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春梅 作品数:36 被引量:281 H指数:9 供职机构: 山西省人民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山西省科技攻关计划项目 山西省留学人员科技活动项目择优资助项目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交通运输工程 更多>>
山西省某三级甲等医院临床医护合作存在问题的现状调查 被引量:5 2012年 目的探讨临床医护合作关键结合点及存在的问题,为改善医护合作,实现医护无缝隙合作提供依据。方法通过开放性问卷调查,找出医护合作内容及其存在的问题,编制医护合作存在问题调查问卷(医生卷、护士卷)。选取山西省某三级甲等医院的247名护士、211名医生进行问卷调查,以分析医护合作点间关系及存在问题的原因。结果8个医护合作内容得分率分别为护士卷30.35%-84.50%,医生卷31.30%-84.30%;护士卷与医生卷得分率最高的维度均为医师操作维度,分别为84.50%,84.30%;护士卷与医生卷得分最高的5个条目中病区管理条目均占40%;82.94%(得分≥3)的医生认为低年资护士的合作能力较差。结论医师操作时护士合作薄弱;病区管理维度问题最多;医嘱处理及执行的问题最棘手;低年资护士缺乏规范化培训和胜任力评价;建议制定合理流程和职责以改善医护合作。 谢晓芬 石贞仙 吴春梅 王晓云关键词:数据收集 医护合作 以预防低体温为导向的前瞻性护理对全麻手术患者意识恢复及应激反应的影响 被引量:50 2021年 目的探讨以预防低体温为导向的前瞻性护理对全麻手术患者意识恢复及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2019年6月—2020年12月采用便利抽样法选择在山西省人民医院实施全麻手术的患者120例,根据手术时间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保温护理,观察组采用以预防低体温为导向的前瞻性护理。比较两组围手术期应激指标、苏醒质量、发生麻醉不良反应的差异。结果两组患者麻醉前、术后12 h的血清皮质醇(COR)、去甲肾上腺素(NE)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开始30 min后、拔管后10 min时观察组血清COR、NE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自主呼吸、意识恢复、导管拔除、麻醉后恢复室(PACU)滞留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麻醉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以预防低体温为导向的前瞻性护理可减轻全麻手术患者围手术期应激反应,提升意识恢复质量,减少麻醉不良反应。 朱玢 吴春梅 杨芳 栗光青关键词:全身麻醉 体温管理 前瞻性护理 应激反应 急诊科危重症患者院内转运的循证实践 被引量:17 2022年 目的将急诊科危重症患者院内转运的最佳证据应用于临床实践,促进临床护理质量持续改进。方法本研究以"证据的持续质量改进模式图"为理论框架,运用循证方法检索数据库获取最佳证据并应用于临床,比较最佳证据应用前后系统层面、护士层面及患者层面结局指标的变化。结果系统层面,完善了急诊科危重症患者院内转运制度流程,修订了院内住院核查单和转运评估分级标准并配备分级转运包。护士层面,共审查了32条指标,其中12条指标在证据应用前已达标;除指标5,其它19条在证据应用后达标率均有所提高;知信行水平显著提高(P<0.001)。患者层面,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降低(P<0.05);转运准备时长和总时长较证据应用前明显缩短(P<0.01),但转运中和转运后时长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基于循证的质量审查项目可改善急诊科危重症患者院内转运的临床实践。 杨秀芝 侯永超 李瑞艳 郭晓晶 郭莎莎 吴春梅 王菊子关键词:急诊科 危重症患者 院内转运 循证实践 护理 胰肾联合移植手术的配合 被引量:1 2000年 吴春梅 石贞仙 丁卫关键词:胰肾联合移植 围手术期 护理配合 “三查五看”护理方法在普外科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 被引量:1 2012年 2010年,卫生部提出了在全国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以加强临床护理管理、改革护理工作模式为手段,达到让医生放心、护士满意的目的。我科是首批“优质护理”重点联系医院的试点科室,在改革护理工作模式、落实护士职责、延伸护理服务活动的基础上,将如何更有效地进行病情观察作为工作重点,通过大范围、深层次的多次研讨和交流,总结出“三查五看”的方法。经过1年多的临床应用,护士观察病情的能力得到了明显提高,达到了医生、护士、病人、医院及社会多方满意的效果。1“三查五看” 吴春梅关键词:护理质量管理 护理方法 护理工作模式 护士职责 临床护理管理 国内手术患者压力性损伤评估表应用的文献计量学分析 被引量:8 2020年 目的分析国内手术患者压力性损伤评估表研究现况,为量表编制及使用提供参考。方法系统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Pubmed及web of science中手术患者压力性损伤评估表应用的相关文献并进行计量分析。结果共纳入161篇文献,发文量总体呈逐年上升的趋势;作者来自25个省级行政区的134所机构;157篇期刊论文分布在91种期刊上;基金支持37篇文献,仅占总量的21.66%;研究内容主要涉及量表的临床应用研究,共102篇,占63.35%;使用最多的量表为Braden量表、Waterlow量表和Munro量表。结论手术患者压力性损伤风险评估表的应用研究已引起护理人员关注,但地区分布不均衡,研究深度、广度不够,部分量表的应用研究相对滞后,尚缺乏统一的压力性损伤评估表,仍需要多中心大样本的研究,以确立统一且适用于国内手术患者压力性损伤风险评估表。 杨昭霞 吴春梅 戴靖华 张端香关键词:评估量表 手术患者 文献计量学 基于CiteSpace的近十年国内循证护理研究可视化分析 2021年 基于CiteSpace软件分析近十年来国内循证护理相关研究的发文量、学者、研究机构等相关信息,辅助国内学者更全面了解该领域研究现状、研究热点及趋势。方法:以中国知网为数据来源,运用CiteSpace可视化软件对2011 年—2021年循证护理相关文献进行分析。结果:共纳入文献12204篇,近十年有关循证护理年发文量总体呈上升趋势。循证护理研究作者及机构间合作不密切且作者以同一机构内合作为主,发文量最多作者为胡雁,共79篇,复旦大学发文量以155篇居榜首。近10年来该领域研究热点关键词前5位为循证护理、并发症、生活质量和应用效果及护理效果。住院时间、老年2型糖尿病、疼痛程度为前3位突现词。结论:循证护理、并发症、生活质量等主题是我国循证护理领域的研究热点,住院时间、老年2型糖尿病及疼痛程度是主要的未来研究趋势。 杨秀芝 侯永超 吴春梅 李莉 王菊子关键词:循证护理 CITESPACE 可视化分析 术中综合物理干预预防妇科肿瘤手术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效果 被引量:6 2022年 目的探讨术中综合物理干预预防妇科肿瘤手术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效果。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0年1月—2021年1月在山西省人民医院接受手术的80例妇科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40例。干预组术中运用间歇性充气加压设备(IPC)联合梯度加压弹力袜(GCS)进行干预。对照组术中单独运用IPC进行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下肢静脉(股总静脉、股深静脉、腘静脉和肌间静脉)的血液流速和管径、血凝指标[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以及D-二聚体]及术后第3天下肢DVT发生率。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患者术后D-二聚体水平和下肢静脉血液流速的相关性。结果两组患者术前下肢静脉血液流速和管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下肢静脉血液流速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217、4.863、2.946、2.397;P<0.05);两组患者股总静脉、股深静脉和肌间静脉管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117、2.756、2.274;P<0.05),腘静脉管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前PT、TT、APTT、FIB、D-二聚体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FIB和D-二聚体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338、-3.554;P<0.05)。干预组患者术后第3天下肢DVT发生率为2.5%(1/40),对照组患者下肢DVT发生率为20.0%(8/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135,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患者术后D-二聚体水平和下肢静脉血液流速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484、-0.442、-0.358、-0.308;P<0.01)。结论术中运用IPC联合GCS的综合物理干预措施,能降低妇科肿瘤患者下肢DVT发生率,值得临床应用。 高文汇 戴靖华 吴春梅 翟娟娟 卫建峰关键词:静脉血栓形成 妇科手术 神经外科术后颅内感染的手术室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9 2019年 目的探索神经外科术后颅内感染的手术室相关因素,为预防术后颅内感染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法,收集山西省人民医院2018年4月至2018年6月神经外科手术患者658例为观察对象,采用自行设计的信息采集表进行信息采集。按术后是否感染进行分组,通过单因素分析和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术后颅内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在658例患者中,剔除47例不符合标准的患者,纳入611例,其中发生感染50例,感染率8.18%;急诊手术、有植入物、手术间开门次数、手术间人数和无菌手套使用时间≥4 h是术后颅内感染的危险因素。结论严格把握人工植入物的使用指征,控制手术间人数和手术间开门次数,要求手术台上医护人员在手术持续时间≥4 h时更换无菌手套是降低术后颅内感染发生率的重要因素。同时对于急诊手术患者要严格控制手术指征,做好术前准备。 宋艳艳 吴春梅 闫俊萍关键词:手术室管理 颅脑手术 颅内感染 医护合作创建普通外科无痛病房的探讨 被引量:6 2015年 [目的]探讨普通外科医护合作管理疼痛的方法及适合普通外科无痛病房护理管理模式。[方法]将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病人200例分为非干预组、止痛泵组、定点镇痛组,分别于术日及术后第1天用疼痛数字评价量表(NRS)进行疼痛评估及效果评价,同时比较3种镇痛方式的经济学指标。[结果]3组病人疼痛评分表明不同干预因素对疼痛评分有统计学意义(F=5.539,P=0.012),并且3组病人在术日及术后第1天疼痛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195,P=0.008),在疼痛治疗相关费用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定点镇痛方式可以作为医护合作创建无痛病房的新方法和新模式,其在镇痛效果及经济学效应方面均呈现出比以往镇痛方式更大的优势。 吴春梅 李兆婷关键词:医护合作 普通外科 疼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