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食源
  • 4篇食源性
  • 2篇源性疾病
  • 2篇食品
  • 2篇食源性疾病
  • 2篇食源性致病菌
  • 2篇污染
  • 2篇疾病监测
  • 2篇病监测
  • 1篇学龄
  • 1篇学龄儿童
  • 1篇学年
  • 1篇饮用
  • 1篇饮用水
  • 1篇影响因素
  • 1篇致病
  • 1篇致病菌
  • 1篇摄入
  • 1篇生活饮用
  • 1篇生活饮用水

机构

  • 8篇常州市疾病预...

作者

  • 8篇陈宝林
  • 7篇王珥梅
  • 5篇盛军利
  • 4篇范萍
  • 3篇陈小岳
  • 1篇董惠斌
  • 1篇张叶香
  • 1篇王珮
  • 1篇姚萍
  • 1篇杜强
  • 1篇徐琪

传媒

  • 3篇现代预防医学
  • 2篇公共卫生与预...
  • 1篇中国校医
  • 1篇食品安全导刊
  • 1篇中国病毒病杂...

年份

  • 1篇2025
  • 1篇2024
  • 3篇2023
  • 1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2016—2020年常州市哨点医院食源性疾病就诊患者诺如病毒感染情况分析被引量:5
2023年
目的分析2016—2020年常州市食源性诺如病毒感染的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预防和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通过国家“食源性疾病监测报告系统”,收集2016—2020年常州市食源性疾病哨点医院上报的所有食源性疾病病原学检测信息,描述诺如病毒在不同人群、季节、进食场所、可疑暴露食品中的分布情况,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诺如病毒感染的影响因素。结果共收集常州市4家食源性疾病哨点医院门诊食源性疾病病例的粪便或肛拭子标本3120份进行病原学检测,检出诺如病毒阳性标本188份,检出率为6.0%。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不同季节、年龄、职业间诺如病毒阳性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Waldχ^(2)值分别为26.364、23.923、30.339,P均<0.01)。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不同职业和季节是诺如病毒感染的影响因素(Waldχ^(2)=25.113、20.890,P均<0.01),其中职业为学龄前儿童的诺如病毒检出率最高,为9.0%(OR=2.120),春、秋季诺如病毒阳性检出率高于夏、冬季,出现两次高峰。结论春、秋季是常州市食源性诺如病毒感染的高发季节,低年龄的儿童为重点人群,应加强公众科普宣传教育,提高诺如病毒监测检测能力,完善风险管理措施,降低食品安全风险。
范萍王珥梅陈宝林姚萍陈小岳盛军利
关键词:食源性疾病疾病监测诺如病毒影响因素
2012年常州市食品风险监测致病菌结果分析被引量:8
2014年
目的了解常州市市售食品食源性致病菌污染状况。方法依据2012年食源性致病菌监测工作手册、检验方法,对四类食品分别进行沙门氏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副溶血性弧菌及蜡样芽孢杆菌等8种食源性致病菌进行检测分离、鉴定。结果抽检的四类食品中,除了果蔬类食品未检出致病菌,其他三类食品致病菌检出率较高,其中,检测率最高是生食水产品中的副溶血性弧菌为34%(17/50);熟制米面制品中的蜡样芽孢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检出率均为20%(8/40)、肉制品中的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检出率为8.57%(6/70)。结论常州市生食水产品、熟制米面制品和肉制品三类食品被致病菌污染的风险较高,提示监督部门应重点加强该三类食品的监督监管。
陈宝林王珥梅盛军利
关键词:食品污染食源性致病菌
常州市学龄儿童睡眠时间、蔬果种类摄入现状及其与体重指数的关系被引量:10
2015年
目的了解常州市学龄儿童睡眠时间、蔬果种类摄入现状并探讨其与体重指数的关系,为儿童超重肥胖干预提供参考。方法采用自行编制的"小学生饮食、生活习惯调查表",对常州市2所小学2-5年级1 392名小学生睡眠时间、蔬果摄入种类、身高、体重等进行调查,分析儿童睡眠时间、蔬果摄入种类对超重肥胖的影响。结果调查前2周内,学龄儿童睡眠不足比例为50.22%,蔬果摄入种类少于5种的比例为18.82%。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睡眠时间与体重指数呈反比。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睡眠充足(≥10 h)的儿童发生超重肥胖的危险性是睡眠不足(〈10h)儿童的0.745倍(P〈0.05)。结论常州市学龄儿童睡眠不足发生率较高,睡眠充足是儿童超重肥胖的独立保护因素。
王珥梅徐琪陈宝林
关键词:睡眠超重
常州市武进区2020—2022学年中小学生伤害监测分析
2025年
目的了解常州市武进区中小学生伤害的分布特征及类型,为开展伤害干预提供基础性信息。方法通过江苏省学生伤害监测网络报告平台,收集并分析2020—2022学年武进区中小学生伤害事件特征。结果2020—2022学年,常州市武进区共报告28845人次学生伤害事件,其中男生19320人次,女生9525人次,男生伤害发生率为8.53%,女生为5.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901.993,P<0.001)。2020—2022学年伤害发生率分别为5.36%、7.48%、7.92%,伤害发生率逐年呈上升趋势(χ^(2)_(趋势)=26.247,P<0.001);小学生伤害发生率为8.25%,初中生为6.46%,高中生为2.91%,伤害发生率随学段增长而降低(χ^(2)_(趋势)=-47.218,P<0.001)。前3位的伤害依次为跌倒/坠落(57.5%)、锐器伤(18.43%)、钝器伤(10.42%)。学校是学生伤害发生的主要地点(80.03%)。91.09%的重点伤害事件结果为痊愈,8.90%发展为功能受限,死亡、残疾均为0.01%。结论武进区中小学生伤害有增加的趋势,男生较女生、低学段学生较高学段学生更易发生伤害。
张叶香武常倩陈宝林董惠斌
关键词:流行病学监测
2016—2020年常州市哨点医院食源性疾病监测结果分析被引量:5
2023年
目的了解和分析近5年常州市食源性疾病的流行病学及病原学特征,为制订预防和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通过“食源性疾病监测报告系统”,收集2016—2020年常州市食源性疾病哨点医院上报的所有食源性疾病监测信息,描述报告病例和病原检测结果的分布情况,分析影响病原检测结果的可能因素。结果共收集食源性疾病报告病例14931例,主要分布在夏、秋季。报告病例中有3120份采集了肛拭子并做了病原学检测,其中检出阳性标本291份,阳性检出率为9.32%。291份阳性标本中,诺如病毒、沙门氏菌、副溶血性弧菌、致泻大肠埃希氏菌、志贺氏菌的检出率为分别为6.03%、2.12%、0.80%、0.22%、0.16%。病原检出率的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病原阳性检出率在男、女性别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不同年龄组、不同职业、季度、进食场所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不同年龄、季度的病原微生物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年龄与病原微生物检出率呈负相关,第1季度、第4季度检出率高于第2季度、第3季度。结论夏、秋季是常州市食源性疾病高发季节,诺如病毒是主要致病病原体,年龄、季节与病原微生物检出结果密切相关,应在食源性疾病高发的季节对重点人群开展综合防控措施,减少食源性疾病的发生和暴发。
范萍王珥梅陈宝林陈小岳盛军利
关键词:食源性疾病疾病监测病原学
常州市2010~2011年农村生活饮用水卫生状况分析被引量:11
2013年
目的了解常州市农村生活饮用水水质卫生状况,保障人民饮水安全,为农村生活饮用水卫生监管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常州所辖两市的2010~2011年农村生活饮用水水质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304份水样检测合格率为82.24%。2010、2011年水样检测合格率分别为88.82%、75.6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01,P﹤0.01);丰水期、枯水期水样检测合格率分别为94.08%、70.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9.18,P﹤0.01);出厂水、末梢水水样检测合格率分别为82.89%、81.5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9,P﹥0.05)。结论常州市农村饮用水水质总体较好,但仍需改进。
盛军利陈小岳王珮王珥梅陈宝林
关键词:农村饮用水水质
常州市校园及其周边食品微生物污染情况分析
2024年
目的:了解江苏省常州市校园及其周边商店食品卫生状况。方法:2021—2023年每年选择1个城区和1个郊县,每个县(区)随机抽取小学各2所,中学各1所,中等职业学校各1所,大学共1所,每年监测9所学校。采集学校及其周边商店中学生食用频率较高的学生餐、含乳饮料、现制饮料、学生饮用奶、调味面制品和豆干,并进行卫生指示菌及常见食源性致病菌等指标的检测。结果:部分学生餐中检出蜡样芽胞杆菌,个别学生餐中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调味面制品、豆干及现制饮料均未检出食源性致病菌,但部分现制饮料中菌落总数和大肠埃希氏菌计数超出检出限且存在超标情况。结论:校园食品生产者、加工者、经营者等均应采取防控措施尽可能降低致病菌含量,减少食源性疾病的发生概率。
王珥梅陈宝林程实高书涵范萍
关键词:校园食品微生物污染
常州地区市售食品常见食源性致病菌污染情况分析被引量:6
2023年
目的 了解常州地区市售食品常见食源性致病菌污染状况,为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和食源性疾病的预防提供依据。方法 2010-2020年在常州地区共采集17类食品2 513份,按照《江苏省食品微生物及其致病因子监测工作手册》规定的检验方法检测。结果 2 513份食品共检出常见食源性致病菌阳性样品260份,总检出率为10.30%。单因素分析显示,非即食样品致病菌检出率高于即食样品(χ^(2)=148.875,P=0.000);散装样品致病菌检出率高于预包装样品(χ^(2)=70.956,P=0.000);采自不同采样地点类型的食品致病菌检出率之间存在差异(χ^(2)=65.017,P=0.000)。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是否即食、包装类型、采样季节与食源性致病菌检出率均存在关联。第三、第四季度采集的样品致病菌检出率均高于第一季度。结论 常州地区市售食品常见食源性致病菌污染水平较高,食用前应充分加热灭菌,相关部门在夏秋季应加强监管和健康教育。
王珥梅陈宝林盛军利杜强范萍
关键词:市售食品食源性致病菌污染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