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廷勇
- 作品数:56 被引量:455H指数:12
- 供职机构:中共重庆市委宣传部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经济管理哲学宗教政治法律更多>>
- 缺失:中产阶级教育社会学
- 2003年
- 沙利·鲍尔周廷勇
- 关键词:中产阶级教育社会学同质性
- 高等教育质量多元化与高教评估改革——中国高教学会教育评估分会2006年学术年会综述被引量:18
- 2007年
- 杜瑞军周廷勇李庆丰夏仕武
- 关键词:高等教育质量观估分
- 西方大学使命的变迁及其历史效果被引量:4
- 2009年
- 自中世纪大学产生以来,西方大学已经走过近千年的发展历程。在英国杰出学者纽曼的《大学的理念》出版之前,“大学使命”还不是西方社会讨论大学变革话语的关键词。随后。加塞特的《大学的使命》和弗莱克斯纳的《现代大学论》的相继出版.将“大学使命”推到了人们讨论大学改革论坛的前沿。这种讨论促使西方大学实现了从“行动中的使命”到“声称的使命”的转变。
- 周廷勇熊礼波
- 关键词:大学使命《大学的理念》弗莱克斯纳大学变革
- 精准处理四大关系 确保真脱贫稳脱贫
- 2019年
- 脱贫攻坚是一项历史性工程,是中国共产党对人民作出的庄严承诺,是习近平总书记心里最牵挂的一件大事。打赢脱贫攻坚战,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任务和标志性指标,是必须完成的重大任务。面对今后两年艰巨繁重的脱贫攻坚任务,面对贫中之贫、坚中之坚、硬仗中的硬仗,在决胜关键阶段、正是吃劲的时候,脱贫攻坚必须响鼓重锤,坚持防松懈、防滑坡,在'打法'上必须精准处理四大关系,确保真脱贫、稳脱贫。
- 周廷勇
- 炼就政治慧眼 担负政治责任
- 2019年
-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强调:'要涵养政治定力,炼就政治慧眼,恪守政治规矩,自觉做政治上的明白人、老实人。'在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六次集体学习时,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要炼就一双政治慧眼,不畏浮云遮望眼,切实担负起党和人民赋予的政治责任。'最近出台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意见》提出。
- 周廷勇
- 关键词:根本性政治责任
- 通识教育与大学理念——艾伦·布鲁姆大学教育思想研究被引量:7
- 2006年
- 艾伦.布鲁姆(A llan D avid Bloom)认为,“回到传统,阅读经典”,开展通识教育需要重新审视大学理念。大学应该以理性为基石,抗拒来自社会的压力,坚持学术自由的理念,帮助孤立无援的理性,弥补民主政体中个人所缺乏的自主精神,提升大学生的精神水平。
- 周廷勇
- 关键词:艾伦·布鲁姆大学教育思想大学理念通识教育
- 严整而又不断丰富发展的理论体系——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理论体系的建构和构建的思考被引量:6
- 2020年
- 构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必然要求与实践要求。必须在牢牢掌握全面理解和深刻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把金钥匙的基础上,既立足新时代这个历史方位,又突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主题,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条主线,还从结构性的“五位一体”,功能性的“四个全面”,保障性的“内外条件”,主体性的加强党的建设,做到“两个维护”等维度下功夫,构建起“中国号”巨轮成功驶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胜利彼岸的理论体系,回答好其背后的现实力量、真理力量与人格力量,做到既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关键知其所必然。
- 周廷勇
- 关键词: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 波普尔知识理论述评被引量:2
- 2009年
- 波普尔从解决分界问题和归纳问题出发,在批判经验主义和理性主义的认识论、本质主义和工具主义的知识观的基础上,形成了自己的知识理论的主要思想。他的知识理论的核心是为了说明,追求全称陈述的知识只是人类的理想,但人类只能逼近真理而不能完全达到真理。知识是客观的、实在的和自主的但本质上是猜测的、具有不确定性,知识的增长是通过猜想和反驳来实现的,衡量知识或理论的科学地位的标准是它的可证伪性、或可反驳性、或可检验性。
- 周廷勇
- 关键词:波普尔知识理论知识增长
- 从“威权舆论”到“权威舆论”——“微时代”主流舆论的解构与重振被引量:23
- 2012年
- 以微博为代表的社会媒体时代的到来,对原有的官方主导的威权舆论场带来革命性的颠覆,官方舆论场如何发挥主导作用,不断消弭与市场化的都市媒体舆论场以及微博等民间舆论场的缝隙,不断发挥意见领袖作为第三方力量的舆论对冲作用,不断增加官方舆论场与民间舆论场的最大公约数,努力实现从"威权舆论"到"权威舆论"的转弯,形成健康向上的和谐舆论生态,意义十分重大。
- 周廷勇
- 高校学生发展影响因素的探索性研究被引量:53
- 2012年
- 本文利用"中国大学生就读经验"问卷调查数据,采用多层线性模型的方法探讨了学校因素和学生因素对大学生发展的影响路径,得出三个结论:(1)大学生的通识能力、科技能力、实践能力和社会性发展以及大学学习总成就存在着显著的群体差异(如性别、专业和父母学历等)。(2)如果不考虑学校环境变量,大学生在校期间在图书馆、课堂学习、生师互动、同伴交往等方面的学习参与对他们的发展基本上具有正向的显著影响,而且它们是影响大学生学习成就与发展的主要因素。(3)学校环境对大学生发展的影响并非无足轻重,它一般通过学生个体层面的变量对学生发展产生积极的或负向的影响。从这些结论得出三点启示:(1)高校的教育行为和教育资源应更多地投放到那些能够促进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参与有关的活动、课程、项目和办学条件上。(2)高校在设计校园学习环境时,应该了解不同导向的环境通过大学生学习参与对其发展可能会产生的积极影响或消极影响。(3)从大学生变化与发展的角度考量高校人才培养质量,主要是要研究"学校培养"对"人才质量"的影响。尤其需要尽量排除大学生发展可能受到来自学校之外的因素的影响,探究学校教育对学生发展的"纯影响"。
- 周廷勇周作宇
- 关键词:大学生发展影响因素多层线性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