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植入
  • 2篇人工晶体
  • 2篇人工晶体植入
  • 2篇晶体植入
  • 2篇超声
  • 2篇超声乳化
  • 1篇调节力
  • 1篇钝性
  • 1篇钝性分离
  • 1篇眼睑
  • 1篇医疗队
  • 1篇医疗队员
  • 1篇丝虫
  • 1篇丝虫感染
  • 1篇前房
  • 1篇前房角
  • 1篇青光
  • 1篇青光眼
  • 1篇膜炎
  • 1篇结膜

机构

  • 2篇鄂尔多斯市中...
  • 1篇包头医学院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香港中文大学
  • 1篇包头医学院第...

作者

  • 3篇姜海峰
  • 1篇朱思泉
  • 1篇严松
  • 1篇银泉
  • 1篇杨健华
  • 1篇杨建华

传媒

  • 2篇内蒙古医学杂...
  • 1篇中国实用眼科...

年份

  • 2篇2013
  • 1篇2008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结膜及眼睑加利福尼亚吸允丝虫感染二例
2013年
非洲赤道几内亚位于非洲中西部,大西洋西海岸。原始森林密布,寄生虫繁多。寄生虫性结膜炎患者屡屡可见。由于国内少见此类患者,极易误诊漏诊。为了加强国内同行对此病的了解,后续医疗队员加深对此病的防治,特将2例较典型的病例报道如下。
姜丽君姜海峰
关键词:结膜炎丝虫感染眼睑寄生虫性医疗队员
超声乳化吸出联合人工晶体植入和前房角钝性分离术在闭角型青光眼中的应用观察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观察对比超声乳化吸出联合人工晶体植入和前房角钝性分离术在闭角型青光眼中的作用。方法:对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患者进行前房角镜等常规检查,对前房角关闭范围180。以下的,不超过6个月的前房角粘连患者69例(72只眼),由同一术者行超声乳化吸出联合人工晶体植入和前房角钝性分离术,术中在植入人工晶体前用玻璃酸钠钝性分离前房角,范围达270°,术毕常规用药。分别观察术后1、3d,1、3周,1、6个月的眼压、前房角、前房深度、最佳矫正视力、手术并发症等指标。结果:72眼中眼压均在(14.8±4.7)mmHg;前房轴深(4.2±2.3)mm;前房角全部开放者63眼(87.5%),其中有4眼(5.6%)在术后1周出现前房角粘连,5眼(6.9%)在术后1月出现前房角粘连,范围均在90°以下;所有术后最佳矫正视力均在0.5~1.0之间;人工晶体在囊袋内;其余情况同术前。结论:超声乳化吸出联合人工晶体植入和前房角钝性分离术可以有效的治疗早、中期闭角型青光眼患者,避免浅前房的发生。但是它具有一定的选择指征。
姜丽君姜海峰姜慧君杨健华董天星严松银泉
关键词:超声乳化人工晶体闭角型青光眼
可调节式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的临床观察
2008年
目的探讨可调节式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后的临床疗效及调节效果。方法将48例(52只眼)单纯性白内障用超声乳化摘除并植入1CU可调节式后房型人工晶体,术后观察远、近视力,角膜水肿,瞳孔,晶状体囊袋,以及视远、视近时调节力变化情况。结果随访3-6个月,术后1周远视力≥0.5者46只眼(88.46%),术后3个月远视力≥0.5者49只眼(94.23%),术后6月远视力≥0.5者51只眼(98.07%),术后1周近视力≥Jr5者37只眼(71.15%),术后3个月近视力≥Jr5者43只眼(82.69%),术后6个月近视力≥Jr5者47只眼(90.38%)。术后1周观察52只眼均无角膜水肿;瞳孔圆,对光反射敏感;晶状体囊袋无缩小,环形撕囊口圆,位于晶状体囊袋正中,直径约5mm;客观法检查视远、视近调节力变化为(0.95±0.36)D。结论这种可调节式后房型人工晶体早期观察的结果具有良好术后视功能,具有很好组织耐受性,在晶状体囊袋中稳定,居中性好,并发症少,具有一定调节范围,但植入1CU对手术仪器及手术医师要求较高,手术后的长期效果仍需要观察:随手术后的时间延长视力及调节力的变化及稳定性情况。
姜海峰姜丽君姜慧君杨建华朱思泉
关键词:超声乳化人工晶体调节力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