年龄变化,如TannerⅢ期女童在8—9岁、10—11岁和12~13岁3个年龄段,血清DHEAS均数在532.0~557.8μg/L(F=0.21,P=0.98)。6岁以上ICPP女童血清DHEAS的Z分值显著高于同年龄的健康女童组(0.97vs-0.1和1.39vs0.08,P均≤0.01),而与相同青春发育分期的健康女童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31~0.18vs0.00,P均〉0.05)。结论血清DHEAS在6岁以后随年龄和青春发育的进展而增高,两性差别在青春发育后方显现。肾上腺功能发动和性腺功能发动间具相互联系。在青春发育后应同时结合性别、年龄和青春发育分期判断血清DHEAS。
苏喆马华梅李燕虹杜敏联陈红珊刘敏古玉芬
关键词:硫酸脱氢表雄酮性成熟青少年
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类似物与生长激素联用治疗真性性早熟女孩的疗效评价被引量:23
2006年
目的评价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类似物(GnRHa)联用重组人生长激素(rhGH)治疗对于改善真性性早熟(CPP)女孩预测成年身高(PAH)的疗效。方法对已接受GnRHa治疗6个月以上、治疗中生长速度显著减慢至4cm/年以下的15例CPP女孩,予联用rhGH(1 U·kg^(-1)·w^(-1))治疗4个月以上(4~13个月),对联用rhGH前后的生长速度、按骨龄的身高标准差分值(HtSDS_(BA))以及PAH进行比较。结果联用rhGH后生长速度较联用前6个月显著加快[(7.4±1.7)cm/年vs (3.2±0.7)cm/年,P<0.01];其中7例联用rhGH 9个月以上者,联用第二个6个月的生长速度较第一个6个月[(6.5±1.0)cm/年vs (8.8±1.1)cm/年]稍减慢,但仍显著快于联用前[(3.2±0.8)cm/年]。经疗程较正,联用rhGH后的每半年HtSDS_(BA)的增加显著大于联用前[(0.35±0.15)vs(0.12±0.18),P<0.01];联用rhGH后每6个月的PAH改善亦较联用前[(3.2±1.4)cm vs(1.4±1.1)cm,P<0.01]显著增加。结论联用rhGH能显著加快GnRHa治疗中生长过慢的真性性早熟女孩的生长速度,促进身高年龄对骨龄的追赶以及改善预测成年身高。
马华梅杜敏联李燕虹苏喆陈红珊
关键词: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生长激素
GnRHa治疗对中枢性性早熟和快速进展型早发育女孩体重指数的影响被引量:16
2015年
目的:探讨中枢性性早熟( CPP)或快速进展型早发育( EFP)女孩体重指数的改变和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类似物( GnRHa)治疗对体重指数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318例单独应用GnRHa的CPP (227例)及EFP(91例)女性患儿的体重指数在治疗前、后的改变,其中达成年身高者89例。结果318例CPP及EEP女孩开始治疗时年龄别体重指数标准差分值(BMISDSCA)为0.39±0.84,骨龄别体重指数标准差分值(BMISDSBA)为-0.11±0.69,显著低于BMISDSCA;停止治疗时BMISDSCA为0.59±1.01,BMISDSBA为0.24±0.89,均较开始治疗时明显升高,超重比例亦显著升高。达成年身高者89例,其时BMISDSCA为0.17±1.15,与其治疗前及正常人群均值无显著差异。结论 CPP和EFP患儿未治疗时BMISDSCA均显著高于正常参照人群均值,但BMISDSBA却显著低于正常均值。在接受GnRHa治疗中有致体重指数增加的趋势,但停药后恢复正常。 GnRHa治疗对体重指数的影响是暂时的,仅限于治疗期间。
陈秋莉苏喆李燕虹马华梅陈红珊张军古玉芬杜敏联
关键词:中枢性性早熟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类似物体重指数
来曲唑改善青春期特发性身材矮小症男性患儿成年身高的疗效评价被引量:20
2020年
目的:观察和评估芳香化酶抑制剂来曲唑治疗已进入青春期的特发性身材矮小症(ISS)男性患儿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收集2004-2017年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儿科内分泌专科门诊就诊,身高低于同年龄、同性别平均水平2个标准差以下并已经进入青春期的ISS男性患儿75例,按所选择的治疗方案分为来曲唑组、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类似物(GnRHa)组和无干预组。其中,来曲唑组28例,应用来曲唑治疗,剂量为1.5~2.0 mg·m^-2·d^-1(最大剂量不超过2.5 mg/d),1次/d顿服,同时给予螺内酯1~2 mg·kg^-1·d^-1,分次口服;GnRHa组30例,采用GnRHa治疗,首剂3.75 mg,以后按60~100μg/kg每28 d注射1次;无干预组17例,无任何干预措施。比较各组身高增长速度(HV)、骨龄差值/时序年龄差值比值(ΔBA/ΔCA)及成年身高,同时观察来曲唑治疗的不良反应。结果:来曲唑组在治疗过程中HV维持在相对较高水平,而GnRHa组治疗的前半年HV稍低于来曲唑组,半年后HV回落明显,显著低于来曲唑组(P<0.05)。在骨龄控制方面,来曲唑组第一年和次年的ΔBA/ΔCA逐渐下降,分别为0.67±0.09和0.50±0.15;而GnRHa组则分别为0.59±0.16和0.44±0.13,均低于来曲唑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78和2.20,均P<0.05)。来曲唑及GnRHa治疗后患儿成年身高分别为(170±4)cm和(170±6)c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均高于无干预组患儿成年身高(162±4)cm(均P<0.01)。来曲唑治疗6个月后,患儿睾丸容积及血睾酮增加。39.2%(11/28)的患儿出现高雄激素临床表现,82.1%(23/28)的患儿治疗过程中出现血高密度脂蛋白(HDL)降低,终止治疗后高雄激素表现消失,血睾酮及血HDL恢复正常。血三酰甘油、血低密度脂蛋白(LDL)、空腹胰岛素、血糖及胰岛素抵抗指数在治疗过程中无显著变化(均P>0.05),未见肝功能异常、关节或肌肉疼痛、脊柱侧弯发生或加重者。结论:对于青春期ISS男性患儿,长疗程来曲唑可有效�
李燕虹杜敏联马华梅陈秋莉陈红珊张军
关键词:身材矮小症芳香酶抑制剂来曲唑青春期
共13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