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燕

作品数:15 被引量:70H指数:6
供职机构: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河南省医学科技攻关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麻醉
  • 5篇静脉
  • 4篇手术
  • 3篇镇痛
  • 3篇自控镇痛
  • 3篇外科
  • 3篇静脉自控
  • 3篇静脉自控镇痛
  • 2篇神经外科
  • 2篇舒芬太尼
  • 2篇术后
  • 2篇全身麻醉
  • 2篇外科手术
  • 2篇利多卡因
  • 2篇临床麻醉
  • 2篇麻醉方法
  • 2篇芬太尼
  • 1篇胆囊
  • 1篇胆囊切除
  • 1篇胆囊切除术

机构

  • 13篇郑州大学第二...
  • 1篇贵州医科大学
  • 1篇鹤壁煤业(集...

作者

  • 13篇陈燕
  • 4篇董铁立
  • 3篇颜莉丽
  • 3篇程静林
  • 2篇于明达
  • 2篇杨鹏举
  • 1篇李静
  • 1篇夏莉
  • 1篇袁峰
  • 1篇刘小军
  • 1篇程闪
  • 1篇李军

传媒

  • 4篇河南外科学杂...
  • 3篇中国实用神经...
  • 2篇中国实用医药
  • 1篇淮海医药
  • 1篇齐鲁护理杂志
  • 1篇国际精神病学...
  • 1篇中国当代医药

年份

  • 1篇2023
  • 2篇2021
  • 3篇2020
  • 3篇2011
  • 2篇2010
  • 1篇2006
  • 1篇2005
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PCIA联合文拉法辛对下肢骨折伴焦虑抑郁患者负性情绪和睡眠的影响被引量:7
2020年
目的病人自控镇痛(patient controlled intravenous analgesia,PCIA)联合文拉法辛对下肢骨折伴焦虑抑郁患者负性情绪和睡眠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4月~2019年8月收治的98例下肢骨折伴轻度抑郁焦虑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9例。对照组(49例)术后予PCIA镇痛+安慰剂,研究组(49例)予PCIA镇痛+文拉法辛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患者干预前后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匹茨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评分(PSQI)评分和血清神经递质水平,及干预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结果术后4h^48h两组患者的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研究组患者的HAMA、HAMD及PSQI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而血清5-HT、NE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1);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文拉法辛能够有效缓解下肢骨折伴焦虑抑郁的患者的负性情绪,改善睡眠质量,其机制可能与提高血清5-HT和NE水平相关。
代党会陈燕李军
关键词:下肢骨折焦虑抑郁静脉自控镇痛文拉法辛
静注帕瑞昔布钠对子宫全切术患者术后静脉自控镇痛的影响被引量:3
2011年
目的:研究帕瑞昔布钠对子宫全切术患者术后芬太尼静脉自控镇痛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行子宫全切术的子宫肌瘤或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60例,年龄45~62岁,ASA分级Ⅰ-Ⅱ级,随机分为帕瑞昔布钠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两组患者均实施腰硬联合麻醉,术毕用芬太尼静脉自控镇痛,帕瑞昔布钠组分别于手术结束时、术后12、24、36h静注帕瑞昔布钠40mg/5ml,对照组于以上各时间点静注0.9%NaCl溶液5ml。观察并记录术后2、12、24、36、48h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术后48h镇痛泵按压次数(包括无效按压);镇痛期间恶心、呕吐、嗜睡、呼吸抑制、凝血功能障碍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帕瑞昔布钠组术后VAS评分降低(P<0.05),术后48h内镇痛泵自控按压次数减少(P<0.05),两组患者在镇痛期间均未出现呼吸抑制及凝血功能障碍,但帕瑞昔布钠组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帕瑞昔布钠用于子宫全切术的术后镇痛,能减少芬太尼静脉镇痛的用量和相关不良反应,有一定的安全性及可行性。
陈燕杨鹏举
关键词:子宫全切术静脉自控镇痛
盐酸戊乙奎醚对高氧所致幼鼠脑损伤时Shh/Gli1信号通路的影响被引量:3
2020年
目的探讨盐酸戊乙奎醚对高氧所致幼鼠脑损伤时Shh/Gli1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健康清洁级14 d龄Sprague-Dawley(SD)幼鼠共30只,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对照组(C组)、高氧组(HO组)和高氧+盐酸戊乙奎醚组(HP组),每组10只。从造模第一天起,HP组幼鼠给予盐酸戊乙奎醚剂量为0.3 mg/kg,于每日同一时间点给药,共计7 d。C组和HO组均于相同时间点给予等容量的生理盐水。实验结束后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DS)。留取幼鼠海马并测定湿/干质量比(W/D)。光镜下观察海马CA1区病理学改变。原位末端标记法(TUNEL)测定海马CA1区细胞凋亡情况并计算细胞凋亡指数(AI)。免疫荧光法观察海马CA1区Shh和Gli1表达部位,蛋白免疫印迹法分别检测海马Shh和Gli1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C组比较,HO组幼鼠NDS、海马W/D、AI均升高(P<0.05),海马CA1区正常锥体细胞计数减少(P<0.05)。HP组幼鼠NDS、海马W/D、AI均较HO组降低(P<0.05),海马CA1区正常锥体细胞计数较HO组增多(P<0.05)。HO组幼鼠海马形态学结构发生明显损伤,HP组幼鼠海马形态学结构损伤有不同程度的减轻。与C组比较,HO组幼鼠海马Shh和Gli1表达水平均升高(P<0.05)。HP组幼鼠海马Shh和Gli1表达水平均较HO组升高(P<0.05)。结论盐酸戊乙奎醚对高氧所致脑损伤发生的幼鼠脑组织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激活Shh/Gli1信号通路有关。
颜莉丽陈燕程闪董铁立袁峰
关键词:盐酸戊乙奎醚GLI1脑损伤高氧幼鼠
氟比洛芬酯复合舒芬太尼在乳腺癌根治术后静脉自控镇痛的临床观察
2010年
目的比较氟比洛芬酯复合舒芬太尼与单纯舒芬太尼在乳腺癌根治术后患者静脉自控镇痛(PCIA)中的安全性与可行性。方法选择ASA分级Ⅰ-Ⅱ级的乳腺癌根治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A组术后PCIA为舒芬太尼100μg、盐酸托烷司琼5mg;B组手术结束前30min静脉缓慢推注氟比洛芬酯50mg,术后PCIA为舒芬太尼50μg、氟比洛芬酯100mg、盐酸托烷司琼5mg。均用0.9%氯化钠注射液稀释至100ml。观察两组患者镇痛开始后2h、4h、8h、24h、48h各时间点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48h泵按压次数,监测并记录镇痛开始时(0h)及开始后各时间点血压、心率、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及呼吸频率的变化,镇痛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术后各时间点的VAS评分、48h泵按压次数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镇痛期间呼吸、循环功能稳定,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恶心、呕吐发生率明显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舒芬太尼镇痛效果和不良反应与剂量有关,氟比洛芬酯复合舒芬太尼镇痛效果良好,同时可显著减少舒芬太尼的用量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陈燕程静林董铁立
关键词:氟比洛芬酯舒芬太尼静脉自控镇痛
硬膜外麻醉联合全身麻醉用于胃全切术的体会
2006年
陈燕于明达
关键词: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全身麻醉联合麻醉静脉全麻麻醉方法临床麻醉
“3P模式”护理方案在急性主动脉夹层患者抢救中的应用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探讨“3P模式”护理方案在急性主动脉夹层患者抢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7月1日~2022年6月30日在急诊抢救的急性主动脉夹层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护理模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对照组49例和研究组5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模式,研究组给予“3P模式”护理方案;比较两组抢救效率、预后临床效果、护理满意度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接诊时间、采血时间、术前准备时间、静脉给药时间、总抢救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1);研究组致残率低于对照组(P<0.05),抢救成功率高于对照组(P<0.05),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1);研究组护理满意度优于对照组(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3P模式”应用于急性主动脉夹层患者抢救中,能够提高医护人员的工作效率、抢救成功率及患者满意度,缩短住院时间,且安全性较高。
尹梅英王喜东陈燕
关键词:急性主动脉夹层急诊抢救
273例80岁以上高龄病人临床麻醉分析被引量:10
2005年
陈燕王华于明达
关键词:临床麻醉高龄病人麻醉并发症麻醉手术麻醉方法
复方利多卡因乳膏表面麻醉在神经外科手术中的应用被引量:6
2011年
目的观察复方利多卡因乳膏用于气管黏膜表面麻醉在神经外科手术中应用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选择择期行颅内肿瘤切除术的患者60例,ASA分级Ⅰ~Ⅱ级,随机分为2组,复方利多卡因组(L组)和对照组(C组),2组患者均采用经口明视气管插管。L组插管前在气管导管前1/3均匀涂抹复方利多卡因乳膏,C组气管导管表面不涂任何药物。比较2组患者麻醉诱导前、插管后2 min、拔管时、拔管后5 min的血压、心率变化以及气管插管后合并的咽喉疼痛、声音嘶哑等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2组患者诱导前的血压、心率无显著差异。L组患者气管插管后2 min、拔管时及拔管后5 min的血压、心率变化均低于C组,麻醉后24 h随访时咽喉疼痛、声音嘶哑的发生率亦明显低于C组。结论复方利多卡因乳膏表面麻醉用于颅内肿瘤切除术,可减轻患者插管后及拔管期心血管反应,降低术后咽痛、声音嘶哑的发生率。
陈燕
关键词:复方利多卡因乳膏表面麻醉神经外科手术
舒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静脉麻醉在胸外科手术中的应用被引量:6
2010年
目的比较舒芬太尼和芬太尼在胸外科手术麻醉中对血液动力学及术后苏醒的影响。方法选择胸外科择期手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分别采用舒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静脉全麻和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静脉全麻两种方法,观察两组患者在诱导前(T0)、插管前(T1)、插管时(T2)、手术开始时(T3))、手术后5min(T4)和拔管时(T5)的SBP、DBP、HR,并记录两组患者的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清醒时间、拔管时间。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发现观察组麻醉及手术过程中血液动力学更加稳定,呼吸恢复、清醒及拔管时间缩短。结论认为舒芬太尼的麻醉作用优于芬太尼,更值得在临床麻醉中推广应用。
陈燕程静林董铁立
关键词:舒芬太尼芬太尼丙泊酚静脉麻醉
乌司他丁对骨科手术全身麻醉患者肺部感染及血清炎症因子的影响
2020年
目的:探究乌司他丁对骨科手术全身麻醉患者肺部感染与血清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某院收治的60例骨科手术全身麻醉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2组,对照组接受常规麻醉,观察组接受乌司他丁辅助麻醉,比较2组患者肺部感染发生率、麻醉起效时间、术后苏醒时间、血清炎症因子水平,统计病原菌分布及构成比。结果:2组患者麻醉起效时间、苏醒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白介素-6、白介素-8以及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低于对照组患者,白介素-10水平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肺部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发生肺部感染患者进行病原菌检测,共检测出病原菌19株,包括革兰阴性菌10株(52.63%),革兰阳性菌7株(36.84%),真菌2株(10.53%),革兰阴性菌以肺炎克雷伯菌和铜绿假单胞菌为主,革兰阳性菌以表皮葡萄球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结论:乌司他丁应用于骨科手术全身麻醉患者,能有效提高麻醉药药效,缩短患者术后苏醒时间,减少肺部感染发病率,改善患者的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值得临床推广。
陈燕颜莉丽邱江江
关键词:乌司他丁骨科手术全身麻醉肺部感染血清炎症因子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