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湖海

作品数:3 被引量:34H指数:2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篇生物学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3篇蝗虫
  • 2篇嗅觉反应
  • 2篇触角电位
  • 1篇对植
  • 1篇亚洲小车蝗
  • 1篇植物
  • 1篇植物气味
  • 1篇生态学
  • 1篇生态学意义
  • 1篇挥发性
  • 1篇挥发性化合物
  • 1篇感受器
  • 1篇草原
  • 1篇草原蝗虫
  • 1篇触角
  • 1篇触角感受器

机构

  • 3篇中国科学院

作者

  • 3篇陈湖海
  • 2篇康乐
  • 1篇赵云鲜

传媒

  • 1篇中国科学(C...
  • 1篇动物学杂志

年份

  • 1篇2003
  • 2篇1998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蝗虫触角感受器及其生态学意义被引量:27
1998年
蝗虫触角感受器及其生态学意义陈湖海康乐(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北京100080)关键词蝗虫触角感受器形态分布生态学触角是昆虫感觉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行使着嗅觉、触觉、味觉及感受气流、CO2、湿度和温度等功能,左右着其选择食物、取食、躲避危险、寻觅配偶及...
陈湖海康乐
关键词:蝗虫触角感受器生态学
两种同域分布的草原蝗虫对植物挥发性化合物的嗅觉反应被引量:7
2003年
亚洲小车蝗(Oedaleus decorus asiaticus B.-Bienko)和鼓翅皱膝蝗(Angaracrisbarabensis Pall)为内蒙古草原同域分布、生活时间重叠、但食性不同的两种蝗虫,亚洲小车蝗为禾草专食者,鼓翅皱膝蝗为蒿草专食者。利用触角电位技术(EAG)比较研究了这两种蝗虫的雌雄个体对37种植物挥发性化合物的嗅觉反应,结果发现,这两种蝗虫的雌雄个体对绿叶挥发化合物的EAG反应要高于对萜类及芳香族化合物的反应,其中6个碳原子的醇(1-己醇、反-2-己烯-1醇、顺-2-己烯-1-醇、顺-3-已烯-1-醇)、醛(顺-2-己烯-1-醛)、酯(反-3-己烯基乙酸酯),以及7个碳原子的1-庚醇引起的EAG反应最强;对具有醇、醛功能团的单萜类化合物的反应高于其他单萜类化合物,倍半萜类化合物引起的嗅觉反应较低;在所实验的芳香族化合物中,苯甲醛引起的反应最强,对绿叶挥发化合物的反应,亚洲小车蝗高于鼓翅皱膝蝗,亚洲小车蝗雄虫的反应高于其雌虫,鼓翅皱膝蝗无性别差异。测定两种蝗虫的雌虫对6种化合物的剂量反应曲线,两种蝗虫对所测化合物的EAG反应浓度为10(-3)~10^(-2)mol/L,只有鼓翅皱膝蝗对松油醇的反应阈浓度为10^(-2)mol/L。对苯甲醛与正己醛的反应随浓度增加EAG反应增强。比较触角不同部分对植物挥发性化合物的EAG反应发现。
陈湖海赵云鲜康乐
关键词:亚洲小车蝗嗅觉反应触角电位
蝗虫触角感受器及嗅觉反应
陈湖海
关键词:触角感受器触角电位植物气味蝗虫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