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庆军 作品数:13 被引量:13 H指数:2 供职机构: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科研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平衡超滤结合改良超滤在婴儿体外循环中的临床应用 2013年 体外循环(CPB)在心脏外科领域广泛应用,技术亦日趋成熟。但CPB的非生理特点、血液稀释、低温、肝素化、非搏动灌注、血液与生物材料接触等因素,导致大量炎性因子释放,出现“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SIRS),使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水分向组织间液渗漏;又由于婴儿各器官发育不成熟,体重轻,预充总量与总血容量比值较大,CPB后液体负荷多。这些因素造成组织器官水肿,尤其心、肺等重要脏器水肿,致使其功能不全[1]。我院自2011年9月至2012年8月对43例婴儿先天性心脏病体外循环手术中采用了平衡超滤(BUF)结合改良超滤(MUF)技术,总结如下。 秦建华 马庆军 张雪蓉关键词:平衡超滤 改良超滤 体外循环 低剂量七氟醚调节海马神经元凋亡、减轻心肺转流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机制研究 被引量:6 2022年 目的探究低剂量七氟醚调节海马神经元凋亡、减轻心肺转流术(CPB)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的作用机制。方法用老年SD雄性大鼠构建CPB诱导POCD模型,并通过使用原代海马神经元(PHN)诱导体外缺氧/复氧(H/R)模型,再以低剂量七氟醚干预,通过流式细胞术、CCK-8、台盼蓝染色、Western blot等方法检测海马神经元增殖与凋亡和相关蛋白表达情况。结果CPB损害了大鼠认知功能并诱导海马神经元凋亡,可通过低剂量七氟醚预处理减轻海马神经元凋亡。CPB诱导POCD大鼠海马组织中PI3K/AKT信号通路被抑制,低剂量七氟醚可逆转该信号通路的抑制作用。PI3K/AKT抑制剂(LY294002)可逆转低剂量七氟醚对CPB诱导POCD大鼠的保护作用。体外结果显示,H/R处理可诱导PHN细胞凋亡并抑制其细胞活力,而低剂量七氟醚提高了PHN细胞活力,且LY294002逆转了低剂量七氟醚对H/R诱导PHN细胞凋亡的改善作用。结论低剂量七氟醚通过激活PI3K/AKT信号通路抑制海马神经元凋亡,从而减轻CPB诱导的POCD。 秦建华 马庆军 马冬梅 徐桂萍关键词:七氟醚 心肺转流术 认知功能障碍 海马 神经元 凋亡 PI3K/AKT 成功应用ECMO治疗1例心功能不全冠脉搭桥术的临床体会 2008年 石文剑 马庆军 秦建华 吴育 刘爱澜 杨勇 伍湘伊 张总刚 李明 艾力 肖东 景海涛 张秀敏 张大权 刘艳 田梅关键词:ECMO 冠脉搭桥术 心功能不全 膜式氧合器 危重症病人 床体 肾下型腹主A瘤血管置换手术麻醉处理体会 2004年 我院自1998年~2002年12月完成34例肾下型腹主动脉瘤血管置换手术,现将麻醉中主动脉阻断前和血管置换后开放主A时血液动力的维持和心率的维持体会报告如下. 伍湘伊 马庆军 何亮关键词:血管置换术 麻醉 外科治疗 肾下型腹主动脉瘤 成人不同浓度七氟醚诱导无肌松气管插管时瑞芬太尼的半数有效量 2010年 目的确定在不同浓度七氟醚复合瑞芬太尼诱导无肌松气管插管时瑞芬太尼的半数有效量(ED50)。方法 2009年7月-2009年11月择期手术患者60例,ASAI~II,年龄20~59岁,按照入室的顺序随机分为Ⅰ组(2%七氟醚组)和Ⅱ组(3%七氟醚组),预冲8%七氟醚诱导,眼睑反射消失后,调节七氟醚呼气末浓度分别维持在2%或3%,同时按照序贯法注入瑞芬太尼,瑞芬太尼注射90s后气管插管。记录麻醉诱导前、患者意识消失时、插管前1min、插管后1min及插管后3min心率、平均动脉压的变化。结果 2%、3%的七氟醚复合瑞芬太尼诱导气管插管时瑞芬太尼的半数有效量(ED50)及其相对应的95%可信区间分别为0.585μg/kg及0.533~0.626μg/kg和0.492μg/kg及0.451~0.572μg/kg。结论 2%、3%的七氟醚复合瑞芬太尼诱导气管插管时瑞芬太尼的半数有效量及其相对应的95%可信区间分别为0.585μg/kg及0.533~0.626μg/kg和0.492μg/kg及0.451~0.572μg/kg。 马庆军 刘松涛 伍湘仪 居热提关键词:七氟醚 瑞芬太尼 气管插管 深低温停循环选择性脑灌注技术在主动脉全弓置换+支架“象鼻”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2 2008年 马庆军 伍湘伊 石文剑关键词:主动脉全弓置换 深低温停循环 DEBAKEY 夹层动脉瘤 MAC技术在纤维支气管镜检查中的应用 被引量:1 2009年 纤维支气管镜(纤支镜)为一种侵入性检查手段,检查过程中多有恶心、呕吐、憋气等痛苦症状,有些患者对纤支镜检查怀有恐惧心理,甚至拒绝检查。我院于2008年7月以来开展监护下麻醉管理(monitored anesthesia care,MAC)技术在纤支镜检查中应用,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马庆军 熊宇翔 伍湘伊 马玲玲关键词:纤维支气管镜检查 MAC技术 纤支镜检查 恐惧心理 麻醉管理 CARE 胰岛素-葡萄糖对体外循环下联合瓣膜置换术患者的心肌保护作用 被引量:1 2017年 目的:探讨胰岛素-葡萄糖对体外循环下联合瓣膜置换术患者的心肌保护作用。方法:120例在我院接受体外循环下联合瓣膜置换术治疗的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60例)和观察组(60例)。所有患者均按照常规操作进行手术,对照组患者采用4℃托马斯停跳液与氧合血按照1∶4(V∶V)混合进行心肌保护。观察组患者心肌保护方法与对照组相同,但在4℃托马斯停跳液中加入胰岛素注射液10 IU/L和葡萄糖注射液10 g/L。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麻醉诱导前(T_0)、体外循环结束时(T_1)、术后12 h(T_2)、术后24 h(T_3)、术后48 h(T_4)、术后72 h(T_5)血浆脑钠肽(BNP)、心肌肌钙蛋白Ⅰ(cTnⅠ)水平、主动脉开放后自动复跳率、T_1时血管活性药物(多巴胺)使用量、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T_0时,两组患者血浆BNP、cTnⅠ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_(1-5)时,两组患者BNP、cTnⅠ水平显著高于T_0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cTnⅠ水平在T_4时开始降低,BNP水平在T_5h时开始降低。此外,观察组患者BNP、cTnⅠ水平在T_(1-5)时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主动脉开放后,两组患者自动复跳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多巴胺使用量(T_1时)、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中及术后均未见严重药物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结论:胰岛素-葡萄糖可以减轻体外循环下联合瓣膜置换术患者的心肌损害,减少血管活性药物使用量,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安全性亦较好。 秦建华 张雪容 马庆军 何亮 田永芳关键词:胰岛素 体外循环 联合瓣膜置换术 心肌保护 帕瑞昔布钠用于下肢手术术后镇痛的安全性及其对阿片类药物用量的节俭作用 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探讨帕瑞昔布钠用于下肢手术术后镇痛的疗效、安全性及其对阿片类药物用量的节俭作用。方法: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平行分组研究,18-60岁、ASAⅠ或Ⅱ级、择期硬膜外腔阻滞下下肢手术病人,手术结束时,随机静脉注射帕瑞昔布钠40mg或生理盐水5m1,12h后再静脉注射帕瑞昔布钠40mg或生理盐水5ml,同时采用芬太尼进行病人自控静脉镇痛。观察术后2,4,8,12和24h的疼痛强度(VAS评分)、给药前后的生命体征、不良反应和生化检查指标、术后芬太尼用量、病人自控镇痛(PCA)有效次数。结果:共完成220例,其中采用帕瑞昔布钠116例,安慰剂104例。与安慰剂组相比,帕瑞昔布钠组术后2,4,8,12和24hVAS评分降低(P<0.05),而有关不良反应和检查结果异常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h和24h芬太尼用量明显减少(P<0.05),术后12h和24hPCA有效次数降低(P<0.05)。结论:下肢手术后静脉给予帕瑞昔布钠40mgbid,镇痛效果佳,安全可靠,明显减少了术后芬太尼用量,提高病人术后镇痛质量。 马庆军 吴育 伍湘伊 闫磊关键词:术后镇痛 麻醉恢复室患者危急情况分析 2009年 全身麻醉后由于麻醉药物影响,手术创伤及患者原有疾病的病理变化等因素,是病人情况变化的高危时期,易导致并发症发生,甚至出现死亡。麻醉恢复室(Post—Anesthesia Care Unit、PACU)的设立,成效显著,不仅提高了患者在手术室的周转,同时提高患者术后恢复期的安全,降低死亡率。本篇回顾性总结我院2006年8月以来,全身麻醉后患者在PACU发生各种危急情况并加以分析,现报告如下: 马庆军 伍湘伊 杨勇 苏涛 马玲玲 刘辉关键词:麻醉恢复室 麻醉药物 手术创伤 病人情况 C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