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思迅
- 作品数:57 被引量:273H指数:9
- 供职机构:中日友好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一般工业技术更多>>
- 微血管多普勒超声在颅内动脉瘤夹闭术中的应用被引量:4
- 2011年
- 目的:探讨微血管多普勒超声(MDU)在颅内动脉瘤夹闭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0例行颅内动脉瘤夹闭术患者进行术中监测,记录夹闭前后载瘤动脉近、远端的血流速度、搏动指数及音频,并进行比较。结果:MDU证实有3例(15%)动脉瘤夹完全阻断了载瘤动脉远端,6例(30%)造成载瘤动脉远端狭窄。较大动脉瘤及局部解剖关系复杂的动脉瘤夹闭后导致其远端动脉狭窄的几率较高。结论:MDU是一种简便、安全、快捷有效的监测技术,尤其是在巨大动脉瘤夹闭术中使用,可确保动脉瘤夹闭后其远端动脉血流通畅,避免因动脉瘤夹位置不当导致远端供血动脉损害。
- 魏坤张思迅姚雪燕薛爽
- 关键词:多普勒超声颅内动脉瘤术中监测
- 继发于桥小脑角区肿瘤的颅神经疾患的治疗策略
- 目的:探讨继发于桥小脑角区(CPA)肿瘤的颅神经疾患的治疗策略,包括手术入路、术中监测手段、是否同时行显微血管减压术(MVD)以及对神经、血管、脑组织的保护措施等,并就患者术后症状、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及随访结果来判断该治疗...
- 于炎冰任鸿翔李锐袁越张思迅张黎
- 关键词:CPA颅神经桥小脑角区肿瘤
- 文献传递
- 颅内破裂动脉瘤夹闭术和栓塞术的疗效分析
- 颅内动脉瘤的外科治疗开始于1885年Horsley的颈内动脉结扎术,1931年Dott等开展willis环动脉瘤的包裹术,1937年Dandy划时代的颅内动脉瘤夹闭术被沿用至今,成为颅内动脉瘤外科治疗的标准术式。但技术的...
- 张思迅李放张黎袁越于炎冰
- 关键词:夹闭术动脉瘤栓塞栓塞术疗效分析
- 文献传递
- 恶性胶质瘤化学放射线同步化治疗(附18例病例分析)
- 1992年
- 恶性胶质瘤32例,18例术后应用化学、放射线同步化治疗;14例行单纯放射线治疗作为对照组。结果证明,同步化治疗的近期疗效及1a、2a 生存率高于对照组。说明对恶性胶质瘤术后行同步化治疗有较好的疗效,是目前首选的治疗方案。
- 王世杰左焕琮赵奎明张思迅钟毓斌周伟王继英
- 关键词:恶性胶质瘤化学疗法放射线疗法
- 旋转DSA三维重建成像对观察血管空间解剖关系的价值被引量:23
- 2009年
- 目的探讨旋转DSA三维重建数字减影血管成像(3DDSA)对观察血管空间解剖关系的价值。方法69例患者同时进行了常规DSA和3DDSA检查。常规DSA后进行旋转DSA检查,对旋转DSA采集的数据进行容积三维重建。由2位工作经验丰富的阅片者采用双盲法对2DDSA和3DDSA的图像进行分析。结果69例患者中,常规DSA诊断阳性病例65例(阳性率94.20%),3DDSA诊断阳性病例62例(阳性率为89.86%)。在常规DSA和3DDSA中,分别有44例(67.69%)阳性病例和62例(100%)阳性病例病变周围血管关系显示清晰满意。结论3DDSA能更清晰地显示病变血管及其与相邻血管间的关系,尤其对血管性病变具有重要价值,是对常规血管造影的重要补充。
- 胡立斌刘瑞宏张思迅田朝晖叶志东
- 关键词:血管造影术数字减影放射学介入性
- 面肌痉挛合并舌咽神经痛的外科治疗(附五例报道)
- 目的探讨面肌痉挛(HFS)合并舌咽神经痛(GN)的发病机制、临床特点、治疗方法和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6年6月卫生计生委中日友好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5例HFS合并GN患者,均行乙状窦后锁孔入路面神经根进/...
- 刘江于炎冰张黎张思迅徐晓利刘红举张哲袁越
- 关键词:面肌痉挛面神经根小脑后下动脉外科治疗
- 手术切除从颅底侵犯海绵窦的肿瘤被引量:7
- 2005年
- 目的探讨手术切除侵犯海绵窦的颅底肿瘤的指征及手术要点。方法自1998年11月至2002年5月,中日友好医院神经外科与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头颈外科合作,连续切除侵犯海绵窦的颅底肿瘤32例,其中鼻咽纤维血管瘤7例,脊索瘤5例,鼻咽癌和鼻咽囊腺癌5例,副鼻窦癌5例,神经鞘瘤3例,嗅神经母细胞瘤1例,颞下翼腭窝低分化癌2例,颞下翼腭窝肉瘤3例,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1例。23例曾经1次或多次手术切除后复发。对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结果根据肿瘤主体的部位分别选用经上颌骨入路、颞下耳前入路、或额眶入路。全部病例术中显露满意,肿瘤均得到肉眼切除,受累的颅神经一并切除,无手术死亡,术后无偏瘫等严重并发症。术后辅以放射治疗。随访3-50个月,平均19个月,失访3例,4例术后3-6个月死亡,4例带瘤生存,21例健在。结论由下向上侵犯海绵窦的颅底肿瘤可以手术切除,近期效果满意。对颅底正常和病理性解剖结构的熟练掌握以及多学科医生的密切协作是手术取得成功的关键。
- 郭京祁永发徐振纲吴跃煌殷玉林袁越张黎张思迅李锐
- 关键词:海绵窦颅底侵犯鼻咽纤维血管瘤手术切除后手术要点低分化癌
- 面神经远端血管压迫对面肌痉挛手术疗效的影响被引量:26
- 2011年
- 目的 探讨面神经远端血管压迫对面肌痉挛显微血管减压术疗效的影响.方法 采用监测面神经侧方扩散反应(LSR)的方法,对120例面肌痉挛患者进行术中监测,通过对39例单纯面神经根出脑干区减压后LSR未消失的病例探查而神经蛛网膜下腔段全长(面神经远端),发现19例面神经远端存在血管压迫,进行充分减压,记录监测结果并观察手术疗效.结果 手术结束时15例LSR消失,4例LSR未消失.术后面肌痉挛症状完全消失13例,减轻但未完全消失6例.随访8-14个月,平均12.7个月,所有患者面肌痉挛症状均完全消失,无复发病例.术后并发症包括:中度面瘫2例,均于随访期间恢复正常;听力丧失1例,未恢复;听力下降3例,随访期间1例恢复正常,2例较前好转;颅内感染1例,住院期间完全控制.结论 面神经远端血管压迫对面肌痉挛手术的疗效有明确影响,根据监测结果对其进行减压能够降低术后延迟治愈的发生率并减少盲目处理面听神经相关血管导致并发症的发生.
- 任杰袁越张黎张思迅李锐贾靖于炎冰
- 关键词:面肌痉挛显微血管减压术
- 第三脑室底造瘘术及适应证
- 目的探讨神经内镜下第三脑室底造瘘术的手术方法和适用范围。材料与方法材料: Cordman硬性操作型神经内窥镜、Cordman纤维内窥镜、Wolf光源、Panasonic成像系统、4F—Forgarty 球囊导管、Phil...
- 郭京李锐陈国强袁越张思迅张黎
- 关键词:第三脑室底造瘘术临床症状正常颅压脑积水梗阻性脑积水
- 文献传递
- 面肌痉挛合并舌咽神经痛的外科治疗(附五例报告)被引量:3
- 2017年
- 目的探讨面肌痉挛(HFS)合并舌咽神经痛(GN)的发病机制、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纳入2014年1月至2016年6月卫生计生委中日友好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5例HFS合并GN患者,均经枕下乙状窦后锁孔入路行显微血管减压术(MVD)治疗。术后对5例患者均行电话随访,评估MVD的疗效及是否出现并发症。结果5例患者HFS症状完全消失,其中4例术后痉挛立即消失,1例术后2个月消失;同时GN症状也完全消失,其中4例术后疼痛立即消失,1例术后第4天消失。5例患者的随访时间为1.0~3.5年,平均(1.5±0.1)年。随访期间所有患者的症状均消失且无复发,未出现面瘫、听力下降、脑脊液漏等并发症。结论HFS合并GN的患者临床罕见,主要为血管压迫神经根所致,行MVD治疗可获得良好疗效。
- 刘江于炎冰张黎左颖张思迅徐晓利刘红举张哲袁越
- 关键词:显微血管减压术面肌痉挛舌咽神经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