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炳华 作品数:34 被引量:135 H指数:7 供职机构: 泰州市人民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文化科学 更多>>
吸入性糖皮质激素能迅速有效缓解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的提法不妥 被引量:9 2018年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17年第3期刊登的“布地奈德对支气管哮喘小鼠气道重塑及其相关炎性介质表达的影响”一文(以下简称为“该文”),旨在研究布地奈德是否能够通过减少支气管哮喘(哮喘)小鼠模型肺组织中骨桥蛋白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表达以减轻哮喘早期炎症和气道重塑。文中关于吸人性糖皮质激素(ICS)能够迅速而有效地缓解哮喘急性发作的提法不妥,值得商榷。 姚炳华 张亚明关键词: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 吸入性糖皮质激素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气道重塑 布地奈德 惊厥患儿血清和脑脊液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的测定 被引量:3 2004年 姚炳华 盛强 俞桂顺 胡应秀 许万宏 李永培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毛细支气管炎40例疗效观察 1999年 夏玉华 薛梅 姚炳华 孙琦关键词:复方丹参注射液 毛细支气管炎 培菲康预防婴幼儿呼吸道感染继发腹泻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6 2012年 目的观察培菲康(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预防婴幼儿急性呼吸道感染继发腹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80例急性呼吸道感染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240例,给予抗生素及对症处理等常规治疗;治疗组240例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培菲康口服。分别观察治疗d3、d5、d7时腹泻的发生率及其严重程度(轻型、中型),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治疗组d3、d5、d7时腹泻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轻性腹泻、中型腹泻的发生率经处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病例未见不良反应。结论培菲康能够降低婴幼儿急性呼吸道感染继发腹泻的发生率,有良好的预防作用,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朱小莉 姚炳华 张亚明关键词:婴幼儿 呼吸道感染 腹泻 一例婴儿致死性型肥大型肌原纤维肌病病例报道 2021年 婴儿致死性肥大性肌原纤维肌病(Fatal infantile fattening myofibrillar myopathy)是肌原纤维肌病(Myofibrillar myopathy,MFM)的一种特殊亚型,是由于CRYAB基因突变引起的α-B-晶状体蛋白病。该病有其自身的临床特点,在儿童中极其罕见,复习国内外文献,迄今为止已被报道的文献资料共4篇,共计20例病例,笔者通过复习有关文献,旨在综合分析致命性婴儿型肥大型肌原纤维病例的临床特点,以提高儿科医生对该病的认识。 黄云 姚炳华 张春红间隔补铁法在小儿缺铁性贫血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17 2015年 目的比较间隔补铁法和连续补铁法在儿童缺铁性贫血治疗中的疗效。方法对确诊缺铁性贫血的81例患儿在治疗原发病后,随机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41例,均采用2.5%硫酸亚铁糖浆,剂量为元素铁4-6 mg·kg^-1·d^-1,分3次餐间服用。观察组间隔补铁法,每隔3 d服药1 d,对照组连续补铁法,连续服用,疗程均为3个月。结果两组治疗后1、2、3个月血红蛋白(Hb)、红细胞(RBC)、血清铁(SI)、血清铁蛋白(SF)与治疗前比较,P〈0.05,均有统计学差异。而两组治疗前后同期Hb、RBC、SI、SF比较,P值多〉0.05,无统计学差异。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2.50%,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31.75%,经卡方检验,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间隔补铁法与连续补铁法比较疗效相仿,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低,患儿服药依从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高广义 姚炳华关键词:儿童 缺铁性贫血 小儿支原体肺炎临床特点与随访分析 被引量:8 2010年 肺炎支原体是临床常见的病原体之一,近几年其引起的肺部感染呈逐年增高趋势。2008年9月至2009年9月,泰州市有支原体感染流行,泰州市人民医院收治了160例支原体肺炎患儿,我们对其临床特点、后遗症随访进行了一系列观察,结果分析如下。 姚炳华 金英姬 张亚明 戴爱所关键词:小儿支原体肺炎 随访分析 支原体感染 肺炎患儿 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治疗儿童感染相关性粒细胞缺乏症27例临床研究 被引量:3 2014年 粒细胞缺乏症是指由各种原因引起的周围血液中粒细胞绝对值计数低于0.5&#215;109/L的一组临床综合征,粒细胞缺乏常给患者带来较大安全隐患,如继发严重的细菌、真菌感染等。因此,一旦发生,要及时给予有效干预。本研究收集2010年2月至2014年1月收治感染相关性粒细胞缺乏症56例,27例采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 S F )治疗,疗效满意,报告如下。 高广义 曾文前 吴正东 姚炳华 张亚明 金英姬关键词: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粒细胞缺乏症 真菌感染 儿童 临床综合征 血清淀粉样蛋白A在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4 2021年 目的探索血清淀粉样蛋白(SAA)在肺炎支原体(MP)感染中的变化,为MP感染的早期诊断、疗效判定提供新的临床参考指标。方法选取2020年1~12月在泰州市人民医院儿住院的普通MP肺炎患者45例为病例组,同期在儿保科、儿外科进行体检或择期手术的患者40例作为健康对照组,通过收集病例组和对照组的临床资料、血液检查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性别比例、年龄、体质指数(BMI)、白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比例、谷丙转氨酶、尿素氮、SAA/CRP在两组间均无显著差异(P>0.05)。C反应蛋白(CRP)在病例组和对照组分别为(11.75±6.74)mg/L、(3.61±1.62)mg/L,P<0.001;SAA分别为(82.06±40.09)mg/L、(29.46±16.11)mg/L,P<0.001。恢复期平均SAA(29.08±16.94)mg/L,平均CRP(4.2±1.61)mg/L,较入组时均有明显下降。ROC曲线分析SAA、CRP、SAA/CRP发现,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94、0.93、0.45。结论SAA和CRP在MP感染的早期诊断和治疗后疗效的判定方面均有较好的应用价值,且SAA较CRP具有更好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钱璐璐 段庆宁 周辉 戴颖 杨逍 姚炳华关键词:C反应蛋白(CRP) ROC 过敏性紫癜患儿血D-二聚体与尿微量蛋白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7 2011年 目的探讨过敏性紫癜(HSP)患儿血D-二聚体(D-D)与尿微量蛋白的相关性,为HSP患儿的早期抗凝治疗提供可靠依据。方法对84例HSP患儿的血D-D、尿微量清蛋白(mAlb)、尿α1-微球蛋白(α1-M)等水平进行检测,并与30例门诊同期健康体检儿童的检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患儿中血D-D的阳性率为64.3%,尿mAlb、α1-M阳性率分别是59.5%、22.6%,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尿常规异常组血D-D、尿mAlb和α1-M含量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尿常规正常组血D-D、尿mAlb和α1-M含量与对照组相比,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1);尿常规异常组尿mAlb和α1-M含量与尿常规正常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4例血D-D异常者有53例(98.1%)尿mAlb和α1-M异常,30例血D-D正常者只有1例(3.3%)尿mAlb和α1-M异常,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HSP患儿机体高凝状态易并发肾损害,早期给予抗凝治疗,对预防过敏紫癜性肾炎(HSPN)的发生可能有一定帮助。 徐祖龙 张亚明 姚炳华 朱学骏 濮彩虹关键词:儿童 D-二聚体 尿微量蛋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