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慢性肝病患者sCR1与血清透明质酸含量变化的关系研究
- 2013年
- 目的研究慢性肝病血清中可溶性Ⅰ型补体受体(sCR1)的浓度变化和透明质酸的含量变化,并分析二者的相关性,以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测定血清中sCR1浓度,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清透明质酸含量。结果对慢性肝患者群及正常人群进行研究表明,不同肝病患者血清sCR1水平不同程度的升高,慢性肝病血清sCR1含量(O.79±0.20)显著高于正常人群(0.51±0.24)(P〈0.01);并且22例肝硬化患者血清sCR1含量显著高于慢性肝患者群(P〈0.01);血清sCR1与透明质酸(HA)二者密切相关(r=0.83)。结论慢性肝病血清sCR1的变化、透明质酸含量的变化与肝脏损伤严重程度密切相关,可为慢性肝病患者的早期、快速、准确诊断提供相应的理论依据。
- 李守勇张婷兰孙阳
- 关键词:慢性肝病透明质酸
- 慢性活动性肝病血清PCIII与肝功能损伤的关系研究
- 2006年
- 目的:研究慢性活动性肝炎病人的血清PC III与肝功能损伤的关系。方法:选择临床确诊的慢性活动性肝炎患者的血清,采用进口ELISA定量诊断试剂盒、全自动酶标仪进行定量分析。结果:研究表明,近23%的慢性肝病患者其血清PC III含量明显高于正常人群,血清PC III含量的变化与血清GLO、CHE、PT和PTA等指标的变化关系密切。结论:慢性肝病人血清PC III含量的变化是评估慢性活动性肝病患者肝脏功能损伤的另一个重要指标。
- 孙阳马兆文王海滨
- 关键词:肝纤维化血清学指标
- 泌尿系感染患者菌群分布及药物敏感性分析
- 2006年
- 孙阳孙凯
- 关键词:阳性患者菌群分布药物敏感性耐药菌株尿培养
- 慢性肝病患者血清sCR1及HA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 2006年
- 对72例慢性肝病及22例肝硬化患者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测定血清sCR1浓度、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清透明质酸(HA)水平。结果慢性肝病患者血清sCR1浓度显著高于正常人(P<0.01),肝硬化患者血清sCR1浓度显著高于慢性肝病患者(P<0.01);血清sCR1与HA密切相关(r=0.83)。提示血清sCR1与肝脏损伤严重程度密切相关,可作为反映肝脏代偿功能的重要指标。
- 李守勇张婷兰徐力姜加利孙凯孙阳
- 关键词:慢性肝病透明质酸
- 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血清中sCR1和MMP-2、MMP-9水平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6
- 2012年
- 目的通过检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血清中可溶性补体I型受体(sCR1)和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MMP-9的水平,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探讨其水平变化在类风湿性关节炎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类风湿关节炎67例,疾病活动情况用DAS28评分来判断,健康体检者65例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血清sCR1、MMP-2和MMP-9的含量水平,分析疾病活动情况的相关性。结果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血清中sCR1水平低于健康体检者(P〈0.05);MMP-2在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血清中含量高于健康体检者(P〈0.01),并与疾病活动情况呈正相关;MMP-9含量显著高于正常体检者(P〈0.05),MMP-9与疾病活动程度呈正相关。结论血清中sCRl在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血清中降低,MMP-2、MMP.9在类风湿性关节炎中显著升高,可作为检测病情活动的监测指标。sCR1、MMP-2和MMP-9与类风湿性关节炎病情进展有重要相关性。提示sCR1、MMP-2和MMP-9可能在类风湿性关节炎发病中起重要作用。
- 李守勇陈维霞孙阳
- 关键词:类风湿关节炎基质金属蛋白酶-2基质金属蛋白酶-9
- 鲁南地区不同孕期甲状腺功能指标参考区间的建立
- 2025年
- 目的建立鲁南地区妊娠妇女不同孕期甲状腺功能指标参考区间,为本地区妊娠妇女甲状腺疾病的准确诊断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399名妊娠妇女作为妊娠组,根据不同孕期将其分为妊娠早期(T1组,133名)、妊娠中期(T2组,133名)、妊娠晚期(T3组,133名);另选取同期健康非妊娠妇女200名作为对照组(T0组)。检测所有研究对象的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_(3))、游离甲状腺素(FT_(4))、促甲状腺激素(TSH)、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及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水平。比较妊娠妇女不同孕期甲状腺功能指标水平;建立妊娠妇女不同孕期甲状腺功能指标参考区间;比较不同参考区间诊断妊娠甲状腺功能异常的检出率。结果T1组、T2组、T3组及T0组的FT_(3)、FT_(4)、TSH水平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妊娠妇女中,T1组的FT_(3)、FT_(4)水平最高,TSH水平最低,随着孕周增加,FT_(3)、FT_(4)水平逐渐降低,TSH水平逐渐升高。T1组、T2组、T3组的FT_(3)参考区间分别为2.50~3.90 pg/mL、2.17~3.54 pg/mL、2.24~3.27 pg/mL,FT_(4)参考区间分别为0.91~1.71 ng/dL、0.86~1.38 ng/dL、0.75~1.26 ng/dL,TSH参考区间分别为0.06~5.12μIU/mL、0.39~4.32μIU/mL、0.43~4.13μIU/mL。根据指南参考区间对妊娠期甲状腺功能异常的检出率低于本地区建立的参考区间(P<0.05)。结论建立鲁南地区不同孕期甲状腺功能指标参考区间,不仅能够揭示妊娠妇女不同孕期甲状腺激素变化规律,还可提升甲状腺疾病检出率。
- 刘婷高晓梅姜家利孙阳刘爱香
- 关键词:不同孕期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游离甲状腺素促甲状腺激素
- 联合检测血清可溶性补体受体sCR1、胱抑素C、β2微球蛋白和尿微量白蛋白对糖尿病肾病的诊断价值被引量:15
- 2014年
- 目的检测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清可溶性补体受体sCR1、胱抑素c(CysC)、β2微球蛋白(β2MG)和尿微量白蛋白(mAlb)的水平,研究其水平变化在早期诊断中的临床意义,为糖尿病肾病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择82例糖尿病肾病患者作为糖尿病肾病组,65例健康体检者作为正常对照组。采用ELISA法检测样本血清中sCR1的含量水平,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血清中CysC、B2MG及尿mAlb的水平。用统计学方法分析患者血清中sCR1、CysC、β2MG及尿mAlb水平和疾病的相关性。结果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清中sCR1水平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CysC和B2MG在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清中含量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糖尿病肾病患者晨尿中mAlb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结论血清中sCR1在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清中显著降低,而CysC、p2MG及尿mAlb含量则显著升高,与糖尿病肾病的病情进展有重要相关性。因此,sCR1、CysC、β2MG和mAlb可作为检测病情活动的辅助监测指标。提示sCR1、CysC、β2MG和mAlb可能在糖尿病肾病患者发病中起重要作用。
- 张婷兰李守勇陈维霞孙阳胡卫国
- 关键词:胱抑素CΒ2微球蛋白微量白蛋白
- 双波长测定中次波长的选择
- 1999年
- 马兆文孙阳
- 糖尿病肾病患者肾功能检验指标的临床价值分析被引量:2
- 2018年
- 目的分析糖尿病肾病患者肾功能检验指标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38例糖尿病肾病患者作为观察组, 38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肾功能检验指标水平。结果观察组尿素氮水平为(11.39±2.21)mmol/L,高于对照组的(4.51±7.79)mmol/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5.2376, P<0.05);观察组血清肌酐水平为(113.28±22.81)μmol/L,高于对照组的(78.73±24.81)μmol/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6.3195, P<0.05);观察组尿微量白蛋白水平为(461.44±97.61)mg/L,高于对照组的(8.81±7.62)mg/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8.4985, P<0.05)。结论对于糖尿病肾病患者来说,其尿素氮、血清肌酐、尿微量白蛋白指标异常较为明显,相关检验指标有利于疾病的确诊,为其提供有效的证据,能反映患者肾功能状况,是一种有效、安全且科学的糖尿病肾病临床检验方法 ,值得借鉴。
- 孙阳冯军国
- 关键词:糖尿病肾病肾功能
-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血清中sCR1和MMP-2、MMP-9水平的检测及临床意义
- 2013年
- 目的检测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血清中sCRl和MMP-2、MMP-一9的水平,为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研究其水平变化在疾病发病、病情进展和预后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53例为研究组,健康体检者43例作为正常对照组。采用ELISA法检测样本血清中sCRl、MMP-2和MMP.9的含量水平。用统计学方法分析患者血清中sCRl、MMP-2和MMP-9水平和疾病的相关性。结果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血清中sCRl水平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MMP-2和MMP-9在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血清中含量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结论血清中sCRl在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血清中显著降低,与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病情进展有重要相关性。MMP-2、MMP-9在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血清中显著升高,可作为检测病情活动的辅助监测指标,sCRI、MMP-2和MMP-9可能在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发病中起重要作用。
- 张婷兰陈维霞李守勇孙阳
- 关键词:系统性红斑狼疮SCR1MMP-2MMP-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