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老年轻、中度高血压患者自主神经功能与早期肾损害的关系被引量:16
- 2017年
- 目的:探讨老年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自主神经功能与早期肾损害的关系。方法:选取2014-01-2016-09在民航总医院心内科门诊就诊的老年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223例。测定尿微量白蛋白(UAE)和尿肌酐(Cr),根据早期肾损害指标ACR(ACR=尿UAE/尿Cr×0.113)分为两组:ACR正常组109例,ACR升高组114例。所有患者均进行同步动态心电图及动态血压监测,记录心率变异性(HRV)及血压变异性(BPV)指标,比较两组患者HRV和BPV的差异。分别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法与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HRV和BPV指标与早期肾损害的相关性。结果:HRV指标:ACR升高组患者相邻RR间期大于50ms所占总心动次数的百分比(PNN50)、所有心搏RR间期均值的标准差(SDNN)和每5 min心搏RR间期均值的标准差(SDANN)均明显低于ACR正常组(均P<0.05);BPV指标:ACR升高组24h收缩压标准差(24hSSD)、白天收缩压标准差(dSSD)和夜间收缩压标准差(nSSD)均明显高于ACR正常组(均P<0.05)。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24h平均脉压(24hPP)、24hSSD、SDNN和SDANN与ACR均呈显著相关(均P<0.05)。结论:老年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部分HRV指标和部分BPV指标与ACR独立相关,提示交感神经兴奋与老年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早期肾损害密切相关。
- 刘群威韩丽敏常凤陈国燕李心蕊夏立娇
- 关键词:高血压自主神经功能肾损害
- 动态动脉硬化指数、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与高血压患者早期肾功能损害的关系被引量:12
- 2016年
-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动态动脉硬化指数(AASI)、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hcy)与早期肾功能损害的关系。方法入选2010年1月~2015年9月在中国民航总医院心内科就诊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319例。依据动态动脉硬化指数正常值≤0.55和同型半胱氨酸正常值≤15μmol/L,将入选患者分为:A组为Hhcy组(n=83),其中男性48例;B组为异常AASI组(n=84),男性54例;C组为Hhcy组+异常AASI组(n=80),其中男性56例及D组单纯高血压组(n=72),男性44例。所有入选患者均行24h动态血压监测、血清同型半胱氨酸、肾功能、血糖、血脂和尿常规的检测。结果①估计的肾小球滤过率(eGFR)水平比较:与D组相比,A组、B组、C组eGFR明显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C组相比,A组、B组eGFR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尿蛋白阳性率比较:与D组比较,C组、A组、B组尿蛋白阳性率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③eGFR有关因素分析:相关分析显示,年龄、病程、AASI、Hhcy与eGFR呈负相关。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发现,年龄、Hhcy及AASI仍与eGFR独立相关。结论AASI异常、Hhcy分别与高血压患者早期肾功能损害独立相关,且异常AASI合并Hhcy对高血压患者早期肾功能损害更显著。
- 刘群威韩丽敏杜秋帆常凤夏立娇
- 关键词:高血压动态动脉硬化指数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早期肾功能损害
- 人脐静脉内皮细胞CD40L、MMP-8的分泌及其相互关系和药物干预影响
- 2011年
- 目的:探讨人脐静脉内皮(HUVE)细胞分化抗原40L(CD40L)、基质金属蛋白酶-8(MMP-8)的分泌及其相互关系和辛伐他汀、厄贝沙坦对其干预影响。方法:分组培养HUVE细胞株ECV-304,加入不同浓度的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并用不同浓度的厄贝沙坦干预,ELISA法测定细胞培养上清液CD40L和MMP-8的浓度;分组培养ECV-304细胞,加入不同浓度的人重组CD40L因子(r-CD40L),之后再用不同浓度的抗CD40抗体干预,用ELISA法分别测定细胞培养上清液MMP-8的浓度;另分组培养ECV-304细胞,加入不同浓度的r-CD40L并用不同浓度的辛伐他汀和厄贝沙坦干预,用ELISA法测定细胞培养上清液MMP-8的浓度变化。观察AngⅡ对HUVE细胞CD40L和MMP-8分泌的直接影响及厄贝沙坦的干预作用、CD40和CD40L相互作用对HUVE细胞MMP-8分泌的影响及辛伐他汀和厄贝沙坦的干预作用。结果:体外实验显示,随AngⅡ刺激浓度增加,HUVE细胞CD40L和MMP-8分泌水平增加,且呈浓度和时间依赖性;厄贝沙坦干预后可使AngⅡ刺激作用下降,且呈浓度依赖性;r-CD40L可促进HUVE细胞MMP-8的分泌,且呈浓度和时间依赖性,抗CD40抗体能抑制MMP-8的分泌;辛伐他汀可降低r-CD40L促进HUVE细胞分泌MMP-8的作用,而厄贝沙坦则无显著影响。结论:AngⅡ能明显刺激HUVE细胞CD40L的分泌水平,厄贝沙坦能抑制AngⅡ的上述刺激作用;CD40和CD40L相互作用可促进HUVE细胞MMP-8的分泌增加,辛伐他汀能明显抑制此作用,而厄贝沙坦则无明显抑制作用。
- 刘群威周胜华沈向前海志杰
- 关键词: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基质金属蛋白酶-8
- CD40L、MMP-8与急性冠脉综合征及再狭窄关系的研究
- 在临床实验中,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炎症反应及其可能机制;了解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mamumbilicalveinendothelialCell,HUVECELL)在促炎因子血管紧张素Ⅱ和IFN-γ作用下CD40L和...
- 刘群威
- 关键词:急性冠脉综合征CD40配体厄贝沙坦
- 文献传递
- 高血压患者非对称性二甲基精氨酸与胰岛素抵抗的变化及奥美沙坦的干预作用被引量:1
- 2014年
- 目的:观察高血压患者非对称性二甲基精氨酸(ADMA)与胰岛素抵抗(IR)的变化,探讨奥美沙坦的干预作用。方法:选择原发性高血压患者85例,采用稳态模式评估法(HOMA)评价IR,将高血压患者分为伴IR组51例,和无IR组34例。另选择22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所有受试者均检测血糖、胰岛素、ADMA水平,并评估IR。观察高血压患者经奥美沙坦治疗前后上述指标的变化。结果:①血清ADMA水平及IR指数在伴IR组中显著高于无IR组和对照组(均P<0.01),无IR组血清ADMA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②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在高血压患者中:血清ADMA与IR指数显著相关(r=0.388,P<0.01);③与治疗前相比,奥美沙坦能显著降低血清ADMA水平(P<0.05)。结论:①高血压合并IR患者ADMA水平显著升高,ADMA的异常增高可能与高血压发病有关;②ADMA升高与IR具有相关性;③奥美沙坦能降低血清ADMA水平,且可能与改善IR有关。
- 刘群威周胜华沈向前张铭
- 关键词:高血压非对称性二甲基精氨酸胰岛素抵抗奥美沙坦
- 辅助检查在诊断冠心病中的作用被引量:3
- 2005年
- 目的 探讨辅助检查在诊断冠心病中的作用。方法 对 15 5例冠状动脉造影并行辅助检查的病人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5 5例病人 ,阳性 94例 ;诊断作用大小依次为心电图 (P =0 .0 0 0 1)、年龄 (P =0 .0 0 3)和性别 (P =0 .0 39)。在男性 ,以年龄 (P =0 .0 0 0 1)、收缩压 (P =0 .0 37)和血肌酐 (P =0 .0 0 5 )诊断意义较大 ;女性以年龄 (P =0 .0 0 1)、ECG (P =0 .0 11)和血尿酸 (P =0 .0 31)诊断意义较大 ;在确诊的冠心病病人中 ,男女相比抽烟 (P =0 .0 0 2 )、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症 (P =0 .0 0 2 )和右室增大 (P =0 .0 2 3)更支持冠心病的诊断 ;单纯ECG诊断冠心病的特异性为 81.97% ,敏感性为 6 1.70 %。结论 性别不同 ,辅助检查在冠心病中的诊断作用不同。
- 汤圣兴刘群威周胜华祁述善沈向前胡信群方臻飞
- 关键词:冠心病病人ECG心电图男女
- 高血压病患者红细胞内Ca浓度及ATP酶活性与红细胞变形性的关系被引量:4
- 2005年
- 目的 探讨高血压病患者红细胞变形性 (RCD)与红细胞内Ca2 + 浓度及细胞膜ATP酶活性的关系。方法 用粘度法、化学比色法测定了 2 0例正常人及 30例高血压病患者的红细胞变形指数 (DI)、红细胞内Ca2 + 浓度、红细胞膜Na+ K+ ATP酶和Ca2 + Mg+ ATP酶活性。结果 高血压病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 ,DI值显著升高 ,ATP酶活性显著降低 ,红细胞内Ca2 + 浓度升高 ;高血压病患者DI与ATP酶活性呈负相关 ,与红细胞内Ca2 + 浓度及DBP呈正相关。结论 高血压病患者RCD降低 ,并与细胞膜ATP酶活性降低及红细胞内Ca2 + 浓度、血压升高相关。
- 刘群威汤圣兴胡焕昭周胜华祁述善沈向前
- 关键词:ATP酶活性CA^2+浓度红细胞变形性负相关NA^+
- 高血压病患者真胰岛素、胰岛素原水平及培哚普利干预的影响被引量:2
- 2005年
- 目的探讨高血压病患者血中真胰岛素(TI)、胰岛素原(PI)水平及其与血压、血脂等指标的相关性,以及培哚普利干预的影响。方法测定65例非肥胖型高血压病(NHT)患者、21例肥胖型高血压病(OHT)患者及59例健康者(NT)的空腹血浆TI、PI、血脂等指标,观察22例非肥胖型高压病和21例肥胖型高血压病患者经培哚普利治疗前后上述指标的变化。结果非肥胖型高血压病患者与对照组比,PI(13.2±7.9vs8.5±2.6)pmol/L,(P<0.05)和PI/TI差异有显著性(1.38±0.48vs0.98±0.21,P<0.05),而TI浓度差异无显著性(8.9±3.8vs8.3±2.1)mU/L,(P>0.05);肥胖型高血压病患者与对照组比,PI(15.1±7.3vs8.5±2.6)pmol/L,(P<0.05)和PI/TI(1.62±0.40vs0.98±0.21,P<0.05)差异亦有显著性,而TI浓度差异无显著性(9.2±2.6vs8.3±2.1)mU/L,(P>0.05);21例肥胖型高血压病与非肥胖型高血压病患者比,PI浓度、TI浓度和PI/TI均较高,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相关分析显示高血压病组空腹血浆PI与血压无明显相关性,与TI、TG呈正相关。22例非肥胖型高压病患者和21例肥胖型高血压病患者经培哚普利治疗后,PI和PI/TI水平有显著下降(P<0.05),TI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高压病患者血浆PI而非TI浓度增高,提示患者可能存在β细胞功能障碍;
- 刘群威周胜华刘启明方臻飞
- 关键词:高血压真胰岛素胰岛素原培哚普利
- 非肥胖型高血压病与胰岛素抵抗
- 为了探讨非肥胖型高血压病患者与胰岛素抵抗的关系,及非洛地平对胰岛素抵抗的影响,对30例非肥胖高血压病(EH),20例正常血压者进行了血糖(SG)、血胰岛素(INS)、胰岛素敏感性指数(ISI)、C肽(CP)、糖化血红蛋白...
- 刘群威
- 关键词:胰岛素抵抗
- 文献传递
- 阿托伐他汀对鼠颈总动脉血管损伤后CD40L和MMP-8表达影响被引量:4
- 2011年
- 目的观察在鼠颈总动脉血管损伤后血中CD40L、MMP-8水平和血管内膜增生情况以及他汀类药物干预后的影响。方法在鼠颈总动脉血管损伤模型上观察血管损伤及阿托伐他汀干预后的内膜增生情况,并应用ELISA方法检测血管损伤及阿托伐他汀干预后CD40L和MMP-8的血中浓度变化。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在鼠颈总动脉血管损伤后1周,血中CD40L和MMP-8浓度明显增高,分别为(0.97±0.11)ng/ml比(2.13±0.27)ng/ml,(9.12±1.39)ng/ml比(23.47±3.95)ng/ml,t值分别为2.13和23.47,P均<0.01。内膜明显增生(18.90±1.36)×103μm2比(69.13±4.38)×103μm2,F=16.145,P<0.01);2周时血中CD40L浓度降至(1.01±0.12)ng/ml,MMP-8浓度明显减弱为(12.16±1.45)ng/ml,而内膜增生更为明显(142.65±5.45)×103μm2。与手术损伤组比较,阿托伐他汀干预后血中CD40L和MMP-8浓度均明显下降,分别为(2.13±0.27)ng/ml比(1.37±0.19)ng/ml,(23.47±3.95)ng/ml比(14.48±2.08)ng/ml,t值分别为2.290和3.611,P均<0.05,内膜增生明显减轻(142.65±5.45)×103μm2比(81.76±4.35)×103μm2,F=12.737,P<0.05。结论鼠颈总动脉血管损伤后,内膜增生明显且CD40L和MMP-8血中浓度明显增高。血中CD40L和MMP-8浓度增高可能与平滑细胞迁移,新生内膜形成及血管重塑有关。阿托伐他汀可明显降低血中CD40L和MMP-8浓度,并减轻内膜增生。
- 刘群威周胜华海志杰
- 关键词:阿托伐他汀基质金属蛋白酶8CD40配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