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司尚举

作品数:4 被引量:49H指数:3
供职机构: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科技攻关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天文地球
  • 2篇石油与天然气...

主题

  • 4篇油田
  • 2篇地层
  • 2篇马厂油田
  • 2篇储集
  • 2篇储集层
  • 1篇低渗
  • 1篇低渗透
  • 1篇低渗透油田
  • 1篇地层学
  • 1篇压裂
  • 1篇油藏
  • 1篇油藏工程
  • 1篇油气层
  • 1篇整体压裂
  • 1篇剩余油
  • 1篇水平井
  • 1篇平井
  • 1篇气层
  • 1篇注气
  • 1篇注气开发

机构

  • 2篇中国石油化工...
  • 1篇江汉石油学院
  • 1篇中国地质大学...
  • 1篇中国石油天然...
  • 1篇中原石油勘探...

作者

  • 4篇司尚举
  • 1篇张昌民
  • 1篇尹太举
  • 1篇程启贵
  • 1篇梅复兴
  • 1篇李少华
  • 1篇王德玉
  • 1篇胡勇
  • 1篇孙玉生
  • 1篇刘华
  • 1篇汤军
  • 1篇刘华

传媒

  • 2篇江汉石油学院...
  • 1篇石油学报
  • 1篇断块油气田

年份

  • 2篇2002
  • 1篇2001
  • 1篇1999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靖安油田地质和油藏工程技术应用效果被引量:8
2002年
靖安油田是鄂尔多斯盆地继安塞油田之后于 2 0世纪 90年代发现的 3亿t级特低渗透油田 ,属典型的大型湖盆三角洲沉积体系。湖盆三角洲沉积微相和沉积序列组合的精细油藏描述技术是油田成功开发的基础。适应油藏低压、低渗透特点的先期注水技术有效地抑制了高泥质含量 (2 0 % )碎屑岩地层压降区粘土膨胀堵塞喉道的负面影响 ,建立油藏早期的有效驱替系统的开发方式 ,使单井产量稳定提高 ;应用油藏水动力受效单元和平面径向调差技术、油藏数值模拟跟踪研究技术 ,尤其是特低渗透油藏整体开发压裂技术、注气及气水交注开发方式的实践 ,进一步提高了油田的开发水平 ,该油藏已成功地实现了 6年低含水采油 ,采收率由方案设计的 17%提高到了 2 4%。
程启贵胡勇王德玉司尚举
关键词:油藏工程低渗透油田层序地层学整体压裂注气开发
马厂油田储层层次结构分析被引量:25
2001年
依据储层层次分析法 ,将马厂油田划分为地层段、地层亚段、砂层组、小层、单砂体、成因砂体等9个非均质层次 ;识别出了马厂油田的 6种基本结构要素 ,即河道砂体、河道间砂、前缘席状砂、砂坪砂、河道间泥和湖湾泥。在储层精细对比的基础上 ,以单砂体为制图单位建立了储层建筑结构模型。油田开发实践证明 ,所建模型与油田开发动态符合较好。
尹太举张昌民汤军李少华司尚举刘华
关键词:储集层层次分析马厂油田
油气层与水平井井眼轨迹的关系及其应用被引量:2
2002年
分别探讨了砂岩油气层和碳酸盐岩油气层与水平井井眼轨迹的关系 ,建立了砂岩油气层与井眼轨迹关系的模型 ,并结合江汉油气区的油藏地质情况 ,着重讨论了江汉油气区油气层与水平井井眼轨迹的关系 。
梅复兴司尚举
关键词:油气层水平井井眼轨迹江汉油田
马厂油田沙三下2储层建筑结构特征研究被引量:16
1999年
根据储层建筑结构层次分析原理,把马厂油田的储层细分为九个层次。其中沙三下2厚层主要由水下分支河道砂体、河道间砂体和前缘席状砂体等三种成因砂体组成,以水下分支河道砂体非均质性最强。成因砂体在纵向和平面上的分布控制了储层的平面非均质性,而剩余油的分布决定于储层的层间和平面非均质状况。
孙玉生司尚举刘华
关键词:剩余油非均质性储集层结构特征油田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