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伟 作品数:20 被引量:217 H指数:10 供职机构: 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 更多>> 相关领域: 天文地球 航空宇航科学技术 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 理学 更多>>
东秦岭钼矿带成矿特征及其与美国克莱马克斯-亨德森钼矿带的对比 被引量:29 2009年 东秦岭钼矿带是中国最主要的钼矿带,钼矿呈近东西向展布。钼矿以斑岩型为主,从南到北,钼矿带钼矿大体有斑岩Cu-Mo矿、斑岩Mo矿、斑岩Au-Mo矿分带的趋势,与从俯冲带到克拉通边缘斑岩Cu矿、斑岩Cu-Mo矿、斑岩Mo矿依次发育的分带现象相似,表明钼矿的形成与扬子地块向华北地块俯冲有关。根据钼矿Re-Os年龄资料统计钼矿分为~220Ma、~140Ma和~110Ma三期,其成矿动力学背景分别为碰撞造山、碰撞造山后伸展和中国东部岩石圈减薄。钼矿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介于83℃~424℃;平衡盐度介于0.61%~42.5%。流体包裹体水的δD介于-100‰~-40‰,δ18OH2O介于-4.3‰~8.7‰;且从成矿早期到晚期流体包裹体水的δD和δ18OH2O分别变小,表明钼矿的成矿流体主要来源于岩浆,后期有大气水的加入。东秦岭钼矿的铅同位素为206Pb/204Pb=17.12~17.89、207Pb/204Pb=15.23~15.70、208Pb/204Pb=37.57~39.10,与区域下地壳铅同位素一致;小斑岩体的Sri=0.705~0.714,δ18O=7.2‰~12.1‰,与I型花岗岩的锶、氧同位素相一致,表明钼矿的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下地壳。东秦岭钼矿带的钼资源总量占中国钼资源的51%以上,美国克莱马克斯-亨德森钼矿带(Climax and Hender-son)的钼资源总量占美国钼矿资源的42%以上,美国和中国的钼资源在世界上的排名分别为第一和第二位,两钼矿带是世界钼资源高度集中的两个区域。克莱马克斯-亨德森钼矿带位于美国中西部、美洲克拉通西缘;钼矿主要形成于33~18Ma,稍晚于拉腊米(Laramide,75~54Ma)陆内造山运动;钼矿形成于碰撞造山后伸展环境。东秦岭与克莱马克斯两钼矿带相比:1)两钼矿带都位于克拉通边缘;2)两钼矿带的钼矿化都形成于陆内碰撞造山之后的伸展环境,与成矿有关的岩体都为花岗斑岩小岩体;3)两钼矿带钼矿的辉钼矿平均丰度分别为0.073%~0.140%和0.171%~0.264%,东秦岭钼矿的丰� 魏庆国 原振雷 姚军明 陈伟 陈伟 乔波关键词:东秦岭 钼矿 斑岩矿床 一种Pochonicine类似物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及其应用 一种Pochonicine类似物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所述Pochonicine类似物为下述式1、式2或式3所示化合物。该Pochonicine类似物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对多种酶具有较好的抑制活性,从而可以作为糖苷酶抑制... 俞初一 朱建设 贾月梅 陈伟 李意羡文献传递 大庙Fe-Ti-P矿床中铁钛磷灰岩的成因:来自铁钛氧化物矿物化学的证据 被引量:1 2007年 岩体型斜长岩是由90%或90%以上斜长石组成的岩浆岩,常赋存岩浆型Fe-Ti-P矿床,经常出现仅由铁钛氧化物和磷灰石组成的铁钛磷灰岩(Watson,1907).目前对于这种特殊矿石的成因,主要存在结晶分异(Mclelland等,1994)和不混溶作用(Philpotts,1967)两种不同看法.河北大庙斜长岩体为中国唯一的岩体型斜长岩,其所赋存Fe-Ti-P矿床中也出现有大量的铁钛磷灰岩,本文利用电子探针方法,系统分析了大庙Fe-Ti-P矿床中铁钛磷灰岩以及其它岩石和矿石的磁铁矿和钛铁矿成分,从矿物学角度分析铁钛磷灰岩的成因.…… 陈伟 陈伟 赵太平河北大庙Fe-Ti-P矿床中铁钛磷灰岩的成因:来自磷灰石的证据 被引量:17 2008年 铁钛磷灰岩仅由磷灰石和铁钛氧化物组成,常赋存于岩体型斜长岩中,成因上有不混溶和分异堆晶两种不同的认识。本文从磷灰石角度讨论河北大庙铁钛磷灰岩的形成机制。大庙铁钛磷灰岩常产出于浸染状Fe-P矿体内部,有时与块状铁矿石交互出现形成韵律条带状矿石,为岩浆结晶分异的产物。铁钛磷灰岩中磷灰石呈浑圆状,含量变化于15%~34%。铁钛磷灰岩的全岩和磷灰石微量元素分析显示,磷灰石比全岩相对富集稀土元素达2.96~6.93倍,但两者的配分型式基本平行。质量平衡计算(R∝1/F)的结果表明,铁钛磷灰岩中几乎100%的稀土元素赋存于磷灰石中。综合上述特征,反映磷灰石为结晶分离的堆晶矿物,铁钛磷灰岩应为堆晶成因。因为如果磷灰石结晶于铁钛磷灰岩不混溶熔体,它的稀土元素分配系数也不会变化达2.3倍(变化于2.96~6.93)。计算出该磷灰石的母岩浆稀土元素组成,与浸染状Fe-P矿石最为相似,结合它与铁钛磷灰岩之间紧密共生的野外特征以及相似的全岩及磷灰石稀土元素配分型式,认为磷灰石最可能是在浸染状Fe-P矿浆中,经结晶分离作用形成铁钛磷灰岩。 陈伟 陈伟 赵太平 魏庆国关键词:不混溶 有机小分子的纳米材料的制备及其光学性质的研究 纳米材料由于其在纳米尺度上表现出来的新颖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学特性,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利用这些性质可以性制造出具有特定功能的产品。另外其低廉的成本和简单的制备也是其受到广泛关注的原因之一。在分子尺度上,精确的调控分子结构来... 陈伟关键词:纳米材料 有机小分子 结构化学 多媒体协处理器SM501在全彩LED显示屏脱机播放系统的应用 被引量:3 2009年 设计了一种基于嵌入式系统的全彩LED显示屏脱机播放系统,可支持高分辨率全彩LED显示屏的脱机播放。针对典型嵌入式系统在显示性能方面的瓶颈,提出了使用多媒体协处理器SM501增强显示性能的嵌入式系统方案,在软件上设计了SM501硬件加速底层显示接口以提高显示性能,并利用SM501提供的显示加速功能优化了视频播放。该系统较好地解决了目前国内LED显示屏脱机控制卡局限于支持单色或者伪彩LED,分辨率低、不能播放高质量视频的现状。 丁铁夫 陈伟 陈伟 郑喜凤关键词:SM501 S3C2440 XVID 元古宙岩体型斜长岩的特征及研究现状 被引量:11 2007年 斜长岩是指斜长石含量〉90%的岩浆岩,可分为6类。其中,岩体型斜长岩仅赋存于前寒武纪变质地体中,形成时代主要为元古宙(2.1~0.9Ga),代表地球演化史上很重要的构造一热事件。岩体呈穹隆状或层状产出,具典型堆晶结构,有含钾长石和斜长石出溶片晶的巨晶斜长石和富铝辉石。巨晶的出溶指示了岩浆由高压至低压的变压结晶过程,体现了斜长岩体深成、浅侵位的特点。关于斜长岩的源区,之前普遍认为源于幔源玄武质岩浆,而近10年来更趋向于源区为下地壳,母岩浆的成分为纹长苏长岩和铁闪长岩等新认识;其成因模式以底侵模式和地壳舌状物熔融模式最具代表性。岩体型斜长岩时空上常与奥长环斑花岗岩共生,构成AMCG(Anorthosite—Mangerite—Charnockite—Granite)岩石组合,被认为属非造山岩浆作用的产物,可能代表大陆裂谷环境。然而,新近一些年龄结果显示,它们形成于造山作用的后期阶段,暗示岩体产出于碰撞后环境。斜长岩体中常赋存有Fe-Ti-V氧化物矿床,有的富含P及Cu,Ni硫化物等,属典型的岩浆矿床。对此,目前主要有结晶分异过程、早期堆晶过程及不混熔分离3种成因机制解释。由此对今后研究中值得关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看法。 陈伟 陈伟关键词:斜长岩 元古宙 构造环境 用于大口径非球面的波前功率谱密度检测 被引量:2 2006年 光学元件加工质量的检测和评价工作是保证整个光学系统安全、正常运行的关键。在总结非球面常用检验指标优、缺点的基础上,讨论了测量大口径非球面的波前功率谱密度时的系统组成、工作原理和软件设计的总体思路。为了减少系统误差的影响,求解波前功率谱密度时,通过引入系统传递函数校正测量值来实现。使用大口径相位干涉仪作为波前检测仪器,证实波前功率谱密度能定量给出波前畸变的空间频率分布,并用于作为大口径光学元件质量的评价标准。给出一个测试口径为64mm×64mm光学元件测试结果,有效频率为0.03mm-1~3.87mm-1,rms为0.0064λ。 陈伟 陈伟 姚汉民 伍凡 吴时彬关键词:功率谱密度 光学检测 空间频率 大别北麓汤家坪花岗斑岩锆石LA-ICPMS U-Pb定年和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对岩石成因的制约 被引量:45 2010年 河南商城县汤家坪花岗斑岩产于大别造山带北麓,岩体位于早白垩世达权店花岗岩体的南缘。岩体斑晶含量占10%左右,主要由钾长石、斜长石和石英组成,基质主要由钾长石、斜长石、石英和少量黑云母组成,副矿物主要为磁铁矿、赤铁矿、锆石。花岗斑岩中锆石U-Pb年龄为121.6±4.6Ma,为早白垩世中晚期。汤家坪花岗斑岩含白云母,无角闪石,具高硅(SiO2>72%)、高碱(Na2O+K2O>7.4%)的特征,铝饱和指数(ACNK)为0.99~1.18,轻稀土富集、重稀土亏损(La/Yb)N=10.9~44.5,明显亏损Eu(δEu=0.40~0.58)、Sr、Ba、Nb等。P2O5与SiO2含量呈正相关关系、Pb与SiO2含量呈负相关关系、Y、Th随Rb升高而降低,属弱过铝质高分异S型花岗岩。汤家坪花岗斑岩εHf(t)(-17.6~-10.4)和εNd(t)(-15.5~-13.7)值均显示出壳源特征,tDM2(Hf)和tDM2(Nd)分别为1843~2281Ma和2034~2178Ma,反映汤家坪花岗斑岩来源于古老地壳物质的重熔,中等的初始Sr同位素指示源岩中可能有部分低成熟度地壳物质加入。结合稀土元素特征,认为汤家坪花岗斑岩源岩来源较深,主要源于下地壳物质。 魏庆国 高昕宇 赵太平 陈伟 陈伟华北克拉通南缘中条山-嵩山地区1.78Ga基性岩墙群的地球化学特征及构造环境 被引量:53 2010年 幔源岩浆侵位产生的基性岩墙群是地壳伸展裂解的重要标志。华北克拉通南缘中条山-嵩山地区出露有大量的中元古代基性岩墙群,对其研究将有助于深入了解华北克拉通中元古代构造演化特征。其岩石类型以辉绿岩为主,少量辉长辉绿岩和辉绿玢岩;主要造岩矿物为斜长石和单斜辉石,其它矿物包括角闪石、Fe-Ti氧化物、磷灰石、黑云母、碱性长石和石英。锆石SHRIMPU-Pb年龄为1785±18Ma,代表岩墙的结晶年龄。岩石K2O+Na2O含量为3.63%~6.18%,K2O/Na2O比值为0.73~1.38,FeOT含量较高(10.03%~13.59%),属于拉斑玄武岩系列。岩石的稀土元素含量高(142×10-6~381×10-6),亏损Nb、Ta、Zr、Hf等高场强元素,富集Rb、Ba、La等大离子亲石元素,全岩εNd(t)值为-6.2~-8.1。岩墙的固结指数(SI)和MgO含量呈明显的正相关关系,说明幔源岩浆发生过明显的结晶分异作用。地球化学分析表明,研究区基性岩墙属于板内拉斑玄武岩系列,与熊耳群火山岩有相似的地球化学特征;基于两者紧密的产出关系,我们认为该区岩墙可能是熊耳群火山岩的通道岩墙,共同代表了华北克拉通东、西陆块碰撞后伸展事件。 胡国辉 胡俊良 陈伟 陈伟关键词:基性岩墙群 地球化学 岩石成因 构造环境 华北克拉通南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