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晓玲
- 作品数:56 被引量:164H指数:7
- 供职机构:山西省肿瘤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山西省卫生厅科技攻关计划项目山西省青年科技研究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化学工程理学更多>>
- 直肠癌合并小肠间质瘤一例
- 2021年
- 患者男,52岁,2016年9月初出现腹部憋胀不适,伴钝性疼痛。2016年9月30日就诊于我院,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示大网膜及肠系膜内多发占位。CT示腹、盆腔弥漫病灶,直肠壁略增厚。肠镜检查示距肛门8-10 cm直肠左前壁结节样肿物,活检病理诊断为腺癌Ⅱ级。基因检测:Ras和Braf突变阴性。
- 刘晓玲高峻徐舟吕彩霞杨牡丹
- 关键词:结直肠肿瘤小肠间质瘤伊马替尼
- 骨折和骨质疏松(附1026例临床病例分析)
- 目的:为调查骨质疏松症对骨折发生率的影响和骨质疏松症的治疗情况,我们对因股骨颈、股骨粗隆间、胸腰椎压缩、肱骨、尺骨、肋骨、胫腓骨、挠骨下端骨折住院手术的1026例患者进行了调查.方法:回顾性调查1990年至1998年期间...
- 刘晓玲史书红朱亦坤许笑梅李兰周倜
- 关键词:骨折发生率股骨粗隆间骨折骨质疏松临床病例分析
- 文献传递
- 肺腺癌合并直肠神经内分泌瘤一例
- 2024年
- 直肠神经内分泌瘤(neuroendocrine tumor,NET)发病率低。直肠NET肝和盆腔转移合并晚期肺腺癌广泛转移更少见。本文报道1例V-raf鼠肉瘤病毒癌基因同源体B(V-raf murine sarcoma viral oncogene homolog B,BRAF)V600E突变肺腺癌合并直肠NET患者诊治过程,为恶性肿瘤的诊治提供借鉴。
- 王馨焱代虎威刘晓玲
- 关键词:肺癌神经内分泌瘤病例报道
- 鱿鱼肝脏中大分子核酸的组成及分离纯化条件研究被引量:11
- 2002年
- 目的 转化鱼类脏器废弃物为高值生物大分子 ,利用活性载体处理鱿鱼肝脏 ,获得有效成分核酸。方法 在分析鱿鱼肝脏中核酸类物质含量的基础上 ,研究活性载体处理鱿鱼肝脏的最适浓度、最适培养时间、最适温度、最适光照条件及氧含量等作用条件 ,得到核酸分离纯化的有效方案。进一步 ,通过离子交换色谱法研究了核酸精化的分离条件。结果 从鱿鱼肝脏中分离核酸的最适条件 :10 %的活性载体与鱿鱼肝脏废弃物混合 ,37℃、培养 36h、暗光、无氧。色谱分析条件为 :固定相为DEAE 纤维素 ,色谱柱 :8cm× 1cm ,流速 :1ml/min ,2 6 0nm紫外检测 ,浓度梯度NaCl (pH 7 4Tris Cl缓冲液 )溶液洗脱。 结论 产物经透析、真空冻干 ,可获得纯度达 87%~ 90 %的核酸纯品 ,可用于医药及食品工业。
- 解军牛勃王惠珍张俊芳刘晓玲杨琦张悦红
- 关键词:鱿鱼核酸类肝脏色谱法
- DCF方案治疗晚期胃癌27例
- 2008年
- 目的 观察多西紫杉醇(DCT)联合顺铂(DDP)和5-氟尿嘧啶(5-Fu)组成的DCF方案治疗晚期胃癌的近期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 全组27例患者均经病理学证实并有可测量病灶,临床上属于晚期和手术后复发转移的Ⅳ期胃癌患者.DCT 75mg/m2,第1天,用DCT前常规予地塞米松、苯海拉明、西咪替丁进行预处理;DDP 25 mg/m2,第2天至第4天,常规给予水化利尿;5-Fu 750 mg/m2,化疗泵持续静脉滴注120 h.3周重复.结果 全组27例均可评价疗效,总有效率为48.1%,其中CR2例,PR 11例,SD 8例,PD 6例.主要不良反应为骨髓抑制和胃肠道反应.结论 :DCF方案治疗晚期胃癌疗效确切,毒性可耐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王山川刘晓玲王育生
- 关键词:胃肿瘤抗肿瘤联合化疗方案
- 海洋生物资源废弃物综合利用-废弃物中核酸产品的提取制备
- 解军韩兵社杨琦张悦红牛勃张俊芳王晓霞刘晓玲王惠珍陈显久郭拥军胥显民刘志贞常冰梅杨涛覃秀桃
- 该项研究的目标是从海洋生物中提取具有多种生物学作用的核酸物质,进一步制备成具高值化功能的生化产品、医药产品及保健品原料。技术原理为:通过产核酸单细胞生物高效稳定代谢,利用废弃物营养成分生产核酸物质;运用改良的工业稀碱法、...
- 关键词:
- 关键词:海洋生物废弃物
- 肝细胞特异性表达体系的构建及肿瘤特异性表达体系的研究
- 杨琦牛勃解军向前张悦红洪焰王惠珍于保峰韩兵社胥显民郭拥军刘晓军杨利军刘晓玲陈显久
- 该课题组进行了肝细胞特异性表达体系的构建及肿瘤特异性表达体系的研究。选取了与肝细胞分化特异性相关的CPSI作为靶对象,通过Cat-assay、核runoff、Western-blot、Northern-blot、凝胶滞留...
- 关键词:
- 关键词:基因表达调控组织特异性表达
- 外周血细胞因子预测晚期胃癌抗PD-1治疗的疗效及预后
- 2023年
- 目的:探讨外周血白介素2、白介素4、白介素6、白介素10、白介素17A与晚期胃癌患者免疫治疗疗效及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2020年01月至2021年10月山西省肿瘤医院收治的88例应用免疫治疗的晚期胃癌患者临床病理资料及免疫治疗前外周血白介素2、白介素4、白介素6、白介素10、白介素17A的检测数据。用t检验分析影响患者细胞因子的因素。采用卡方检验分析不同组别间DCR和ORR的差异。采用Logistic回归法分析白介素6、白介素10与治疗效果的关系并绘制ROC曲线。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并用Log-rank检验生存曲线的差异。采用Cox风险比例模型分析白介素2、白介素4、白介素6、白介素10、白介素17A与无进展生存期之间的关系。结果:研究表明年龄、PD-L1水平、MMR状态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晚期胃癌患者的外周血细胞因子水平。在预后分析中,IL-6(HR=2.593,95%CI:1.470~4.572,P=0.001)、IL-10(HR=0.384,95%CI:0.197~0.747,P=0.005)、MMR状态(HR=0.103,95%CI:0.039~0.274,P<0.001)、PD-L1水平(HR=0.229,95%CI:0.106~0.497,P<0.001)是晚期胃癌患者免疫治疗PFS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外周血IL-6水平、IL-10水平可预测晚期胃癌患者免疫治疗的PFS,未来或许可作为生物标志物用于临床筛选免疫治疗获益患者。
- 王馨焱代虎威刘晓玲
- 关键词:晚期胃癌生物标志物细胞因子免疫治疗
- 蚯蚓组织中一种新型DNA酶的制备及理化性质研究
- 目的 1.建立双胸蚓DNA酶分离纯化的技术体系;2.对该酶的理化性质及其酶学性质进行研究.方法 1.双胸蚓组织中DNA酶的发现 用不同浓度的双胸蚓组织提取液与RNA、环状DNA及线状DNA在37℃反应1小时后用1﹪的琼脂...
- 刘晓玲
- 关键词:蚯蚓DNA酶分离纯化酶学性质
- 文献传递
- X线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多态性对FOLFOX4方案治疗转移性结直肠癌疗效及毒副作用的影响被引量:4
- 2013年
- 目的探索X线修复交叉互补基因(XRCC1)多态性与奥沙利铂联合氟尿嘧啶和亚叶酸钙(FOLFOX4)方案治疗转移性结直肠癌有效率及毒副反应的关系。方法利用聚合酶链反应-连接酶检测反应(PCR-LDR)等方法对159例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进行XRCC1基因多态性检测。所有研究对象均接受4个周期以上的FOLFOX4方案化疗,满4个周期后全面评价疗效和毒副反应。结果159例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中,携带XRCC1 G/G、G/A和A/A基因型患者所占比例分别为52.2%、40.3%和7.6%;携带XRCC1 G/G型患者和携带G/A或A/A基因型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60.2%和34.2%,2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XRCC1 G/G基因型携带者的临床受益率明显高于G/A或A/A型携带者(P<0.01);XRCC1 G/G基因型患者恶心、呕吐的发生率明显低于G/A或A/A型患者(P<0.01),其余毒副反应各基因型患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XRCC1基因多态性与FOLFOX4治疗方案疗效及毒副反应具有相关性。
- 杨牡丹刘晓玲高峻
- 关键词:结直肠肿瘤多态性现象XRCC1FOLFOX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