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昌娟
- 作品数:8 被引量:6H指数:1
- 供职机构:佛山科学技术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种植烤瓷冠与烤塑冠临床咬合磨耗研究被引量:1
- 2015年
- 目的比较种植用烤塑冠和烤瓷冠修复在两年后的磨耗情况。方法在临床应用烤塑冠和烤瓷冠修复两年,用咬合纸的方法来测定义齿磨耗情况。结果种植烤塑冠修复组和种植烤瓷冠修复组磨耗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用种植烤塑冠及烤瓷冠修复磨耗性能在临床上无显著差异。
- 管红雨孙昌娟
- 关键词:烤瓷烤塑磨耗
- 牙周可疑致病菌对胶原包被羟基磷灰石粘附的体外实验研究
- 口腔细菌的粘附对于菌斑生物膜的形成至关重要。不同细菌对牙根面的粘附能力不同,细菌对牙根面的粘附能力与其致病性密切相关。胶原是牙本质和牙骨质中的主要有机成分,除了羟基磷灰石,牙根表面成分(牙骨质)的50%以上是胶原蛋白。牙...
- 孙昌娟
- 关键词:牙周可疑致病菌羟基磷灰石口腔细菌菌斑生物膜粘附能力
- 文献传递
- 牙周致病菌密度感应信号系统luxS基因的检测
- 2009年
- 目的检测牙周可疑致病菌密度感应信号系统luxS基因,了解其在牙周致病菌中的分布。方法选取牙龈卟啉单胞菌、伴放线放线杆菌、具核梭杆菌的模式株、参考株及临床分离株作为研究对象,提取DNA,通过聚合酶链反应(PCR)、电泳鉴定和DNA测序,并利用GenBank数据库的Blast检测以上细菌luxS基因的存在情况。结果电泳鉴定存在目的条带,测序和Blast检测表明牙龈卟啉单胞菌PCR产物与目的基因有高度一致性(均为99%以上),具核梭杆菌测序结果与GenBank数据库的基因相同,伴放线放线杆菌电泳鉴定结果显示存在目的条带(750bp),与参考条带大小一致。结论本实验引物设计合理,能较好地扩增出牙龈卟啉单胞菌、具核梭杆菌、伴放线放线杆菌各实验菌株的luxS基因,为进一步研究luxS基因的功能奠定了基础。
- 雷朝锋杨禾孙昌娟苗棣徐屹
- 关键词:牙周病学寡核苷酸序列分析密度感应
- 地塞米松灭滴灵糊剂治疗化学性尖周炎的疗效观察
- 2008年
- 对89颗经临床确诊为化学性尖周炎的下颌后磨牙,经手工根管预备后分别封入地灭糊剂(实验组)或碘仿糊剂(加服或不加服地塞米松片、灭滴灵片,对照组),观察并比较治疗效果。结果表明,实验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说明地灭糊剂能有效治疗化学性尖周炎。
- 韩璐孙昌娟
- 关键词:根管治疗地塞米松灭滴灵
- 牙周可疑致病菌对胶原包被羟磷灰石黏附的体外实验研究被引量:3
- 2008年
- 目的比较对牙根面具有黏附能力的具核梭杆菌、牙龈卟啉单胞菌、中间普氏菌和伴放线菌嗜血菌对胶原包被的羟磷灰石实验膜(C-HA)的黏附能力,初步探讨以上牙周可疑致病菌在牙根表面形成菌斑生物膜的能力。方法采用同位素闪烁计数法测定上述4种细菌黏附至C-HA表面的黏附量及黏附率,比较其黏附能力。结果培养相同时间,不论是培养24 h还是培养48 h,4种不同细菌两两比较,具核梭杆菌ATCC 10953和牙龈卟啉单胞菌ATCC 33277对C-HA表面黏附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中间普氏菌ATCC 25611和伴放线菌嗜血菌ATCC 29523的黏附率之间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但是具核梭杆菌ATCC 10953和牙龈卟啉单胞菌ATCC 33277对C-HA表面的黏附率显著高于中间普氏菌ATCC 25611和伴放线菌嗜血菌ATCC 29523(P<0.001)。同一种细菌,在培养不同时间即培养24 h和48 h,对C-HA表面黏附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不同的牙周可疑致病菌对胶原包被的羟磷灰石的选择性黏附作用不同,具核梭杆菌和牙龈卟啉单胞菌对胶原有较强的亲和作用,在细菌的局部定植过程和牙周炎的进展和复发中可能发挥重要作用。
- 孙昌娟杨禾雷朝锋徐屹吴亚菲
- 关键词:牙周可疑致病菌
- luxS基因依赖的密度感应信号系统在口腔微生物领域的研究现状
- 2007年
- 密度感应(quorum sensing,QS)是指细菌感应周围环境菌种内或菌种间细胞的密度,分泌可溶性信号分子,又称自体诱导分子(autoinducers,AI),调控细菌生理功能和毒力以适应周围环境的变化。除了具有种特异性的信号分了AI-1外,近年来又发现了一种新的信号分子AI-2,可以调控细菌种间的信息交流,产生依赖luxS基因。
- 雷朝锋孙昌娟徐屹
- 关键词:LUXS基因密度感应口腔微生物信号分子种特异性
- 聚维酮碘作为超声龈下刮治根面平整冷却液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
- 2010年
- 目的观察用10%聚维酮碘(Povidone-iodine,PVP-)取代蒸馏水作为超声龈下刮治和根面平整的冷却液能否提高治疗效果。方法选择中度和重度牙周病患者10人共1 128个位点,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用蒸馏水为冷却液进行45 min全口超声龈下刮治和根面平整术(SRP);实验组用10%PVP-为冷却液进行45 min全口超声SRP。基线后1个月和3个月复查临床指标,包括菌斑指数(PI)、探诊出血指数(BOP),牙周袋深度(PD)和临床附着水平(CAL)。结果基础治疗后两组各项指标均有明显改善(与治疗前比较P<0.05),但2组之间比较未见明显差异(P>0.05)。结论 10%的PVP-取代蒸馏水作为超声龈下刮治和根面平整的冷却液并不能提高治疗效果。
- 韩璐兰倩孙昌娟刘秀梅陈淑仪
- 关键词:聚维酮碘牙周炎冷却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