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伟峰 作品数:32 被引量:129 H指数:7 供职机构: 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深圳市科技计划项目 深圳市科技局课题 深圳市科技局资助项目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文化科学 更多>>
大鼠急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BDNF与NGF的变化 被引量:6 2006年 目的:观察急性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脑组织神经生长因子(NGF)、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BDNF)的变化及相应的脑组织细胞形态,探讨神经营养因子在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方法:采用Pulsinlli法建立大鼠急性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动态测定脑组织NGF、BDNF含量,石蜡切片行HE染色光镜下观察脑组织细胞形态。结杲:再灌注损伤后,脑组织BDNF、NGF表达均增高。模型组于灌注2 h上升,6 h达高峰,24 h回落;与假手术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光镜下观察,假手术组无异常神经细胞,模型组各亚组中异常神经细胞于缺血再灌注2 h时明显增加,6 h受损最轻,随缺血再灌注时间延长异常神经受损程度变重。结论:缺血再灌注损伤可诱导BDNF、NGF表达,有利于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神经元损伤的保护。 陈伟峰 周丹 何卫平 韩继媛 田兆兴 曹锋生关键词:脑缺血 再灌注损伤 神经生长因子 酶联免疫吸附测定 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Ⅱ评分在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中的应用 被引量:9 2005年 连续性血液净化(continuous blood purification,CBP)已成为治疗各种原因引起的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ultiple organ dysfunction syndrome,MODS)患者的常见方法. 孟新科 郑晓英 吴华雄 杨径 魏刚 陈伟峰 刘德红关键词: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 性健康状况 急性生理学 MODS CBP 急性一氧化碳中毒156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3 2009年 目的:分析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的发病特征,探讨急性一氧化碳中毒的防治策略。方法:对156例急性一氧化碳中毒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56例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中,女性多于男性,男女之比为1∶1.64;平均年龄21.75岁,高发年龄段是18-27岁,占78.84%;燃气热水器使用不当是急性一氧化碳中毒的主要原因占91.67%;中毒事件的高发季节为冬春季节占94.23%;临床表现主要为头晕、头痛、意识障碍等神经系统症状;以高压氧为主的综合治疗措施可取得满意疗效,总有效率达94.23%,治愈率为87.82%,中毒6h内高压氧治疗(A组)与中毒6h后高压氧治疗(B组)相比可提高治愈率(P〈0.05)。结论:深圳地区急性一氧化碳中毒的发病具有明显的性别、年龄、中毒源、季节特征,需引起重视,广泛开展针对性宣传教育和采取有效防范措施是遏制急性一氧化碳中毒的重要手段,一旦中毒应尽早行高压氧为主的综合性治疗。 万丽春 熊丽红 郑晓英 陈伟峰 周丹关键词:急性一氧化碳中毒 迟发性脑病 高压氧 褪黑素对脂多糖诱导新生乳鼠心肌细胞损伤的影响 2013年 目的探讨褪黑素(Melatonin,MT)对脂多糖诱导新生乳鼠心肌细胞损伤的影响及机制。方法培养1~2d龄乳鼠心肌细胞,建立体外培养模型。随机分为四组:对照组、LPS组、低剂量MT预处理组和高剂量MT预处理组。检测各组心肌酶和肌钙蛋白水平、细胞存活率。ROS敏感性荧光探针DCFH-DA测定细胞内活性氧(ROS)。免疫印迹法检测NADPH氧化酶亚单位p22phox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LPS组心肌酶和肌钙蛋白水平明显上调,同时细胞存活率明显下降,同时LPS可诱导p22phox表达。以上指标在低剂量MT预处理组和高剂量MT预处理组均被抑制。结论褪黑素可抑制LPS诱导的新生乳鼠心肌细胞损伤,其机制可能与下调心肌细胞氧化应激水平有关。 陈伟峰 幸泽茂 张宪华关键词:褪黑素 脂多糖 心肌细胞 发热、黄疸、少尿9天 2011年 1病例资料
患者男,21岁,仓库管理员。因“发热、黄疸、少尿6天”于2010年12月18日急诊入院。入院前6天,无明显诱因出现上述症状,体温最高达40.0℃。伴头胀痛、深呼吸时胸痛、剧烈咳嗽、巩膜及皮肤黄染。 孟新科 郑晓英 陈伟峰关键词:发热 黄疸 少尿 急诊入院 剧烈咳嗽 皮肤黄染 乌司他丁对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后NF-κB的影响 被引量:5 2006年 [目的]观察乌司他丁对急性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脑组织核转录因子κB(NF-κB)的影响,探讨乌司他丁在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时对大脑皮质的保护作用。[方法]建立大鼠急性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予乌司他丁治疗干预,采用免疫组化法测定脑组织海马CA1区NF-κB含量。石蜡切片HE染色光镜下观察该区神经细胞形态。[结果]再灌注损伤后,脑组织NF-κB表达均增高,与假手术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NF-κB表达于再灌注6h达到高峰,异常神经细胞数随再灌注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增多。乌司他丁干预后,NF-κB的表达显著下降(P<0.01),异常神经细胞数减少。[结论]①NF-κB参与了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病理过程;②在脑复苏救治过程中,乌司他丁可通过抑制NF-κB的表达,抑制炎症反应而发挥脑保护作用。 陈伟峰 刘德红 何卫平 周丹关键词:乌司他丁 缺血再灌注损伤 NF-KB 褪黑素对脂多糖所致新生乳鼠心肌细胞能量代谢障碍的影响鏯 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探讨褪黑素(melatonin,MT)对脂多糖(I。PS)诱导新生乳鼠心肌细胞能量代谢障碍的影响。方法:培养12d龄乳鼠心肌细胞,建立体外培养模型,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I。PS组、低剂量MT预处理组和高剂量MT预处理组,检9n.4各组ATP、ADP及AMP水平,乳酸脱氢酶(I。DH)和线粒体琥珀酸脱氢酶(MSDH)活性;利用荧光分光光度计测定线粒体膜电位(mitochondrialmembranepo—tentiaI,MMP);电子显微镜下观察线粒体形态改变。结果:与对照组相比,I。PS组ATP、ADP及AMP水平明显下调,乳酸脱氢酶活性明显上调,线粒体琥珀酸脱氢酶活性及线粒体膜电位明显下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上指标在低剂量MT预处理组和高剂量MT预处理组均被抑制(P〈0.050.01)。同时,MT能改善LPS诱导的心肌超微结构的异常改变。结论:褪黑素可抑制LPS诱导的新生乳鼠心肌细胞能量代谢障碍。 陈伟峰 刘嫱 幸泽茂 张宪华 林明琴关键词:褪黑素 脓毒症 脂多糖 心肌细胞 APACHEⅡ评分在CBP治疗MODS时机选择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0 2005年 目的探讨APACHE Ⅱ评分在指导选择连续性血液净化(CBP)治疗MODS最佳时机中的作用和价值.方法按APACHE Ⅱ评分不同,将136例MODS患者分别在APACHE Ⅱ评分<15分;15~25分;>25分3个分数段内分为CBP治疗组和非CBP治疗组.在不同APACHE Ⅱ评分分数段内分别比较是否行CBP治疗的两组患者的病死率、住院时间、医疗费用等的差异.结果 APACHE Ⅱ评分<15分时,CBP治疗组和非CBP治疗组患者均无患者死亡,医疗费用也无显著差异;但CBP治疗组患者住院时间明显短于非CBP治疗组(P<0.05).APACHE Ⅱ评分15~25分时,CBP治疗组患者病死率、住院时间明显低于非CBP治疗组(P<0.05,P<0.01),2组间的医疗费用则无显著性差异.APACHE Ⅱ评分>25分时,2组患者病死率无显著差异,但CBP治疗组住院时间、医疗费用明显高于非CBP治疗组(P<0.05,P<0.01).结论 APACHE Ⅱ评分为15~25分是CBP治疗MODS患者的最佳时机,可以产生最佳的'效-价'比.APACHE Ⅱ评分可以作为确定MODS患者是否选择进行CBP治疗,以及何时进行CBP治疗的指标之一. 孟新科 郑晓英 吴华雄 杨径 魏刚 陈伟峰 刘德红关键词:APACHE 液体负平衡在 ICU >60岁患者机械通气撤机过程中的应用 被引量:5 2015年 目的:探讨在保证循环稳定前体下液体负平衡对达撤机条件的>60岁ICU患者撤机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选择我科2013-02-2015-02收治的42例需要机械通气的>60岁的危重症患者,在符合撤机标准后,随机分为液体负平衡组( A组)和液体正平衡组( B组),依中心静脉压( CVP)、平均动脉压( MAP)进行液体管理,至成功撤机48 h。比较两组患者一次撤机成功率、机械通气时间、血流动力学参数、液体平衡状况、BNP前体( NT-pro-BNP)水平的变化。结果液体负平衡组患者撤机成功率(85.7%)高于液体正平衡组(66.7%),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液体负平衡组机械通气时间(5.99±1.83)d vs (8.04±3.99)d,脱机48 h BNP前体(424.71±302.67)pg/mL vs (653.19±483.39)pg/mL,明显低于液体正平衡组(P<0.05);撤机后48 h两组MAP[(81.43±7.31)mm Hg vs (84.95±7.76)mm Hg]与CVP [(7.38±2.58)mm H2O vs (8.81±3.25)mm H2O]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60岁危重症患者机械通气撤机过程中,在保证循环稳定前体下,采用适度液体负平衡策略有助于缩短机械通气时间、撤机成功,其机制可能与改善患者心功能有关。 熊丽红 孟新科 张宪华 陈伟峰关键词:液体管理 机械通气 撤机 严重脓毒血症和脓毒性休克早期目标化治疗在中国大陆部分医院急诊科实施现状调查 被引量:15 2011年 目的了解早期目标化治疗(early goal—directed therapy,EGDT)在中国内地医院急诊科实施情况,分析存在的问题。方法采取问卷方式,调查26个省市、56家医院急诊科的516名医生对EGDT的知晓率、实施率及不能实施的原因。结果三甲医院的医生88.7%知道严重脓毒血症和脓毒性休克的诊断标准、91.6%知道有相关指南和74.2%知道早期目标化治疗的具体内容;而二甲医院的医生则分别只有30.2%、34.1%和25.6%;三乙医院分别为68.3%,77.3%和43.9%。不同级别医生知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甲医院EGDT完全实施率13.3%,二甲医院没有能完全实施,其急诊医生认为,EGDT不能完全实施最主要的原因是患者经济条件(60.9%),其次是医生个人认知水平及临床操作技能(53.1%)。但即使是在完全了解EGDT的具体内容和主导思想以后,也仅有31.0%的医生愿意在实际工作中去完全实施,有7.0%仍坚持完全不实施。结论中国急诊医生中对EGDT知晓率及实施意愿都较低,是影响其实施的重要原因;其他影响因素还包括:患者经济条件和依从性差、缺乏推广实施的制度与相关专业团队的建设、医生不愿承担过多的医疗风险以及对EGDT有效性的认可度低。 孟新科 郑晓英 熊丽红 周丹 张宪华 王滨 陈伟峰 万丽春 幸泽茂关键词:严重脓毒血症 脓毒性休克 急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