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闫华

作品数:21 被引量:59H指数:5
供职机构:唐山工人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7篇期刊文章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4篇心肌
  • 14篇心肌梗死
  • 14篇梗死
  • 9篇急性心肌梗死
  • 7篇动脉
  • 6篇心室
  • 6篇缺血
  • 6篇介入
  • 6篇介入治疗
  • 6篇冠状
  • 6篇冠状动脉
  • 5篇动脉介入治疗
  • 5篇缺血后
  • 5篇缺血后适应
  • 5篇左室
  • 5篇经皮冠状动脉...
  • 5篇经皮冠状动脉...
  • 5篇冠状动脉介入
  • 5篇冠状动脉介入...
  • 4篇心肌缺血

机构

  • 17篇唐山工人医院
  • 2篇华北煤炭医学...
  • 2篇华北煤炭医学...

作者

  • 18篇闫华
  • 15篇赵碧琼
  • 14篇李莉
  • 12篇刘晓坤
  • 10篇田美荣
  • 9篇姜玉茹
  • 8篇尚小明
  • 4篇张庆华
  • 4篇孙建华
  • 4篇耿学斌
  • 3篇王印华
  • 2篇马燚
  • 2篇田美蓉
  • 2篇孙尧
  • 1篇刘小坤
  • 1篇赵国玉
  • 1篇杨静
  • 1篇田美容
  • 1篇姜玉如
  • 1篇王立忠

传媒

  • 3篇山东医药
  • 2篇临床荟萃
  • 2篇中国煤炭工业...
  • 2篇中国老年学杂...
  • 1篇华北煤炭医学...
  • 1篇岭南心血管病...
  • 1篇临床心血管病...
  • 1篇心脏杂志
  • 1篇中华老年心脑...
  • 1篇临床急诊杂志
  • 1篇中国心血管病...
  • 1篇实用诊断与治...

年份

  • 1篇2011
  • 5篇2009
  • 5篇2008
  • 3篇2007
  • 3篇2005
  • 1篇2000
2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不同再灌注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右束支传导阻滞临床观察被引量:1
2009年
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一旦出现右束支传导阻滞(RBBB),可导致心肌泵功能丧失,心脏血流动力学变化,病死率高。早期识别AMI的高危人群对指导治疗、降低病死率有重要意义。AMI的治疗关键在于尽快恢复心肌的再灌注。早期再灌注包括直接PCI及静脉溶栓治疗。本研究观察两种再灌注治疗对AMI合并新发RBBB患者住院期间及随访观察相关指标的影响,评价两种方法疗效。
闫华杨静李莉刘晓坤赵碧琼田美荣姜玉茹尚小明
关键词:右束支传导阻滞再灌注治疗血流动力学变化静脉溶栓治疗直接PCI
缺血后适应对急性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中心肌的保护作用被引量:5
2009年
目的探讨心肌缺血后适应对急性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PCI)中心肌的保护作用。方法选择首次发生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105例,随机分为观察组(缺血后适应组)及对照组,均接受急诊PCI。对照组行常规PCI;观察组PCI术中设置缺血后适应方式。测定两组术前及术后肌酸激酶(CK)及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水平;测量术后左心室舒张期末容积指数(LVEDVI)、左心室收缩期末容积指数(LVESVI)、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观察术后严重心律失常、梗死后心绞痛、住院期间病死率发生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术后CK及CK-MB峰值水平明显减低;术后3个月左心室容积减小,LVEDVI[(64±6)ml/m2vs(67±6)ml/m2,P<0.05],LVESVI[(30±4)ml/m2vs(34±4)ml/m2,P<0.05],LVEF升高(0.53±0.02vs0.50±0.03,P<0.05);严重心律失常、梗死后心绞痛明显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住院期间病死率的差异未达到显著水平。结论心肌缺血后适应对急性心肌梗死PCI术中心肌有保护作用。
闫华李莉刘晓坤赵碧琼田美荣姜玉茹尚小明
关键词:缺血后适应心肌梗死冠状动脉血管成形术
心肌缺血后适应对急性心肌梗死左室舒张功能的影响
2009年
闫华王印华李莉刘晓坤赵碧琼田美荣姜玉茹尚小明
关键词:心肌梗死心室舒张功能
切割球囊在小血管病变介入治疗中的应用被引量:2
2007年
田美蓉李莉赵碧琼耿学斌刘小坤闫华
关键词:冠心病介入治疗小血管病变切割球囊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术后再狭窄率
替罗非班对糖尿病合并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心肌灌注的影响被引量:8
2011年
目的探讨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联合应用替罗非班对糖尿病(DM)合并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STEMI)患者心肌灌注的影响。方法 79例首发STEMI且有DM并接受急诊PCI治疗的病人,随机分为替罗非班组和常规治疗组,替罗非班组于确诊后即刻给予替罗非班氯化钠注射液10μg/kg于3 min内推注完毕,术后替罗非班0.15μg.kg-1.min-1滴注24~36 h,其余治疗同常规治疗组。比较两组患者心肌灌注分级(TMPG)、测定两组术后肌酸激酶(CK)及心肌型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峰值水平和出血并发症。结果两组基础临床情况和造影特征无明显差异。替罗非班组心肌灌注良好获得率明显增高,术后CK及CK-MB峰值水平明显减低,轻度出血发生率有高于对照组的趋势,但无严重出血或血小板减少症。结论替罗非班能改善DM合并STEMI患者心肌灌注指标,减少心肌损伤,不增加出血及血小板减少等并发症的发生率。
张庆华闫华赵国玉李莉刘晓坤赵碧琼田美荣
关键词:替罗非班糖尿病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心肌灌注
超声心动图对急性心肌梗死后室壁瘤形成的早期诊断被引量:1
2000年
赵碧琼闫华尚晓明姜玉如
关键词:超声心动图急性心肌梗死后室壁瘤
心肌缺血后适应对老人急性心肌梗死临床及预后的影响被引量:3
2008年
目的探讨心肌缺血后适应对老人急性心肌梗死临床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首次发生急性心肌梗死老年患者65例,分为缺血后适应组(适应组)及对照组,均接受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对照组行常规PCI。测定两组术前及术后肌酸激酶及心肌型肌酸激酶同工酶水平;测量术后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指数、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指数、左心室射血分数;观察术后严重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发生率及住院期间病死率。结果与对照组比较,适应组术后肌酸激酶及心肌型肌酸激酶同工酶峰值水平明显减低;术后3个月左心室容积减小,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指数升高[(65.2±6.7)ml/m2与(70.4±6.3)ml/m2,P<0.05],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指数升高[(31.4±3.2)ml/m2与(35.6±3.5)ml/m2,P<0.05],左心室射血分数升高(0.52±0.03与0.49±0.02,P<0.05);但严重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发生率减低、住院期间病死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心肌缺血后适应可以改善老年人急性心肌梗死的体征。
闫华王印华李莉刘晓坤赵碧琼田美荣姜玉茹尚小明
关键词:心肌梗死缺血后适应预后
组织型纤维蛋白溶解酶原激活剂静脉溶栓开始时间对急性心肌梗死左心室舒张功能的影响
2005年
目的研究急性心肌梗死(AMI)发病后用组织型纤维蛋白溶解酶原激活剂(栓体舒,rt-pA)进行溶栓治疗的开始时间对左室舒张功能产生的影响。方法AMI患者60例,分为3组:①发病<3h用rt-pA进行溶栓治疗组(<3h溶栓组);②>3h、<6h用rt-pA进行溶栓治疗组(3~6h溶栓组);③<6h不加用静脉溶栓药物的常规治疗组(时照组)。1周后测定二尖瓣血流图进行舒张功能评估。结果二尖瓣血流图显示:3h溶栓组E峰峰值流速(Ve)为(0.66±0.14)m/s,A峰峰值流速(Va)为(0.67±0.16)m/s.Ve/Va比值≈1,E峰减速时间(DT)为(124.32±12.25)ms,等容舒张时间(IVRT)为(102.25±16.14)ms;6h溶栓组Ve为(0.54±0.23)m/s,Va为(0.76±0.15)m/s,Ve/Va比值<1,DT为(153.49±18.34)ms,IVRT为(118.56±16.13)ms;对照组Ve为(0.45±0.14)m/s,Va为(0.89±0.12)m/s,Ve/Va比值<1,DT为(161.43±20.36)ms,IVRT为(140.45±17.76)ms。6h溶拴组和对照组与3h溶栓组比较,Ve明显减小,Va明显增大(P值均<0.01),DT明显延长(P<0.01),IVRT明显延长(P<0.01)。结论对符合静脉溶栓适应证的AMI患者采用rt-pA溶栓,在AMI发病<3h使用,可取得明显改善左室舒张功能的效果。
闫华许丹张春来孙尧
关键词:溶栓治疗心肌梗死左室舒张功能
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对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右束支传导阻滞患者临床及近期预后的影响被引量:4
2008年
目的:探讨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对急性心肌梗死(AMI)并发右束支传导阻滞患者临床及预后的影响。方法:92例新发右束支传导阻滞的AMI患者被随机分为急诊PCI治疗组(观察组,47例)及静脉溶栓治疗组(对照组,45例)。测定2组肌酸激酶(CK)及CK同工酶(CK-MB)峰值水平,左心室舒张期末容积指数、左心室收缩期末容积指数、左心室射血分数;观察严重心律失常、梗死后心绞痛发生情况、住院期间病死率。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术后CK及CK-MB峰值水平明显减低;术后3个月左心室容积减小,左心室射血分数升高;严重心律失常、梗死后心绞痛发生率、住院期间病死率明显减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急诊PCI治疗对改善AMI并发右束支传导阻滞患者预后有积极的影响。
闫华王印华李莉刘晓坤田美荣赵碧琼
关键词:冠状动脉疾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右束支阻滞预后
中青年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并发左室重构的临床观察
2005年
闫华孙尧
关键词:超声心动图心肌梗死左室重构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