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海荣
- 作品数:6 被引量:10H指数:2
- 供职机构:深圳市西乡人民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高压氧治疗血管性偏头痛临床疗效及机理分析
- 作者针对高压氧治疗血管性偏头痛临床疗效及机理分析,指出了血管性偏头痛的病理病因,提出了高压氧治疗的疗效评定标准.揭示了缓解期的防止复发的作用.
- 马如华李海荣韩曼夫谢育琴吴颖
- 关键词:血管性偏头痛高压氧治疗疗效评价标准脑血管痉挛
- 文献传递
- 急性缺血性卒中的经颈动脉注射尿激酶的临床治疗研究
- 目的:探讨经颈动脉与静脉注射尿激酶溶拴治疗发病24小时内脑梗死患者的疗效比较。方法:对28例脑梗死患者,应用尿激酶100万U经颈动脉注射给药溶拴治疗,对30例脑梗死患者,应用尿激酶120-150万U静脉注射溶拴治疗。结果...
- 马如华李海荣卢星文彭丽环韩漫夫
- 关键词:尿激酶
- 文献传递
- 基底动脉尖综合征临床及影像学特征(附25例分析)被引量:7
- 2004年
- 目的 探讨基底动脉尖征合征 (TopofthebasilararterysyndromeTOB)的临床及影像学特征。方法 对 2 5例TOB患者的临床、影像学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意识障碍、眼球运动障碍、瞳孔异常、偏盲、运动障碍、感觉行为异常 ,为该病最常见的临床表现。影像学重要特征是丘脑或中脑梗死合并其他部位 ,如枕叶、颞叶、小脑梗死。MRI较CT更敏感。结论 TOB综合征同时具有幕上及幕下多处梗死 ,早期行MRI检查 ,全面综合治疗可改善预后。
- 李海荣方燕南陶玉倩
- 关键词:神经病学基底动脉尖综合征脑梗死影像学
- 高压氧治疗血管性偏头痛临床疗效及机理分析被引量:3
- 2006年
- 目的:探讨高压氧(HBO)对血管性偏头痛的临床疗效及其治疗机理。方法:研究对象为93例血管性偏头痛患者,分成常规治疗(B组)45例和加用HBO治疗(A组)48例,疗程结束后观察1年按临床疗效标准进行评定和统计。结果:B组总有效率为62.22%,A组分别加用2 ̄5个疗程HBO治疗后,总有效率达93.75%,比B组增加31.53%。两组之间总有效率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结论:HBO治疗血管性偏头痛疗效显著,其机理主要是通过增加脑组织血氧含量,提高血氧分压,加大组织中氧气的有效弥散距离,从而改善脑组织缺氧状态;同时低降二氧化碳分压,阻止血管扩张,减轻组织水种,并通过HBO作用于5-HT系统和影响周围神经肽含量,从而缓解和消除头痛。
- 马如华李海荣韩曼夫谢育琴吴颖
- 关键词:高压氧偏头痛
- 多发性硬化38例诊断分析
- 2004年
- 多发性硬化 (MS)是一种青壮年时期起病的中枢神经系统脱髓鞘疾病 ,其特点为病灶多发 ,病程中常有缓解与复发 ,由于病灶部位多发性 ,临床表现复杂 ,在疾病早期或初次发病时易误诊为脑炎 ,脑梗死 ,椎 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视神经炎 ,急性脊髓炎 ,颈椎病 ,多发性脑转移瘤 ,脊髓压迫症 ,精神分裂症等。临床治疗以免疫治疗及对症治疗为主 ,避免促发因素的刺激。
- 李海荣马如华齐明华
- 关键词:多发性硬化MS中枢神经系统脱髓鞘病
- 肌萎缩侧索硬化症与脊髓型颈椎病的相互关系
- 2004年
- 目的 探讨肌萎缩侧索硬化症 (ALS)与脊髓型颈椎病 (CSM )的相互关系。方法 本文选择 4 2例按诊断标准确诊的ALS与CSM病例 ,系统的分析两者之间症状、体征、肌电图、CT与MRI等资料 ,进行对比。结果 ALS主要侵犯脑干和脊髓的运动神经元和椎体束 ,而脊髓型颈椎病以单纯脊髓受损 ,2者在临床上既有不同之处 ,也有不同的临床症状和体征。结论 ALS与CSM可同时并存 ,也可独立出现 ,鉴别诊断有一定困难。
- 李海荣
- 关键词:神经病学肌萎缩侧索硬化症脊髓型颈椎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