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钟德泉

作品数:56 被引量:239H指数:8
供职机构:广东药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4篇出血
  • 12篇脑出血
  • 7篇高血压
  • 7篇高血压脑出血
  • 6篇血肿
  • 6篇引流
  • 6篇手术
  • 6篇疗效
  • 6篇颅内
  • 6篇膜下
  • 6篇分泌
  • 5篇硬膜
  • 5篇术后
  • 5篇内分泌
  • 5篇激素
  • 4篇硬膜下
  • 4篇硬膜下血肿
  • 4篇内注射
  • 4篇鞘内
  • 4篇鞘内注射

机构

  • 35篇广东药学院附...
  • 12篇广东药科大学
  • 4篇中山大学附属...
  • 3篇广州铁路中心...
  • 2篇广东省人民医...
  • 1篇广州市第一人...
  • 1篇暨南大学附属...
  • 1篇南方医科大学
  • 1篇中山大学附属...
  • 1篇广州铁路(集...
  • 1篇广东省人民医...

作者

  • 51篇钟德泉
  • 37篇殷利明
  • 32篇王文涛
  • 32篇赵展
  • 29篇徐伟光
  • 16篇张威
  • 7篇徐伟光
  • 7篇赵展
  • 6篇王文涛
  • 5篇贺龙双
  • 4篇卓礼霞
  • 4篇赵展
  • 3篇王海军
  • 3篇胡远军
  • 3篇张威
  • 3篇马亚宾
  • 1篇陈斯泽
  • 1篇李颖庆
  • 1篇李英乐
  • 1篇林志俊

传媒

  • 5篇实用医学杂志
  • 4篇广东医学
  • 3篇中华神经医学...
  • 2篇中华神经外科...
  • 2篇中国微侵袭神...
  • 2篇国际神经病学...
  • 2篇中国实用神经...
  • 2篇中国医药科学
  • 1篇齐齐哈尔医学...
  • 1篇中国内镜杂志
  • 1篇中国现代医学...
  • 1篇国际医药卫生...
  • 1篇医学信息(医...
  • 1篇中国老年学杂...
  • 1篇内蒙古中医药
  • 1篇现代中西医结...
  • 1篇山东医药
  • 1篇中华显微外科...
  • 1篇新医学
  • 1篇海南医学

年份

  • 1篇2022
  • 2篇2021
  • 2篇2019
  • 2篇2017
  • 7篇2016
  • 6篇2015
  • 7篇2014
  • 2篇2013
  • 4篇2012
  • 3篇2011
  • 4篇2010
  • 2篇2009
  • 2篇2008
  • 2篇2006
  • 2篇2005
  • 1篇2004
  • 1篇2002
  • 1篇2001
5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改良钻孔引流术治疗老年慢性硬膜下血肿38例被引量:16
2014年
慢性硬膜下血肿(CSDH)起病隐匿,多数有轻微头部外伤史,治疗方法不断改进〔1〕,本文观察采用改良钻孔引流术治疗CSDH患者疗效。1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72例老年CSDH患者,均符合CSDH的诊断标准〔1〕。2008年6月至2010年6月患者34例作为对照组,其中男29例,女5例,年龄63~85岁,平均(71.4±6.7)岁。有明确头部外伤史31例,其余3例无明确病因,病程24~62 d,
徐伟光殷利明钟德泉赵展王文涛
关键词:慢性硬膜下血肿
鞘内注射万古霉素对大鼠的神经毒性研究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通过观察大鼠鞘内注射不同剂量万古霉素后血清及脑脊液中髓鞘碱性蛋白(MBP)的变化,了解鞘内注射万古霉素的安全性。方法:建立SD大鼠鞘内置管动物模型。按鞘内注射剂量分为低、中、高剂量3组(研究组),另设1组对照组,每组各12只。研究组鞘内注射万古霉素,对照组鞘内注射同量的0.9%氯化钠注射液,每隔4 h分别抽取脑脊液及血液并测定MBP含量,直至注射后24 h,绘制MBP时间曲线。结果:低、中剂量组血液及脑脊液中MBP含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剂量组血液及脑脊液中MBP含量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常规剂量鞘内注射万古霉素用药24 h内未见明显神经毒性反应。高剂量万古霉素鞘内用药24 h内可能导致脊髓受损,不适合鞘内注射。
钟德泉徐伟光赵展王文涛
关键词:鞘内注射万古霉素髓磷脂碱性蛋白动物实验
快速康复外科在基底节区脑出血治疗中的实践及探讨被引量:16
2015年
目的:探讨快速康复外科在基底节区脑出血治疗中应用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将2010年3月至2013年9月应用快速康复外科治疗的174例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组,2008年1月至2011年2月使用传统治疗方法治疗的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174例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手术后恢复情况及并发症的差异。结果:两组治疗前日常生活能力评分(ADL)和肢体运动功能评定简易Fugl-Meyer(FMA)积分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1个月及治疗后6个月ADL评分及FMA评分比较,研究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8.6%,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4.1%,研究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快速康复外科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能加快康复、减少并发症,临床应用安全可行。
徐伟光殷利明钟德泉赵展王文涛
关键词:脑出血快速康复外科基底节
快速康复外科在儿童急性硬膜外血肿中的应用被引量:5
2015年
目的探讨应用快速康复理念治疗儿童急性硬膜外血肿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微创治疗的38例儿童急性硬膜外血肿病人的临床资料,手术前后应用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分析手术指征、手术技巧、效果及预后。结果采用小骨窗开颅21例。17例采用钻孔置管引流术,术后症状逐渐改善。随访6个月~5年,发育正常,无后遗症。结论严格掌握手术指征基础上,采用快速康复外科理念治疗小儿急性硬膜外血肿创伤小、恢复快,住院时间短。
徐伟光殷利明钟德泉
关键词:快速康复外科儿童
术中唤醒麻醉联合多模态影像在再次切除脑复发胶质瘤中的应用:20例患者2年随访被引量:2
2021年
目的观察术中唤醒麻醉联合多模态影像在切除脑复发胶质瘤患者手术中的作用和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7年1月~2020年12月广东药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20例再次手术切除的脑复发胶质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分为唤醒麻醉组(n=6)和常规手术组(n=14)。两组术中均根据术前功能磁共振神经影像导航引导下,通过皮层电刺激技术定位语言或运动皮层区域,在荧光显微镜下根据肿瘤荧光显影范围切除肿瘤。使用3D-slicer软件评估肿瘤切除程度;利用简易智力状况检查及Karnofsky功能状态评分比较患者术前、术后1周的认知功能和生活状态,随访1次/3月。结果20例患者的复发时间14.65±7.64月。所有手术均顺利进行,唤醒麻醉组患者完全配合术者指令动作,术中电刺激确定语言功能区1例,运动功能区1例。术后病理均为胶质母细胞瘤,WHOⅣ级。根据3D-slicer软件测量,唤醒麻醉组肿瘤减负率高于常规手术组(P<0.05)。唤醒麻醉组无术后并发症及死亡病例,常规手术组出现神经功能近期障碍者1例。常规手术组患者术后1周的简易智力状况检查评分、Karnofsky功能状态评分较术前明显降低(P<0.05),唤醒麻醉组各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随访时间为3~24月,两组间无进展生存率和总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中唤醒麻醉结合多模态影像有助于在保护患者神经功能的前提下,最大化切除脑复发胶质瘤,为保障患者再次手术后的生活质量提供了一种安全的手术策略。
周辉马亚宾宁泽乾贺龙双钟德泉
关键词:唤醒麻醉再次手术
银杏叶提取物(GBE)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周围水肿的临床观察被引量:11
2015年
目的观察银杏叶提取物(GBE)对高血压脑出血引起的脑水肿的治疗作用。方法高血压脑出血患者6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使用甘露醇、呋塞米常规脱水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在出血后48h起给予GBE20mL静滴,连续14d,治疗第3天、7天、14天行头颅CT检查,测量脑血肿体积、脑水肿体积并计算水肿指数。结果治疗组脑水肿体积较对照组显著减小,水肿指数显著降低,同时脑血肿无增大。结论 GBE对减轻高血压脑出血周围水肿有治疗效果,且急性期使用安全。
王文涛李颖庆殷利明钟德泉赵展徐伟光
关键词:银杏叶提取物高血压脑出血脑水肿
万古霉素鞘内注射治疗脑出血引流术后颅内感染被引量:8
2012年
目的观察万古霉素鞘内注射治疗脑出血引流术后颅内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笔者所在医院自2006年11月~2011年10月收治的34例脑出血引流术后发生颅内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不同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19例和对照组15例,对照组采用单纯静脉滴注广谱抗菌药物等常规治疗,观察组采用万古霉素鞘内注射联合静脉滴注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4.74%,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66.67%,观察组的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治愈时间平均(16.7±3.2)d,对照组治愈时间平均(24.2±4.1)d。结论万古霉素鞘内注射并用静脉给药是治疗脑出血引流术后颅内感染的一种安全、有效、经济的治疗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钟德泉徐伟光殷利明赵展王文涛
关键词:颅内感染万古霉素鞘内注射
家族性Von Hipple-Lindau病3例并文献复习被引量:2
2011年
目的对von Hipple-Lindau病(VHL病)进行系统探讨,提高临床医生对该病的认识水平。方法通过临床典型3例家族性后颅窝-椎管内发病的VHL病罕见病例结合文献复习,讨论VHL病的诊断治疗特点。结果 VHL病需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及基因检测结果做出诊断,突变基因的DNA分析要明显优于基于临床表现所进行的诊断。每一个中枢神经系统血管母细胞瘤患者都应该排除V H L病诊断,以利于中枢神经系统外肿瘤的发现和患者亲属的调查。结论临床医生对VHL病必须给予足够重视,避免漏诊。对VHL病患者需终生随访。
殷利明张威钟德泉赵展王文涛徐伟光
关键词:VHL病
Caspase-3及Gpc1的表达对神经胶质瘤细胞增殖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被引量:7
2015年
目的 研究凋亡相关蛋白半胱氨酸蛋白酶(Caspase)-3及Glypicante1 (Gpc1)的表达对神经胶质瘤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 方法 取广东省人民医院神经外科自2011年1月至2011年12月手术切除的52例胶质瘤标本和同期因脑外伤行颅内减压术的13例患者的正常脑组织标本,免疫组化染色检测标本中Caspase-3和Gpc1的表达;体外常规培养人神经胶质瘤A172细胞株,构建peDNA3.1/Gpc1高表达质粒,Luciferase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试剂盒检测0.5、1、2、4 μg peDNA3.1/Gpc1高表达质粒转染A172细胞后Hedgehog (Hh)信号通路活性的变化;用siRNA-Gpc1干扰质粒转染A172细胞沉默Gpc1的表达,再使用8μg/mL抗生素杀稻瘟菌素S处理细胞24h(实验组),以加入等量溶剂的正常A172细胞作为对照组,免疫组化染色检测2组细胞CyclinD1的表达,噻唑蓝(MTT)检测转染后24、48、72和96h2组细胞的增殖活力. 结果 神经胶质瘤组织Caspase-3、Gpc1表达阳性率均高于正常脑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神经胶质瘤标本中Caspase-3与Gpc1的表达呈正相关关系(r=0.486,P=0.000);与对照组比较,0.5、1、2、4μg peDNA3.1/Gpc1高表达质粒组细胞荧光强度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组化染色显示沉默Gpc1的表达后A172细胞Hh通路中靶基因CyclinD1的表达低于正常A172细胞.MTT检测显示沉默Gpc1的表达后48、72、96h A172细胞株的增殖活力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Caspase-3与Gpc1蛋白的表达异常在神经胶质瘤细胞增殖中起重要作用,可能与Hh信号通路的介导有关.
陈斯泽张威钟德泉陈光忠陈雪梅
关键词:神经胶质瘤增殖
183例轻型颅脑损伤患者急性期病情观察及处理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探讨轻型颅脑损伤患者早期病情观察重点,及时发现病情变化,从而为手术提供最佳时机。方法总结183例轻型颅脑损伤急性期患者的病情观察要点及处理方法。结果 183例患者中161例病情稳定,22例病情恶化,行急诊手术治疗后痊愈。结论对轻型颅脑损伤患者急性期正确的病情观察,及时发现病情变化,能为手术提供最佳时机,降低死亡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徐伟光李英乐钟德泉赵展王文涛
关键词:轻型颅脑损伤急性期病情观察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